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是哪个省(有几个区几个县)
山西省。太原市的六個區是:迎澤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小店區。三個縣是: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一個市是:古交市。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地處山西中部,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母親河汾河縱貫中間,市內名勝古跡眾多,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太原市屬于山西省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同時,也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太原市下轄了10個區縣,總人口540多萬人。那么,太原市10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聊聊山西省的具體情況。山西省是我國中部六省之一,同時也是我國華北地區的省份。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山西省總人口3490多萬人。從山西省的實際情況來說,這樣的人口基數并不算少。2021年,山西省的GDP總量達到了2.25萬億。近年來,隨著山西省經濟產業轉型的完成、道路交通的改善,山西省的發展非常迅猛。
山西省的地形結構比較復雜,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山西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騎兵的天然屏障。其中,大同、太原都屬于標準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山西省下轄了11個地級市,分別是:太原市、大同市、陽泉市、長治市、晉城市、朔州市、晉中市、運城市、忻州市、臨汾市、呂梁市。其中,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山西省經濟最強的城市。
山西省的地形結構很復雜,以山地、丘陵、坡地為主。作者曾經去過山西省的太原市、大同市和呂梁市,對于山西省的地形,印象深刻。在明朝統治時期,明朝在山西省組建了大同鎮、太原鎮,都屬于軍事重鎮。在抗戰時期,八路軍仍然能夠利用山西各地的復雜地形,展開運動戰,組建了一系列的根據地,英勇抗擊日本軍隊。
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完善和調整,逐步形成了內陸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截至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山西省形成了9個府、10個直隸州的區劃格局,分別是:太原府、平陽府、潞安府、汾州府、大同府、朔平府、寧武府、澤州府、蒲州府、遼州、沁州、平定州、忻州、代州、保德州、解州、絳州、吉州、隰州。
山西省劃分了19個州府,就是因為山西省的地形結構復雜。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地軍閥相互進攻、爭奪地盤,對山西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
在山西省境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地級市。太原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環境非常重要,山西省組建了太原地級市。50年代,我國逐步開始了156個重要項目。其中,相當一部分項目都設立在太原市。起初,太原市僅僅管理了主城區,并且劃分為5個區。1951年,汾陽專區的晉源縣,劃入了太原市管理。1953年,晉源縣被撤銷,組建了晉源區。
此時,太原市合計下轄了6個區,分別是:南城區、北城區、新城區、小店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在這一階段,太原市的管轄范圍有限。1957年,太原市的新城區、小店區、萬柏林區、晉源區等4個區被全部撤銷,合并組建為郊區。此時,太原市的區劃調整為3個區。1958年,太原市陸續組建了河西區、古交工礦區,形成了5個區的區劃格局。
1959年,為了擴大太原市的管轄范圍,進一步發展經濟,晉中專區的清徐縣、晉北專區的陽曲縣,陸續劃入了太原市管理,太原市形成了5個區、2個縣的區劃格局。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后,山西省的各個專區,陸續更名為地區。
1970年,鑒于郊區的面積太大,太原市的郊區被撤銷,組建了南郊區、北郊區。1972年,呂梁地區的婁煩縣,劃入了太原市管理,太原市的區劃調整為6個區、3個縣的區劃。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各省的各個地區,陸續開始了區劃調整。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1988年,太原市的古交工礦區被撤銷,組建了古交縣級市。
太原市形成了5個區、1個縣級市、3個縣的區劃格局,這一階段,太原市的主城區比較復雜,管轄難度很大。1997年,太原市的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等5個區,被全部撤銷,陸續組建了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截止這個時候,太原市6個區、1個縣級市、3個縣的區劃格局,已經徹底形成。
當然,進入21世紀以后,為了發展經濟的需要,太原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高新區、東峰新區等幾個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屬于功能區,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近年來,太原市的發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太原的城建水平,已經迅速提高。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太原市是哪个省(有几个区几个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联想学生本(联想u300e)
- 下一篇: 数据库SQL语言分类(DDL/DM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