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概念_欠压实概念极其荒谬
●李傳亮
地表疏松的沉積物,孔隙度極高,有時可高達80%以上,但隨著埋藏深度的加大,在上覆壓力的作用下,其排列方式不斷由松散排列趨于致密排列,同時伴隨有孔隙度的大幅度減小,此即巖石的壓實階段(I)。
當埋深到達成巖深度之后,巖石完成了排列方式的轉變,即完全達到了致密排列,再加上膠結作用,巖石的排列方式基本上固定下來,此后無論如何增大埋深和上覆壓力,巖石的排列方式都不再發生變化,因此,孔隙度也不再發生變化(因孔隙度是排列方式的函數),此即巖石的壓縮階段(II),在測井曲線明顯顯示出孔隙度不隨深度變化的近似直線段。壓實曲線的轉折深度(b),其實就是成巖深度。
壓實與壓縮的機理是完全不同的,壓實是compaction,壓縮是compression。
壓實過程壓縮過程當巖石的埋深到達一定深度之后,孔隙度不再減小的現象,是巖石本體變形的固有性質,然而,地質學家卻認為這是地層巖石排液不暢、地層流體憋壓即異常高壓造成的,此即所謂的“欠壓實”現象。如果不是欠壓實,孔隙度會沿著早期壓實階段的變化曲線繼續減小,直至為0。
測井曲線顯示,成巖深度以下的巖石,不管是砂巖、還是泥巖、或者是致密堅硬的碳酸鹽巖,都出現了極強的欠壓實。地層憋壓,致使孔隙度不再減小。地質學家們還根據聲波測井計算出了巖石的孔隙度,然后反算出了地層的壓力。
泥巖是否憋壓,因無法實測孔隙壓力而無法證實,但砂巖可以實測孔隙壓力,已證實絕大多數砂巖都沒有憋壓。而且,迄今為止,人們也沒有發現砂巖的孔隙度與異常高壓之間存在什么關系,但為什么泥巖的孔隙度與異常高壓之間就存在密切的定量關系呢?都是碎屑巖,為什么它們會遵守不同的科學規律呢?顯然,欠壓實是一個認識上的錯誤,純屬子虛烏有。欠壓實還導致了油氣倒灌的發生。
如果欠壓實階段巖石不能排液,將來生成油氣之后就不能排烴,地下不就沒有油氣藏形成了嗎?這個悖論把石油地質學家徹底打垮了,^_^
欠壓實是地質學中最荒謬的概念之一,它把許多年輕的學子引入了歧途,而又浪費了許多地質學家的寶貴生命。
詳細內容,請參閱論文“欠壓實概念質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概念_欠压实概念极其荒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陈奕迅经典44首歌必听
- 下一篇: qstandarditemmodel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