有没有测试人心里的软件,心理测评,认识自己的有效工具:(二)你做的可能是假的心理测试...
上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心理測評的基礎知識,今天在上一篇的基礎上,介紹下網上一些隨處可見的心理測評,是如何的錯誤,以及怎么“迷惑”大家的?
網上隨便搜的一個閱讀量超過10w+的"心理"測試:測試他人會怎樣誤解你
測試題目:說到硬幣,你會想到以下哪種情況?A硬幣經常容易從錢包里掉出來,使用不方便。B我喜歡拋硬幣玩。C我想到了投硬幣的許愿池。D沒什么感覺,覺得硬幣上面的雕花蠻好看的。答案:C你會被誤解從來不把朋友當回事。平時你的工作比較忙,有時候連吃飯都要擠出時間。有的時候看完別人的消息,扭頭就去工作,也就忘了回復的事。你的朋友因為經常看你會超時乃至于不回復他們的訊息,這讓他們誤解你自傲而且不在乎主動聯絡你的人。
技術層面的問題
心理測評量表的編制需要經過確定測評目的、依據某個理論構建量表的架構(也就是從哪幾個維度和方面來衡量一個概念)、選擇行為樣本、擬定題目、針對行為樣本進行施測并對各個分數進行分析、調整題目數量和表述以符合關鍵技術指標要求(符合信度、效度、難度等指標)、建立常模、確定施測環境與指導語等程序。
現在談談上面一個關于測試他人會怎樣誤解你的“心理”測評。
什么是誤解?誤解源于我以為你都懂了或者對方沒有能夠準確地get你的意思。這里面主要涉及到兩個主體(層面)的原因。
一個是作為發出信息的一方的透明度錯覺:在溝通過程中,給予信息的一方會以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能夠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盡管他們并沒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到位。
另一個是接收信息者的“認知吝嗇”:在對他人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我們會傾向于節省時間精力,只挑出我們認為對形成印象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信息。
先說一下,這個測試在技術層面的一些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答案與測評目的匹配性。光看其中的一個答案解釋便知:它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你未能及時回復對方引起對方的誤解,而不是對方的“認知吝嗇”形成了對你的誤解。這是主體搞錯了。
再者,硬幣如何與誤解聯系在一起沒有任何的理論基礎,還有在心理學中,硬幣的典型象征意義和誤解也沒有任何關系。
他人對你產生誤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非一個題目就能測出來的。再說,在心理學上,一個測評、量表至少要有3個題目(項目)是最低的要求。
最后說一下,測評的幾個關鍵技術指標:信度、效度、難度等。第一篇文章也有介紹,信度至少要在0.6以上才可以用作群體研究,而用于個體測評要求會更高。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這個測評結論的有效性(其實,一個測試在前面幾個方面沒有做好的話,也就不用再分析有效性的問題的)。當我們看到答案C的表述后,我們可能會感嘆,這說的太準了。下面談一下人格測驗和巴納姆效應
人格測驗和巴納姆效應
假設你做了一份人格測驗,就是網上隨處可見的那種,然后得到如下反饋與測試結果。
有時侯你外向、活波、善于交際,而有時你又變得內向、和保守。你的些突發靈感常常看起來很不切實際。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你、欣賞你,所以你總是對自已要求很嚴厲。如果你有某些人格缺點,你一般都能對其進行補救或更改。你有巨大的潛力還未發揮,你還沒有把它變成你的優點。雖然外表看起來冷漠、具有很強的控制欲,但你心中常有煩憂和不安全感。
當讀過之后,你可能會想:“天哪,這個測試太準了,怎么能對我了解得這么清楚!
伯特倫·福勒(Bertram Forer,1949)將這份反饋給一群學生看,并且讓他們以5點計分量表(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全部符合),評價它在多大程度上描代表描述了自己。最后得到的平均數是4.26。也就是說,這樣的描述,會得到絕大部分人的高度認可。這一現象現在被叫作作“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它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以雜技師巴納姆的名字命名,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那為什么絕大部分人會認為這份人格描述很合自己呢?或者說網上流傳的一些不嚴謹的心理測評、星座分析、占卜算命為什么會能輕而易舉的欺騙大家,讓大家信服呢?
一個原因就是代表性啟發式在起作用:想這些陳述的共同的且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模糊,每個人都能能在其中找到符合(代表)自己的那一部分。
看看這句話:“有時,你會懷疑自己是否作出了正確決定,懷疑自已做的事是不是對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在說自己,這就是這些描述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因為大家每個人對自己曾經做出的決定而后悔過或懷疑過自己。這些測評結論或表述讓我們感覺到非常適合自己以及測評如此之準的原因就是,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適合任何一個人。
在代表性啟發式的基礎上,還有“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諂媚效應”。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
網上隨處可見的測試,尤其尤其是人格測評,很多都是不科學的。但之所以會那么準的原因主要是借用巴納姆效應迷惑了大家。
舉報/反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没有测试人心里的软件,心理测评,认识自己的有效工具:(二)你做的可能是假的心理测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四门变双门!小鹏P7敞篷版曝光 超跑范拉
- 下一篇: 投资80亿元!比亚迪在江西抚州建1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