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2022 年以来共侦破黑客类犯罪案件 2430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7092 名
11 月 30 日消息,據公安部網安局消息,11 月 30 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凈網”系列專項行動,全力打擊黑客類違法犯罪舉措及總體成效情況,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在發布會上通報,2022 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偵破黑客類犯罪案件 2430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 7092 名,有效斬斷了以黑客犯罪為核心的黑產鏈條,切實保障了網絡與數據安全,有力維護了網絡空間正常秩序。他還向大家介紹了公安機關依法打擊黑客類犯罪有關情況,附內容如下:
一、依法嚴打擾亂社會公平、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黑客犯罪。
圍繞人民群眾旅游出行、教育就醫、消費娛樂、家庭活動等日常生活重點領域,重拳打擊非法搶占火車票、醫院掛號、景區及演唱會門票等社會資源,侵犯家庭及個人隱私生活的黑客犯罪。
北京、江蘇警方偵破多起非法搶占三甲醫院醫療掛號、暑期熱門景區門票等社會資源的案件,查獲用于實施非法搶占行為的網絡賬號 20 余萬組,查明涉案資金 700 余萬元。浙江警方打掉一個搶占居民消費券的犯罪團伙,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入某 App 服務器竊取、搶占大量居民消費券消費套現。河南警方打掉一個非法侵入、控制攝像頭的犯罪團伙,查明其利用漏洞控制家用攝像頭 1000 余個,非法窺探他人家庭隱私,甚至錄制視頻兜售牟利。廣東警方打掉一個非法搶占手機“靚號”的犯罪團伙,查明其編寫木馬程序非法搶占“豹子號”“連號”“生日號”等“靚號”1 萬余個,非法牟利 230 余萬元。
二、依法嚴打破壞市場經濟運行秩序和國家稅收制度的黑客犯罪。
緊盯使用黑客技術和工具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和國家稅收制度的犯罪,重拳打擊利用芯片和系統漏洞,非法篡改核心代碼,更換作弊設備,篡改稅控數據,偷逃稅款侵害國家利益的犯罪活動。
公安部針對非法篡改加油機稅控芯片偷油偷稅犯罪行為發起集群戰役,查處一大批涉案民營加油站,追繳偷逃稅款 14.6 億元。四川、重慶警方偵破多起破壞稅務系統防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查明虛開發票 1.4 萬張,價稅合計約 15 億元。山東、浙江警方打掉多個以篡改網站頁面、清空網站數據、加密重要文件等方式進行敲詐勒索的犯罪團伙,查明被該犯罪團伙侵入勒索的網站平臺 300 余個、民營企業 400 余家,涉案金額達 50 億元。
三、依法嚴打侵入、破壞國家和行業重要信息系統、非法獲取信息數據的黑客犯罪。
聚焦保護政務服務、教育醫療、電商物流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系統平臺安全,重拳打擊通過非法侵入和破壞相關信息系統來獲取系統中存儲的國家、行業數據和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行為。
公安部針對專門在企業微信、郵政寄遞、電商平臺投放木馬病毒的犯罪行為發起集群戰役,打掉“投毒”團伙 121 個,抓獲犯罪嫌疑人 426 名,成功勸阻 964 家企業免遭詐騙,挽回損失 9350 余萬元。
同時,深挖私家偵探、電話騷擾、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數據源頭,打掉多個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并通過提供查詢牟利的黑客犯罪團伙,查獲各類信息數據數十億條。江蘇警方打掉一個自動化攻擊平臺,查明不法分子以惡意競爭、私人泄憤等為目的,利用該平臺實施網絡攻擊 2.6 萬次,造成大量網站和服務器癱瘓。
四、依法嚴打為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技術支持的黑客犯罪團伙。
針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重拳打擊為其提供數據信息、引流推廣、建站運維等技術支持的黑客犯罪團伙。
公安部部署地方公安機關偵破老年機木馬案,查明犯罪嫌疑人通過勾結主板制造廠商植入惡意芯片,或在系統刷機包內植入木馬程序等手段,非法獲取用戶手機號碼和短信內容等信息,并通過訂購增值服務、兜售相關信息等方式非法牟利,查明被控制的老年機超千萬臺,涉案金額上億元。
天津警方打掉一個流量劫持團伙,查明其通過自動跳轉、彈窗等方式推廣網絡賭博、網絡淫穢色情等違法網站,涉案資金達 7000 余萬元。四川警方偵破一起假借救災名義發行虛擬貨幣實施詐騙的案件,查明黑客團伙以抗震救災為名發布“四川加油幣”,誘騙網民購買后利用預留后門大量增發套現,涉案資金 1200 萬元。
五、依法嚴打干擾環境監測系統運行、破壞生態文明建設的黑客犯罪。
針對濫用黑客技術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重拳打擊篡改大氣、水、土地等監測數據的犯罪行為。
