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SDN概述2
華為SDN網絡架構
SDN網絡架構比較開放,開放的特點表現在南北向,南向是向下,北向是向上,以控制器為層面,南向開放了非常多的協議,如下圖所示
華為SDN網絡架構支持豐富的南北向接口,包括OpenFlow、OVSDB、NETCONF、PCEP、 RESTful 、SNMP、BGP、JsonRPC、RESTCONF等。
華為SDN解決方案 - 管、控、析構建智簡網絡
iMaster NCE,自動駕駛網絡管理與控制系統,是華為集管理、控制、分析和AI智能功能于一體的網絡自動化與智能化平臺,在這個平臺里面,
**iMaster NCE能做什么?**它有效連接了物理網絡與商業意圖。南向實現全局網絡的集中管理、控制和分析。面向商業和業務意圖使能資源云化、全生命周期網絡自動化,以及數據分析驅動的智能閉環。北向提供開放網絡API與IT快速集成。
**iMaster NCE用在哪里?**可以在企業領域數據中心網絡(DCN)、企業園區(Campus)、企業分支互聯(SD-WAN)等場景,讓企業網絡更加簡單、智慧、 開放和安全,加速企業的業務轉型和創新。
華為數據中心CloudFabric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基于iMaster NCE-Fabric,為數據中心網絡提供從規劃-建設-運維-調優全生命周期服務,如下圖所示,底層的設備通過Telemetry、ERSPAN、NETCONF、SNMP提供的開放的能力來和上層的iMaster NCE進行對接,對接之后,iMaster NCE才能管理全網的設備。
規建一體:
規劃工具對接NCE,實現規劃建設一體化。
ZTP(Zero Touch Provisioning,零配置開局)
極簡部署:
業務意圖自理解和轉換部署。
網絡變更仿真評估,杜絕人為錯誤。
智能運維:
基于知識圖譜和專家規則的快速故障發現定位
基于專家規則和仿真分析的快速故障恢復
實時調優:
面向AI-Fabric的流量本地推理,在線模型訓練調優
用戶行為預測、資源調優建議
關鍵特性:極簡ZTP部署
ZTP(Zero Touch Provisioning
)部署流程:如下圖所示
- 網絡管理員點擊啟動ZTP任務。
- 設備自動獲取IP地址訪問控制器。
- 控制器判斷設備角色(Spine or Leaf),對上線設備下發管理IP、SNMP、NETCONF等配置,并通過管理IP納管設備。
- 控制器全局下發互聯配置及OSPF、BGP等配置。
- 設備上線成功,管理員NCE查看全網信息。
注:Spine-Leaf是數據中心網絡架構,Spine節點,Leaf節點都是不同的交換機,當交換機被iMaster NCE識別之后,交換機的角色是Spine,還是Leaf,在iMaster NCE上都會提前設置好,會根據角色的不同,來分配不同的配置,不同的互聯ip地址,地址分配好之后,再去分配其他的東西。
關鍵特性:網絡意圖自理解,業務快速部署
業務部署的周期從網絡設計到配置下發再到業務驗證,配置下發之前是需要手動配置的,但是現在基于iMaster NCE,只需要十分鐘就ok了,客戶可以在自己的平臺上下一個工單,意圖轉換就是指將工單的業務設計成意圖模型,這些模型會被NCE下發到設備上,下發之前會有一個仿真校驗,校驗成功之后,再進行網絡配置
關鍵特性:網絡變更仿真,預判變更風險
網絡仿真就是再配置下發之前,有一個仿真的階段,這個仿真就是來定位配置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就回滾,沒有問題,就會下發到各個設備上,如下圖所示,
關鍵特性:數據中心網絡AI智能運維
