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大作业一分钟源文件_「百树云课堂」一写作业就像被雷劈,是什么“病”?...
一寫作業就鬧心,大部分都是因為在培養習慣的時候基礎沒打好。
比如:對時間不敏感、對效率不敏感、專注力低下等等!
今天咱就系統說下“習慣培養”的重點。
1
大部分娃寫不完作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時間不敏感。
寫一個字,喝一口水,寫兩個字,翻一下書,沒寫完一頁,就要求玩一會ipad。。。
就好像數學不好,是因為沒有數感,語文英語不好,是因為沒有語感——一個人時間管理不好,我們會說他沒有時間觀念。
只有對時間有了感覺,能主觀感知它,才能去管理它。
其實讓娃感受時間,從幼兒期就可以開始了。方法有很多:
1、讓娃熟悉基本時間概念:什么是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年……(到了五六歲就可以開始精確到幾點,幾分,看鐘看表)。
時不時可以問問娃,讓娃猜現在是什么時候,什么時間?
2、一分鐘感受練習:看著表,跟娃一起體驗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一分鐘跳繩能跳幾下;能走幾步路/幾米;能跳躍跳幾下;能讀幾首古詩?能寫幾個字/數字?請自行發揮想象力創造活動。
到了小學低年級階段,就可以進化成一分鐘能做多少口算題?一分鐘能寫幾個漢字、字母?
通過這種訓練,能夠讓娃了解到時間的寶貴,發現一分鐘居然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增強娃對時間的具體感受,有助于提升對時間的把握能力。
3、給做不同事情的時間段起名。
例如說要給娃弄點干果吃,就用廣播的語調說:“現在是松鼠時間,請松鼠寶寶松鼠媽媽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
讓娃有一段時間完成一個任務的概念。
4、給娃報時,統計使用的時間。
比如,說我們幾點幾分做的什么事情,我們用了多少分鐘做完什么事情。
5、給他時間期限的概念。
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電費的期限等。也可以適當給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6、讓他知道準時、提前和遲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報紙比平時都早啊!”
7、讓娃做事情有開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時候是開始和結束,每次都統計一下用了多少時間,對比下效率比上次有沒有進步。
8、給娃編時間銀行的故事。
對于再大一些的娃,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講故事,讓他慢慢領會到時間的意義。
讓他把時間看作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可以像銀行存款一樣提出支配的東西。我們誰都不能生產時間,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我們還可以讓娃去分析,相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所帶來的不同價值,讓娃明白每個人的時間是均等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利用它。
其次,娃管理時間的動力來自哪里?
我想有很多方面,比如自主的感覺。
如果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時間,那么他就能體會到力量感、掌控感、獨立自主的感覺,成就感和責任感。
所以在實踐時間管理時,要給娃留自由度。如果他感覺到的都是被動和無奈,那么動力就小了。
2
還有的娃,問題是出現在效率上。
比如自立性很差,做事完全沒有規劃和條理,迷迷糊糊,經常不記得老師都布置了什么作業,于是經常漏做作業。
又例如,寫作業等到寫錯字,才去找橡皮;鉛筆折斷了,才去找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作業也亂無章法。
這種娃,屬于對“效率”不敏感,這個大毛病如果留到以后進入職場,活不過三集就會被KO掉,所以這項能力也需要提前抓。
一、培養做事的條理性(任務處理的線性與并行)
時間管理同時也是一個“任務處理的條理性”的問題:什么時候線性,什么時候并行處理,都有講究,都應該教娃學會。
暑假里利用學燒飯的機會,用烹飪的例子給娃演示了怎樣處理"并行任務":
煮上面后,就可以利用等熟的時間來做澆頭;烤蛋糕的等待時間就做奶油和水果點綴物;使用計時器鬧鐘作為輔助工具等等。
讓娃打下手的時候,要不嫌麻煩地跟娃解釋——見縫插針地向娃進行生活教育。
平時也要在日常中不斷加強鞏固:比如早飯還沒燒好,可以先收拾書包、梳頭扎辮子,同學還沒有回復今天作業的安排,可以先做加料作業。
對于上小學的娃娃,就可以訓練他去做時間表。
我們經常讓娃做時間表,但其實在列時間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讓娃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果對自己要做的事沒有個清楚的認識,那么列時間表就是在排流水賬——因為不符合實際需要,沒有讓娃感受到執行真的給生活帶來了便利。
二、培養做事的邏輯感(任務的優先級)
要讓娃理解這個道理:事情有輕重緩急,時間也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分配。
緊急重要的事情先做,不緊急不重要的后做;需要大段時間的安排在特約時間,占用時間不多的瑣事可以利用邊角零碎的時間去完成。
理解了這個概念,娃就要運用它。這就是優化時間表。
做時間表前做個“To dolist”。
列完這個,我們要教娃去評估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和要忍受的。
然后我們可以給娃不同顏色的筆,讓他給它們分類,同時該刪的刪、該推遲的推遲。
這樣他會有意識地搭配,做到勞逸結合、動靜穿插、腦體交錯。如果滿眼看去都是不喜歡的事或都是腦力活動,就需要調整。
這個事情可能很麻煩,開始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家長同娃堅持一段以后,娃會逐漸熟練起來,關鍵是培養一種合理分配時間的意識。
爭取到高年級時,就能幫娃建立起強大的效率意識、想問題周全的習慣,和計劃執行能力。
3
第三種情況,是娃出現了輕微的閱讀學習障礙癥。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玩橡皮,一會咬手指,寫不上半頁又是喝水又是上廁所。
再如讀寫協調性差,如果經常出現跳字、串行、漏寫。
以上種種,都屬于缺乏專注力的情況。
所謂專注力,就是一種大腦處于長時間持續高度運作的狀態。
注意力Attention和專注力Concentration不是同一件事。專注力是持續的注意力集中。
可以這么理解:專注力=注意力X持續時間
Concentration=AttentionXDuration
高效率工作學習,全得靠它!