北京警方偵破一起污染大氣案,查明涉案公司為逃避監管,非法侵入監測系統后臺并篡改相關數據,超標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河南警方偵破一起利用木馬程序篡改建材企業排污數據案,該案涉及全國重點排污監管企業 162 家,核實污染物超標 30 余倍。重慶警方偵破一起篡改廢水監測數據案,查明相關企業勾連監測設備運維人員,非法獲取監測系統權限,篡改排污數據。
六、依法嚴打突破安全限制、非法獲取授權、許可的黑客犯罪。
圍繞安全生產、衛生檢疫、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平臺系統,重拳打擊通過篡改數據、超越授權等方式,非法獲取從業資質、檢疫證明和安全許可的犯罪行為。
公安部部署地方公安機關打掉多個篡改認證系統數據,為建筑工人、貨運司機非法辦理從業資質的黑客團伙,查明相關人員在無安全培訓的情況下從事建筑施工、道路運輸等活動;針對無人機干擾機場等亂象重拳出擊,打掉多個破解無人機禁飛限高程序的犯罪團伙,查獲被破解的無人機數千架;偵破多起駕校學時造假案,查明黑客人員幫助駕校及學員偽造學車視頻和定位數據,虛構培訓時長,牟取不當利益。
廣東警方打掉一個制作遙控設備、非法控制停車場升降桿的團伙,查明購買人員利用該設備長期偷逃停車費用。
黑客犯罪趨勢特點
在回答記者關于黑客犯罪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的提問時,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石鈾介紹,黑客犯罪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以及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等行為。
從公安機關近年偵辦的案件來看,目前黑客犯罪有以下趨勢特點:
一是成為涉網犯罪的“技術引擎”。據公安部統計,黑客案件破案數連續三年上漲,年均增幅達 27.7%,犯罪分子除直接入侵、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外,還通過竊取數據、篡改網站、劫持流量等方式,為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色情、網絡水軍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物料信息和推廣引流服務。
二是侵害領域從網上延伸到網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在傳統行業的普及應用,黑客犯罪的作案對象領域愈發廣泛,犯罪分子逐漸將犯罪觸手從網上伸向網下,例如遙控停車場升降桿、篡改加油機稅控芯片、干擾環境監測設備等,交織形成貫穿虛擬和現實的犯罪網絡。
三是作案手法伴隨技術發展越發多樣。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的發展變化,黑客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也在不斷升級。如,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偽造人像和語音、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漏洞大量增發“虛擬貨幣”套取他人財產等新情況層出不窮。
四是技術門檻不斷降低,低齡化特征顯著。在互聯網信息高度共享的條件下,網上流傳的黑客工具已達上千種,大部分黑客工具教程詳細、操作簡便,犯罪分子無需精通專業技術即可利用這些工具實施漏洞掃描、植入木馬、DDoS 攻擊等犯罪行為。黑客犯罪分子的平均年齡逐年降低,甚至發現有小學生熟練使用黑客工具。
五是黑客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日益嚴重。黑客犯罪正從“逞能炫技”向“侵財逐利”轉變,從“單打獨斗”向“團伙作案”轉變,盜取網絡資產,侵害公民財產權益;搶占公共資源,擾亂社會公平正義;干擾計價計量系統,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篡改生態監測數據,破壞生態文明建設;偽造職業資格證書,危害生產交通安全;提供多環節幫助,助推電信詐騙等惡性犯罪。
黑客犯罪高發頻發原因
網絡安全保衛局警務技術二級總監黃小蘇回答了記者為什么黑客犯罪在與社會公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高發頻發的提問。
她表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系統防護能力欠缺、用戶防護意識不足。當前,部分責任單位對網絡安全重視程度不夠,未及時升級維護相關系統,致使大量高危漏洞和高危端口長期存在,給黑客可乘之機。同時,相關系統使用人員和網民網絡安全防護意識不足,日常使用的密碼,經常是“123456”“admin”等系統默認的、簡單的密碼,黑客可輕易破解,進而竊取大量關鍵信息數據和公民財產。
二是黑客工具日益泛濫、犯罪門檻持續降低。當前,打著技術分享、技術交流等名義的黑客攻擊工具和自動化攻擊平臺泛濫,代碼公開易得,相關攻擊工具和服務價格低廉、教程詳細、操作簡單,使得不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不法分子,也能夠通過購買黑客工具和服務,輕易地進行系統入侵、數據竊取和網絡攻擊,致使黑客犯罪發案率不斷攀升。
三是黑客犯罪捆綁黑產鏈條,非法獲利大幅增長。公安機關偵辦案件發現,以侵財為目的的黑客犯罪增速明顯,在全部黑客案件中占比已超九成。
