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谁建立的
西夏王朝建立人是誰?
西夏景宗
夏景宗名曰李元昊(1003年—1048年),乃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項族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為唐所賜,趙姓為宋所賜。
1、遼、西夏、北宋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分別是什么?
西夏李元昊,遼是耶律德光,北宋是趙匡胤,北宋的都城是開封,西夏是興慶府,遼是臨潢府,
西夏的建立者是誰
西夏是以*項族為主的帝國,自南北朝時,居青海東南部的*項族強盛起來,隋唐時始內
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領拓跋赤辭受唐王朝賜李姓。唐初,*項羌受吐蕃之威逼,
請求內遷,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協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遷移,歷經百年之久才
逐漸穩定下來。個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夏州(□西靖邊線)為中心的平夏部,慶州(甘
肅慶陽縣)隴山以東的東山部,橫山地區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黃巢有功,受夏
州定難軍節度使,統轄夏州等五州地區,進爵夏國公,首領復賜李姓。二百年來統治著
甘肅一帶,宋初,宋朝實行消弱藩鎮勢力的措施,威脅到*項政權的生存,宋王朝及時
利用*項政權內部承襲發生矛盾,迫使其獻出五州領土。夏州定難軍管內部之蕃落使李
繼遷,結援遼帝國并完成*項故土的任務。該靈州為西平府。后其子李德明繼位,在李
德明在為期間(1004-1031),采取倚遼和宋的策略,「西掠吐蕃健壩驛北收回鶻銳兵」
,同時向遼,宋稱臣,一方面借助遼的威勢,又能獲得宋朝的賞賜,遼、宋也各為其利
,對李德明竟相封王進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繼位。
西夏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西夏正式建國于公元1038年,在這之前扮演的角色是“雖未稱國而王其土”的地方割據勢力,可以認為是唐朝藩鎮力量的殘余。實際上,對于與遼、宋、金同時代的西夏,當時、后世的歷史學家似乎都有意無意忽略或弱化這個割據政權的存在。如蒙古人修史,就沒將西夏當成一個正朔“國家”來修。不過,也可能是成吉思汗正是在出征西夏時病死,蒙古人很恨西夏人的緣故。西夏全盛時期,疆域達到兩萬多里,比遼朝還要大一倍,“領土”囊括了今天的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陜西北部,青海東部以及內蒙古的一些地區。人口包括有*項、漢族、吐蕃、回鶻、韃靼、吐谷渾、契丹等民族。西夏的歷史不算長也不算短。如果從唐末拓跋思恭擁兵夏州算起,至被蒙古所滅,立國達347年,要知道宋朝才320年,遼朝為210年,金朝為120年。此外,西夏還擁有十分優越的地理環境。其北方為狼山、陰山,西為賀蘭山,東南為六盤山,西南為祁連山;滔滔黃河,橫貫整個“國家”;首都興慶(銀川)更不用說了,有山、河做險,穩固泰山。其實,西夏這個稱呼源于宋朝。人家李元昊建國時的國號為“大夏”,又自稱邦泥定國。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據考,*項原為羌族的一個支系,《隋書》載:“*項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種有巖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西晉時,羌族被中原王朝“所不容”,“魏、晉之后,西墻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tn)昌、鄧至后,*項始強。”其中就有一部分“歸順”吐谷渾。大唐太宗時,吐蕃滅掉吐谷渾,這些*項羌就請求太宗皇帝接納自己,于是他們就被唐朝**安置在松州(四川松潘)。很快,這些*項羌人迅速發展起來,有拓跋氏,野利氏,米擒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細封氏……到了大唐開元時期,居住在青海和甘肅南部一帶的*項羌,非常害怕吐蕃軍隊,就向唐玄宗求救,被安置在慶州(甘肅慶陽)。安史之亂爆發后,各地胡人都想趁機撈一把。郭子儀就建議唐代宗,將慶州拓跋朝光部*項人遷至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即如今鄂爾多斯東南,之后拓跋所統率的*項羌就稱平夏部。日后西夏皇族就出自這里。同一時期,唐朝還將另一個部落首領拓跋乞梅安置在慶州,即東山部。唐僖宗封平夏部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加上拓跋思恭追隨李克用,曾一度幫助唐朝“收復”長安,追封夏國公,并賜“李”姓。于是,這支*項武裝被稱為“定難軍”。拓跋氏遵循“保境固守,伺機發展”,無論誰入主中原,就向誰稱臣,條件也很簡單,就是承認拓跋氏在夏州一帶的統治地位。唐朝滅亡后,平夏部李思諫向朱溫稱臣,后梁滅亡后,平夏部李仁福又向后唐稱臣,被封為朔方王。李仁福病死,其子李彝超繼任。后唐想趁機收復夏州,結果大敗而歸。至宋朝建立之初,李彝殷遣使入宋“歸附”,還改名李彝興(避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諱)。趙匡胤見他如此懂事,高興之余就繼續承認李氏家族在夏州的統治權。這并不是說趙匡胤大度,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所迫,要知道,大宋建立之初,周圍還是小國林立,宋朝必須擁有自己的盟友。如當時趙匡胤就曾下詔讓*項羌出兵配合宋軍作戰--*擾北漢。時任頭人李彝興還向趙匡胤贈送良馬300匹,緩解了大宋騎兵之需。趙匡胤還親自監制了一條玉帶給李彝興。李彝興病死后,趙匡胤追贈太師,并封夏王,授其子李光睿為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聽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又懼又怕心存僥幸,就趁遣使入朝獻寶獻馬之余,表示自己要入朝覲見。但是,當時正在極力解決北漢,趙匡胤還需要李光睿出兵助宋軍。果然,北漢派軍進攻銀州,被*項羌擊走。之后李光睿又親率大軍出擊,配合宋軍作戰,奪取北漢兩座雄關,斬首一千余人,還繳獲很多輜重物資。趙光義登基后,李光睿為避諱,隨即改名李克睿。宋太宗高興之余加封他為檢校太尉。李光睿病死,其子李繼筠承襲定難軍節度使之職,但只在位兩年多就病死了,其弟李繼捧襲位。李繼捧繼位后,夏州的情況就不得了了。要知道,這里的李氏向來甘心當小諸候,過著滋潤的日子。加上趙匡胤還“許之世襲”。只是李繼捧改變了這一切。
1、遼、西夏、北宋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分別是什么?