培養專注力,首先就是不要打斷 Don't Disturb。
當娃沉浸在某個活動中渾然忘我時,除非會產生不可承受的危險,或者惡劣地影響別人,否則,不要去干擾打斷。
其次就是預備環境 Prepared Environment。
可以在家里預備一個不被打擾的“工作環境”,比如私人讀書角。
在讀書角,要有儀式感,歸屬感,小家感。地上最好有軟地毯(相當于蒙氏的工作毯),可以專心工作玩玩具。
這是屬于娃的空間,讓娃知道一旦在這里,他是自由并且不被干擾的,即使房間亂一些也沒有關系??臻g保護了家長,也保護了娃。
第三步就是游戲和訓練 Games & Practices。
要選擇可以讓娃需要持續精力集中而不容易厭煩的。
上色 、迷宮、拼圖,各種棋類都是不錯的選擇。拼圖一直都是專注力訓練最受認可的游戲??上?strong>結果單一,也容易讓娃迅速怠倦并放棄。
所以我個人最推薦的是拼搭組建類玩具。
這類目標開放的玩具,可以讓娃產生更長的精力集中時間,因為娃自由發揮的空間大,更有自主感。
還有些娃是交替專注力缺失,就是做完一個,忘了下步(上步)是什么。
比如娃在寫作業的時候不僅僅是寫作業,而是先看題目,然后翻課本、找答案,打草稿,整理草稿,書寫答案等好幾件事情的連續。
當娃接到一個指令,他能迅速投入完成工作,之后再順利返回上一步,才是一個良好的交替型專注的表現。
如果你是數學學霸,可能會隱約感受到大腦里也有棧(stack)與堆(heap),工作不靈光就產生了交替型專注問題。
當娃缺乏交替型專注力的時候,一般可以運用多種顏色的串珠組游戲。
比如讓孩子排列紅黃藍、紅黃藍的顏色規律,并視孩子的接受程度,可以逐步增加顏色/形狀組合。
只要是娃愿意投入時間的活動,自然就能產生專注力。有專注力的小孩,學習效率自然不會低。
4
最后一種情況,就是娃根本不想學習,故意不配合!
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首先就是沒興趣。
關于興趣,就要考驗家長了——怎么樣才能幫娃把學習變的有趣?
比如通過游戲、積分、競賽、獎勵的方式來安排作業;
再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娃的一個愿望等。
適當的獎勵是可以嘗試的。
但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娃沒有學習的驅動力。
很多家庭里,即便娃早完成作業,也并不會為自己爭取到自由時間,反而要完成爸媽的“加料”。于是就沒有盡早完成學校作業的動力了。
娃心想:“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不停給我加料,橫豎是沒得玩,還不如慢點寫呢!”
這種情況,就需要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娃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娃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
大忌中的大忌是爸媽說話不算數,和娃之間的信任會徹底崩塌!所以,想不遵守承諾時千萬要記得:弊遠遠大于利!問題一定要想長遠啊!
總結:
總之,只有多觀察娃,找到問題的核心和本質,真正理解、關心他們,并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日之功,整體上是一個比較宏大、系統的課題,家長需要提前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并為之付出行動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flash大作业一分钟源文件_「百树云课堂」一写作业就像被雷劈,是什么“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韩剧tv如何小窗口播放(最新最全韩剧网)
- 下一篇: 山东移动如何取消黄金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