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拥有-读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zz)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对美的拥有-读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zz)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review/1050252/
很多地方我們去過了,但卻只是走馬觀花,或者不以為意。
阿蘭在書中提到的那三個他在旅途中見到的并稱之為美的,給他以強烈震撼的地方99%的人是看不到的,就算也并不會以之為美。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現代旅游,大巴將一車人拉到一個地方咔嚓卡嚓地拍照,上車睡覺,到另一個地方再拍照。
想起桑貝的一幅漫畫:
男主角在拿著相機湖光山色間對車里圍著頭巾戴著墨鏡的女人說:
“都裝進來了。”
在與美邂逅的那一刻,我們會有一種強烈的沖動,就是把握它不放的渴望,將它據為己有,并將它成為自己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我們有一種迫切表達的欲望:我曾在這里,我看見了它,它對我很重要。
購買旅游紀念品,在景區留下在此一游的白癡告白,還有拍照,都是我們留住美的方式。
阿藍在書中特別提到了約翰羅斯金(英國藝術批評家,因其品評威尼斯,透納,意大利文藝復興,歌特式建筑和阿爾卑斯風光的著作而享有盛名)的作品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如何擁有美景。
阿蘭最崇拜的寫出追回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為研究他付出了六年時間,幾乎放棄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羅斯金就敏感于視覺世界里最細小的特征。他回憶起自己三四歲的情形:每天我盯著地毯上的方形圖案和顏色,仔細研究原木地板上的木結,或者細數對面房舍的轉塊數目,便會感覺心滿意足。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童年,似乎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曾那樣地心滿意足過。
可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漸漸地變成了桑貝漫畫里的那個男人以為只要有一張照片就把握了世界的一部分,或者如那個戴著墨鏡的婦人面對美好的風景連下車的興趣都提不起來。
約翰羅斯金認為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正確地擁有美,那就是通過理解美,也就是通過書寫和繪畫來描述美麗的地方,而不考慮我們是否擁有這樣的才華。
他認為繪畫的藝術對人類而言,要比寫作更加重要。
對于他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相對于繪畫而言寫作的藝術更好的是用來表述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的小說,尤其是西方小說米蘭昆德拉,卡夫卡,更多的是描寫人的內心世界。
而對于外部世界的美的把握,大概沒有比繪畫更好的方式了。
如果想學畫畫的話每個人都有不錯的能力,就像學習法語,拉丁文或數學一樣,可以達到某種程度并且學以至用。
而我從小就十分崇拜會畫畫的人。
而我自己卻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說你也可以畫畫只要你愿意。
他說人生來就是藝術家,就象河馬生來就是河馬。
繪畫可以教會我們去觀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而是關注,在用我們的雙手再創眼前的景物的過程中,我們似乎自然而然地從一個以松散的方式觀察美的組成部分,繼而獲得關于美的更深刻記憶。
通過觀察取得的影象會在人的腦海中留存多日,不斷重現。
最近在臨摹桑貝漫畫,感覺自己再次回到自己那樣喜歡的瑞士,建筑的風格,那些人和事,而桑貝筆下的巴黎是寂寞的,在我的記憶中的瑞士寧靜得一如班德瑞的新時代音樂。
對于現代快餐旅游方式羅斯金是十分抗拒的。
他說如果我們可以從從容容地行走,也許會變得快樂些,健康些,明智些。
世界之大,不管人們走得多快,多慢,他們都不會看到更多,真正珍貴的東西是所思和所見,而不是速度。
子彈飛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個人,如果他確實是個人,走慢點也并無害處,因為他的輝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親身體驗。
假如我們只是旋風式造訪一個地方就無法從旅途中得到快樂,正如如果我們形色匆匆就無法注意垂在籃邊的西芹這樣的細節。
就象福樓拜厭惡法國的中產階級的按部就班,勞倫斯厭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浮躁一樣對于攝影他是抗拒的,他認為,使用者讓攝影機代替了他們的觀察,以為只要喀嚓一下按下手中的照相機就可以擁有美。
他將繪畫,喝水,吃飯三件事列為人生三件重要的事。
因為他認為繪畫和喝水,吃飯一樣可以讓人從這個世界中吸收好的元素,把好的東西輸進來。
在孩童的時候他那樣喜歡草的樣子,甚至常常想去吃它,但是他漸漸發現嘗試把草的樣子畫下來會更好。
對于一片景色的真正擁有,實質是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注意到各種元素并且了解它們的結構。只要將眼睛睜開,我們就能看到許多美景,但是這份美在記憶中留存多久則要依賴與我們領悟它的用心程度。
畫一個物體無論畫得多糟,我們都會很快從模模糊糊的感覺進到明確的知覺,分析這樣東西的組成部分和特點。
讓兩個人外出散步,一個是優秀的素描家,另一個則對這類東西沒有愛好。他們順著一條林隱道往前走時,對這類景色的感受會有著很大的區別。一個將看到一條小路和樹木,他會認為樹木是綠的,但是他不會對此作任何的思考,他會看到陽光閃耀,并覺得很舒服,僅此而已!
