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道路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地图上的道路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地圖的由來》講述了人們如何逐步準確地找到自己在地球上的物理位置。從這本書中,你能了解有關地圖、海圖的許多知識——它們的產生、發展及其用途。你還會了解人們是如何學會在海洋、陸地間穿梭往來而不會迷失方向的,以及那些幫助人們辨認方向的工具。 幾百年前,絕大多數人都過著男耕女織的日子,他們很少離家遠行。 而那些遠離家園、出外探險的人們——通常都是漁夫、獵人和牧民——卻本能地有一種強烈的方位感,從而能準確地返回原位。 但隨著人們的活動范圍不斷地擴展,僅靠直覺來辨別方位已遠不能滿足人們外出遠行的需要,他們開始密切地關注大自然。他們觀察魚兒、鳥兒的遷徙,河水、海水流動的方向以及風向。最重要的是,他們觀察到太陽、星星、月亮這些天體的運行。 不久,人們開始將收集到的信息刻在白樺樹皮或粘土板上。從這以后,地圖的繪制便應運而生了。 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人類早期的地圖繪制方法和導航技術是如此的先進!中國地圖是國家測繪局和由總參測繪大隊利用坐標網格測繪而出的。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地圖。尚書上記下了一個使用地圖的故事:周朝初年,成王命令周公旦占卜修建洛陽城。周公旦實地考察建城的選址以后,就將占卜選定的結果繪成地圖,獻給成王。當然,受條件的限制,這時的地圖內容也僅限于一個較小的范圍。詩經里面也有些與地圖有關的字句,按照后人的解說,也就是按照地圖上所指示的山川,依次進行祭祀的意思。后來不少典籍也記載了有關地圖的事情,《史記》記載,劉邦攻到咸陽后,手下的將領們爭先恐后地到有錢人家取金銀財物,只有蕭何先到秦國丞相和御史的家里尋找法令、地圖、書籍,收藏起來。于是劉邦對天下的要塞、人口多少、地方的貧富、百姓的疾苦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加強統治,確實繪制了不少地圖。再結合《史記》的記載,不得不承認,正是秦始皇主持繪制的地圖,讓漢高祖大受其利,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不過秦代的地圖傳到晉代就大多數失散了。晉朝的裴秀是繪制地圖的高手,他能夠根據統一標準,訂下制圖原則,繪出準確可靠的地圖。裴秀還總結了繪圖經驗,訂了《制圖六法》,采用有系統的科學方法繪制地圖。裴秀的“六法”是指: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將繪制地圖所要涉及的各個方面,都包括到里面去了。后來的學者考證后認為:裴秀的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最早的地圖學典范。裴秀本人,也可以稱得上地圖大師了。歷史在發展,包括繪制地圖在內的科學技術也在進步。裴秀之后,又涌現出了不少杰出的地圖繪制者,唐代賈耽、北宋沈括、元代朱思本,都在地圖方面作了極有價值的貢獻。宋代《華夷圖》和《禹跡圖》石刻,至今還保留在西安碑林中,蘇州也保存著《平江圖》這幅南宋地圖,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地圖。根據這些地圖,可以知道,從六朝到元明時代,中國人編制地圖已經有了較高的水準。這些地圖,傳統上都采用了“計里畫方”圖法,或稱為方格圖法。這種傳統的制圖法,在13、14世紀之交傳播到西方,影響傳之阿位伯世界。隨后,14、15世紀,歐洲地圖學迅速發展,可能通過阿拉伯人而吸取了中國制圖法的精華。中國地圖的發展,是古代有識之士多年思考、實踐的結果,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不少西方人卻說,中國地圖的發展,是清初由西方傳教士協助的,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發現了3幅古地圖,就是對上述說法的最有力駁斥。這3幅地圖是畫在帛上的。馬王堆漢墓下葬年代是漢文帝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雖然繪于2000多年前,但內容豐富,繪制精確,具備現代地形圖的基本要素:地貌、水系、居民點、交通網。也遵循了基本的制圖原則:對內容的分類分級,圖例的統一設計,主區較詳盡而鄰區較簡略等。這幅地形圖所繪制的范圍,大概是今天的廣西的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新田和廣東連縣一線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圖主區是當時諸侯國長沙南部,鄰區是西江諸侯南越王趙佗轄地。地圖比例大約在十七萬分之一到十九萬分之一之間。地圖繪出了大小30多條河流,九條標有名稱,其河流骨架、流向、主要彎曲等均與現代地形圖大致相同。圖上的山脈,以閉合的山形曲線來表示坐落、范圍及延伸方向,并在曲線上加繪月牙形符號,表示山頭和山嘴的位置。圖上共繪出80多個居民點,縣城以長方形表示,鄉里用圓圈表示,并可以看見大部分縣城和重要市鎮之間有道路相連。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于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于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后損失嚴重。出于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制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于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于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制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于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后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感動了河伯。