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录入的计算公式计算_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入门(10)—堰口计算
囈語:雖然現在很多人會推送很多的快速計算表格,但是我并不想授人以魚。我希望每一個想學習想入門做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的人先看懂如何設計,再去想如何快速計算,再去想怎么改進。再者,想想有一天你當領導審圖了,總不能去審核人家計算表格吧。雖然憑一己之力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我盡力展示給別人的總是我能力范圍內最好的。(順序有點亂,不好意思。入門的朋友最后應該還是可以按照編碼看的吧,反正我也只想寫10篇。被吐槽不務正業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很小但是很重要的堰口計算。
(一)出水堰類型
常見的出水堰類型有三種: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淹沒式的還有穿孔集水槽(墻)。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銳角三角堰兩種,矩形堰又分為不淹沒式矩形堰和淹沒式矩形堰。本次重點介紹沉淀池中常見的非淹沒式三角堰、梯形堰、淹沒的穿孔集水墻。
(二)直角三角堰
1、基本構造
三角形出水堰簡稱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兩部分組成。
常見類型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
a: 堰口長度;
b: 堰口間靜距;
c: 堰口端頭預留長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過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計算公式
【堰口計算就像校核的時候可以像計算管道截面積一樣,根據Q/V=A,根據n個 ,得到具體的三角堰面積。按充滿度0.8校核是否滿足流量要求。
具體計算的話還是要先算出單個堰口過堰流量,根據h 過堰水深選擇不同計算公式,當h=0.021~0.20m,q=1.4h2.5(m3/s);當h=0.301~0.350m,q=1.343h2.47(m3/s),再根據堰口數量n=Q/q(個);最后主要校核參數:堰上負荷q、=Q/(h·n)(個)】
2.1 單個堰口過堰流量計算公式
(1)當h=0.021~0.200m時,單個堰口過堰流量計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 過堰流量(m3/s);
h: 過堰水深(m),可查表,查詢《給水排水手冊第一冊》P682;
(2)當h=0.301~0.350m時,單個堰口過堰流量計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過堰流量(m3/s);
h: 過堰水深(m);
當h=0.021~0.300m時,q采用以上兩個計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兩個計算公式的適用條件:
u 自由流非淹沒薄壁堰;
u 直角三角堰。
2.2堰口數量
堰口數量n的計算公式:n=Q/q(個)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過堰流量(m3/s);
Q: 設計流量(m3/s);
n: 堰口數量(個);
計算出堰口數量后,需要確定堰口長度、堰口間靜距、堰板高度,結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確定出水堰個數,得到出水堰基本參數。
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參數:堰上負荷。
堰上負荷計算公式:
q`=0.5·Q/(h·n)(個)
式中各符號的意義如下:
q、: 堰上負荷(L/(m·s));
計算時,應注意單位。對于初次沉淀池,q、≤2.9 L/(m·s);對于二次沉淀池≤1.7 L/(m·s)。
如果校核數據不滿足上述要求,應調整參數、重復計算,直到滿足工藝要求。
(三)梯形堰
1.基本構造
梯形堰適用于水量較大時,其結構尺寸較為固定,斷面見圖2。
梯形堰局部斷面圖圖中各符號的意義如下:
a: 堰口長度;
b: 堰口間靜距;
c: 堰口端頭預留長度;
d: 堰口高度;
e: 堰檻寬度;
f: 堰口過水面寬度;
h: 過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計算公式
3..1單個堰口過堰流量計算公式
梯形堰單個堰口過堰流量計算公式如下:
q=1.86eh3/2(m3/s)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過堰流量(m3/s);
e: 堰檻寬度(m);
h: 過堰水深(m);
1.86:流量系數,當來水流速大于0.3m/s時,應采用1.9。
3.2 堰口數量
堰口數量n的計算公式:
n=Q/q(個)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 過堰流量(m3/s);
Q: 設計流量(m3/s);
n: 堰口數量(個);
計算出堰口數量后,需要確定堰口長度、堰口間靜距、堰板高度,結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確定出水堰個數,得到出水堰完整參數。
3.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參數:堰上負荷。
堰上負荷計算公式:
q、=Q/(f·n)(個)
式中各符號的如下:
q、: 堰上負荷(L/(m·s));
計算時,應注意單位。對于梯形堰,其堰上負荷可達180 L/(m·s)。
(四)穿孔集水槽計算方式
穿孔集水槽:
計算速記:可以先用A=Q/V,算出面積A,再根據W=A/h,算出槽寬W,再通算出槽寬,X=W+2h,通過算出濕周X,最后通算出R=A/X.
或通過以下計算:
Ω0=Q/v1
n0=Ω0/w0
其中Q——水量(m3/s);
Ω0——孔眼總面積(m2);
v1——孔眼流速,混凝沉淀池為0.08~0.1m/s,自然沉淀池為0.3~0.5(m/s);
n0——孔眼個數
w0——每個孔眼面積(m2)
(五)出水薄壁堰
Q=m0*b*(2g)^0.5*h^1.5
m0=(0.405+0.0027/h)*【1+0.55*(h/(h+P1)^2)】
其中:Q——溢流量(m3/s);
m0——流量系數
b——堰長(當采用指型槽的時候,b=2L+B)
P1——堰高(m),一般堰口下緣與水槽面距離為50~70mm
(六)補充
沉淀池指型槽長度計算:
L=1/2*(Q/q-B)
其中:L——指型槽長(m);
Q——沉淀池處理水量(m3/d);
B——沉淀池寬(m)
q——設計單位堰寬負荷(m3/m·d);宜用120~480(m3/m·d),即1.3~5.5 L/(m·s).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根据录入的计算公式计算_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入门(10)—堰口计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真SAO套可以邮寄吗
- 下一篇: 大潮如歌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