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kun 微前端_qiankun 微前端应用实践与部署(二)
下面是兩種方案的簡要描述。
傳統部署
方式
通過配置 nginx 端口到目錄的轉發。
具體可查看上一篇文章
特點
需要對外開放子應用對應的端口,將編譯好的應用文件放到對應的配置目錄。
docker 部署
方式
首先構建主應用與子應用的 docker 鏡像,通過 docker run 或者 docker-compose 的方式啟動容器。
通過配置 nginx 轉發規則,匹配訪問路徑子應用容器端口。
假設服務器 ip 是 192.168.2.192,主應用容器端口是 8889,子應用容器端口是 7100、7101。
其中應用容器在構建鏡像時是實現了 web 服務的,容器跑起來之后在服務器上是可以通過 127.0.0.1:7100來訪問應用的。
因為前端子應用需要注冊到主應用上,需要填寫子應用的入口地址。
// index.jsregisterMicroApps([{name: 'app1',entry: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192.168.2.192:7100' : '//localhost:7100',container: '#subapp-viewport',loader,activeRule: '/app1',},{name: 'app2',entry: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192.168.2.192:7101' : '//localhost:7101',container: '#subapp-viewport',loader,activeRule: '/app2',}] }此時服務器需要開放的端口是主應用的 8889,子應用的 7100、7101。
為了減少對外開放的端口數,我們要對 8889 端口進行 nginx 路徑匹配轉發。
修改子應用注冊信息:
// index.jsregisterMicroApps([{name: 'app1',entry: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192.168.2.192:8889/app1' : '//localhost:7100',container: '#subapp-viewport',loader,activeRule: '/app1',},{name: 'app2',entry: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192.168.2.192:8889/app2' : '//localhost:7101',container: '#subapp-viewport',loader,activeRule: '/app2',}] }當前子應用在主應用配置的入口地址 entry 是 192.168.2.192:8889/app1,實際經過 nginx 代理訪問的是 127.0.0.1:7100,即實際訪問的是運行在服務器的子應用。
配置 nginx 代理規則:
# nginx.confhttp {server {listen 8889;server_name 192.168.2.192;location /app1 {proxy_pass 127.0.0.1:7100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server {listen 8889;server_name 192.168.2.192;location /app2 {proxy_pass 127.0.0.1:7101try_files $uri $uri/ /index.html;}} }主應用訪問子應用流程圖:
如果子應用部署在其他服務器,還需在其他服務器配置 nginx 的跨域問題特點
訪問權限規則由 nginx 的轉發配置決定,可開放較少端口,對外開放的端口只有主應用服務的端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qiankun 微前端_qiankun 微前端应用实践与部署(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中keys是什么意思_pyt
- 下一篇: gitlab 删除分支_初识gi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