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设置支座(连梁可以作为支座吗)
1. 連梁設置支座
連系梁的支座是框架梁。
2. 連梁可以作為支座嗎
你好 1、連梁:剪力墻結構中,洞口上方的梁。
2、連系梁:如基礎連梁,連接兩個支座的。
3、連續梁:在建筑、橋梁、航空等工程中,梁有三個或更多的支撐為連續梁。
4、非框架梁:以框架梁為支座的梁。
過梁:砌體結構中,洞口上方的梁。
這些梁在軟件中都可以處理,連梁、非框架梁、過梁都有直接的構件定義 連系梁可以通過新建框架梁,然后把類別改為基礎連梁,連續梁可以直接用框架梁來定義
3. 連梁如何設置支座
答:基礎連梁和主體梁鋼筋連接的位置正好相反,基礎連梁下部鋼筋接頭位置應在跨中1/3范圍內,上部鋼筋接頭位置應在支座1/3范圍內。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
4. 連續梁支座設置
混凝土的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調幅是為了充分形成梁端的塑性鉸,塑性鉸的形成既不能過早也不能太遲,當梁端承載力很小時就形成塑性鉸這是對結構很不利的,達不到承載力要求。
因此彎矩調幅不能太大。連續梁的支座負彎矩較大,不利于配置負鋼筋,需適當調低彎矩值減少負鋼筋量。負鋼筋太多會影響混凝土澆筑,為了施工方便,也需減少負鋼筋量。減小支座負彎矩而增大跨中正彎矩,這樣做也是偏于安全的。
5. 連梁設置支座規范要求
1. 梁 底部鋼筋在支座處,上部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 接頭鋼筋同一斷面不得超過50%(焊接)或25%(綁扎搭接),位置錯開45d。
2. 墻、柱豎向鋼筋每層樓板面處錯開45d接頭。
3. 樓板受力通長鋼筋接長底筋在支座處,負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 其它短鋼筋則按設計長度配料制作。
4. 樓面施工縫處鋼筋處理;一般樓面不留施工縫,如遇特殊情況需留施工縫時,斷面處應增加設置施工插鐵,數量為主鋼筋面積的30%,長度取3.0m, 兩端各伸入縫內1.5m。板插鐵采用Φ12鋼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鐵用Φ20的鋼筋放于上、下受力鋼筋位置。
6. 連續梁支座什么時候安裝
先安裝臨時性支座,然后再安裝永久性支座
7. 連梁進入支座的長度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確定: 下部縱筋,直線錨固,帶肋12d,光圓鋼筋15d。上部縱筋,滿足La或設計按鉸接≧0.35Lab,充分利用鋼筋受拉強度時≧0.6Lab?! ′摻铄^固的原則: 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并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 5、墻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墻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 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 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 ?、變截面柱墻插筋錨固為1.5Lae 2、墻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 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 5、上柱直徑大于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 6、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采用12D(此時屋面梁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 7、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于錨固長度時可采取直錨?! ?、暗柱和墻頂層錨固為Lae(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墻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 10、墻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 11、剪力墻水平筋應伸至墻端,并向內水平面彎折?! ?2、轉角剪力墻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 ?、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采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 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采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 ?、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Lae且>=0.5支座寬+5D?! ?、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 ?、屋面框架梁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Lae;3)1.7Lae+20D(梁上部縱筋配筋>1.2%)?! ?、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 ?、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梁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墻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 ?、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墻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墻內為LAE。 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 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 ?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 ?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 ?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 ?6、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 ?7、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 18、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 19、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于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梁相互關聯結構工程所需要計算的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8. 連續梁支座安裝注意事項
1、軌道安裝前對鋼軌、螺栓、夾板等進行檢查,如有裂紋腐蝕或不合規格的應立即更換。對允許修補的鋼軌面和側面,磨損缺陷都不應超過3mm的鋼軌,修補完畢后再使用。
2、軌道墊鐵與軌道和行車主梁應緊密接觸,每級墊鐵不超過20塊,長度大于100mm,寬度比軌道底寬10~20mm,兩組墊塊間距不大于200mm;墊鐵與鋼制行車主梁牢固焊接,墊鐵與軌道截面實際接觸面積不小于名義接觸面積的60%,局部間隙不大于1mm。
3、鋼軌接頭可做成直接頭,也可以制成45°角的斜接頭。斜接頭可以使車輪在接頭處平穩過渡,一般接頭的縫隙為1~2mm。在寒冷地區冬季施工或安裝時氣溫低于常年使用的氣溫,且相差在20℃以上時,應考慮溫度縫隙,一般為4~6mm。接頭處兩條鋼軌的接頭應錯開500mm以上。
4、軌道末端裝設終止擋板,以防行車從兩端出軌。 軌道的實際中心線與軌道的幾何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于3mm,龍門吊行車軌距允許偏差為±5mm;軌道縱向傾斜度為1/1500;兩根軌道相對標高允許偏差為10mm。
5、軌道接頭的磨平處理
鋼軌焊接接頭已消除應力熱處理并冷卻到大氣溫度以后,對軌道頂面和兩側面的焊縫進行磨平處理。當焊接凸起過大時,用砂輪磨光機進行打磨處理,直到與軌頭齊平,最后將表面磨光。
6、廠房伸縮縫處軌道接頭處理
廠房伸縮縫處軌道接頭處理通常有2種:一種采用夾板或魚尾板連接,軌道采用45°斜接頭,間隙為10mm。另一種采用按軌頭外形加工的拼接夾板連接,間隙為50mm。
9. 連梁設置支座要求
不明白樓主說的“支座連梁”為何物?連梁的定義是連接剪力墻之間的、垮高比小于5的梁,是剪力墻的部件,不是單獨的構件。
懸挑梁有純懸挑梁和外伸的懸挑梁,也有預制的挑梁,不知樓主說的是哪種。
10. 連續梁如何布置支座
先支放主梁后支放次梁
11. 連梁設置支座圖片
連梁的箍筋在墻的水平分布筋內側,下面樓層的連梁的上下縱筋錨固長度內不要箍筋,頂層的箍筋要布置滿上下縱筋錨固長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连梁设置支座(连梁可以作为支座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