但是素描家會看到什么?他的眼睛習慣去探索美的原因,美的最細微的部分。他抬頭向上看,觀察陣雨般散射的道道陽光是如何從頭頂閃爍的樹葉間灑落下來,直到林間充滿翠綠色的光。他會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條樹枝從樹葉的遮蔽中伸出來,他會看見翠綠色的苔蘚散發的寶石般的光芒,還會看到色彩斑斕的地衣,白色和藍色,紫色和紅色都交織、混合在一起,組成一片鮮艷奪目的錦緞。接著他會看到凹凸不平的樹干和扭曲的樹根,樹根在陡峭的河岸象蛇一樣地延伸開去,而岸邊鋪著草皮的斜坡,被千萬種顏色的花朵鑲嵌。這難道不值得細細品味嗎?然而,如果你不會素描,你只會經過這條綠色的小路,當你再次回家時,你不會覺得有什么值得一提或回味再三,你僅僅是走過了這樣一條小路。
你看見了什么決定是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人和人最本質的區別,所以一個乞丐未必比一個成功人士的人生來得悲慘,如果乞丐看見了的那個成功人士沒有看見。
章詒和的《往事并不如煙》中描寫張伯駒的段落我是最喜歡的,我想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和很多人不一樣的。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仍然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將自己的房產抵押了來買畫,都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這是怎樣一種孩童般純真的感情,希望那些美的藝術品可以留在這塊土地上,想念它的時候就可以去看它。
關于畫什么,羅斯金是這樣說的:盡可以由著擁有美的渴望引導,在那些以前想用照相機拍下的地方動筆即可,你的藝術是對某些你所喜愛的東西的贊美,它可以是一片貝殼或是一塊石頭的贊美。
在羅斯金的說服下阿蘭決定畫“凡人”旅店臥室的玻璃窗,因為它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很迷人,他說:結果如我所料,畫出的東西很糟糕,但我仍然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畫一件東西不管畫得多么糟糕,我們都會很快從模模糊糊的感覺進到明確的知覺,分析這樣東西的組成部分和特點。
繪畫無情地揭示了我們先前對于事物真實面目的無知。
我們可以從繪畫中得到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對某些風景和建筑吸引我們的深層原因有一種清醒了解。
我們為自己的品位找到了解釋,我們培養了一種“審美能力”一種對美丑進行判斷的能力。
我們更快分析一種令我們感動的景色,并且明確指出令我們感動的力量從何而來。
最后歸結出自己喜愛的特點關于美的法則會進入腦中:光從旁邊照向物體會比從頂部照射下來更好;灰色與綠色搭配很好;一條街要給人以空間感,建筑物的高度不能超過街道的寬度。
繪畫使我們得以定住即將消逝的云彩,顫抖的葉子,及變幻的陰影。
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漸漸變得麻木了嗎,嘗試著畫一畫吧,也許是你家門前的一棵天天都見面的樹,畫過以后你才知道你有多么不了解它,畫過之后你才知道它有多么美。畫過之后你才明白這個世界上你錯過的美還有多少。
那怕只是在心里悄悄地畫。
很多地方我們去過了,但卻只是走馬觀花,或者不以為意。
阿蘭在書中提到的那三個他在旅途中見到的并稱之為美的,給他以強烈震撼的地方99%的人是看不到的,就算也并不會以之為美。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現代旅游,大巴將一車人拉到一個地方咔嚓卡嚓地拍照,上車睡覺,到另一個地方再拍照。
想起桑貝的一幅漫畫:
男主角在拿著相機湖光山色間對車里圍著頭巾戴著墨鏡的女人說:
“都裝進來了。”
在與美邂逅的那一刻,我們會有一種強烈的沖動,就是把握它不放的渴望,將它據為己有,并將它成為自己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我們有一種迫切表達的欲望:我曾在這里,我看見了它,它對我很重要。
購買旅游紀念品,在景區留下在此一游的白癡告白,還有拍照,都是我們留住美的方式。
阿藍在書中特別提到了約翰羅斯金(英國藝術批評家,因其品評威尼斯,透納,意大利文藝復興,歌特式建筑和阿爾卑斯風光的著作而享有盛名)的作品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如何擁有美景。
