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数据帧的报尾封装字段是什么_16、90秒快速“读懂”数据包的封装、解封装...
數據轉發過程概述
數據包在相同網段內或不同網段之間轉發所依據的原理基本一致。
一、數據幀封裝
TCP封裝(四層)
當主機建立了到達目的地的TCP連接后,便開始對應用層數據進行封裝。
主機A會對待發送的應用數據首先執行加密和壓縮等相關操作,之后進行傳輸層封裝。 Web應用是基于傳輸層的TCP協議傳輸數據的。
IP封裝(三層)
主機A完成傳輸層封裝后,一般會進行網絡層數據封裝,在使用IP進行封裝時,需要明確IP報文的源和目的地址。如果IP報文的大小大于網絡的最大傳輸單元(MTU),則該報文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被分片。
查找路由
主機A必須要擁有到達目的地的路由。
每個主機都會獨自維護各自的路由表項。主機A在發送數據前需要先檢查是否能夠到達目的端,這個過程是通過查找路由來完成的。
ARP請求
通過ARP緩存表找到下一跳的MAC地址。
如果表項里沒有下一跳的MAC地址,主機A會發送ARP請求。
以太網封裝(二層)
主機A在鏈路層封裝數據幀時,會遵循IEEE 802.3或Etherne_II標準,Ethernet_II幀頭中的類型字段填充為0x0800,以表示網絡層使用的是IP協議。源MAC地址為主機A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為網關路由器E0/0接口的MAC地址。
二、數據幀解封裝
RTB以服務器A的MAC地址作為目的MAC繼續轉發。
服務器A接收到該數據幀后,發現目的MAC為自己的MAC,于是會繼續處理該數據幀。
服務器A檢查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發現目的IP與自己的IP地址相同。
服務器A剝掉數據包的IP頭部后會送往上層協議TCP繼續進行處理。
服務器A檢查TCP頭部的目的端口,然后將數據段發送給應用層的HTTP協議進行處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报尾封装字段是什么_16、90秒快速“读懂”数据包的封装、解封装...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幻塔时光旅人任务怎么做
- 下一篇: “含啸对雾岑”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