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音响发烧的论坛和网站?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国内有哪些音响发烧的论坛和网站?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音響網跟CA001吧國內最大的平臺 上面這些說一大堆的都沒說到要點
最近兩個月在各個論壇潛水玩。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HiFiDIY。至少這論壇里有些專業和相對靠譜的內容。當然,也有不少比較扯或者不太對的說法,比如說分頻器設計調試、單元搭配、房間處理、音箱擺位、空間印象評價之類的,不過這種問題本身就算是國內專業做聲學的也不見得有多少人有透徹理解,畢竟就是個討論DIY的論壇,你也不能強人鎖男不是嗎。但不得不說,論壇大神是相當的剛啊~至于家電論壇,我只能說氛圍相對還不錯,但是專業性我就不多評論了。當然,玩家本來也沒義務專業,也沒必要一定專業,不專業不是玩家的錯,玩家要的是快樂。我買相機的時候我也瞎買,我也瞎拍,我覺得無所謂。不過至少我不會說我攝影多么專業,能跟專業攝影師PK之類的話,我也不會說我很懂鏡頭、CMOS啥的,雖然我確實懂一些。至于ASR之類的,這個該了解的都了解。至于綠壇之類的,這個該了解的也都了解。(中文真是博大精深)
謝邀。其實我不太去看國內的發燒論壇,一半是因為奇談怪論太多,難以卒讀;另一半是因為充斥商業軟文,過于浮夸。常去的是叉燒網(http://www.exound.com/)和數碼多(http://www.soomal.com/doc/index101000_0001_00.htm),都只是以了解市場和產品為主要目的。嚴格來講,所有的器材評測都有其主觀性。叉燒網的評測盡管粗放,但比較誠懇。而數碼多的評測則頗有賣弄之風,非常不喜歡,有部分主筆文章只肯堆砌形容詞,不愿深究器材聲音特點的形成原因,因此相當缺乏說服力。我個人認為形容詞越少的文章,越靠譜。其他的國內論壇,像耳機大家壇或者imp3等等,基本上是通過搜索鏈接才會去瀏覽一下。這其中,http://bbs.hifidiy.net上有些真正高手,常讀到令我眼前一亮的文章。如果要讀器材報告,我還是會去看雜志。臺灣《音響論壇》和美國《Stereophile》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可讀性的雜志。《音響論壇》的電子版很方便,只要有賬戶就可以看,在27寸顯示器上可以很好地顯示圖片。Stereophile還是買紙質的,也不是每一期都買得到,是斷斷續續的。雜志的一大好處就是圖片夠大,可以仔細觀摩器材的細節。而且攝影師和美術編輯也是內行,知道哪些重要的部位應該要展示出來給你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專業音響雜志基本上都是用中小光圈來拍攝音響器材,不會出現過淺的景深,這樣整張照片上電路板的每個元件值都可以看清楚。相比之下我們很多國內網站編輯特愛用大光圈,拍藝術人像一般,結果連畫面中心那塊芯片上的印記可能也看不完整。雜志的另一個好處是介紹細節和原理比較多,常常還附有背景材料和采訪內容,而對器材的真正主觀感受寫得其實比較少。因為真正會考慮買器材的人,一定都會先自己聽過,所以雜志的作用就是把一臺器材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如何誕生,設計理念為何,優缺點的分析,適合何種搭配等等,然后把決定權交給讀者。仔細想一想,我們國內的網站文章,可能更多的是為那些不具備試聽條件的讀者而寫,看完文章就要做購買決定,所以才會形成現在這種極盡能事去渲染主管聽音感受的寫作風格。
我來分享一個吧。國內卡座玩家的聚集地。卡座論壇:http://kazuobbs.3322.org:3395/forum.php純粹的愛好者論壇。由于管理員是無償服務的,所以卡座論壇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其它所有音響論壇所特有的濃重的商業氣氛。一個是大家的樂趣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一個是管理員的管理策略,所以槍手和噴子在這個論壇上基本上見不到的。音樂我倒是一般都在verycd上下。
音響/耳機類的論壇我去的比較多,包括自己也做過音響類的BBS社區。www.jdbbs.com家電論壇www.headphoneclub.com 耳機俱樂部其它還有:hifi168極品人生這些都是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論壇社區,成立時間比較長。注冊人數也在幾十萬以上。另外,就是像攝影無忌,也有一些分版塊。內容不錯,但不是網站的主流。百度的貼吧我認為交流深度一般,積累也比較少。
