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高中篇)
文章目錄
- 序言:為什么你的數學不好
- 第一部:應該怎樣學數學
- 第二部:在解題之前應該掌握的知識
- “能看懂”和“能理解”是兩碼事
- 第三部:遇到任何數學題都能解答的10種解題思路
- 第四部:10中解題思路的運用
- 結束語: 在數學的學習中,要有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
看了一本書,教授我們為什么數學學不好,要想學好數學應該掌握哪些學習方法的書,感覺很有意義,就總結如下。
不過經過思考,所謂應試教育還是要針對性練習的,這里是數學,不是考試,考試所考的數學經過“嚴謹,科學”,已經不是自然數學,是人工數學。不過這里的思想方法,依然值得借鑒,或許可以實現降維打擊。
主動,這或許就是最為重要的吧。
序言:為什么你的數學不好
- 報考理工大學所需要的能力
(1)把自己的鞋子都收攏起來,放到指定的鞋箱子里面;
(2)遇到不明白的字詞,要拿出辭典來查一查;
(3)學會做咖喱飯(不會的話可以照著食譜學);
(4)繪制一張從家到最近車站的地圖。 - 4件事情所代表的的4項基本能力
- 掌握對應的概念
- 能夠理清順序關系
- 能夠對事情的步驟進行整理、實行和觀察
- 抽象能力的表現
- 我們都具備以上能力,但是還是沒有學好數學,因為我們沒學好數學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掌握的學習方法的錯誤。
- 方法論
- 無需死記硬背
- 抓住故事的梗概
- 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教給別人
- 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 通過對數學的學習,可以培養一個人的邏輯判斷能力(即數學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說,能夠讓人有條理的來分析事情。而掌握了邏輯判斷分析的能力之后,可以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也可以理解別人所提出的不同的意見。
- 文科生更應該有一個好的數理思維
- 語文成績好,數學更應該不會差。
第一部:應該怎樣學數學
-
“學習數學的訣竅就在于記不住這三個字。”深層次含義:當人們想要記住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就不再思考了。
-
值得深思的問題,當我們形成思維定式的時候,我們還關心這些問題嗎?
- 為什么是這樣?
- 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
- 真的是這樣嗎?
-
學習數學的好處
- 提高一個人的數學水平,就是在提高一個人的邏輯判斷能力。通過對數學的學習,使你能夠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本質。
- 在這里,請讓我引用一段我最喜歡的愛因斯坦的名言:“能忘掉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才算是教育。因為在校園里接受的只是最基礎的教育,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要想真正學到人生最有用的知識,就要自己去感悟,在實踐中獲得經驗與靈感。”
-
不去記憶解題方法(很難想象,對解題方法的記憶,是應試教育多么核心的組成,這點是最不適合應試的吧,有數學大佬說他不是從記憶公式開始學習數學的嗎、、、)
-
代替死記硬背的方法
- 多想一想“為什么”
- 當你弄明白哪些地方是你不明白的時候,那么這就意味著,答案已經離你不遠了。很多人就會出啥都不明白,就多問為什么,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慢慢就全都理解了。
- 添加“新的語意”
- 記憶技巧
- 當我們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想一想如何才能把新學到的知識和已經掌握了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樣你就不容易忘掉它。要想把某一個知識單獨的從腦海當中提取出來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能把這個知識和其他的知識聯系起來,那么想起來就容易得多。
- 不僅僅是“知識”,更要多一些“智慧”
- 人們可能會忘掉知識,卻不可能忘掉智慧。
- 不理解內涵的數學公式,死記硬背毫無意義,理解內涵的數學公式,記憶起來信手拈來。(貌似很難真正按這個方法做事,因為有些數學屬于超綱內容,但是我為什么就認為超綱的我就不能主動稍微進一步理解一點呢?)
- 多想一想“為什么”
-
對定理和公式進行驗證
- 從事物的本質上來說,結果并不是最關鍵的,重要的是它的過程。
就好比說金字塔,當我們看到金字塔的時候,會有一種敬畏的感覺,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金字塔看上去特別的宏偉壯觀嗎?我不是這么認為的。在當今的科技產業下,比金字塔看上去更加宏偉、更加壯觀的現代建筑是數不勝數。這是因為幾千年前的人類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就能夠創造這樣的奇跡,我們為此而感到震驚。更進一步的說,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那些石頭是怎樣堆積上去的,這一點讓人感到神秘和不可思議。要說金字塔真正的價值,無非就是它的建造方法。
那些數學公式和定義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們的本質并不在于結果的完美和得到結果的便捷,而是在于它是如何得出的,是如何推演的,這樣一個驗證的過程。 - 定理和公式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總共是12年。在這12年的教學計劃當中,包含了數學史上5000多年以來的最重要也是最完美的數學定義和公式。每一個時代都有在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數學家,而我們在小學、初中和高中時代所學的數學定義和公式,實際上已經涵括了所有這些人的智慧的結晶。這些數學定義和公式的結果并不是智慧的本質,而本質的體現,就在于推算的過程。
- 在驗證過程中當有所感動(知識詛咒,體會其中的美)
- 通過驗證提高“數學的能力”
-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是值得背下來的話,那么就只有一個:對定義和公式的驗證方法。
有一句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無論多么天才的發明和創造,最初也是從模仿開始的。就算是公認的天才莫扎特,也需要海頓老師的教導。既然要模仿,那就應該模仿最好的、最頂級的。因此,我們才要去學會如何驗證那些數學天才們留下來的定義和公式。在驗證的過程當中,能夠感覺得到,他們所留下來的邏輯理論,都會變成屬于你自己的東西。到那個時候,你就真正的掌握了數學的能力
-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是值得背下來的話,那么就只有一個:對定義和公式的驗證方法。
- 從事物的本質上來說,結果并不是最關鍵的,重要的是它的過程。
-
對勾股定理的驗證
-
對2次公式的驗證
-
找到靈光一閃的原因(10大思路)
- 對那些定理和公式進行驗證,其最大目的就在于,弄明白那些靈感和奇思妙想得來的原因。在這些原因里面,就包含了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從那些定理和公式的驗證方法、解題方法當中,找出潛在的實質性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恰當的解題思路。
話雖這么說,但是要想自己一個個的去找出解題思路也并非易事。因此,本書羅列了10種解題思路,在第3部分會有詳細的介紹。
- 對那些定理和公式進行驗證,其最大目的就在于,弄明白那些靈感和奇思妙想得來的原因。在這些原因里面,就包含了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從那些定理和公式的驗證方法、解題方法當中,找出潛在的實質性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恰當的解題思路。
-
聞,思,教三部曲
- 怎樣才算明白?
