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我回答了90%的面试题,为什么还被拒?
這篇文章是在買買提上 FQ看到的,很受啟發,特意轉載于此。?原文地址:?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JobHunting/32327557.html
?
交流面試的時候,經常有朋友會問一個問題:我正確回答了90%的面試題,為什么被拒?
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先回答我一個問題:假設一次面試滿分是100分,你正確回答90%題,該得多少分?
如果你認為該得90分,那說明你還沒有理解面試,區分不開面試與考試的區別??荚囀强茨闶遣皇呛细?#xff0c;面試是要選拔最優。用考試的思維應對面試,哥們兒你南轅北轍了。
現在回答我第二個問題,如果某個職位,有10個人都能正確回答90%題,憑什么要求對方把offer給你?如果想不通這個問題,那你將來的面試成功率將永遠是1/N(N表示競爭同一個崗位時,與你水平相當的人數)。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競爭對手中,發生如下情況:
-??? 有人能在滿分100的面試中,得到150分,甚至200分
-??? 有人能把一道10分的題回答成50分
-??? 有人能用錯誤的回答,擊敗你正確的答案
-??? 有人能用他不會的題,從你手中搶走offer
對我來講,面試題都答正確只能算是及格。
如果想在面試中占據優勢,就要做到:走出題目、走出正確答案、走出自己的局限。
如何走出題目?
再一次面試交流會上,我問過道很俗的題目:你擅長獨立開發還是合作開發?現場有90%人選擇合作開發,他們認為合作是現代企業需要的。有10%選擇獨立開發,表示能力強可以獨擋一面。在我的提示下,終于有人壯著膽子選擇兩個都擅長。我反問:“你兩個都擅長?誰信呀”。那位同學立刻啞口。
當90%的人與你回答一致時,無論你的回答多么正確,也一文不值。
當遇到選A還是選B的題目,你有沒有想過除了兩個最直接的選擇外,你還可以:
-??? 兩個都選
-??? 兩個都放棄,而選C
-??? 30%選A,70%選B?
-??? …….
對于這道題,我的回答是:我既擅長合作開發,也擅長獨立開發。某年某月在某公司我參與某項目,與多方合作,達到極好效果。某年某月領導讓我獨立完成一項工作,我經過N多努力,取得驚人效果。
順便說一句,我在面試中從來不會說“我參加的一個項目”,我提到的項目一定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
再說一道我經常舉例用的題目:寫一個SQL在Users表中刪除一個用戶。
正確答案:DELETE FROM users WHERE id=[userid]
大部分同學正確回答之后,就回家等好消息了。
我們冷靜下來分析一下,這個語句是不是學過SQL兩天的人都能寫出來?這樣的正確答案即便回答100道題也沒用,因為這樣只能不斷證明你是個初學者。注意,我不是說 “你是個初學者”,我是說“你表現出來是個初學者”
看看這樣回答是不是好些:先刪除與該用戶關聯的其他數據,再刪除用戶數據。
好在什么地方?不僅僅是回答更完善了,而且表現出“我有數據庫經驗”
我會這樣回答:根據我的經驗,我們從來不真正的刪除用戶數據,我們只更新用戶狀態。
UPDATE users SET active=0 WHERE id=[userid]
這樣回答明確告訴對方,我不但懂SQL,也懂數據庫,有項目經驗,能夠靈活運用。
現在再看看最初那個正確答案還有任何優勢嗎?
其實我說的這些很多朋友早早就知道,卻在面試中說不出來。
有人會好奇,面試官問SQL,會期望你回答項目經驗嗎?在面試中,如果有可能我會盡量超出對方期望回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10分的題答成50分。
這其實也解釋了一種現象,為什么有人面試感覺很好,拿不到offer?你感覺好是因為題容易,但題容易了你會按照容易的方式去回答,而忽視了可發揮的空間。
我常說,面試中沒有容易的題目,因為對你容易對其他人也容易。
一條原則,面試中容易的題要“小題大做”
一道題可以有很多種回答,每種回答又可以有很多種回答的方法。會面試的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方公司、天時地利而選擇最好的回答。
舉個例子,我在大四時面試一個通訊公司,面試被安排在晚上。其中一個面試題:你知道OSI網絡7層協議嗎?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當天下午剛剛考完了《通訊原理》。也就是說我所有的競爭者(我的同學)都能倒背如流。我于是回答:我知道OSI的7層協議,但具體順序不記得了。你等我理一下:最下面是網卡網線是硬件層,硬件搭建好了數據就通了,上面是數據鏈路層,數據連通了就能跑網絡協議了,然后是網絡層…….。當我的競爭者都會背時,我要展現給面試官我懂。
有人會問,把簡單題回答那么復雜,后面時間不夠怎么辦?我再次提醒你,能不能把面試和考試分開?考試時間不夠題沒做完會扣分,面試時時間由面試官掌握。如果面試官準備了10道題,你在前5道題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能力素質,后5道題還有必要做嗎?