阿蘭最崇拜的寫出追回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為研究他付出了六年時間,幾乎放棄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羅斯金就敏感于視覺世界里最細小的特征。他回憶起自己三四歲的情形:每天我盯著地毯上的方形圖案和顏色,仔細研究原木地板上的木結,或者細數對面房舍的轉塊數目,便會感覺心滿意足。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童年,似乎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曾那樣地心滿意足過。
可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漸漸地變成了桑貝漫畫里的那個男人以為只要有一張照片就把握了世界的一部分,或者如那個戴著墨鏡的婦人面對美好的風景連下車的興趣都提不起來。
約翰羅斯金認為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正確地擁有美,那就是通過理解美,也就是通過書寫和繪畫來描述美麗的地方,而不考慮我們是否擁有這樣的才華。
他認為繪畫的藝術對人類而言,要比寫作更加重要。
對于他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相對于繪畫而言寫作的藝術更好的是用來表述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的小說,尤其是西方小說米蘭昆德拉,卡夫卡,更多的是描寫人的內心世界。
而對于外部世界的美的把握,大概沒有比繪畫更好的方式了。
如果想學畫畫的話每個人都有不錯的能力,就像學習法語,拉丁文或數學一樣,可以達到某種程度并且學以至用。
而我從小就十分崇拜會畫畫的人。
而我自己卻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說你也可以畫畫只要你愿意。
他說人生來就是藝術家,就象河馬生來就是河馬。
繪畫可以教會我們去觀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而是關注,在用我們的雙手再創眼前的景物的過程中,我們似乎自然而然地從一個以松散的方式觀察美的組成部分,繼而獲得關于美的更深刻記憶。
通過觀察取得的影象會在人的腦海中留存多日,不斷重現。
最近在臨摹桑貝漫畫,感覺自己再次回到自己那樣喜歡的瑞士,建筑的風格,那些人和事,而桑貝筆下的巴黎是寂寞的,在我的記憶中的瑞士寧靜得一如班德瑞的新時代音樂。
對于現代快餐旅游方式羅斯金是十分抗拒的。
他說如果我們可以從從容容地行走,也許會變得快樂些,健康些,明智些。
世界之大,不管人們走得多快,多慢,他們都不會看到更多,真正珍貴的東西是所思和所見,而不是速度。
子彈飛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個人,如果他確實是個人,走慢點也并無害處,因為他的輝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親身體驗。
假如我們只是旋風式造訪一個地方就無法從旅途中得到快樂,正如如果我們形色匆匆就無法注意垂在籃邊的西芹這樣的細節。
就象福樓拜厭惡法國的中產階級的按部就班,勞倫斯厭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浮躁一樣對于攝影他是抗拒的,他認為,使用者讓攝影機代替了他們的觀察,以為只要喀嚓一下按下手中的照相機就可以擁有美。
他將繪畫,喝水,吃飯三件事列為人生三件重要的事。
因為他認為繪畫和喝水,吃飯一樣可以讓人從這個世界中吸收好的元素,把好的東西輸進來。
在孩童的時候他那樣喜歡草的樣子,甚至常常想去吃它,但是他漸漸發現嘗試把草的樣子畫下來會更好。
對于一片景色的真正擁有,實質是通過有意識的努力注意到各種元素并且了解它們的結構。只要將眼睛睜開,我們就能看到許多美景,但是這份美在記憶中留存多久則要依賴與我們領悟它的用心程度。
畫一個物體無論畫得多糟,我們都會很快從模模糊糊的感覺進到明確的知覺,分析這樣東西的組成部分和特點。
讓兩個人外出散步,一個是優秀的素描家,另一個則對這類東西沒有愛好。他們順著一條林隱道往前走時,對這類景色的感受會有著很大的區別。一個將看到一條小路和樹木,他會認為樹木是綠的,但是他不會對此作任何的思考,他會看到陽光閃耀,并覺得很舒服,僅此而已!
