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queue 生产者 消费者_【python】-- 队列(Queue)、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隊列(Queue)
在多個線程之間安全的交換數據信息,隊列在多線程編程中特別有用
隊列的好處:
提高雙方的效率,你只需要把數據放到隊列中,中間去干別的事情。
完成了程序的解耦性,兩者關系依賴性沒有不大。
一、隊列的類型:
1、lass queue.Queue(maxsize=0)
先進先出,后進后出
2、class queue.LifoQueue(maxsize=0)
是先進后出,后進新出規則,last in fisrt out
3、class queue.PriorityQueue(maxsize=0)
根據優先級來取數據。存放數據的格式? : Queue.put((priority_number,data)),priority_number越小,優先級越高,data代表存入的值
注:maxsize代表這個隊列最大能夠put的長度
二、隊列(Queue)的內置方法
生產者消費者模型
并發編程中使用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能夠解決絕大多數并發問題。該模式通過平衡生產線程和消費線程的工作能力來提高程序的整體處理數據的速度。
1、為什么要使用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在線程世界里,生產者就是生產數據的線程,消費者就是消費數據的線程。在多線程開發當中,如果生產者處理速度很快,而消費者處理速度很慢,那么生產者就必須等待消費者處理完,才能繼續生產數據。同樣的道理,如果消費者的處理能力大于生產者,那么消費者就必須等待生產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引入了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2、什么是生產者消費者模式
生產者消費者模式是通過一個容器來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強耦合問題。生產者和消費者彼此之間不直接通訊,而通過阻塞隊列來進行通訊,所以生產者生產完數據之后不用等待消費者處理,直接扔給阻塞隊列,消費者不找生產者要數據,而是直接從阻塞隊列里取,阻塞隊列就相當于一個緩沖區,平衡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處理能力。
3、生成者消費者模型例子
3.1、生產者生產完畢,消費者再消費例子:
3.2 邊生產邊消費的模型例子
3.3、流程圖
圖解:
生產者生產,消費者消費。
消費者每消費一次,都要去執行以下task_done()方法,來告訴消費者已經消費成功,相當于吃完飯,消費者應該給錢了。
消費者每消費一次,則隊列中計數器會做減1操作。
當隊列中的計數器為0的時候,則生產者不阻塞,繼續執行,不為0的時候,則阻塞,直到消費者消費完畢為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 queue 生产者 消费者_【python】-- 队列(Queue)、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怎么做一个电商网站吗(如何做好一个电商网
- 下一篇: ai文字怎么填充颜色(ai文字怎么填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