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忽略的ADC被人忽略的说说
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即模數轉換器。
電路有數字和模擬之分,信號同樣也有。模擬即為連續,數字則是離散,這里的連續和離散包括兩方面:一為取值離散/連續,一為時間離散/連續。我們知道計算機的數據是由0和1組成的數字信號,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模擬的,我們眼睛看到的運動、氣味的擴散、聲音的傳播等都是連續的、模擬的。電腦要捕捉實際環境中的模擬信號,而轉化成數字信號,最后加工處理。這個過程把模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實現這個過程的器件即為ADC。
在應用中,我們通常見不到獨立的ADC芯片,多數都集成在處理器、平臺或者模塊內。也因此,硬件工程師似乎對ADC的關注度似乎并沒有其他那么高。但作為一個采集信息的硬件電路,并不應該被我們所忽略。接下來幾篇,要具體的講一下ADC的原理、類型、參數以及應用。
一、信號采樣與量化
之前提到過,模擬就是在時間和值上邊的連續信號。圖1的系統曲線即為一段模擬信號,橫坐標t為時間,縱坐標表示幅度。我們可以看到,這段曲線不論在時間上還是在取值上邊都是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
圖1 系統曲線及采樣
我們知道,處理器處理的是離散信號,因此就要對這段連續的模擬信號進行采樣,在每一個固定的時間間隔ts內取點,讀取該點在該時刻的值,于是就形成了一組離散數據。這時,固定的時間間隔ts稱為采樣周期。把連續時間通過采樣周期分隔開的過程叫做采樣過程。通過采樣周期,把連續數據變成離散數據的過程,叫做信號的量化。
圖1中,每間隔ts時間取到的線上的黑點,即為量化后該信號的離散信號。整個過程,則是模擬信號轉為數字信號的過程,即為A/D轉換。如此,ADC的結構圖大體可以總結如下:
圖2 ADC結構示意圖
不難發現,隨著采樣周期ts的不同,量化后的信號則會不同。ts越小,即采樣頻率越高,則被采樣本越多,相應的信號變形越小,越逼近于實際的模擬信號。ts越大,采樣頻率越低,采樣樣本越少,就會出現重要數據的丟失。我們看一個例子:
圖3 采樣周期
如圖3,我們需要采樣的INPUT信號為頻率為fa的正弦信號,當我們選取采樣周期為1/fs時,可以得到一組量化的數據信號。當我們把這組數據信號進行連線表示出來后,則得到ALIASED的信號。我們發現經過量化再現的信號跟原來的模擬信號比完全不同,出現了另外一種形式的信號。
因此采樣周期的選取決定了信號是否會失真。經典的奈奎斯特定律,又為香農采樣定律被提出。簡單地說,要求采樣頻率至少是被采信號頻率(帶寬)的兩倍以上,否則就會出現信息丟失。
二、ADC的類型
根據ADC轉換原理,可以分為并行比較型ADC、雙積分型ADC、逐次逼近型ADC以及∑-Δ型ADC。
具體分類下次繼續講,持續關注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被人忽略的ADC被人忽略的说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OJ2182-Lost Cows【树状
- 下一篇: POJ1151-Atlantis【线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