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的整个测试流程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一个项目的整个测试流程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最近一直在進行接口自動化的測試工作,同時對于一個項目的整個測試流程進行了梳理,希望能對你有用~~~
?
需求分析:
-  整體流程圖:
需求提取 -> 需求分析 -> 需求評審 -> 更新后的測試需求跟蹤xmind
-  分析流程:
1. 需求提取:
- 分析依據(包括:需求矩陣、產品交互圖、需求說明書)
- 獲取需求的緯度
- 客戶價值
- 可以為客戶帶來哪些價值?
- 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 根據以上問題定位功能是否合理
- ?UI功能 - 展示功能
- 模塊關聯-歷史模塊
- 新功能模塊關聯
- 考慮是否關聯?耦合部分是否需要支持?
- 客戶使用場景-部署方式
- 網絡特性
- 客戶使用服務器常見外設
- 性能參數-性能要求
- 網卡最低速率
- 硬件支持
- 輸出(提取最原始的測試需求)
2. 需求分析:
- 分析依據(五維分析)
- 用戶場景
- 明確性
- 二義性
- 完整性
- 可測試性
- 輸出
- 分析思路誤區:需求和實現的區別【現有需求才有代碼實現,不能把代碼實現當作需求】
- 需求分析的意義
?
測試設計:
-  測試分析:
1. 我們需要做什么?
2. 怎么做?
- 怎么做?
- 開發的設計文檔
- 補充和挖掘測試點
- 修正不合理的需求
- 如何分析
- 邏輯原理:
- 場景分析
- 關聯測試分析:
- 經驗補充分析
- 輸出
?
-  測試設計:
需要做什么?
- 把測試項細化成測試點?
- 缺陷預防?
2. 需要做什么?
- 基本設計方法
- 產品專項測試
- 正交組合設計【正交矩陣,覆蓋各個參數間的組合情況】
- 業務邏輯設計【根據業務設計測試點】
3. 輸出:
- 基本測試點
?
用例設計:
1. 需要做什么?
- 把測試點用文字完整表述出來
2. 怎么做?
- 功能用例框架:
- 模塊框架模板
- 需求類
- UI測試【如果UI用例可以被功能用例覆蓋,這里可以不寫】
- 公共測試類:
- 鏈接
- 翻頁
- 按鈕
- 輸入框【這個功能用例一般可以覆蓋】
- 下拉框
- 排序
- 條目選擇【這個很重要,第一次集成測試一定要保證每個選項都是有效的】
- 搜索
- 刷新
- 拖動
- 移動
- 功能測試
- 測試點:
- 測試目錄
- 關聯類:
- 場景類
- 建模思路
- 用戶操作的設計方向
- 專項類
eg:
3. 安全性【主要是驗證程序有哪些缺陷可能會造成安全方面的問題】
eg:
4. 腳本測試
- 使用注意細節
- 用例整體規范
- 用例標題【好的標題需要準確的表達你的測試目的、要測試的測試點】
eg:
- 用例屬性
- BVT【最最最基本的功能】-BVT(10%):模塊最基本的功能驗證(含常用部署、基本關聯),推薦1級用例的20%左右
- level1【基本操作、基本場景】-Leve1(30%):基本需求點,基本邏輯,基本可靠性,基本關聯,基本用戶場景
- level2【比較少見的正常操作】-Leve2(40%):常見功能/邏輯細化點/專項細化點,常見關聯/容錯/邊界值/用戶場景
- level3【異常操作;后續不需要再執行】-Leve3(20%):錯誤提示、極少測試的用例、非常見部署方式/用戶場景/容錯/邊界值等
- 用例格式
- 語言規范
- 可維護性
- 設計原則
- 保證設計出來的用例10分鐘內可以執行完成;
- 用例需要的環境可以整理出來,然后寫到模塊備注中,讓執行者先準備好環境一次性執行全部用例;
- 執行的時候按照測試集方式來執行;
- 有工具可以實現的用例不要采用腳本方式實現
3. 測試步驟:
- 用戶角度
- 可執行
- 正反對比
- 強弱關聯
- 測試用例不能出現操作步驟
4. 預期結果
- 用戶角度:
- 可檢查
- 用例編寫口訣
?
用例執行和回歸
-  用例執行標準
1. 執行優先級
2. 用例執行狀態
3. 自動化用例
4. 執行技巧總結
- 執行前:
- 執行時:
- 執行后
?
-  bug回歸標準
1. bug分類:
- low【UI問題、體驗問題】
- medium【基本功能問題】
- high【性能問題】
- urge【宕機、無法使用、數據丟失、業務無法使用】
-  補充用例
-  質量分析
1. Bug的類型主要是哪幾類?
包括:功能問題,性能問題,穩定性,可靠性,關聯,兼容性,需求方案等改進,易用體驗性,異常容錯;分析出主要類別后,在進一步分析各個類別產生的根本原因,比如用例編寫問題(測試步驟達不到測試目的,用例有歧義等);改動引發(是需求、方案變動帶來的還是純粹的改一個bug引發另一個?)
2. 模塊質量分析
bug定位
 -  前端定位:
1. 工具
- 谷歌瀏覽器
- network
- 檢查參數【是否準確、是否有缺少】
- 檢查響應時間【查看加載時間】
- 檢查響應內容【查看響應內容是否有缺少{缺少的話是后端返回的問題;如果沒有缺少的話有可能是前端處理的問題}】
- source【在測試用例的時候可以打開source調試,有一些頁面的錯誤可以被俘獲到】
- postman【模擬請求發送是否正?!?/li>
-  后端定位:
1. 后臺報錯日志
- 方法一:
- 方法二:
2. 數據庫【mysql】
?
-  非技術方法
- 對比法【比如說acmp上私有云的功能都是沿用acloud的功能,想判斷acmp上的問題可以對比查看acloud上是不是有也有這個問題,如果有很可能是acloud引入的問題】
- 客戶導向法【對于一些新功能,我們可以根據用戶場景去判斷這個功能實現是屬于正常的操作還是不合理的設計】
- 邏輯分析【有時候開發自己設計的產品實現原理不一定是合理的,可以分析下實現步驟,看看是不是有問題】
-  總結下排除思路
- 判斷是否是必現問題【先查看是否是必現的【到別的環境去試下問題是否能必現】;非必現的問題【排查網絡問題;資源不足的問題】】
- 判斷是我們平臺本身的問題
- 判斷是前端的問題還是后端的問題【抓包查看請求,請求中的返回數據是否顯示完整。顯示完整,那么一般就是前端沒有處理好數據顯示,找前端看看;如果返回數據有空缺或者是不完整,那就找后端看看】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unshine-blog/p/9782201.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项目的整个测试流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安全开发 | 如何让Django框架中的
- 下一篇: 破败王者英雄联盟传奇什么配置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