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沟设置(排水沟设置在路肩墙内测还是外侧)
1. 排水溝設置在路肩墻內測還是外側
1、行車道路面應設置雙向或單向橫坡,坡度為1%~2%.路肩鋪面的橫向坡度值宜比行車道路面的橫坡值大1%~2%.
2、行車道路面結構設置排水基層或墊層時,應在排水基層或墊外側邊緣設置縱向集水溝和帶孔集水管,并間隔50~100m設置橫向排水管。
3、排水基層的縱向邊緣集水溝,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時,可設在路肩下或路肩外側邊緣內;路肩采用瀝青面層時,可設在路肩內側邊緣內。排水墊層的縱向邊緣集水溝設在路床邊緣。
2. 設置在外墻四周的排水溝
有防潮的話是肯定有作用的。
防潮做法:
一,剛性防水,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抗?jié)B劑進行攪拌后澆筑在地面上,然后就可以進行裝修;
二,柔性防水,有兩種:防水涂料,就是直接涂刷在地面的基層面上;防水卷材,跟油氈一樣,基底清理后鋪貼在上面。
如果采用柔性防水要在地面裝修前,且有必要在防水層上面施工一層保護過渡的硬化層,然后進行裝修的施工等。
3. 地面排水溝側壁一般做法
基坑外應大于2m設置排水溝。排水溝底和側壁必須做防滲處理,基坑底部四周應設置排水溝和集水坑。
排水溝寬度,規(guī)范要求300,一般留200至250;排水溝指的是將邊溝、截水溝和路基附近、莊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莊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溝。
4. 排水溝離建筑外墻距離要求
一、直埋電纜的挖、填土(石)方,除特殊要求外。
1.兩根以內的電纜溝,系數上口寬度600mm、下口寬度400mm、深度900mm計算的常規(guī)土方量(深度按規(guī)范的最低標準)。
2.每增加一根電纜,其寬度增加170mm。
3.以上土方量系按埋深從自然地坪起算,如設計埋深超過900mm時,多挖的土方量應另行計算。
二、電纜溝蓋板揭、蓋定額,按每揭或每蓋一次以延長米計算,如又揭又蓋,則按兩次計算。
三、電纜保護管長度,除按設計規(guī)定長度計算外,遇有下列情況,應按以下規(guī)定增加保護管長度: 1.橫穿道路,按路基寬度兩端各增加2m。 2.垂直敷設時,管口距地面增加2m。 3.穿過建筑物外墻時,按基礎外緣以外增加1m。 4.穿過排水溝時,按溝壁外緣以外增加1m。
5. 路肩排水溝施工順序
1.路肩指的是位于車行道外緣至路基邊緣,具有一定寬度的帶狀部分(包括硬路肩與土路肩),為保持車行道的功能和臨時停車使用,并作為路面的橫向支承。
2.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稱為路塹。
3.路堤是指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在結構上分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的80-150cm范圍內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路堤是指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在結構上分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是指路面底面以下的80-150cm范圍內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6. 整修路肩及排水溝的質量標準
省道的寬度一般是30米左右。
每車道寬為3米,一級公路至少要有雙向四車道,也就是12米,兩側至少需要1.5米寬的路肩,也就是說最少寬度是15米,兩側的排水溝、綠化帶根據實際情況可寬可窄,沒一個固定的指標,有些一級公路在兩側各設置至少2米寬非機動車道,寬的可達4-5米。
7. 路肩排水溝與路肩邊溝
公路里面邊溝,排水溝,截水溝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1、為匯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邊坡的流水,在路基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稱為邊溝。邊溝設于路基挖方地段和高度小于邊溝深度的填方地段。
2、為攔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塹坡頂以外設置的水溝稱之為截水溝。當路基挖方上側山坡匯水面積較大時,應于挖方坡口5m以下設置截水溝。
3、排水溝是將邊溝、截水溝和路基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溝。
邊溝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或低路堤的坡腳外側,多與路中線平行,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其形式可分為L形邊溝、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或U形邊溝.又分為明溝和加設蓋板的暗溝等多種形式,多為石塊砌成,邊溝可與路緣石結合為一整體。
截水溝又稱天溝,一般設置在挖方路基邊坡坡頂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適當地點,用以攔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減輕邊溝的流水負擔,保證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沖刷。
8. 排水溝兩側的墻叫什么
