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桂为什么不传位给李芳远(李成桂与李芳远的关系)
李成桂卻并不打算將王位傳給李芳遠,反而將小兒子立為儲君。李芳遠是太祖李成桂的五子,為其父篡位下汗馬功勞,然而事后他卻不被重用,郁郁寡歡,對王位的覬覦也到了瘋狂的地步,并為此血刃了異母世子李芳碩,逼迫其父另立繼承人。
李成桂(1335-1408年),字君晉,號松軒。李氏朝鮮的創立者。1335年10月11日出生于今咸鏡南道永興郡,少年時即在高麗朝廷為官,參與中央軍務。
他出生和成長的時期,正是蒙古帝國走向衰弱、東北亞大地風云跌宕的時期。1368年8月,由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指揮下一舉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
同年,朱元璋在應天(今江蘇南京)即位,建立大明,改元洪武。
1369年,朱元璋派人前往高麗,宣告即位。高麗立即停用元朝的至元年號,遣使到應天恭賀朱元璋登極,朱元璋頒詔冊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并賜金印。
明朝和高麗兩國的宗藩關系正式建立。但是,高麗王室世代迎娶蒙古公主,而且高麗一向擅長在大國之間 采取靈活的外交政策,所以高麗一直與北元(即逃往漠北的蒙古殘余勢力)有來往。
1372年,明軍 在遼東被盤踞在遼陽行省的北元將領納哈出所擊敗,高麗親元勢力大為活躍。1373年,恭愍王被 弒,北元想送高麗宗室、沈王脫脫不花回國即位,但是高麗擁立恭愍王養子即位。
1377年,北元冊封恭愍王養子為征東行省左丞相、高麗國王。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國力式微,善變的高麗又再次向明朝示好。
其時高麗國內分為以宰相崔瑩為首的親元派和以軍隊首領李成桂為首的親明派。兩派相爭,親明派最后取得勝利。李成桂等新官僚廢除了高麗的私田制,推行田制改革。
因為,高麗末年,土地兼并甚為嚴重。田地幾乎已經被倉庫、寺社、宗廟、軍需田及豪強之家奪占盡了,前所未有的“跨州包郡,山川為標”的大農莊開始出現,收租之徒,橫行無忌,比盜賊還兇,許多良人農民又淪為大農莊主的奴婢。針對這種狀況,李成桂積極進行田制改革。他不僅沒收國家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所有私田文契,而且還于1390年焚公私田籍于京城市街,大火數日不滅。
1391年,又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實行科田法。國家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科(等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故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李氏朝鮮以生產20石糧谷的土地為1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
對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軍田,每人5-10結。其余大部分土地為公田,由國家分派給農民,征收租稅,作為封建國家的基本財政收入來源。
科田法的實施,不僅限制了大農莊主的橫征暴斂,而 且使國家擴大了稅源和兵源,有利于中央權力的加強。李成桂及其追隨者通過堅決地實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經濟大權。
在李成桂大力推行田制改革的同時,明太祖決定收復鐵嶺以北和以東原屬元朝的轄地,并于1388年在咸鏡南道南端設置了鐵嶺衛,移文告知高麗,高麗朝廷大嘩。宰相崔瑩慫恿高麗王鋌而走險,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極力反對,未被采納。這一年4月,高麗王派兵入侵明朝。
高麗軍渡過鴨綠江,駐屯威化島,因水漲行軍 困難,糧餉又不濟,士兵厭戰,于是撤退回國。回國后,李成桂發動兵變,廢黜高麗王,流放宰相崔瑩,立辛昌為新國王。1389年,李成桂又廢辛昌,改立恭讓王,自己獨掌大權。
1392年7月16日,李成桂廢恭讓王,在高麗官員裴克廉、鄭道傳以及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在松京壽昌宮即位。
這猶如當年北宋趙匡胤“陳橋兵變”一樣,重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歷史劇。李成桂登基時年58歲。1396年,改國號為朝鮮,高麗王朝滅亡。
朱元璋對李成桂自立不以為然,默認其自立,但是一直沒有正式冊封,所以,李成桂及其兒子李芳果(定宗)給中國上表都稱“權署朝鮮國事”。
