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线数字化软件源码_品质笔记⑥丨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
6天5夜,跨越3座城市,深度走訪7家企業,對話多位企業家……
這是一趟開闊視野之旅。我接觸了很多之前極少有機會接觸的企業,比如做光纜的法爾勝泓晟集團、做節能裝備的雙良集團、做密封件的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等。我以前經常接觸的是家電行業的關聯企業,此行是打開了視野。這些企業雖然與我所處的行業關聯不大,但是它們在科技創新、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依然很值得參考。
這也是一趟堅定信念之旅。長三角這些優秀企業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企業也在推動,比如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等,它們的實踐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我們也會沿著既定的道路堅持投入。
向“智造標桿”取經
長三角調研之行的第一站是維尚家具華東智能制造無錫基地(下稱“維尚無錫工廠”),這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企業之一。維尚家具是國內全屋定制家居產能第一的企業,而且向來以智能制造著稱,位于佛山的維尚五廠也是著名的智能制造標桿工廠。
維尚無錫工廠是維尚家具投資30億元建成的新工廠,在智能制造方面更進一步了。維尚無錫工廠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走進工廠,從原材料分揀區開始,裁剪、封邊、鉆孔、質檢等,每一個工序上都由不同的機械手或設備運作。
了解維尚家具發展歷程就會知道,維尚家具是有數字化基因的,這一點跟傳統的家具企業很不一樣,維尚是從做軟件起家的,所以他一開始的時候就朝著智能化的方向來建設。因為有數字化的底層基因,它在這方面的決策會很快,而且非常的精準。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維尚家具在數字化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我也是來自制造業企業,走進維尚無錫工廠的時候,我最為震撼的地方是工廠的信息化,自動化其實不是難點,難的是信息化。維尚無錫工廠產線上,每一塊板材包裝的尺寸都是不一樣的,但由于產線的柔性化,可以讓多個尺寸的板材相互配合。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工作人員在終端打包,基本上對著清單打包就行。因為產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條龍”的,從生產端到打包,全面的生產端都實現信息化了,每個板材都有“身份”的,終端按單照做就行。
這樣的信息化是很難做到的,要知道,工廠內部信息化做不好很容易造成混亂。當然,我們今天看到維尚家具的成功,也不意味著我們遲了。我認為,機會還是在的,最重要的是在數字化轉型當中,科學合理地匹配我們現有的資源。
在長三角調研中,也有一些企業分享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經驗,其實我認為失敗的原因就是沒有真正想好怎么做,資源怎么匹配,如何下手轉型。萬和電氣這幾年也在推動公司內部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我們做得還不錯。但是整體配合度還是不夠,這次長三角走讀后,我回去還要繼續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堅定推動數字化轉型
萬和電氣是從2016年開始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當時是出于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想再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出廠的一致性,二是節省人工。
我們通過與高校合作引進MES系統,打通了企業在計劃、采購、物流、制造、倉儲等各個環節的業務數據鏈,打造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性能、更大柔性的生產制造能力的生產管理體系,可以更快速地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企業的生產,也可以根據特定群體的需求量身定制產品等,幫助企業快速進行“智能制造”的轉型。
