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舍得的东西送人是施舍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把舍得的东西送人是施舍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把舍得的東西送人是施舍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因為我喜歡送東西給別人,但事后,我才發現,把舍得的東西送給別人是施舍,把舍不得的東西送人才是真正的慷慨。 買了新衣服,穿過幾次或者根本沒穿,不喜歡了就送給表妹。圣誕節、生日聚會收到許多玩具、飾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剩下的隨手送人。我周圍的親戚、朋友很多都接受過我的小禮物,他們一定喜歡并感謝我,我以為。 父親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實是吝嗇。 對此,我不以為然。 有一天,父親帶我去拜訪他的上司,過去他們曾是朋友。 上司熱情中又多了幾分矜持。父親和他聊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他轉身對老伴說:“把家里的蘋果給他們帶點兒。”父親客氣地謝絕,但他們執意要給。 回到家,我和父親把箱子打開,發現里面是一些皺皺巴巴、比鴨蛋大一圈的小蘋果。我忍不住大叫:“什么破玩意兒!扔了都沒人要!” “對,什么破玩意兒!你要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把自己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送給別人時,你得到的就是這句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我想起以前送給別人的那些穿過的衣服、挑剩的玩具、飾物,當他們回到家打開時,他們也一定說過相同的話。 父親說:“這些蘋果至少告訴我們兩個信息:第一,這是別人送的,如果是自己買的就不會放這么久。第二,這是他們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覺得可惜,就順便送給我們,想讓我們感謝他們,結果卻正相反。” 父親看著我,繼續說:“記住,不要把別人當傻瓜。他會和你一樣,知道這東西的價值。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認為最好、最喜歡、最舍不得的東西送給別人。” 這就是我們在自我認識過程中面臨的盲區,我們會理所當然地以為我們是最善良的,我們是最慷慨的,我們是最樂于助人的,但事實卻是,我們并不是像我們眼中那樣的自己,那么完美,沒有瑕疵。相反的,那些我們自認為是優秀的地方,恰恰是我們所為人詬病的地方,別人眼中的自己其實更為真實,更為貼切自己的本來面目。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送給別人東西,不是施舍,而是平等地情感溝通,如果舍不得,說明對方在你心中沒有那么重要,如果對方對你意義非凡,又有什么東西是真的舍不得的呢?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把舍得的东西送人是施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怎样做是善法?怎样做是净法?
- 下一篇: 愿力是快速改命不可缺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