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四十八问(上)
戒殺四十八問’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勸在家眾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緣故,其中少了十五問,日后如有緣,當補齊。 戒殺四十八問 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余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間。億萬生靈。身首異處。 嗚呼。彼獨不畏殺乎。受制于人。憤憤而死。冤無可伸。郁而為戾氣。戾氣一聚。而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 慈受禪師偈云。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由此觀之。殺劫之來。皆人人殺業之所召也。則夫臨殺劫。而思所以逃之者。惟以戒殺轉之。其機最捷。其感最神。他善敵不過也。 余故作戒殺問答一卷。釋人之疑。而堅人之信。所愿大地眾生。于過去殺業。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下斷除。發大慈悲。發大堅忍。誓不故殺一微細生命。如此而猶慮殺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剛。截我頭去。 殺劫來臨之時,實在是夠凄慘的。對人類而言,或許幾十年,或許百多年,才可能遇上一次。而在畜生道,則每天都發生。從凌晨雞鳴開始,就有很多的狠心屠夫,手持利刃,奮力捆縛群畜。畜生知道不能幸免,大聲哀叫,奔跑逃跳,真是驚天動地。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人來救援,于是各各被這些人面羅剎,活生生的抽腸拔肺。在哀號聲未斷之際,又被丟到沸湯中煮,受到極大的痛苦。片刻之間,就有億萬的生靈,頭和身體就分家了。 唉!
只有它們不怕被殺嗎?它們因為被人控制,只得憤憤而死。它們的冤屈無可伸訴,于是就郁積而成為一股戾氣。當戾氣聚集濃厚之后,諸天的魔王就會到人間來了此殺生的案件了。 慈受禪師的偈說:‘世間上殺生殺得太多了,于是就引發了戰爭。于是曾經殺生的,在戰爭中就會被殺。曾經欠人錢財而賴悵不還的,在戰爭中房子就被燒掉。曾經搗毀鳥獸巢穴的,在戰爭中就會妻離子散。各各的報應,都相等于所造之業。所以大家要洗耳恭聽佛陀所說,因果報應的道理呀。’ 由此可知,殺劫的發生,都是由于大家的殺生之業而感召來的。那么面臨殺劫,想要逃避的話,該如何呢?只有以戒殺來轉變,才是最快速,最感應的,做其他的善事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因此之故,我特別寫此問答一卷,以解釋一般人對戒殺的疑惑,加強已戒殺者的信心。希望大家對過去所造的殺業,能夠念佛超度它們。當下要斷除未來的殺業,發大慈悲心,發大堅強忍耐之心,發誓不再故意去殺害任何一個微細的生命。如果能夠這么做的話,還會逃不掉殺劫。那么我愿意讓天龍八部及金剛神,把我的頭截去。 客曰。書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生異類。本為養人。禁之不殺。何為。 答曰。既知天地為萬物之父母。當知萬物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強凌弱。貴欺賤者。父母亦大不樂矣。倘因食其肉。遂謂天之所以養我。則虎豹蚊虻亦食人類血肉。將天之生人。又為蚊虻虎豹耶。 問:書經上說,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我認為上天生長了這么多的畜生類,就是為了要養育人的。為什么要禁止不殺生呢? 答:既然你知道天地是萬物的父母,那就應當知道萬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強壯的欺負弱小的。有高貴的凌辱低賤的,做父母的一定是大大不樂的。如果你吃畜生的肉,就認為是上天以此來養育你的話。那么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說上天生人類,是為了養育蚊虻虎豹的呢。 客曰。然則天何以不顯示其報。而禁人之殺。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殺報。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無如何也。 咸豐某年。全椒縣居民某。夜臥。夢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殺斷難逃死。某驚醒。率合家大小。焚香發誓。永斷殺業。人皆從之。惟一婦曰。此夢耳。何足信。不數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婦以戀家。故出稍遲。遂被殺。余親見之。 問:既然如此,那為何上天不顯示報應,以禁止人類殺生呀? 答:上天當然禁止殺生,所以經常顯示殺生的果報。只是愚蠢的人不知其間的道理,所以仍照樣殺生。而有智慧的人雖然知道,卻仍然故意去犯,老天爺也莫可奈何呀。 在咸豐年間,全椒縣有位居民晚上睡覺時,夢見天神告誡他說,有軍隊馬上就要來了,不戒殺的話,絕對難逃一死。他驚醒過來,率領全家大小,焚香發誓要永遠斷除殺業,大家都遵從。其中只有一位婦女不同意。她說:‘這只不過是夢而已,不值得相信的。’幾天之后,軍隊果然來了,他們全家都逃出去。只有這位婦女,由于戀家的緣故,比別人走得遲些,結果就被殺了。這件事是我親自見聞的。 客曰。天下物類甚多。人人戒殺。則生生不已。將成禽獸世界。奈何。 答曰。蚯蚓蟲蛇。人所不食者也。豈見充滿天下乎。況世間禽獸之多。正因殺禽獸者之多也。冤冤相報。互為畜生。則成禽獸世界。若人人戒殺。則物類業報漸消。必且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驗乎。 問:天下的畜生種類那么多,如果人人戒殺的話,那些畜生不停的生長,人間豈不就成了禽獸世界? 答:蚯蚓、昆蟲及蛇,一般人是不吃的,它們可有充滿天地之間呢。世間的禽獸之所以多,正是因為殺生的人多之故。這叫做冤冤相報,彼此互成畜生,那就會成為禽獸世界了。若是人人戒殺的話,那么畜生果報的業就會慢慢消減,而人類和諸天的數量就會增多。楚人不捕蛙類,而蛙類反而減少。蜀人不食螃蟹,而螃蟹卻日漸稀少,這些不都是證明嗎。 客曰。天既惡殺。當使血肉之味臭惡難堪。則普天之下。自然戒殺。不亦善乎。 答曰。禽獸血肉。自天視之。原系臭惡難堪。世人食之見為美者。亦猶廁蟲貪糞。習而不覺也。譬如有人。前世為貓。念念捕鼠。前世為鶴。念念吞蛇。今世為人。不復思此二物。可見一種形骸。一種嗜好。嗜好不同。從業緣起。業緣不同。又從心起。人能與天同其心。自覺血肉之味。臭惡難堪也。 問:上天既然厭惡人類殺生,那就應當使畜生血肉的味道,變得很臭惡惡心才對呀。如此一來,普天之下,自然人人都戒殺而不敢吃畜生血肉了,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答:禽獸血肉的味道,上天是認為很臭惡惡心的。世間的人吃了覺得是美味,就好比廁所的蛆,貪吃糞便一樣,這是習性而自己無法覺察出來。譬如前世做貓的人,當時心心念念就想著要捉老鼠來吃。前世做鶴的人,當時一心只想吞蛇。現在今世為人,就不會想吃老鼠或蛇了。可見是那一種軀體,就具備那種軀體的嗜好。嗜好的不同,是由于業力與因緣之故。而業力與因緣的各不相同,又是因心而起的。人的心如果和天的心一樣,自然會覺得血肉的味道,實在是很臭惡惡心的。 客曰。殺生為業者。仰事俯畜。咸賴乎此。勸之改業。絕其生路矣。愛物不愛人。吾不取也。 答曰。殺生為業。譬之漏脯救饑。雖暫得衣食。而累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為愛之故。勸之改業。反謂絕其生路。世之不殺生為業者。竟死乎。弗思而已。
總結
- 上一篇: 我肩膀痛了多年,发露忏悔后奇迹般地好了
- 下一篇: 打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