再舉一個反例,我的一個朋友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法語區)面試一個Java職位,問題是一道俗題:Abstract Class與Interface有什么區別?
我朋友回答:Class表示“是”什么,Interface表示“有”什么。
雖然回答方式有些標新立異,但是忘記了天時地利。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應聘者,一個以法語為母語的面試官,兩人用都第二語言的英語討論“是”和“有”的關系。能扯明白嗎?如果扯不明白,對方當然認為你概念不清了。
無論是在準備面試,還是面試過程中,還是時候分析。我們必須要明確對方問你什么?
你回答了什么?如果你還在想著正確答案,請回到開頭重讀本文。你必須要分析清楚對方的問題是再考你哪方面的能力,而你的回答都包含了那些能力,有沒有給足,有沒有超出,有沒有意外驚喜?只有這樣準備面試,才可以一道題頂十道題。
我與朋友談到的一道面試題:現在北京有一套房子,價格200萬,假設房價每年上漲10%,一個軟件工程師每年固定能賺40萬。如果他想買這套房子,不貸款,不漲工資,沒有其他收入,每年不吃不喝不消費,那么他需要幾年才能攢夠錢買這套房子??
供選答案:A-5年; B-7年;C-8年;D-9年;E-永遠買不起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E永遠買不起。
當我算到永遠買不起時,我立刻意識到,我的全部競爭者都會選E。這時就要突發奇想,有沒有變通辦法。也就是說,當其他人回答“不可能”是,我回答“可能”。
找的一個辦法:期權,與房主簽一個合同:7年后我以280萬買下現在值200萬的房子。
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篤定房價永遠高速上漲,會有人愿意和你簽這份合同的。
找到第二個辦法:分期付款,第一年買下20%產權,第二年買下18.18%產權,到三年買下16.53%產權,….到第7年可以付清全款。
有人質疑:你確定法律允許你這樣一點一點地買房產嗎?我們去面試IT民工,不過是發揮一下創造力,又不是去應聘律師。
找到第三個方法:每年用40萬買個很小的房子,到第7年把所有的小房子賣掉,再買大房子。
只要你愿意打破題目的邊界,可以找到很多“可能”的方法。我承認我回答的不是正確答案。但要搞清楚,對方想考我的數學能力,我的回答中展現了數學能力、思維的廣度、對待問題的靈活。這樣,我的不正確回答可以擊敗正確答案。
另外一個例子,在我大學畢業求職時,一個國內公司說要考我個腦筋急轉彎。我說我不擅長這類題,對方公司堅持要考。題目是:一個小孩家在17樓,每天回家坐電梯到15樓,然后再走兩層回家,為什么?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到面試結束,對方問我有什么問題,我說 “那個腦筋急轉彎能告訴我答案嗎?我想輸個明白。”對方說答案是:小孩身高夠不到17層的按鍵,只能夠到15層。
我聽后大笑,說:難怪我答不出來,原來這個小孩弱智呀!一個三歲的孩子夠不到東西都知道搬個小板凳,這個小孩能自己出去,至少也6、7歲了吧,天天遇到困難都不想一
個辦法?電梯房塊磚頭,身上帶只筆都能搞定。
我轉而對面試官說:如果我有幸被貴公司錄用,將來咱們就是同事,我周圍工作的不會都是這種水平吧?(言外之意,用這么弱智的題目考我,你們的智商也太…….)
對方問這道題不過是考考小聰明,我的回答告訴對方:小聰明沒有,但是我有口才、有邏輯、有應變。最后,再鄙視以下這道題,展示一下年輕人的傲氣。
面試中,搞清對方要什么,然后加倍地還給他?!巴段乙阅咎?#xff0c;報之以瓊瑤”(曲解一下這兩句詩)
很多朋友喜歡對面試題分類,什么人事題、概念題、經驗題、behavior題。對于我來說,除了代碼題要特殊對待一下以外,其他題目基本不分類,回答方法也一樣:按照對自己最有利方式回答。
你問我技術,我往里混經驗;你問我經驗,我往里揉智慧;你考我智慧,我展現細心。
我的多數面試回答里面都混有附加值,我通過附加值從別人手里搶offer。其實,用不著每樣都擅長,只要適當地添加的附加值,就大大地增加的勝算。因為多數人答題都只會在題里面轉,你在玩兒附加值,就已經領先了。
現實的面試中,并不是每個面試官都能從你的答案中正確解讀里面的附加值,但他會感覺到你的回答比其他人的好,至于好在哪有時他也說不清。當然,也有面試官對你添加的附加值毫無感覺,這種情況你還有必要以后跟他混嗎?