直到李朝太宗即位,中國方面發生了皇統變化,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起兵靖難,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采取懷柔政策,他得知定宗傳位于弟太宗,才正式冊封賜印。
李成桂一即位,便追尊四世祖為王,并改名字為李旦。
1396年11月,李成桂頒詔定都漢城,建宗廟社稷、宮室城池。同時由鄭道傳等人制訂了《朝鮮經國典》。
鑒于高麗諸王崇拜佛教而影響國事,李成桂推行崇儒抑佛的國策。寺院的土地多被沒收,貴族莊園里的奴婢都被釋放,并且實行開墾農地與改良農具谷種等勸農政策。
李氏朝鮮開國初期有兩次王子之亂。
李成桂有兩個王妃。原配是神懿王后韓氏,1390年去世。繼妃是神德王后康氏。關于康氏和李成桂還有一個故事。
說李成桂年輕的時候與哥哥一起去打獵,遇到一只老虎,他哥哥箭射老虎,可是射歪了,遭到老虎的反撲。李成桂倉皇而逃,一口氣跑了老遠。
當他來到一個村莊的時候,遇見一位在井邊洗衣的年輕女子。他向人家討水喝,那女子在遞給他水的時候,在水里放了一片柳樹葉。李成桂不能喝得痛快,就責怪她。
她解釋說:“如果喝得很急的話,您的肚子該疼了,我放柳樹葉子,想讓您喝慢一點。”李成桂被她的好意所感動,又見她頗有姿色,于是就向她求婚。
李成桂把神德王后所生的最小的兒子第八子李芳碩立為世子,把輔佐大任交給了當時掌握著軍政大權的鄭道傳。對 此,創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第五子李芳遠心懷不滿,終于在1398年8月發動政變。
當時李成桂正在病中。李芳遠的府邸在漢城俊秀坊,坐落在景福宮西門附近。
李芳遠因勢力弱小而采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召集府中私兵和守衛景福宮的禁軍,殺人宮中,沖入世子東宮——資善堂,亂刀砍死了李芳碩,然后從景福宮南門殺出,襲擊大臣鄭道傳。
鄭道傳的家宅在漢城壽進坊。當時鄭道傳正在家中同世子李芳碩的丈人沈孝生進行歡談,亂兵殺進門來,遭受意外襲擊一同身亡。
掌握政權后的李芳遠對鄭道傳非常仇恨,將他的住所沒收改成宮中飼養馬匹的地方。神德王后所生的另外一個兒子李芳蕃也在此次政變中被殺。這是李氏朝 鮮的第一次王子之亂。
王子之亂發生后,漢城沉浸在不安和恐慌的氛圍中。李芳遠沖進宮中,宣布“李芳碩、鄭道傳謀反,圖謀殺害王子”。
在李芳遠的操縱下,李成桂被迫讓位給二子李芳果(定宗)。神德王后康氏被李芳遠從宮中趕出,不久就神秘地“因病”死去。
失去了王后康氏和兒子芳蕃、芳碩之后,李成桂患了一種像火一樣堵塞喉嚨說不出話的疾病。
定宗不喜歡散發著血腥味的漢城,于1398年以參拜神懿王后韓氏的陵墓為由,前往開京,就在開城壽昌宮定居。當年3月,李成桂也被迫移宮。當他以太上王身份離開漢城時流下了悔恨的老淚。
1400年,李朝再次發生變亂。為了爭奪王位,精明強悍的李芳遠和四兄李芳至兩人各自動員私兵,在開城街頭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在這次戰斗中取得勝利的李芳遠不再甘心于幕后操縱,于是從名義上的國王李芳果手里接過了王位,這就是李朝太宗。這一次,李成桂為了保全老命,星夜出奔,直逃老家咸興。
李芳遠為了探問老父,多次派出所謂“問安使”。朝鮮史書中對此有生動的記載:“芳碩變后,太祖棄位,奔于咸興。太宗屢遣中使問安,太祖彎弓而待之,前后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
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太宗問君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后來朝鮮形容一個人被支使去干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的著名諺語“咸興差使”就是這么來的。
1402年12月,李成桂被挾持回京,幽居在離宮昌德宮之內。1408年5月24日,老邁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廣延樓下殿去世。共計在位7年,在上王位10年,終年74歲。
明朝賜謚號為“康獻”,意思說他溫良好樂、聰明睿智、撫民安樂而行善可以彰顯。
這位李朝的開國君主被孤零零地一個人安葬在漢城近郊楊州儉巖山下的健元陵。500年后,其后代高宗李熙 (1852-1919年)建元稱帝,追上祖先帝號,追尊李成桂為太祖高皇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李成桂为什么不传位给李芳远(李成桂与李芳远的关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小米青春版参数(小米青春版是什么型号)
- 下一篇: 国美电脑版(国美官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