漿砌石排水溝導水墻按設計砌體體積計算計算施工增加量。無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時,基礎施工增加工作面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a)砌石每邊增加15cm工作面。b)混凝土基礎或墊層需支模的,每邊增加30cm工作面。c)混凝土涵管需挖土下埋時,其涵管底寬尺寸,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1.0m需2.0m寬1.4m需2.6m寬2.0m需3.5m寬2.4m需4.0m寬3.0m需4.8m寬d)管溝土方開挖量按放寬后的底寬,再根據不同土質不同深度的放坡起點和放坡系數計算,回填量按開挖量扣減混凝土涵管所占體積計算。e)渠道土石方開挖只包括設計凈斷面加設計護坡護底厚度的尺寸,隧洞石方開挖只包括內徑加設計襯砌厚度,超出部分未計入。【應用釋義】挖管溝。管溝開挖的方式,主要分人工開挖和機械開挖兩種。人工挖管溝時,應認真控制管溝底的高程和寬度,并注意不使管溝底的土址遭受擾動或破壞;機械挖管溝,應確保溝底土址結構不被擾動或破壞,同時由于機械不可能準確地將溝底按規(guī)定高程整平,因此,在達到設計管溝底高程以上20厘米左右的一層應停留待人工清挖。挖管溝的土方,可根據施工環(huán)境、條件堆放在管溝的兩側或一側。堆土需放在距管溝溝邊0.5~1米以外。根據施工規(guī)范要求,管溝開挖深度:一、二類土深度大于等于1米,三類土深度大于等于1.5米,四類土深度大于等于2米時,應考慮放坡。若在路面施工時,考慮到放坡造成破壞原有路面(混凝土路面或瀝青路面)相對較大,補償及修復費用也較大且影響正常交通,因此,在馬路面開挖管溝時,宜用擋板支撐,盡量少用放坡形式。2.筑壩(10)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1)壩體工程量均按設計圖示體積計算。2)水力沖填壩按設計圖示尺寸泥漿固結后的實方計算。3)拋投四面體按混凝土設計體積計算。4)拋投塊石按拋投方(堆方)計算。5)護坡除泥結石路面、植草皮按設計圖示面積計算外,其余均按設計圖示體積計算。【應用釋義】護坡:對滑坡體坡面進行維護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鋪設漿砌片石、水泥砂漿等護坡,種植根系發(fā)達、蒸發(fā)量大、生長快速的植被等方法。3.\t排水、排滲、防水工程(4)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排水豎井(閘板式、擋板式、窗口式、斜槽式)、排水涵管、排水渠道、支座、混凝土襯砌、混凝土連接井均按設計圖示混凝土體積計算。
9. 什么是散水外沿或直接在外墻根部設置的排水溝
2013最新房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則
建筑面積是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反映房屋建筑規(guī)模的實物量指標,它廣泛應用于基本建設計劃、統計、設計、施工和工程概預算等各個方面,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房屋建筑計價的主要指標之一。為幫助大家學習和使用規(guī)范,我在這里以自己的理解來解讀一下規(guī)范的內容,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規(guī)范內容包括總則、術語、計算建筑面積的規(guī)定三個部分以及規(guī)范條文說明。現綜合起來講解。
第一部分總則闡述了規(guī)范制定目的、適用范圍、建筑面積計算應遵循的原則等。第二部分例舉了25條術語,對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定中涉及的建筑物有關部位的名詞作了解釋或定義。第三部分計算建筑面積的規(guī)定共有25條,包括建筑面積計算范圍、計算方法和不計算建筑面積的范圍。規(guī)范條文說明對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定中的具體內容、方法做了細部界定和說明,以便能準確地使用規(guī)定和方法。下面著重講一下規(guī)范中的計算建筑面積的規(guī)定。
一、房屋建筑的主體部分
1、單層建筑物
單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單層建筑物高度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勒腳是指建筑物外墻與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觸部位墻體的加厚部分;高度是指室內陸面至屋面(最低處)結構標高之間的垂直距離。
單層建筑物設有局部樓層者,局部樓層的二層及以上樓層,有圍護結構的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無圍護結構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圍護結構是指圍合建筑空間四周的墻體、門、窗等。
2、多層建筑物
多層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應按不同的層高劃分界限分別計算。首層應按其外墻勒腳以上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以上樓層應按其外墻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這里我將這種算法簡稱為“層高界限計算法”。層高是指上下兩層樓面(或地面至樓面)結構標高之間的垂直距離;其中,最上一層的層高是其樓面至屋面(最低處)結構標高之間的垂直距離。
3、單(多)層建筑物的坡屋頂內空間