多數情況,你不用走太遠,只需要走一兩步,比其他應聘者多走一兩步。假設大家的水平相當,當遇到一道題時,你能想到的其他人也能想到。這時不要急著回答,多想一步,找到一個更好一點的回答,多一半的人就這樣被甩掉了。
再舉一個例子,又是一道俗題:你為什么要選擇我們公司?
多數人都會用家庭原因、個人愛好、朋友介紹之類的理由。這些回答都屬于搪塞,回答了和沒回答沒有任何區別。
我會這樣回答:現在IT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的5-10年mobile device和online?service將會成為IT業發展最迅猛的兩個領域。我認為貴公司的產品,在未來世界會占一席之地的。這是我應征的主要理由。
有分析、有遠見、有決定,同時還不溫不火地拍了對方的馬屁。
不要浪費任何一道題,不要浪費任何一次機會,幾乎每道題都有發揮的空間。
我們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面試。 比如某飯店要招聘一個大廚,有如下廚師應聘:
A.??? 可以在網上查配方,做出味道不錯的菜
B.??? 刀工純熟,配料精湛,掌握主流菜系
C.??? 掌握各菜系,可以根據時令、地區、客人,對配料進行調整
D.??? 可以根據已有菜系的特色,不斷開發新菜品。
E.??? 了解各個菜系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對各地區文化的影響
現在分析一下誰最有可能拿到offer呢?
-??? A或許某幾道菜能比B做得更好,但是A幾乎沒有offer的可能。
-??? B或許是個好廚師,但很難成為大餐館的主打。
-??? 當B在面試中與C或D競爭一個名店職位,勝算不大。
-??? E雖然高高在上,但對多數餐館來說似乎用不上。也就是說并不是玩得越大,機會越多。
再看看幾個有趣的現象:
-??? A能看得到B比自己強
-??? 在B看來,苦練刀工,掌握更多的菜品是王道
-??? 無論B怎樣練刀工,都不可能成為C,因為思想沒走出來
-??? 在B看來C的某些錯作是“錯誤”的
-??? 人們對C和D的刀工要求并不高
對于B來說,必須要滿足兩個情況,苦練刀工才有意義:
-??? 店家只想招個切墩的
-??? 競爭者也是玩兒刀工的
對多數人來說,我們很難成為C和D,但是在面試中裝扮一下總可以吧。從C和D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用C和D的語氣說幾句話,成功率就會上升。
現在說說代碼題。我以前從沒準備過代碼題,我知道DP也是近一年的事。我不是說代碼題不重要,但不要只盯著代碼題。如果你認為代碼題是王道,你的思維會被“封頂”,如同前面那個苦練刀工的廚師。
很多朋友對算法題只盯著兩個東西:核心算法和bug free。
對我來說,核心算法固然重要,但也不過20%。我從來不考慮Bug free,原因很簡單,我做不到,即便做到了所展現的不過是bug free。相比之下,下面這些條目更重要,因為它們關聯你的經驗:
1.??? 動筆之前,是否理解問題,是否問了該問的問題
2.??? 思路是否在正確的軌道上
3.??? 良好的命名習慣
4.??? 是否考慮了通常情況和特殊情況
5.??? 有沒有針對性的優化(時間、空間或其他)
6.??? 代碼中涉及的概念是否都使用正確。
7.??? 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可測試性)。
8.??? 代碼完成,清楚地知道代碼的優勢、劣勢以及什么時候會出錯
有時會遇到一種情況,某道代碼題,如果保守寫法比較穩妥,優化寫法會有風險。我的抉擇原則是:看那個保守寫法是不是足夠展現自己。如果只是個入門級,那么我寧可冒險優化。還是那句話,面試不是考試,對錯不重要,對很多面試官來說,我在努力優化比把題作對更重要。
有時即便你沒有真的去優化,只說一句“讓我看看,還有沒有優化的可能”。也能給面試官留下不錯的印象。
我常說,如果你發現代碼的核心算法是多重循環,那干脆就別動筆了。
網上有個帖子提到“見自己,見天地, 見眾生”
對我來說:
見自己——給每道題找到最正確的答案
見天地——根據天時地利,為每道題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答案和回答方式
見眾生——搞定面試官,擠死比自己學歷高、能力強、經驗多、做題猛的競爭者。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newyorker/archive/2013/02/16/291310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转] 我回答了90%的面试题,为什么还被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sp中日期时间函数介绍
- 下一篇: SPOJ 1676 矩阵乘法+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