西夏李元昊,遼是耶律德光,北宋是趙匡胤,北宋的都城是開封,西夏是興慶府,遼是臨潢府,
西夏是哪個民族建立的?
西夏是哪個民族建立的?
西夏王朝 (1032-1227)
西夏是以*項族為主的帝國,自南北朝時,居青海東南部的*項族強盛起來,隋唐時始內
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領拓跋赤辭受唐王朝賜李姓。唐初,*項羌受吐蕃之威逼,
請求內遷,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協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遷移,歷經百年之久才
逐漸穩定下來。個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夏州(□西靖邊線)為中心的平夏部,慶州(甘
肅慶陽縣)隴山以東的東山部,橫山地區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黃巢有功,受夏
州定難軍節度使,統轄夏州等五州地區,進爵夏國公,首領復賜李姓。二百年來統治著
甘肅一帶,宋初,宋朝實行消弱藩鎮勢力的措施,威脅到*項政權的生存,宋王朝及時
利用*項政權內部承襲發生矛盾,迫使其獻出五州領土。夏州定難軍管內部之蕃落使李
繼遷,結援遼帝國并完成*項故土的任務。該靈州為西平府。后其子李德明繼位,在李
德明在為期間(1004-1031),采取倚遼和宋的策略,「西掠吐蕃健壩驛北收回鶻銳兵」
,同時向遼,宋稱臣,一方面借助遼的威勢,又能獲得宋朝的賞賜,遼、宋也各為其利
,對李德明竟相封王進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繼位。
李元昊繼位后,實施了一系列提高民族意識的策略,會除唐,宋的賜姓,改姓「嵬名」
,自號「兀卒」(青天子)。隨后,李元昊實行變發式、定服飾、造文字、簡禮儀、立官
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興州為興慶府,擴建宮城,準備建國稱帝。脫宋建大夏帝國。元
昊于大慶三年(宋寶元元年,1038)十月十一日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改元
天授禮法延祚。又大封群臣,并派遣使臣到宋朝上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1
041年和1042年,元昊的**在好水川和三川口相繼大敗宋軍,宋仁宗只好冊封元昊為夏
國王。西夏疆域,東臨黃河,西界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小方弦城),南接蕭關(今甘肅環
縣北),北抵大漠。盛時轄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寧夏及陜西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
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形成了宋、遼(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
元昊于1048年被其親生太子寧令哥刺死。只有周歲的諒昨繼位,其母沒藏氏輔現。
1139年,第五代西夏王李仁孝嗣立,他在位54年,大力推行教育、提倡儒學、推行漢文
,是西夏的另一個興盛時期。他死后,李純佑、李安全相纏繼位,這時,成吉思汗已經
統一蒙古各部,并不斷進攻夏境。自1205年第一次攻夏起,沖突不斷,互有進退。
第九代西夏王德旺繼位?魽蒙軍乘西夏國勢積弱大舉進攻。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
率軍攻占肅州、甘州等地之后,揮師東進,越過沙漠、渡過黃河,攻占應里(今中衛)、
西平府。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兵繼續圍困興慶府,他自已領軍南下,攻占積石州之后
,于4月抵達隆德,并派兵攻占德川州。閨五月,成吉思汗?六盤山避暑,6月,西夏末
主李□率西夏文武官員投降。7月,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死,蒙軍恐西夏有變,就在隨軍
途中殺死李□,從此,立國190年的西夏為蒙古所滅。
西夏自李元昊始,共傳十帝,歷時190年。大體分三時期,開始的48年是建設期,闊張領土
期;發展期,是西夏的鼎盛期,但國內的統治危機日趨激烈;衰弱期共34年,皇室腐敗外部蒙
古強敵威脅,至被蒙古所滅。
西夏帝系
(1) 景宗 李元昊 (1032-1048)
(2) 毅宗 諒柞 (1048-1067)
(3) 惠宗 秉常 (1067-1086)
(4) 崇宗 乾順 (1086-1139)
(5) 仁宗 仁孝 (1139-1193)
(6) 桓宗 李純佑 (1193-1206)
(7) 襄宗 李安全 (1206-1211)
(8) 神宗 李遵頊 (1211-1223)
(9) 獻宗 德旺 (1223-1226)
(10) 末帝 李□ (1226-1227)
遼 金 西夏 分別是誰建立的
1、遼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2、金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后起兵反遼。于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3、西夏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西夏,本名是大夏,簡稱夏,又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擴展資料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后,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手中,史稱母*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與母*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御成功并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并滅遼、北宋后,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后,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遼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朝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夏
西夏王朝建立人是誰?
西夏景宗
夏景宗名曰李元昊(1003年—1048年),乃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項族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為唐所賜,趙姓為宋所賜。
總結
- 上一篇: 【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0851 微
- 下一篇: 【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1451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