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之光——交通大学校歌介绍
???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決定啟用校歌。這次啟用的校歌,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歌詞與曲譜保留了原貌。這反映了當代交大人充分肯定這首校歌的思想境界與文化價值,尊重歷史,繼往開來的務實態度。
??? 我 校自1896年創辦以來,受形勢變化與隸屬關系的影響,學校多次更名,因而歷史上也創作和吟唱過多首校歌。譬如,1897年有南洋公學師范院院歌--《警 醒歌》,1909年有《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校歌》,1915年有《南洋大學堂校歌》,1926年有《交通部南洋大學校歌》,抗日戰爭時期又創作了新的《國 立交通大學校歌》。以上校歌,除1915年的校歌是對1909年的校歌歌詞稍作修改之外,還未出現過完全采用、傳唱前校歌的先例。
??? 我校當前決定啟用的校歌,是上個世紀40年代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國立交通大學校歌》(以下簡稱《校歌》)。校歌是時代精神的縮影。1937年爆發了震 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大舉進犯上海,11月日軍占領上海,徐家匯校舍為日寇強占,我校被迫遷入法租界,借震旦大學 與中華學藝社部分房屋繼續辦學,交大人與日本侵略者繼續展開著各種形式的頑強斗爭。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民族危亡的歷史氛圍,無疑構成了我校校歌產生的時 代大背景。1942年,教育部令渝校為國立交通大學本部,任命吳保豐(嘉谷)為代理校長。1943年4月校慶前夕,吳保豐校長為激勵交大人的愛國熱忱,在 "四十七周年校慶紀念刊"上發表《校歌》,重申了交大的辦學理念、特性、精神與傳統。
??? 查閱目前僅存的校史文獻,可知這首《校歌》出處有二:一是刊登于1943年4月出版的"四十七周年校慶紀念刊"--《交大概況》之中,由交通大學(重慶本 部)編印;二是刊登于1944年1月出版的《交大友聲》(第一期)之中,由國立交通大學與交通大學同學會聯合編印。這兩個刊物都將《校歌》特意放在首頁位 置,均署名蕭友梅作曲。歌詞分為兩段: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
校旗飄揚,與日俱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啟發我睿智,激勵我熱忱,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靈泉源,科學之奧府,藝術之林園,
實業擴張,進步無疆,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燦爛文明,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
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 《校 歌》的主題思想可概括為三點:(1)交大以培養追求真理、振興國家的優秀青年為教育目標,要求交大學子能擔負起鼓舞同類(群倫:同類),啟發民族睿智的責 任,激勵熱忱,英俊濟蹌(濟蹌:儀容敬慎貌。語出《詩經·小雅·鼓鐘》:"濟濟蹌蹌,絜爾牛羊。"),經營四方,為推動世界文明而大放異彩;(2)交大以 振興中國的科學、藝術、實業為辦學方向,旨在成為民族性靈的泉源、原始創新的基地,依靠"實學"或厚重的專業知識來夯實國家的基礎,復興中華民族,為建設 世界一流大學而大放異彩;(3)一代代交大學子,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母校為美,以母校為榮,校旗飄揚,山高水長(比喻品格高潔,流傳久遠),交大歷史 與交大傳統將與日俱長,進步無疆。無疑,以上思想與我國當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是一致的。
??? 《校歌》的曲作者--蕭友梅(1884~1940),字思鶴,廣東中山(原香山)縣人。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1927年與蔡元培等人在上海 創辦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學院--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任教務主任。他致力于音樂教育事業,為創立和發展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前還創作了許 多表達愛國思想的歌曲,其論著已輯成《蕭友梅音樂集》。
??? 公布《校歌》時只署名作曲者而缺失作詞者,顯然另有隱情。分析零星文獻,《校歌》的歌詞很可能出自我校國文系主任陳柱之手。因為同期由蕭友梅作曲、陳柱作 詞的《上海市吳淞中學校歌》,其歌詞與我校《校歌》有驚人的類似之處。《上海市吳淞中學校歌》的歌詞是:"江海之旁,城鎮之鄉,黌(hong)宇峨峨,多 士蹌蹌,幾經變亂,終焉見臧。永矢勿懈,為我校之光,為學術之光,為民族之光……"可見,兩首校歌的韻腳相同,歌詞均以四字句見長,而"為世界之光"與" 為民族之光"句式相似,前者以貢獻全人類為己任,更符合一所知名大學的實際地位。
??? 陳柱,字柱尊,廣西北流人,是著名的國學家。他1912年畢業于南洋大學堂(即交通大學前身)附屬中學,是唐文治的得意門生,稍后肄業于交通大學電機科, 1929年任交大預科國文教員,1930~1939年擔任交大國文系主任、教授,為南社社員。陳柱以詩詞擅長,在我校各種刊物及校外報刊上經常發表詩詞作 品,時常與名人唱和,為他人詩集撰寫序跋,著有《待焚文稿》一集、二集等,國內頗具影響。
??? 在校歌的鼓舞下,交大堅韌不拔地履行著"鼓舞群倫"、"燦爛文明"、"英俊濟蹌,經營四方"、"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為世界之光"的神圣職責。交 大學子以校歌中"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為鞭策,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宏偉理想與抱負。"美哉吾校",也深得歷屆校友的認同、愛戴與呵護,1943年9月, 交通大學同學會通過響應"為母校獻金運動",紛紛慷慨解囊,共捐款689700余元,遠遠超過了原定籌款40萬元的目標。
??? 值得一提是,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的校歌迄今沿用蕭友梅的曲譜,而歌詞作了較大的改動,其歌詞是:"美哉中華,誕育異葩,吾校啟新運,燦爛若朝霞,濟濟蹌蹌, 滬渝平唐,為經世之學,奪天工之長。開物成務,播化明倫,乘桴興寶島,擊楫復神京,作教上庠,理工管航,為經世之學,奪天工之長。"歌詞除"為經世之學, 奪天工之長"包含攀登科學高峰的寓意外,"美哉吾校"改為"美哉中華",內涵了一個中國的宗旨,而"滬渝平唐",其中"滬"指"滬校","渝"即抗戰時以 "渝校"為交通大學本部,"平"指北平(京)學校,亦可兼指抗戰時遷至貴州平越的交通大學分校(主要由唐院、平院組成),"唐"指唐山學校,四個字概括了 交通大學分分合合、顛沛流離、飽經滄桑的校史沿革。惟愿臺灣校友,能夠化"擊楫復神京"為凝聚力,兩岸攜手,變干戈為玉帛,為促進與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作 出積極的貢獻。
??? 記住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校歌》是學校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是學校優良傳統與辦學特色的象征。2005年全球隆重紀念反法西斯戰爭與抗日戰爭勝利60周 年,也是我校110周年校慶的前夕,學校決定啟用抗日戰爭時期的《校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就像國歌仍沿用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讓 我們永存憂患意識,自強不息,勵精圖治,高唱《校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世界之光,向著創建世界知名大學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为世界之光——交通大学校歌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TML select option 详
- 下一篇: 牛客题霸 [回文数字(palind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