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一等奖
《鵲橋仙》秦觀優秀教案一等獎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鵲橋仙》秦觀優秀教案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典的詩詞一結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課上和同學們產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二、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示范誦讀
學生讀 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 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 飛星 金風玉露; 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三、具體鑒賞
(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
“纖云弄巧” :“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 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飛星傳恨”:飛星可以解為流星,流星劃過夜空,不時閃過長長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纖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
襯托了情感:“傳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體現象,詞人賦之以情感,寫出了相會的牛郎織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銀漢迢迢暗度”:銀河之寬闊,相隔之遙遠,暗襯相思之苦,相見之難
“金風玉露”:即秋風生起,白露為霜時節,以“金”、“玉”相飾
賦寒涼季節以吉祥的喜慶(舉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金玉良緣,吉慶,祥和)
寫出了情感的珍貴 真摯純潔
“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繾綣美好
“忍顧鵲橋歸路”:這真像柳永雨鈴霖中“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
結語:鵲橋上的相逢,我們看到的是溫馨浪漫,流光溢彩,相愛的人情深意長,景美,人美、情美,成
就著這個古老愛情故事的唯美,難怪秦觀感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板書:唯美)
(感受這樣的唯美,我們一起在上一次鵲橋,感受他們的愛情吧,誦讀。)
(二)鵲橋里的人生——豁達
這首詞作寫于北宋年間,到現在已千年,為什么會流傳這么久,僅僅是它里面有美麗的愛情嗎?
(描繪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確是《鵲橋仙》這首詞流傳的一個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人沈際飛評“(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化腐朽為神奇!”
(將這句話打在屏幕上)
然后比較歷代三首詠嘆七夕愛情故事的詩作
(屏幕出示或老師口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
“乞橋樓空,影蛾池冷,佳節只供愁嘆。(清 納蘭容若 鵲橋仙(七夕)
設問:同學們是否贊同這句話?是否能從詞中找到依據?“腐朽”是什么?“神奇”又在何處?
明確:學生會找到兩處“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比較后得出結論:歷代詩歌詠嘆七夕是悲吟尋恨(腐朽),而秦觀多了豁達之氣(神奇)。
秦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豁達理性?他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的人生,什么樣愛情?
(屏幕上打出兩句話) “古之傷心人也”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
2、《鵲橋仙》秦觀賞析
文學賞析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于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后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3、鵲橋仙秦觀公開課教案
導入:十多年前,和你們一樣,坐在這樣端正的課堂,卻癡迷著抽屜里滿是風花雪月的詩詞,因為里面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恨,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悲歡離合,我為她而喜,為她而悲。浪漫的愛情和經典的詩詞一結合,便仿佛有了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深陷其中,魂牽夢縈。這種感覺或許能在今天這節課上和同學們產生共鳴。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詞人秦觀的一首《鵲橋仙》
誦讀詞作,整體感知:示范誦讀
學生讀 先讀順(掃字詞障礙),再讀懂意思(掃詞句障礙),把握詞的內容
學生自由誦讀了1-2遍后,然后請一個同學們起來示范讀
齊讀(參照老師的節奏、快慢、情感的起伏)
設問: 詞作里面有故事,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寫事情的詞語:暗度;歸)
(板書: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哪幾句是寫相會的情景的?(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情:柔情似水)
(板書:纖云 飛星 金風玉露; 柔情)
詞人對牛郎織女的相會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和評價?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具體鑒賞:(一)鵲橋上的愛情——唯美
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再讀一遍,然后思考問題:詞人說牛郎織女“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你覺得他們的“一相逢”,“勝”在哪呢?(提示學生上一步的板書中切入,即抓住寫景和寫情的詩句分析)
預設生成:“纖云弄巧” :“纖”,言云之輕柔;“弄”,言云之變幻多姿態。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幻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
襯托了人物:襯托了織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為愛人的到來作著精心的準備,她沉浸在愛的甜蜜中, 歡愉的心情了然可見。
4、鵲橋仙七夕秦觀
《鵲橋仙·七夕》作者不是秦觀,《鵲橋仙·七夕》是南宋詞人范成大的詞作,也是宋代詞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詞。《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
蘇軾的《鵲橋仙·七夕》,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則借晉人遇仙的典故表達與友人聚會的快樂和離別的感慨。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于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后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借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5、鵲橋仙北宋秦觀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觀 〔宋代〕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輕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若是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秦觀 :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6、鵲橋仙及秦觀常識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用情深摯,立意高遠,語言優美,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千古佳句。
賞析:總觀全詞,每片前三句皆為寫景抒情,后兩句均作議論。這些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一是因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鋪墊,令后兩句的議論自然流出,尤覺深沉真摯。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開,融匯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7、宋.秦觀《鵲橋仙》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用情深摯,立意高遠,語言優美,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千古佳句。