華為園區網絡CloudCampus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園區網絡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不太一樣,園區網絡解決方案定位于園區網絡場景,所用的關鍵特性也不一樣,在園區場景下,對應的設備也不一樣,園區網絡里有一張非常大的無線網絡,如下圖所示是園區網的特點,
關鍵特性:設備即插即用
1.AA掃碼開局:如有一個新的AP需要上線,可以通過手機掃碼,就能夠讓設備自動注冊上線,然后iMaster NCE就可以管理這個新的AP了。
2.DHCP 開局:首先需要從iMaster NCE上進行與配置,然后通過DHCP server 獲取注冊信息,設備可以通過DHCP獲取到ip地址,進行自動注冊上線,配置自動化下發。
3.注冊查詢中心方式:一些AP在出廠的時候,會內置華為設備注冊中心的URL,在這種云管理模式下,會直接查詢URL,然后去注冊信息,然后注冊上線。
相較而言,現在的華為網絡設備相比于傳統的設備來說,在管理方面多了一種云管理模式,云管理模式是指設備的一些功能可以通過云平臺,或者是控制器、NCE平臺去實現。
關鍵特性:構建一網多用的虛擬化園區
虛擬化園區是指,當前的業務網絡以EVPN、VXLAN技術構建的虛擬化網絡,通過引入虛擬化技術,在園區網絡中,基于一張物理網絡創建多張虛擬網絡(VN,Virtual Network)。不同的虛擬網絡應用于不同的業務,例如辦公、研發或物聯網等。
通過iMaster NCE實現全網設備集中管理,管理員通過圖形化界面實現網絡配置。
iMaster NCE將管理員的網絡業務配置意圖“翻譯”成設備命令,通過NETCONF協議將配置下發到各臺設備,實現網絡的自動駕駛。
關鍵特性:業務隨行,基于安全組的策略管理
業務隨行:不管用戶身處何地,使用哪個IP地址,都保證該用戶擁有相同的網絡權限和一致的用戶策略。
實現的步驟:
1.引入安全組。安全組即擁有相同網絡訪問策略的一組用戶。
2.定義基于安全組的權限控制策略、用戶體驗策略,將策略下發到網絡設備。
3.用戶的流量進入網絡后,網絡設備根據流量所述的源、目的安全組執行策略。
4.用戶執行準入認證后,獲得授權的安全組。
關鍵特性:有線與無線融合
傳統無線有兩種構建方式,一種是獨立AC,一種是插卡AC,如下圖所示,
目前在園區網解決方案里面提出了有線無線融合(又被叫做隨板AC,Native AC)的方案,也就是說交換機融合了AC功能,由這個交換機來統一的做有線和無線的認證點,無線流量轉發無瓶頸,并且減少故障點,有線無線集中管理:
有線及無線業務統一管理、融合轉發
有線及無線用戶融合管理、網關融合
有線及無線認證點融合
有線及無線統一策略執行
關鍵特性:終端智能識別,安全接入
終端智能識別的應用場景:比如某高校有50+終端接入,需要統計終端的信息,某企業,為了安全考慮,需要為了對一些終端進行識別。
如上圖所示,這個識別是基于終端類型的識別,如果被識別為打印機,就會自動認證,免MAC錄入,如果識別為攝像頭,就會自動加入“視頻監控”組,設置為“VIP”用戶,如果通過識別,發現這個設備的ip時刻在變化,那么則會上報終端仿冒告警,所以當前,在園區網絡解決方案中,有一個非常豐富的終端數據庫,來匹配終端的接入情況。
關鍵特性:園區網絡AI智能運維
基于SNMP的運維協議為主的方式,已經無法應對網絡變化了,當前是基于telematry來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夠實現可視化,一些關鍵點的識別,還可以實現業務故障的預測,如下圖所示,
利用算法提升效率,通過場景化的持續學習和專家經驗,智能運維將運維人員從復雜的告警和噪聲解放出來,使運維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
總結
- 上一篇: 路由器防蹭网小技巧大分享-无线路由器如何
- 下一篇: safari浏览器如何打开开发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