一方面,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網上虛擬財產形成巨大“寶藏”,吸引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直接盜取公司和個人網上銀行資金、虛擬財產等牟取暴利;另一方面,由于電信詐騙、網絡賭博、企業惡意競爭等都對系統權限和信息數據有著強烈需求,驅使黑客不斷侵入各類系統平臺、竊取敏感數據、惡意引流推廣,助推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涉網犯罪團伙發展壯大,相關犯罪也更加依賴黑客技術手段,形成惡性循環。
日常遇到的黑客犯罪手法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石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了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黑客犯罪手法。
他表示,目前黑客類犯罪中與廣大網民和企業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犯罪手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是勒索病毒攻擊。黑客通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等途徑傳播勒索病毒,以加密用戶文件、破壞用戶的計算機功能、公布或刪除用戶敏感數據為要挾,逼迫用戶支付贖金,實施敲詐勒索。
二是網絡釣魚攻擊。黑客偽裝成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熟人朋友等群眾信任度較高的人員、機構,引誘用戶點擊“釣魚”鏈接,直接提交個人信息或下載惡意程序,從而實施盜竊、精準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是弱口令攻擊。黑客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大量賬戶信息,使用技術手段來破解相關賬戶密碼,竊取用戶資產或系統權限。此種攻擊方式對使用手機號碼、出生日期等簡單密碼,以及在多平臺使用同一密碼的用戶,破解成功率極高。
四是流量攻擊。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 DDoS 攻擊,黑客通過多種途徑向被攻擊的主機和服務器發送大量數據包,致使主機或服務器無法響應正常請求,處于持續的“宕機”狀態,業務系統癱瘓,用戶無法正常訪問。
五是物聯網設備入侵。黑客利用監控攝像頭、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物聯網設備漏洞,實施入侵行為,取得系統控制權限,竊取用戶隱私數據,或操控物聯網設備。
如何避免黑客攻擊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李彤在回答記者企業和公民在生產生活中應如何避免黑客攻擊,保護自己的系統安全、數據安全的提問時表示,企業做好網絡安全工作,首先要嚴格落實管理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的要求,對網站進行備案登記和等級保護測評,落實與業務重要程度匹配的安全防范措施,扎實做好日常網絡安全防護工作。
具體而言,公安機關提示三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一要高度關注高危漏洞、高危端口、弱口令問題,加強防火墻和安全軟件管理,合理分配員工權限,升級多層次的密碼保護,加強軟件和設備防護,防止黑客侵入系統。
二要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經常組織安全演練,及時發現、整改網絡安全隱患漏洞,保障網絡安全、穩定運行。
三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安全風險,依法留存服務器日志。發現被黑客攻擊時,要立即斷網,保存好現場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對于公民個人,公安機關也提示三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一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上網要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等防護措施,及時完善、修補系統漏洞,及時升級網絡應用。
二要提高警惕,不要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網址鏈接、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要隨意連接免費 wifi 熱點,避免被植入木馬病毒。
三要做好密碼管理,不要將網絡賬號密碼、開機密碼、鎖屏密碼、支付密碼等設置成姓名拼音、出生日期類簡單字符,最好定期更換密碼。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公安部:2022 年以来共侦破黑客类犯罪案件 2430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7092 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近 60 万数据表明:体重指数越高(越肥
- 下一篇: Xbox 首席财务官谈微软游戏战略: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