單(多)層建筑物的坡屋頂內空間,當設計加以利用時,其凈高超過2.1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m至2.1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設計不利用時不應計算面積。這里我將這種算法簡稱為“凈高界限計算法”。凈高是指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屋面板)底或吊頂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如圖2:第(1)部分凈高<1.2m,不計算面積;第(2)、(4)部分1.2m≤凈高≤2.1m,計算1/2面積;第(3)部分凈高>2.1m,應全部計算面積。
4、地下建筑、架空層
地下室、半地下室(包括相應的有永久性頂蓋的出入口)建筑面積,應按其外墻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墻防潮層及其保護墻)外邊線所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房間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1/2者為地下室;房間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1/3,且不超過1/2者為半地下室;永久性頂蓋是指經規(guī)劃批準設計的永久使用的頂蓋。
坡地建筑物吊腳架空層和深基礎架空層的建筑面積,設計加以利用并有圍護結構的,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設計加以利用、無圍護結構的建筑吊腳架空層,應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積的1/2計算; 設計不利用的建筑吊腳架空層和深基礎架空層,不應計算面積。
5、建筑物的門廳、大廳、回廊
建筑物的門廳、大廳按一層計算建筑面積。門廳、大廳內設有回廊時,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回廊是指在建筑物門廳、大廳內設置在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回形走廊。
6、高低聯跨的建筑物、變形縫
高低聯跨的建筑物應以高跨結構外邊線為界分別計算建筑面積;其高低跨內部連通時,其變形縫應計算在低跨部分的面積內。
建筑物內的變形縫應按其自然層合并在建筑物面積內計算。
7、室內樓梯、井道
建筑物內的室內樓梯間、電梯井、觀光電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風排氣豎井、垃圾道、附墻煙囪應按建筑物的自然層計算,并入建筑物面積內。自然層是指按樓板、地板結構分層的樓層。如遇躍層建筑,其共用的室內樓梯應按自然層計算面積;上下錯層戶室共用的室內樓梯,應選上一層的自然層計算面積。
8、建筑物頂部
建筑物頂部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間房等,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無圍護結構的不計算面積。
9、以幕墻作為圍護結構的建筑物,應按幕墻外邊線計算建筑面積。建筑物外墻外側有保溫隔熱層的建筑物,應按保溫隔熱層外邊線計算建筑面積。
10、外墻(圍護結構)向外傾斜的建筑物
設有圍護結構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應按其底板面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如遇到向建筑物內傾斜的墻體,則應視為坡屋頂,應按坡屋頂內空間有關條文計算面積。
二、房屋建筑的附屬部分
1、挑廊、走廊、檐廊
建筑物外有圍護結構的挑廊、走廊、檐廊,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有永久性頂蓋但無圍護結構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的1/2計算。
走廊是指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間;挑廊是指挑出建筑物外墻的水平交通空間;檐廊是指設置在建筑物底層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間。
2、架空走廊
建筑物之間有圍護結構的架空走廊,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有永久性頂蓋但無圍護結構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的1/2計算。無永久性頂蓋的架空走廊不計算面積。架空走廊是指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在二層或二層以上專門為水平交通設置的走廊。
3、門斗、櫥窗
建筑物外有圍護結構的門斗、落地櫥窗,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有永久性頂蓋但無圍護結構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的1/2計算。門斗是指在建筑物出入口設置的建筑過渡空間,起分隔、擋風、御寒等作用(圖8);落地櫥窗是指突出外墻面根基落地的櫥窗。
4、陽臺、雨篷
建筑物陽臺,不論是凹陽臺、挑陽臺、封閉陽臺、敞開式陽臺,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陽臺是供使用者進行活動和晾曬衣物的建筑空間。
雨篷,不論是無柱雨篷、有柱雨篷、獨立柱雨篷,其結構的外邊線至外墻結構外邊線的寬度超過2.1m者,應按其雨篷結構板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寬度在2.1m及以內的不計算面積。雨篷是指設置在建筑物進出口上部的遮雨、遮陽篷。
5、室外樓梯