河伯是黃河的水神,禹為治水踏遍山川、沼澤,忽一天看見河伯從黃河中走來,獻出一塊大青石,禹仔細一看,原來是治水用的地圖。禹借助地圖,因勢利導,治水取得了成功。“傳說”雖然不能證實地圖起源的具體時代,但從側面說明,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國先民已經使用地圖了。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并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后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應該是西晉裴秀的《禹貢地域圖》裴秀編制地圖的科學方法,就是他在《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序文中所闡述的 《制圖六體》。這是他創造性地提出的編制地圖的六條原則。所謂的“六體”, 一是“分率”,即比例尺;二是“準望”,即方位;三是“道里”,即道路的實 際路線及其距離;四是“高下”,即地勢的高低起伏;五是“方邪”,方謂道路 如矩之鉤,邪謂道路如弓之弦,遠近不同;六是“迂直”,迂謂道路曲折,直謂 道路徑直,遠近不同。裴秀的《制圖六體》,前三條是繪圖的主要原則,后三條 是由于地形有起伏變化而繪圖者應該加以考慮的問題。這六條原則,相互補充, 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對后世的地圖學發展發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從 裴秀以后,直到明末,中國地圖的繪制方法,基本上還是依照裴秀的“六體”。 就是當今的地圖學上所研究的主要問題,除了經緯線和投影以外,在《制圖六 體》上都已經提到了。 裴秀在地圖學方面的另一巨大貢獻,是將《天下大圖》縮制為《方丈圖》。 他感到原有的用八十匹縑制作的《天下大圖》使用太不方便,就以“一分為十 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將《天下大圖》編制成一幅《方丈圖》。這幅《方丈 圖》對山脈、都市、鄉村等地理要素都記載得很詳細,攜帶、披閱十分方便。 《方丈圖》流傳了好幾百年,唐代歐陽詢《北堂書鈔》和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中都提到了裴秀的《方丈圖》。 裴秀后半生所處的西晉社會,風俗淫邪。士人學的是老、莊,談的是虛無, 做人以行同禽獸為通達,仕進以無恥茍得為才能,當官以照例署名為高尚。裴秀 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里,對科學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終于在地圖 科學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很難能可貴的。 裴秀死于西晉泰始七年( 271年),死時年僅四十八歲。晉武帝對于他的死, 深表悲痛,下詔賜給他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布百匹。謚曰元。
1、通過瀏覽器進入高德官網。點擊右上角的路書,沒有登錄的話需要登錄。2、然后點擊網頁左下方的“創建路書”,就可以開始規劃旅行路線了。路書的整個界面分為左右兩大區域。左側是添加目的地和日期。右側是添加地點的地圖模式。只需要添加每段行程的目的地,高德地圖會自動規劃路線,并估計路途所需時間。3、對于目的地,還可以多帶帶設置標識和顏色,比如機場、餐館、景點。這樣在地圖上查看路線時,辨識度更高。4、路書是按照天計劃路線的,可以點擊最上方修改路書的名字和日期。5、路線規劃完成。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地圖。尚書上記下了一個使用地圖的故事:周朝初年,成王命令周公旦占卜修建洛陽城。周公旦實地考察建城的選址以后,就將占卜選定的結果繪成地圖,獻給成王。當然,受條件的限制,這時的地圖內容也僅限于一個較小的范圍。詩經里面也有些與地圖有關的字句,按照后人的解說,也就是按照地圖上所指示的山川,依次進行祭祀的意思。后來不少典籍也記載了有關地圖的事情,《史記》記載,劉邦攻到咸陽后,手下的將領們爭先恐后地到有錢人家取金銀財物,只有蕭何先到秦國丞相和御史的家里尋找法令、地圖、書籍,收藏起來。于是劉邦對天下的要塞、人口多少、地方的貧富、百姓的疾苦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加強統治,確實繪制了不少地圖。再結合《史記》的記載,不得不承認,正是秦始皇主持繪制的地圖,讓漢高祖大受其利,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不過秦代的地圖傳到晉代就大多數失散了。晉朝的裴秀是繪制地圖的高手,他能夠根據統一標準,訂下制圖原則,繪出準確可靠的地圖。裴秀還總結了繪圖經驗,訂了《制圖六法》,采用有系統的科學方法繪制地圖。裴秀的“六法”是指: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將繪制地圖所要涉及的各個方面,都包括到里面去了。后來的學者考證后認為:裴秀的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最早的地圖學典范。裴秀本人,也可以稱得上地圖大師了。歷史在發展,包括繪制地圖在內的科學技術也在進步。裴秀之后,又涌現出了不少杰出的地圖繪制者,唐代賈耽、北宋沈括、元代朱思本,都在地圖方面作了極有價值的貢獻。宋代《華夷圖》和《禹跡圖》石刻,至今還保留在西安碑林中,蘇州也保存著《平江圖》這幅南宋地圖,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地圖。根據這些地圖,可以知道,從六朝到元明時代,中國人編制地圖已經有了較高的水準。這些地圖,傳統上都采用了“計里畫方”圖法,或稱為方格圖法。這種傳統的制圖法,在13、14世紀之交傳播到西方,影響傳之阿位伯世界。隨后,14、15世紀,歐洲地圖學迅速發展,可能通過阿拉伯人而吸取了中國制圖法的精華。中國地圖的發展,是古代有識之士多年思考、實踐的結果,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不少西方人卻說,中國地圖的發展,是清初由西方傳教士協助的,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發現了3幅古地圖,就是對上述說法的最有力駁斥。