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的变量作用域和 LEGB 原则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Python 的变量作用域和 LEGB 原则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在 Python 程序中創建、改變或查找變量名時,都是在一個保存變量名的地方進行中,那個地方我們稱之為命名空間。作用域這個術語也稱之為命名空間。 具體地說,在代碼中變量名被賦值(Python 中變量聲明即賦值,global 聲明的只是變量的使用域)的位置決定了該變量能被訪問的范圍。函數定義了本地作用域,而模塊定義的是全局作用域。這兩個作用域之前有如下關系:
- 每一個模塊都是全局作用域。也就是說,創建于模塊文件頂層的變量具有全局作用域,對于外部訪問就成了一個模塊對象的屬性。
- 全局作用域的作用范圍僅限于單個文件。“全局”指的是在一個文件的頂層變量名對于這個文件而言是全局的。
- 每次對函數的調用都創建了一個新的本地作用域。Python 中也有遞歸,即可以調用自身,每次調用都會創建五個新的本地命名空間。
- 賦值的變量名除非聲明為全局變量,否則均為本地變量。如果需要在函數內部對模塊文件頂層的變量名賦值,需要在函數內部通過 global 語句聲明該變量。
- 所有的變量可歸納為本地、全局或者內置三種。范圍分別為 def 內部,在一個模塊的命名空間內部和預定義的 __builtin__ 模塊提供的變量。
變量名解析:LEGB 原則
如果對以上內容有所迷惑的話,請看以下總結出的幾條原則。在函數命名空間中:- 變量名引用分為三個作用域進行查找:首先是本地,然后是函數內(如果有的話),之后是全局,最后是內置。
- 在默認情況下,變量名賦值會創建或者改變本地變量。
- 全局聲明將會給映射到模塊文件內部的作用域的變量名賦值。
- Python 的變量名解析機制也稱為?LEGB?法則,具體如下: 當在函數中使用未確定的變量名時,Python 搜索 4 個作用域:本地作用域(L),之后是上一層嵌套結構中 def 或 lambda 的本地作用域(E),之后是全局作用域(G),最后是內置作用域(B)。按這個查找原則,在第一處找到的地方停止。如果沒有找到,Python 會報錯的。
- 下圖說明了搜索流程(由內及外):
作用域實例
# -*- coding: utf8 -*- # 全局作用域 x = 99 # x 和 func 函數在模塊中聲明,為全局使用域 def func(y): # 本地作用域 z = x + y # x 為全局變量 return z func(1) # func 在模塊中定義,可以調用.結果=100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 的变量作用域和 LEGB 原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线程使用
- 下一篇: linux查看和关闭后台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