我們現在有12條燃氣熱水器生產線已經實現一定的智能化,哪一個工序出問題會馬上有反饋,并且立刻有人去糾正。我們跟維尚家具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的產品以標準型號為主,所以從制造的角度來講,對柔性化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但是未來必然是每一個工廠都追求更加柔性。不排除以后會走到個性化選配的階段,比如汽車制造,現在已經在做個性化選配了。雖然暫時市場還沒有這種需求,但是站在未來的角度看,都是有可能的。
調研組走訪雙良集團、亨通光電。林東云 攝
柔性化對于提高生產率也有很大的作用。我們現在12條生產線,每條產線生產完一款產品后,可以通過轉線去生產另一款產品。如果做到足夠柔性化了,就不用轉線了,有可能一條生產線就能同時生產3種型號的產品。這個難度很高,不僅要高度信息化,而且內部的配合度也要很高。
我們談數字化轉型經常會講到投入產出的問題,從我自身的經驗看,投入產出是算不過來的,我們一整套的內部信息化系統做下來,費用真的不少,還包括跟很多第三方公司合作。所以我認為企業一定要匹配自己掌握的資源去做數字化轉型。
但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是一定要做的,就像今天沒有智能手機幾乎寸步難行一樣,沒有數字化,企業是走不遠的,趨勢在逼著我們轉型。對于萬和電氣來說,我們投入很大,也很堅定,我們每年不做具體的預算,但是該投入的都會投。
同時,我們也努力把握最新趨勢,5G、AIoT是未來智慧家庭的兩大底層驅動技術。萬和電氣在去年7月與中國電信、華為簽約合作,三方打造“萬和·5G創新基地”,研究基于5G通訊技術的智能制造應用,以及人工智能產品的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萬和電氣也正式簽約加盟成為阿里IoT合作伙伴聯盟(ICA)理事單位。現在,萬和智能云平臺已經開放互聯阿里云、微信云、京東微聯、蘇寧云等各大平臺,形成了跨平臺、跨終端系統的大連接能力,解決了用戶對智能家庭設備過去的“割裂”痛點體驗。
持之以恒追求創新
長三角企業的創新精神也讓人印象深刻,不僅是高科技企業在尖端科研領域不斷突破,還有一大批生產民用產品的企業,持之以恒地追求創新,在行業內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用小產品打出百億級營收。
無錫的雙良集團,一家生產溴化鋰制冷機的企業,它創業的技術門檻是很高的。溴化鋰制冷機一開始用在核潛艇上,后來由軍用轉為民用,國外一直是壟斷技術,雙良集團成功打破技術壟斷,實現溴化鋰制冷機的國產化。一直到現在,雙良集團都是溴化鋰制冷機領域的領頭羊企業。
雙良集團實現技術突破,并且一直在技術上領先,離不開企業對人才的重視。雙良集團創始人繆雙大在創業初,就專門從上海聘請專家。而且雙良集團很早就開始聘請大學生,1993年就建起了人才樓。雙良集團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管進軍哪個產業板塊,牽頭人必須找行業前三的人才,而且公司每年都會拿出利潤的10%來給人才分紅。做到這種程度,企業成功幾乎是必然的。
吉利汽車也是從創業之初就很重視人才培養,之后又通過收購,投資換技術,借用全球“大腦”搞創新。現在吉利汽車的創新能力已經很強了,他們推出的領克品牌在市場上也很受認可。
還有公牛集團,插座這么簡單的產品,做到了百億營收、千億市值。他們也是注重不斷創新,插座是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但是公牛推出了符合各種場景、各類人群需求的插座。創新是有很多種形式和層次的,不管是不是處于高科技領域,企業都應該追求創新。
調研組走訪雙良集團、亨通光電。林東云 攝
創新也是萬和電氣成長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我們也積極通過“借腦”創新。除了積極去招攬一流人才,我們也推行合伙人模式。公司部分新品牌的運營是采取合伙人模式,將經營決策權都交給合伙人,萬和電氣負責監督戰略目標和財務。
通過合伙人模式,我們跟社會上或者高校里的優秀團隊展開合作。合作團隊帶著項目來,他們有技術有人才,但是他們缺乏銷售資源、品牌資源。雙方合作后,他們可以共享我們的銷售資源和品牌資源等,我們也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了企業實力,開拓了新的業務。
(作者系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來源:南方日報
品質筆記①|劉必勝:以用戶為中心,做服裝界的“公牛”
品質筆記②丨張柏成:憑“同心圓”多元化練就“精深”功夫
品質筆記③丨李忠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勇攀“品質高峰”
品質筆記④丨梁錫強:傳統制造業應走創新路線、做高端產品
品質筆記⑤|蕭禮標:追求制造業勝利,打造科學管理體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产线数字化软件源码_品质笔记⑥丨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2p清退是啥意思?
- 下一篇: 不开放主动赎回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