關于此詞的創作背景,揚州大學教授劉勇剛認為,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于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的七夕。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關于長沙義倡,洪邁《夷堅志補》卷二有較詳細的敘述:“義倡者,長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詠不置”,秦觀南遷,取道長沙,訪潭土風俗,邂逅了這位藝妓。秦觀觀其姿容既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藝妓又驚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樂府。秦觀與她繾綣數日,臨別之際,藝妓表達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觀答應她,將來北歸重逢,便是于飛之日。一別數年,秦觀竟死于廣西的藤縣。藝妓行數百里為秦觀吊孝,哀慟而死。藝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傳之,以為奇事”。洪邁提到常州校官鐘將之感其事,為藝妓作傳,名《義倡傳》。當時秦觀貶謫的路還要往南走下去,他與長沙歌女不得不灑淚而別。到了郴州以后,秦觀日夜思念他的戀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淺,相聚又談何容易。其實《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沉重嘆息也包含了對長沙藝妓的長相思。紹圣四年(1097)七夕,秦觀在郴州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女雙星的鵲橋相會寄托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戀情。
8、鵲橋仙秦觀
《鵲橋仙》
作者:秦觀
朝代:宋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9、鵲橋仙 秦觀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以歐陽修《鵲橋仙·月波清霽》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韻;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兩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鵲橋仙·七夕》、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等。
《鵲橋仙》,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后闋首兩句要求對仗。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也因此,這首小令天然的與愛情息息相關。
詞牌沿革:
古時關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神話,漢末應劭《風俗通》中已有記載:“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描寫以來,各代詩人都詠入篇什。遂取以為曲名,以詠牛郎織女相會事。《欽定詞譜》云:“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注:仙呂調。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云:歇指調。”
10、《鵲橋仙》古詩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用情深摯,立意高遠,語言優美,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千古佳句。
鵲橋仙·纖云弄巧
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1、鵲橋仙秦觀翻譯
譯文:
輕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若是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注釋:
纖云:輕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
迢迢:遙遠的樣子。
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以歐陽修《鵲橋仙·月波清霽》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韻;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兩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鵲橋仙·七夕》、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等。
12、鵲橋仙 秦觀賞析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詞作。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用情深摯,立意高遠,語言優美,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千古佳句。
總觀全詞,每片前三句皆為寫景抒情,后兩句均作議論。這些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一是因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鋪墊,令后兩句的議論自然流出,尤覺深沉真摯。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開,融匯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13、鵲橋仙秦觀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14、鵲橋仙 秦觀翻譯
1、纖薄的云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2、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3、創作背景:此詞是秦觀為寄情長沙義倡而作,寫于湘南郴州,時間是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的七夕。紹圣三年(1096)春,秦觀從監處州酒稅削秩編管郴州,長沙是必經之路。秦觀南遷,取道長沙,訪潭土風俗,邂逅了這位藝妓。
4、秦觀觀其姿容既美,出語真誠,遂亮明身份,藝妓又驚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樂府。秦觀與她繾綣數日,臨別之際,藝妓表達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觀答應她,將來北歸重逢,便是于飛之日。一別數年,秦觀竟死于廣西的藤縣。藝妓行數百里為秦觀吊孝,哀慟而死。
15、鵲橋仙秦觀原文和譯文
《鵲橋仙》
作者:秦觀
朝代:宋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譯文:
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16、鵲橋仙·七夕秦觀賞析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流傳甚廣又深受大眾喜愛的神話傳說。人們常對他們相愛而不得相聚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由此痛恨拆散他們幸福愛情的罪魁禍首——王母娘娘。歷代詩人詞家對七夕相會也都是作為悲劇故事來吟詠。最早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可謂“悲悲凄凄慘慘”,催人淚下。而到了秦觀手里,再寫七夕題材,卻能獨辟蹊徑,不落窠臼,以全新的角度,獨創的意境,別致的情調,使人耳目一新,回味久長。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
17、鵲橋仙教案
1、《鵲橋仙》表達了一種對于美好長久真誠的愛情的向往;但是落實到詩人,應該是詩人對自己的感情的一種自我安慰吧。作者和愛人分別兩地,唯有安慰自己感情會長久。
2、整體賞析: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
3、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
18、《鵲橋仙·纖云弄巧》
1、表達了一種對于美好長久真誠的愛情的向往。作者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但是作者自己卻和愛人分別兩地,抒發了對愛人的相思之苦,以及安慰自己感情會長久。
2、宋代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原文為: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譯文:
纖薄的云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一等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写给教练锦旗最好的标语16字
- 下一篇: 给别人递烟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