有永久性頂蓋的室外樓梯,應按建筑物自然層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無永久性頂蓋,或不能完全遮蓋樓梯的雨篷,則上層樓梯不計算面積,但上層樓梯可視作下層樓梯的永久性頂蓋,下層樓梯應計算面積(即少算一層)。
6、舞臺燈光控制室
有圍護結構的舞臺燈光控制室,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三、特殊的房屋建筑
1、立體庫房
立體書庫、立體倉庫、立體車庫,無結構層的應按一層計算,有結構層的應按結構層面積分別計算。層高在2.2m及以上者應計算全面積;層高不足2.2m者應計算1/2面積。
2、場館看臺
有永久性頂蓋無圍護結構的場館看臺,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場館看臺下空間,當設計加以利用時(圖9),其凈高超過2.1m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凈高在1.2m至2.1m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凈高不足1.2m的部位不應計算面積。設計不利用時不應計算面積。如圖9:第(1)部分凈高<1.2m,不計算面積;第(2)部分1.2m≤凈高≤2.1m,計算1/2面積;第(3)部分凈高>2.1m,應全部計算面積。
注:這里所謂“場館”實質上是指“場”(如足球場、籃球場等),看臺上有永久性頂蓋部分;“館”應是有永久性頂蓋和圍護結構的,應按單層或多層建筑物相關規(guī)定計算面積。
3、站臺、車(貨)棚、加油站、收費站
有永久性頂蓋無圍護結構的站臺、車棚、貨棚、加油站、收費站等,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在站臺、車棚、貨棚、加油站、收費站內設有有圍護結構的管理室、休息室等,另按相關條文計算面積。
四、不計算建筑面積的范圍
其他不計算建筑面積的范圍(除上述已提到的除外):
1、建筑物通道,包括騎樓、過街樓的底層。建筑物通道是指為道路穿過建筑物而設置的建筑空間;騎樓是指樓層部分跨在人行道上的臨街樓房;過街樓是指有道路穿過建筑空間的樓房。
2、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夾層。
3、建筑物內分隔的單層房間,舞臺及后臺懸掛的幕布、布景的天橋、挑臺等。
4、建筑物內的操作平臺、上料平臺、安裝箱或罐體的平臺。
5、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
6、屋頂水箱、花架、涼棚、露臺、露天游泳池。
10. 路肩排水和邊溝排水
公路里面邊溝,排水溝,截水溝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1、為匯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邊坡的流水,在路基兩側設置的縱向水溝稱為邊溝。邊溝設于路基挖方地段和高度小于邊溝深度的填方地段。
2、為攔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塹坡頂以外設置的水溝稱之為截水溝。當路基挖方上側山坡匯水面積較大時,應于挖方坡口5m以下設置截水溝。
3、排水溝是將邊溝、截水溝和路基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水溝。拓展資料:邊溝設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側或低路堤的坡腳外側,多與路中線平行,用以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其形式可分為L形邊溝、梯形、碟形、三角形、矩形或U形邊溝.又分為明溝和加設蓋板的暗溝等多種形式,多為石塊砌成,邊溝可與路緣石結合為一整體。截水溝又稱天溝,一般設置在挖方路基邊坡坡頂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適當地點,用以攔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徑流,減輕邊溝的流水負擔,保證挖方邊坡和填方坡腳不受流水沖刷。截水溝設置時主要考慮位置。在無棄土堆的情況下,截水溝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視土質而定,以不影響邊坡穩(wěn)定為原則。路基上方有棄土堆時,截水溝應離開棄土堆1~5m,棄土堆坡腳離開路基挖方坡頂不應小于10m,棄土堆頂部應設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溝離開路堤坡腳至少2m,并用挖截水溝的土填在路堤與截水溝之間,修筑向溝傾斜坡度為2%的護坡道或土臺,使路堤內側地面水流入截水溝排出。排水溝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將路基范圍內各種水源(如邊溝、截水溝、取土坑、邊坡和路基附近積水),引至橋涵或路基范圍以外的指定地點。排水溝分為露出地面的排水溝即陽溝又稱明溝;地下的排水溝即暗溝又稱為盲溝。
11. 主排水溝最好設置在施工區(qū)域的中心位置或道路的兩旁
規(guī)范一:排水溝施工應進行分段施工,分段放樣,根據路基中線及護坡道高程放出兩側坡角線,再根據邊溝流水高程坡比及護坡道寬度
規(guī)范二:排水溝在放好坡腳以后按護坡道高程將護坡道及邊溝位置推平,振動壓路機碾壓
規(guī)范三:排水溝基礎一側應設排水井,在地下水的上游設置一般小面積的基坑(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排水沟设置(排水沟设置在路肩墙内测还是外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教程:Hibernate,JPA –第1
- 下一篇: Aleri –复杂事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