這3幅地圖是畫在帛上的。馬王堆漢墓下葬年代是漢文帝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雖然繪于2000多年前,但內容豐富,繪制精確,具備現代地形圖的基本要素:地貌、水系、居民點、交通網。也遵循了基本的制圖原則:對內容的分類分級,圖例的統一設計,主區較詳盡而鄰區較簡略等。這幅地形圖所繪制的范圍,大概是今天的廣西的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新田和廣東連縣一線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圖主區是當時諸侯國長沙南部,鄰區是西江諸侯南越王趙佗轄地。地圖比例大約在十七萬分之一到十九萬分之一之間。地圖繪出了大小30多條河流,九條標有名稱,其河流骨架、流向、主要彎曲等均與現代地形圖大致相同。圖上的山脈,以閉合的山形曲線來表示坐落、范圍及延伸方向,并在曲線上加繪月牙形符號,表示山頭和山嘴的位置。圖上共繪出80多個居民點,縣城以長方形表示,鄉里用圓圈表示,并可以看見大部分縣城和重要市鎮之間有道路相連。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于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于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后損失嚴重。出于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制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于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于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制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于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后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感動了河伯。河伯是黃河的水神,禹為治水踏遍山川、沼澤,忽一天看見河伯從黃河中走來,獻出一塊大青石,禹仔細一看,原來是治水用的地圖。禹借助地圖,因勢利導,治水取得了成功。“傳說”雖然不能證實地圖起源的具體時代,但從側面說明,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國先民已經使用地圖了。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并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后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應該是西晉裴秀的《禹貢地域圖》裴秀編制地圖的科學方法,就是他在《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序文中所闡述的 《制圖六體》。這是他創造性地提出的編制地圖的六條原則。所謂的“六體”, 一是“分率”,即比例尺;二是“準望”,即方位;三是“道里”,即道路的實 際路線及其距離;四是“高下”,即地勢的高低起伏;五是“方邪”,方謂道路 如矩之鉤,邪謂道路如弓之弦,遠近不同;六是“迂直”,迂謂道路曲折,直謂 道路徑直,遠近不同。裴秀的《制圖六體》,前三條是繪圖的主要原則,后三條 是由于地形有起伏變化而繪圖者應該加以考慮的問題。這六條原則,相互補充, 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對后世的地圖學發展發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從 裴秀以后,直到明末,中國地圖的繪制方法,基本上還是依照裴秀的“六體”。 就是當今的地圖學上所研究的主要問題,除了經緯線和投影以外,在《制圖六 體》上都已經提到了。 裴秀在地圖學方面的另一巨大貢獻,是將《天下大圖》縮制為《方丈圖》。 他感到原有的用八十匹縑制作的《天下大圖》使用太不方便,就以“一分為十 里,一寸為百里”的比例,將《天下大圖》編制成一幅《方丈圖》。這幅《方丈 圖》對山脈、都市、鄉村等地理要素都記載得很詳細,攜帶、披閱十分方便。 《方丈圖》流傳了好幾百年,唐代歐陽詢《北堂書鈔》和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中都提到了裴秀的《方丈圖》。 裴秀后半生所處的西晉社會,風俗淫邪。士人學的是老、莊,談的是虛無, 做人以行同禽獸為通達,仕進以無恥茍得為才能,當官以照例署名為高尚。裴秀 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里,對科學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終于在地圖 科學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很難能可貴的。 裴秀死于西晉泰始七年( 271年),死時年僅四十八歲。晉武帝對于他的死, 深表悲痛,下詔賜給他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三十萬、布百匹。謚曰元。
1、通過瀏覽器進入高德官網。點擊右上角的路書,沒有登錄的話需要登錄。2、然后點擊網頁左下方的“創建路書”,就可以開始規劃旅行路線了。路書的整個界面分為左右兩大區域。左側是添加目的地和日期。右側是添加地點的地圖模式。只需要添加每段行程的目的地,高德地圖會自動規劃路線,并估計路途所需時間。3、對于目的地,還可以多帶帶設置標識和顏色,比如機場、餐館、景點。這樣在地圖上查看路線時,辨識度更高。4、路書是按照天計劃路線的,可以點擊最上方修改路書的名字和日期。5、路線規劃完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地图上的道路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不孕不育治疗方法有哪些a
- 下一篇: 李贤墓的壁画是谁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