但是素描家會看到什么?他的眼睛習慣去探索美的原因,美的最細微的部分。他抬頭向上看,觀察陣雨般散射的道道陽光是如何從頭頂閃爍的樹葉間灑落下來,直到林間充滿翠綠色的光。他會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條樹枝從樹葉的遮蔽中伸出來,他會看見翠綠色的苔蘚散發的寶石般的光芒,還會看到色彩斑斕的地衣,白色和藍色,紫色和紅色都交織、混合在一起,組成一片鮮艷奪目的錦緞。接著他會看到凹凸不平的樹干和扭曲的樹根,樹根在陡峭的河岸象蛇一樣地延伸開去,而岸邊鋪著草皮的斜坡,被千萬種顏色的花朵鑲嵌。這難道不值得細細品味嗎?然而,如果你不會素描,你只會經過這條綠色的小路,當你再次回家時,你不會覺得有什么值得一提或回味再三,你僅僅是走過了這樣一條小路。
你看見了什么決定是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人和人最本質的區別,所以一個乞丐未必比一個成功人士的人生來得悲慘,如果乞丐看見了的那個成功人士沒有看見。
章詒和的《往事并不如煙》中描寫張伯駒的段落我是最喜歡的,我想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和很多人不一樣的。
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仍然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將自己的房產抵押了來買畫,都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這是怎樣一種孩童般純真的感情,希望那些美的藝術品可以留在這塊土地上,想念它的時候就可以去看它。
關于畫什么,羅斯金是這樣說的:盡可以由著擁有美的渴望引導,在那些以前想用照相機拍下的地方動筆即可,你的藝術是對某些你所喜愛的東西的贊美,它可以是一片貝殼或是一塊石頭的贊美。
在羅斯金的說服下阿蘭決定畫“凡人”旅店臥室的玻璃窗,因為它在秋日的陽光下顯得很迷人,他說:結果如我所料,畫出的東西很糟糕,但我仍然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畫一件東西不管畫得多么糟糕,我們都會很快從模模糊糊的感覺進到明確的知覺,分析這樣東西的組成部分和特點。
繪畫無情地揭示了我們先前對于事物真實面目的無知。
我們可以從繪畫中得到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對某些風景和建筑吸引我們的深層原因有一種清醒了解。
我們為自己的品位找到了解釋,我們培養了一種“審美能力”一種對美丑進行判斷的能力。
我們更快分析一種令我們感動的景色,并且明確指出令我們感動的力量從何而來。
最后歸結出自己喜愛的特點關于美的法則會進入腦中:光從旁邊照向物體會比從頂部照射下來更好;灰色與綠色搭配很好;一條街要給人以空間感,建筑物的高度不能超過街道的寬度。
繪畫使我們得以定住即將消逝的云彩,顫抖的葉子,及變幻的陰影。
覺得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漸漸變得麻木了嗎,嘗試著畫一畫吧,也許是你家門前的一棵天天都見面的樹,畫過以后你才知道你有多么不了解它,畫過之后你才知道它有多么美。畫過之后你才明白這個世界上你錯過的美還有多少。
那怕只是在心里悄悄地畫。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trinkbug/archive/2008/01/20/1046585.html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对美的拥有-读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zz)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omething about Soc
- 下一篇: 防止页面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