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翰林华府三期备案(阜阳翰林华府备案价)
你知道阜陽八大家嗎?是一個家族?
阜陽八大家 過去的阜陽是一個由封建世族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千百年來,那些“名門望族”控制著鬧市區的房屋,占居鄉間肥沃的良田,依仗封建特權把持阜陽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工商各個方面的大權。來阜陽任職的官吏多與這些家族串通一氣,以求共存共榮。至今還有阜陽“八大家”之說。 阜陽“八大家”究竟指的是哪些家呢?他們為什么又能稱得起大家呢?據考證,“阜陽八大家”不僅僅是八個大家族,只是封建社會為了炫耀和虛張聲勢說成是“八大家”。但從勢力和實力上講,舊時阜陽的張、李、王、劉、鹿、寧、連、儲等八姓確實不同尋常。他們確實是 “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但是張、李、王、劉這四姓的人很多,有“八張九李王十家”之說。他們并不都屬于大家之列,一般姓張、王、李、劉的平民,是要排除在外的。 張家——指的是在明朝末年,即天啟年間任兵部尚書的張鶴鳴的張家。天啟年間,張鶴鳴參了遼東經略熊廷弼一本,說熊貽誤軍機,失陷遼陽、沈陽、潰退入關。實際上這次兵敗是廣寧巡撫王化貞大言輕敵,不受調度所致。天啟昏庸,聽信讒言,將熊押回北京斬首,并傳首級示眾。這是明末的一大冤案,它引起熊廷弼部下祖大壽的不滿。崇禎八年,祖大壽密令一部分將士由遼東化裝潛入阜陽,攻陷城池,將已告老還鄉的兵部尚書張鶴鳴及其侄兒張大同殺死,并將張首級割走,給熊廷弼報了仇。此事阜陽舊志記載為:“崇禎八年流賊巴伐利陷城”。后人遂認為是農民起義軍所為。后來崇禎皇帝詔令以尚書之禮安葬了張鶴鳴。社會上曾有“金頭御葬,五門出棺”之傳說。 張氏一族在明、清兩代出了一些大官。如明代的張光繼、張鶴騰,清代的張琦等。張姓在城內的張家胡同修了張氏宗祠。八大家的張人稱“司馬張”。 李家——指的是在明朝成化年間任監察御使李葵及天啟年間任戶部尚書李精白的李家。李精白雖高官,人品卻不甚光彩。因為他投靠了魏忠賢而飛黃騰達。后崇禎即位,魏忠賢事敗。李精白因附逆而罷官回里。但他官囊頗豐,在城郊置了很多田地,阡陌縱橫。李姓中過進士,作過大官的在明朝有李葵、李增、李學禮、李薦俠、李貞、李精白、李虛白等七人,在清朝有李文煌、李敏孫、李紳文、李祖旦等四人。李姓在南門里修了李姓宗祠。此外,在清朝二百多年間還出了不少秀才、舉人。這支李姓的家族,便是八大家中的李家,人稱“都堂李”。 王家——指的是明朝當過浙江按察司的王謨,當過云南布政使的王之屏,當過四川布政使的王道增,清朝初年中過進士號稱“清官”的王公楷及順治年間中過進士的王期遠的王家。其后二百多年間,王家舉人、秀才不計其數。還有在清朝末年當過四川、云南幾任知縣,后提升道臺,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當政時期任過鳳陽大關督辦的王羽人。一九 0 四年是自隋唐以來開科舉士的最后一年,這年又出了一個翰林王震昌。在北伐戰爭前,王羽人之子王普又當上了安徽省長、二十七軍軍長,其侄王平皆當上長江艦隊少將。這家姓王的因之顯赫一時。這便是八大家中的王家。 劉家——明朝末年劉九光的后輩及宗族。劉九光是明朝萬歷年間進士,官為廣西布政使,其孫劉體仁,清順治年間進士,官為刑部主事員外郎。辭官后,在潁州西湖建別墅,并建一座藏書樓,藏書兩萬卷。劉體仁擅長詩詞,是清初有名詩人,著有《七頌堂集》。這個劉氏家族,自清以來,功名不絕。有順治年間中過進士的劉壯國、劉搢;康熙年間中過進士的劉淑因、劉凡等,這便是八大家中的劉家,人稱“太丘劉”。 鹿家——指的是明朝天啟年間中過進士的鹿獻陽、清康熙年間中過進士,官至河南巡撫鹿佑的家族。鹿佑這位封疆大吏在修黃河干堤的河口時,堅決保住了傅家大路。他寧可讓河水在他治黃區域泛濫,也不讓潁州受災。對此,家鄉人民稱贊不已。其后輩鹿啟烈于道光年間任過湖北知縣。鹿氏家族中,也出了一些舉人、秀才。鹿氏宗祠修的很有氣魄,今尚有鹿祠街。鹿氏家族便是八大家中的鹿家。 寧家——寧姓在潁州定居有六百年之久。明朝初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了他侄兒建文的天下,年號定永樂。寧氏先祖寧寬,追隨燕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指揮官,永鎮潁州。“世襲罔替”即子孫接替,級別不降;“與國同休”即與明朝共豐存亡。指揮職位由長門代代繼承。其后代中,在明萬歷年間出了個寧中立,進士出身,官居尚寶承。其子寧予慶官居戶部員外郎;其孫寧誥,清順治已亥進士;其曾孫寧世簪,康熙年間翰林,官翰林院編修,曾奉康熙之命任冊封琉球國王的欽差使臣;寧世藻,康熙年間進士,官至太平府教授,一連五代高官。寧氏宗祠在大隅首東。寧姓人丁頗眾,舊有“寧半城”之稱。明清兩代進士、秀才及府縣官吏代不泛人。寧氏大門門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西清”,便是對寧氏這個封建家族的標榜。這便是八大家中的寧家。 連家——連姓在潁州有三百多年歷史。其功名官爵沒有前六姓顯赫。清雍正年間出了個武舉連際成。乾隆年間出了個舉人連斗山,他是個在學術上有成就的大儒,曾任江寧府學訓導,著有《周易辯畫》四十卷。連姓是阜陽詩書門第,田連阡陌的大族。連氏宗祠座落郭家胡同,祠中有地四十頃,作為救濟窮苦的連姓宗族的義田。這便是八在家中的連家。 儲家——儲姓為阜陽最久的世族之一。明朝弘治年間出了個進士,官居河南道監察的儲珊。儲姓族人多住在城東十里井和城西西湖以西程集以東一帶。儲姓有功名及做官的不多,僅道光年間出了個舉人儲殿卿,因而政治地位稍低。儲姓宗祠在文德街北頭。不少人在推算阜陽八大家時而忽略了儲姓,其實儲姓世居潁州七百年之久,字派至今不亂,仍保留世族大家的遺風。 隨著時間的流逝,阜陽八大家的說法也有了許多紛爭。有的把晚清時期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的程家;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安徽督軍倪嗣沖的倪家,江西督軍鄧如琢的鄧家,以及城中及郊區較大家族的潘家、邢家、周家、呂家、趙家等列入八大家的。 無論是阜陽八大家也好,十大家也罷,都不過是封建社會特權階級的象征。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已塵封在古老的記憶中,八大家之說已成為歷史陳跡。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阜阳翰林华府三期备案(阜阳翰林华府备案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pring 4.2中由注释驱动的事件侦
- 下一篇: 向导页设计_向导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