最近兩個月在各個論壇潛水玩。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HiFiDIY。至少這論壇里有些專業和相對靠譜的內容。當然,也有不少比較扯或者不太對的說法,比如說分頻器設計調試、單元搭配、房間處理、音箱擺位、空間印象評價之類的,不過這種問題本身就算是國內專業做聲學的也不見得有多少人有透徹理解,畢竟就是個討論DIY的論壇,你也不能強人鎖男不是嗎。但不得不說,論壇大神是相當的剛啊~至于家電論壇,我只能說氛圍相對還不錯,但是專業性我就不多評論了。當然,玩家本來也沒義務專業,也沒必要一定專業,不專業不是玩家的錯,玩家要的是快樂。我買相機的時候我也瞎買,我也瞎拍,我覺得無所謂。不過至少我不會說我攝影多么專業,能跟專業攝影師PK之類的話,我也不會說我很懂鏡頭、CMOS啥的,雖然我確實懂一些。至于ASR之類的,這個該了解的都了解。至于綠壇之類的,這個該了解的也都了解。(中文真是博大精深)
謝邀。其實我不太去看國內的發燒論壇,一半是因為奇談怪論太多,難以卒讀;另一半是因為充斥商業軟文,過于浮夸。常去的是叉燒網(http://www.exound.com/)和數碼多(http://www.soomal.com/doc/index101000_0001_00.htm),都只是以了解市場和產品為主要目的。嚴格來講,所有的器材評測都有其主觀性。叉燒網的評測盡管粗放,但比較誠懇。而數碼多的評測則頗有賣弄之風,非常不喜歡,有部分主筆文章只肯堆砌形容詞,不愿深究器材聲音特點的形成原因,因此相當缺乏說服力。我個人認為形容詞越少的文章,越靠譜。其他的國內論壇,像耳機大家壇或者imp3等等,基本上是通過搜索鏈接才會去瀏覽一下。這其中,http://bbs.hifidiy.net上有些真正高手,常讀到令我眼前一亮的文章。如果要讀器材報告,我還是會去看雜志。臺灣《音響論壇》和美國《Stereophile》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可讀性的雜志。《音響論壇》的電子版很方便,只要有賬戶就可以看,在27寸顯示器上可以很好地顯示圖片。Stereophile還是買紙質的,也不是每一期都買得到,是斷斷續續的。雜志的一大好處就是圖片夠大,可以仔細觀摩器材的細節。而且攝影師和美術編輯也是內行,知道哪些重要的部位應該要展示出來給你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專業音響雜志基本上都是用中小光圈來拍攝音響器材,不會出現過淺的景深,這樣整張照片上電路板的每個元件值都可以看清楚。相比之下我們很多國內網站編輯特愛用大光圈,拍藝術人像一般,結果連畫面中心那塊芯片上的印記可能也看不完整。雜志的另一個好處是介紹細節和原理比較多,常常還附有背景材料和采訪內容,而對器材的真正主觀感受寫得其實比較少。因為真正會考慮買器材的人,一定都會先自己聽過,所以雜志的作用就是把一臺器材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如何誕生,設計理念為何,優缺點的分析,適合何種搭配等等,然后把決定權交給讀者。仔細想一想,我們國內的網站文章,可能更多的是為那些不具備試聽條件的讀者而寫,看完文章就要做購買決定,所以才會形成現在這種極盡能事去渲染主管聽音感受的寫作風格。
我來分享一個吧。國內卡座玩家的聚集地。卡座論壇:http://kazuobbs.3322.org:3395/forum.php純粹的愛好者論壇。由于管理員是無償服務的,所以卡座論壇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其它所有音響論壇所特有的濃重的商業氣氛。一個是大家的樂趣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一個是管理員的管理策略,所以槍手和噴子在這個論壇上基本上見不到的。音樂我倒是一般都在verycd上下。
音響/耳機類的論壇我去的比較多,包括自己也做過音響類的BBS社區。www.jdbbs.com家電論壇www.headphoneclub.com 耳機俱樂部其它還有:hifi168極品人生這些都是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論壇社區,成立時間比較長。注冊人數也在幾十萬以上。另外,就是像攝影無忌,也有一些分版塊。內容不錯,但不是網站的主流。百度的貼吧我認為交流深度一般,積累也比較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国内有哪些音响发烧的论坛和网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这个游戏内存怎么搞得我还有500度G能用
- 下一篇: dnf巴卡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