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谁建的(长城最开始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修建的)
長城到底是誰建的?長城最早的修筑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西周常受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其中就包括鬼方,戎(犬戎山戎),狄,而且游牧民族有一個特點,侵略性強,常常入侵華夏邊境,搶完就跑,極難消滅!
長城到底是誰建的?
長城最早的修筑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
當時西周常受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其中就包括鬼方,戎(犬戎 山戎),狄,而且游牧民族有一個特點,侵略性強,常常入侵華夏邊境,搶完就跑,極難消滅!
為了解決這個頭疼的問題,西周王朝修筑了連續排列的城堡以作防御,這就是最早長城的雛形!
早期建造的長城以土墻為主,是一層層的夯土堆積建造,每層夯土中間,鋪設有許多蘆葦,蘆葦主要的功能是排水,起到了防止土被沖散的作用。
在這些夯土里,專家還發現里面就有大量蝸牛殼。
當泥土干燥后,這些東西通過化學反應進一步加強了城墻的牢固性,同時也能從側面說明當年的西域降水量要遠比現在大得多,這座長城在一千多年來成功守護了中國的北方邊界。
同時關于西周王修建長城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
據《周本紀》中記載,西周的周幽王,有一個很寵愛的妃子褒姒,但是這個褒姒生來不愛笑,為了逗褒姒開心。
一天周幽王在出游驪山的時候點燃了烽火臺,看到烽火的諸侯們紛紛帶兵前來護衛,結果發現周幽王在戲耍,都生氣地離開了,褒姒看了后果然哈哈大笑。
于是周幽王為了引褒姒一笑,就多次點燃烽火戲耍諸侯。
直到有一天游牧民族犬戎大舉入侵,周幽王點燃了烽火,卻沒人來防守,最后犬戎攻破了鎬京,殺死了幽王,而當時周幽王點燃烽火的地方,就是最早修建的長城雛形!
長城的第二次修建
如果有去過長城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長城的高度不過數米,強壯一點的人借用工具很容易可以翻得過去,那么他到底能夠阻擋什么呢?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互相征伐,而陜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卻日漸強大,為了防止北方匈奴南下,秦、趙、燕三國率先展開北邊長城的修筑。
當時的長城依舊以土墻為主,高度不過數米,人可以翻過去,但是馬不能,當時的游牧民族相較于南方士兵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騎兵,而騎兵離開了馬,就啥也不是!
但這時長城的修筑距離相對較短,斷斷續續,并沒有連到一起,而此長城,也被后人稱為先秦長城,而真正將長城連接到一起的是 秦朝。
自春秋戰國結束后,秦國消滅了六國,建立了統一中原的大秦王朝。
在統一之后,秦始皇就將原先的長城完善連接,并在早期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和建造。于是長城,便有了萬里長城的叫法。
對于秦始皇修建長城的目的,還有一個典故,據傳,當時一名名叫盧生的方士受秦始皇之命出海,回來后,給秦始皇帶了句話,“亡秦者,胡也”!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相當迷信的,這點從他兩次派遣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就能看得出來,所以當時秦始皇一聽盧生所說,就非常擔心。
于是希望通過修建長城將匈奴阻攔在長城之外,以保子孫后代平安,為了盡快修好長城,當時秦始皇派遣了百萬勞動力參與修建。
卻不知道正是這個行為,導致民間怨聲載道,加快了秦國的衰亡!
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我們熟知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在秦始皇時期,勞役繁重,孟姜女新婚三天,她的丈夫范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筑長城,不久就饑寒勞累而死,而他的尸骨則被永遠的埋在了長城墻下。
而孟姜女萬里尋夫,歷盡艱辛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長城邊痛哭三日三夜,致使長城城墻崩裂,所以才有了后來的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
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由此也可見,當時秦朝的徭役可怕到了什么程度,而針對秦始皇修長城也有一個說法是已經亡國的六國故人,為了報復,而想出的消耗秦國國力的方法。
而自從秦始皇以后,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有修筑過長城的記載。
其中就包括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幾個朝代,而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可以追溯到明朝!
明朝時代,也就是十六世紀左右,隨著火炮的盛行,早期修筑長城的使用的土墻很明顯已經無法滿足防御的需求。
因此到了明代,常見的磚石長城就成了主流,并且還進行了很多改進。
首先地基更改成了堅固的花崗巖,而墻體是由數十億噸打磨平滑的磚塊建造,這就讓長城的墻壁變得極難攀爬,防御力大大增強。
而長城內部空隙的位置,則堆滿了碎石,這是為了讓整個墻體變得更加的穩固。
最后在用平滑的石頭,鋪成臺階和路面,最后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長城,這個時期的長城也被稱為明長城!
明長城,與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作用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自明朝建立以后,被迫退回到漠北草原的少數民族。
如:蒙古韃靼、瓦剌諸部等,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南方的資源;到了明中葉以后,女真族又興起于東北地區,不斷威脅著明朝邊境的安全。
為了鞏固當時北方的邊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歷史中,統治者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筑工程。
而明代長城的修建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明前期、明中葉、明后期。
明朝初建,國力強盛,軍隊打通了河西走廊,又深入了漠北,進一步擴展了邊界,于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就這么誕生了!
明中葉更是修建長城的最瘋狂時代,因為瓦剌、韃靼不斷興兵侵犯邊境,迫使得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長城,增建墩堡等防御工事作為當務之急。
在百余年間,就建成了眾多的長城重鎮;到了明后期,熊廷弼再次對長城部分位置進行修復重建!
相傳明朝在修建長城的時候還有一個神秘傳說——定城磚!
相傳在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都會十分準確和節省。
監督修關的監事官不信,心想這不是吹牛嗎?于是,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
監事官依言發言,說:"那好,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腦袋,然后罰工匠們勞役三年。"
等到竣工之后,結果還剩下了一塊磚,被放置在了西甕城門樓的后檐臺上。監事官知道后大喜,心想正好借此機會克扣易開占和工匠們的工錢。
結果誰知易開占非但沒有慌張,還不慌不忙地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官一聽,不管是真是假,也不敢再追究。
從此,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誰也不敢搬動。直到了現在,這塊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
而到了清朝,隨著各民族之間的緩和,也就很少有再去建設長城的需要了。
所以綜上所述,長城并不是秦朝獨自建立的,而是由中國古代眾多朝代共同建設完善!
而相比之下規模建設最大的應當屬于秦朝和明朝!
時過境遷,長城已經失去的其軍事作用,但是他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發展,作為中華民族智慧和勤勞的見證者,我希望他能永久屹立在世界東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长城是谁建的(长城最开始是从哪个朝代开始修建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借助财务客户评估解决方案在云中构建App
- 下一篇: jvm 性能_JVM性能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