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清十二帝的生平及历史功绩)
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于1636年建立至1912年滅亡,歷時276年。在皇太極之前,努爾哈赤于1616年起兵反明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大清”,1912年清遜帝溥儀宣布退位,前后一共有十二位皇帝。
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在明朝萬歷年間,努爾哈赤靠著13副鎧甲起兵,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成為后金大汗,年號天命。1626年去世,終年67歲,在位11年。努爾哈赤完成了女真部落的統一,促成了女真族(滿族)的團結統一;創建八旗制度。
2、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由皇太極繼承汗位,年號“天聰”,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洲;次年迫使朝鮮臣服;數次與明軍交戰,使清朝迅速發展,為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礎;提出滿漢一體,滿蒙結合;大力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與其父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地區。
3、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是在叔父多爾袞等人的支持下登基,由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年號“順治”,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同年遷都北京,順治是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在位18年,在此期間,推行漢制耕植民田,有利于人口增長;和善蒙古,冊封西藏“達賴喇嘛”封號,開創了西藏歷代達賴和班禪都有中央政府的冊封;懲治貪污,整頓吏治。也有剃發易服;大量圈地占房;大興文字獄等過失。相對比,順治帝是功大于過的。
4、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康熙八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先后挫敗了權臣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保衛雅克薩。以《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清朝在黑龍江流域以北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分化了蒙古各部。康熙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尊為千古一帝。
5、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雍正在位13年,他建立了軍機處,使中國封建皇權達到了巔峰;改善了吏治,增加國庫收入。雍正在位13年,但是對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6、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1799年):乾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禪位后又當三年多的太上皇,是中國是歷史壽命最長壽的皇帝,達到89歲高齡。乾隆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使清朝面積達到了最高值、國力最高峰的時刻,漢學在此期間也有很大的發展。但是乾隆提出了閉關鎖國,阻止了中國對海外的認知,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各國。但是乾隆可以說是中國封建后期能力最強的皇帝。
7、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820年):1796年乾隆禪位于嘉慶皇帝,但是大權在乾隆手中,嘉慶四年,乾隆駕崩才獨掌大權。面對乾隆后期的危機四伏雖然提出了“咸與維新”的旗號,但是也不能阻擋清朝政局的衰敗。
8、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1850年):道光在位30年,在此期間國力衰退,極力提倡節儉并且整頓吏治,由于腐敗成風效果甚微。在鴉片戰爭期間,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和大臣能力懦弱無能,反而迫害禁煙主力,不能有效的抵抗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為此后的屈辱打下了基礎,導致中國百年歷史的屈辱。
9、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1861年):咸豐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處于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他在位期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與英法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并且俄國占領我國北部大片領土。
10、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4年):同治在位14年,他在位期間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和陜甘回變。興辦洋務運動,使清朝后期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但是同治皇帝沒有實權,終身成為其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
11、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1908年):光緒在位34年,他在位期間沒有實際權力,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甲午戰爭期間他反對求和,極力主戰;他支持戊戌變法,但失敗后被慈禧太后囚禁直至去世。
12、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溥儀在1908年即位,年僅3歲,年號宣統。由裕隆太后和其父醇親王載灃掌權。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清朝滅亡,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也宣布結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清朝历代皇帝(清十二帝的生平及历史功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为什么手机看不了视频
- 下一篇: 微信在电脑上登录后忘了退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