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os基础防护(抗ddos等级保护)
ddos防護辦法?
1、DDoS網絡攻擊防護:當面臨大量SYN Flood、UDP Flood、DNSFlood、ICMP Flood攻擊時,能迅速封鎖攻擊源保證正常業務的運行。
2、域名解析功能障礙災備:當根域、頂級域服務器發生故障不能正常服務時,甚至所有外部的授權服務器都出現故障時,某公司下一代防火墻DNS代理系統仍可以作為解析孤島,提供正常的域名解析服務。
3、DNS安全策略聯動:對重點域/域名的解析請求進行跟蹤監控,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啟動相關安全聯動措施,僅對正常域名進行應答服務。
4、DNS放大攻擊防護:當某IP流量異常突增時,自動啟動IP分析和安全聯動措施,對該IP限速,對應答結果修剪,有效防止DNS服務器成為放大攻擊源。
5、多線路流量調度災備:能夠針對有多線路出口的客戶,可配置不同的出口策略。
6、弱憑證感知:當合法用戶通過弱口令登錄各類應用管理系統時,會被智能感知并通知安全管理員存在弱口令安全風險,從而提高賬號安全等級。
7、漏洞攻擊防護:當攻擊者對企業信息資產進行口令暴力枚舉或系統漏洞攻擊時能很快被檢測到攻擊行為,并形成有效的防御。
8、僵尸網絡檢測:當組織內部員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或郵件的方式接收到了惡意軟件,在惡意軟件與外界發生通訊過程中能很快被檢測出來,進而有效保護組織內部信息不被外泄。
9、APT定向攻擊檢測:某公司下一代防火墻可以通過多種流量識別算法對APT定向攻擊和Zero Day攻擊及傳輸過程中的惡意軟件進行有效檢測,將APT攻擊拒于千里之外。
第七層次是什么意思?
。它也被稱為“應用層”。它是數據處理的頂層,發生在用戶與之交互的軟件應用程序的表面之下或幕后。例如,用于加載網頁的HTTP請求和響應是第 7 層事件。
在此級別發生的DDoS 攻擊稱為第 7 層攻擊或應用程序層攻擊。DDoS 攻擊也可能發生在 OSI 模型的第 3 層或第 4 層。
ddos是什么意思?
DDOS全名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絕服務),俗稱洪水攻擊。很多DOS攻擊源一起攻擊某臺服務器就組成了DDOS攻擊,DDOS 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最初,在中國2002年開始頻繁出現,2003年已經初具規模。
——以上引自互動百科
DDoS攻擊手段是在傳統的DoS攻擊基礎之上產生的一類攻擊方式。單一的DoS攻擊一般是采用一對一方式的,當攻擊目標CPU速度低、內存小或者網絡帶寬小等等各項性能指標不高它的效果是明顯的。
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處理能力迅速增長,內存大大增加,同時也出現了千兆級別的網絡,這使得DoS攻擊的困難程度加大了 - 目標對惡意攻擊包的"消化能力"加強了不少。
例如你的攻擊軟件每秒鐘可以發送3,000個攻擊包,但我的主機與網絡帶寬每秒鐘可以處理10,000個攻擊包,這樣一來攻擊就不會產生什么效果。
這時候分布式的拒絕服務攻擊手段(DDoS)就應運而生了。你理解了DoS攻擊的話,它的原理就很簡單。
如果說計算機與網絡的處理能力加大了10倍,用一臺攻擊機來攻擊不再能起作用的話,攻擊者使用10臺攻擊機同時攻擊呢?用100臺呢?DDoS就是利用更多的傀儡機來發起進攻,以比從前更大的規模來進攻受害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ddos基础防护(抗ddos等级保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Jetty设置JNDI(嵌入式)
- 下一篇: linux的安装目录查找(linux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