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和联系_动机与主题的区别与联系
今天我算是徹底弄明白了動機與主題的區別與聯系(暴論)。
當前些天我開始嘗試寫簡單的奏鳴曲時,主題是什么,這個問題卡住了我,因為之前寫的練習曲都是基于簡單動機的。所以我求助于維基百科。
主題是什么?
參考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bject_(music)?en.wikipedia.orgA subject is the material, usually a recognizable melody, upon which part or all of a composition is based.主題是一段材料,通常是一段高識別性的旋律,是作品的一部分或者整個作品的基礎。
一個主題通常可以被理解為一段完整的音樂表達,獨立于它所構建的整個作品。對比起動機,一個主題常常是一個完整的樂句或者樂段。
簡單來說,可以將主題理解成一個完整的樂句——我想到的是土耳其進行曲前四個小節,淺顯易懂。
可是當我信心滿滿開始寫主題的時候,我發現想要一口氣寫出一個樂句,根本就是反人類的。
之前當我只會用動機的時候,樂句都是由動機和動機的變形拼湊起來的——動機是很小的片段,遍歷時值的可能性就能機械化地構造出來——我覺得機械化的過程是很重要的,創作不可能永遠靠靈感,量產之后才有質量。
維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的問題,于是我又繼續在網絡上尋找答案。
主題和動機的區別
我在Quora上找到這個問題(In music theory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tif and theme?):
https://www.quora.com/In-music-theory-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motif-and-theme?www.quora.com看了兩個回答,簡單翻譯一下:
回答1
是的這很容易混淆,你會發現它們很相似。我會試著告訴你一些我自己的觀點。主題是一個樂句,對整個音樂來說很重要的樂句。許多作品都會有一個或兩個主題,隨后會得到發展。但是如果想明確地定義主題是什么,也取決于它所在的音樂類型(賦格,奏鳴曲,電影音樂)。
動機通常也是一個樂句,常常比主題要短(這不是一個準則)。一個動機可以很重要,但它也可以是一個沒什么意義的重復片段。
我還感覺在好幾個世紀里,主題和動機的含義一直在變化(請音樂歷史學家糾正我)。在巴洛克時代,賦格由一個或兩個主題發展而來。動機只是主題里面一個更小的片段。在浪漫主義時期,瓦格納將動機的地位抬升,當作他的音樂里的主要結構元素。我們仍然能在現在的電影音樂里聽到瓦格納帶來的影響——每一種主要性格,每一個主要場所或者場景,在音樂里都有它們自己的動機型。再重復一遍,在電影音樂里面,當我們談論性格的theme(主題)時,從技術上來說它就是一個動機。
在日常隨意的討論里面,我不認為清晰地區分兩者很重要。當你使用瓦格納的方式,用動機來組織整個音樂,然后你對著演奏者說:“把這個愛的主題放慢一點”,他們仍然會明白你的意思(甚至很多情況下他們不知道那其實是一個動機)。所以請不用糾結如何區分它們,在練習的時候隨意交換它們都沒有關系。
以上解釋源于我自身的經驗。如果這是不正確的,歡迎大家糾正我。
希望這能給你們一點幫助。
從結論來說這個回答者認為區分兩者的意義不大,而且兩者的含義是隨著時間變遷的。我一下子就被唬住了,一度以為這就是真理,直到我看了下面一個回答(插播一個重要通知:上面這個回答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看完可以思考一下):
回答2
牛津詞典里的定義:> A motif is a dominant and recurring idea in an artistic work whereas a theme is the subject of the talk, piece of writing etc.
動機是一個在藝術作品(我: 注意這是藝術作品而不單指音樂)里,主要并且重復的idea。而主題是指,談話,寫作的時候作者想表達的主題。
雖然看上去有些同義,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一條淺的分界線。
主題是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拿文學作品作比喻:在一個故事里面,發生的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為什么要設置這個事件。從這個角度來看,動機就像是經常出現的小插曲,小片段,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反復出現強化了主題,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上去。
動機可以是一個符號,一種顏色,一種形狀,一種聲音,甚至可以是一種連續發生的擁有共同模式的事件,反復出現吸引人的注意,令人不禁思考作者想表達什么。
而主題是跨文化的觀念,被理解為人類的價值觀(我: 相當宏觀的看法,也是我之前沒思考過的——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比如歌頌愛情,歌頌友誼,又或者表達諸行無常,其實本質上就是是一種跨文化的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主題更加重要,而動機只是起到一個符號作用。
這個還是建議認真看一遍,看完我思考了不少:
動機-主題——藝術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模式
跳開音樂作品的框架,用繪畫來解釋的話,動機,就像使用大量重復的元素或模式來畫成某種風格,比如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俄羅斯構成主義——大量重復的幾何元素,重復的單一色澤,讓人一眼望過去就知道作品的風格——舉個例子:少女歌劇里面的“アタシ 再生産”。
現在想起來,少女歌劇正是這種動機—主題模式的最佳體現,使用俄羅斯構成主義(動機)造成極大的視覺震撼(吸引觀眾的注意),然后基于俄羅斯構成主義的苗床來表達一種反叛(主題)——這只是我認為的,可能少女歌劇不是想表達這個也說不定。
藝術有種共性,無論是文學,繪畫,還是音樂,動機—主題的模式總是存在著。
怎么在寫作中使用?
簡單來說,我的理解是:繼續用動機來拼樂句就好了。
但是這跟我總結之前的做法又有什么區別呢?
區別就在于,在構造樂句的時候,需要更多地思考:我想用這個樂句來表達什么?
一下子融會貫通是不可能的,就跟我一直以來切身體驗的一樣。但是至少明白了動機需要服務于主題這一點之后,我寫出來的東西可能會稍微能看一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区别和联系_动机与主题的区别与联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和平精英营地工具怎么开
- 下一篇: 北京环球影城坐地铁几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