- “大家都有什么問題嗎?”
我在每次上課之前都會說這樣一句話。無論是教哪一類的學生,在什么樣的場合下,每次我的話剛一說完,學生們就會說:
“有問題!”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能夠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說明學生們真正用心了,距離掌握這些知識和理解這些知識,提高數學水平,已經不遠了。 - 然后在沒有問題后,如果你能把它說給你的祖母聽,讓你的祖母明白,那你才是真正的明白了。=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給別人聽,讓不明白的人也能明白了,這樣才算是“明白了”。
- “大家都有什么問題嗎?”
- 怎樣才算明白?
-
學習三部曲:聞(仔細聽),思(會記筆記),教(善于教授)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準備一個自己的數學筆記
- 筆記是寫給自己將來看的
- 把筆記變成屬于自己的知識“寶庫”
- 知識
- 理解
- 查閱的資料
- 通過筆記,來積累“教學”的經驗
- 通過筆記,教會未來已經忘記這些東西的自己
- “寶庫筆記的記法”
- 定理公式
- 定理公式
- 證明過程
- 每一步的邏輯結構
- 領悟
- 習題篇
- 經典習題
- 解題過程(最好縣看懂,然后自己在不看答案的情況下寫出來)
- 其他解題方法
- 解題想法和思路
- 定理公式
-
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寫,切記抄書意義不大
-
記錄全面
第二部:在解題之前應該掌握的知識
- 在數學中使用未知數的原因
- 算數和數學的去區別
- 數學 = 代數 (涉及到未知數的數學)+ 解析(微積分和概率) + 幾何(圖形)
- 演繹和歸納
- 演繹法:把在整體當中成立的理論,應用到部分當中。
- 歸納法:把在部分當中適用的理論,推及到整體當中去。
- 規律性
- 總結規律,認識世界的重中之重
- 使用未知數的好處
- 說到數學的基本精神,就是找出事物背后所隱藏的規律和性質。如果你能通過若干的具體事例,得出適用于整體的理論,也就是找出其中的規律(歸納)的話,那么你就能通過表面有限的事物,來捕捉背后無限的世界。所以說,未知數的使用,是前人留下的恩惠。
- 在總結出規律后,吧這些規律和性質應用到個體的案例當中去,就必須使用未知數的算式。
- 算數和數學的去區別
- 使用代入法求解方程組最為有效
- 拿到數學練習冊的做題方法
-
“能看懂”和“能理解”是兩碼事
- 關于練習冊后面的“答案”
- 這道題為什么不會做
- 怎么樣才能夠回答題
- 當你會做這些題的時候
-
- 數學不好的人所欠缺的解題基本功
- 將應用題“數字化”
- “除去運算當中所包括的兩種含義”
- 圖標與聯立方程組之間的聯系
- 通過輔助線,能不能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 數學好的人,都掌握了“基本都解題思路”
- “10種解題的思路”和相應的作用
- 歸納出其中的原理、規則、和定義,將復雜的問題分解
第三部:遇到任何數學題都能解答的10種解題思路
- 解題思路1“降低次方和次元”
- 解題思路2“尋找周期和規律性”
- 解題思路3“尋找對稱性”
- 解題思路4“逆向思維”
- 解題思路5“與其考慮相加,不如考慮相乘”
- 解題思路6“相對比較”
- 解題思路7“歸納性的思考實驗”
- 解題思路8“數學問題的圖像化”
- 解題思路9“等值替換”
- 解題思路10“通過終點來追溯起點”
第四部:10中解題思路的運用
結束語: 在數學的學習中,要有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
舉例看這本書已經過去兩年了,也從本科生成為研究生了,對于理工科而言,數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還是有必要知道什么是數學的,這本書上數學思想,我本人還是無法應用到概率論,微積分,線性代數中,數學太差,也沒有時間整理了,有志向的同學,有興趣的同學,好好學數學吧!
總結
- 上一篇: 01 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思想
- 下一篇: 算法速学速用大辞典 pdf_随机梯度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