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妆是谁画的啊?
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yīng)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李商隱《南朝》這首詠史詩的主題雖然沒有跳出“江山美人”的窠臼,但因成語“徐娘半老”以及“半面妝”的典故所包含的故事比較有趣,因而這首詩的藝術(shù)成就如何反而不被深究,人們的關(guān)注點和興奮點卻集中在徐妃的所謂“行為藝術(shù)”上。 話說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徐妃名昭佩,史書記載她的相貌并不美(有辯者說她是美女),元帝兩、三年才到她房中去一次。盡管如此,她還是給元帝生了一個世子和一個公主。 元帝有一只眼睛自幼失明,當(dāng)徐妃估計他要來時,就化半面妝戲謔他。元帝一見就大怒而去。徐妃其實是個怨婦,她本來應(yīng)該是皇后身份,但元帝卻寧可不立皇后,也不給她皇后之尊,原因就在于元帝很迷信,認(rèn)為徐昭佩是一個不吉祥的女人。《南史.元帝徐妃傳》曰:“初,妃嫁車至西州,而疾風(fēng)大起,發(fā)屋折木。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帝以為不祥,后果不終婦道。” 這樣一個風(fēng)雷震動、征兆異樣的女人,元帝不愿意提拔她。既無名分,又無溫存,徐女士心理上出現(xiàn)障礙,于是在行為上一是用“半面妝”泄憤,一是給元帝戴綠帽子。南朝特別是南梁佛教盛行,和尚可以獲準(zhǔn)入宮講經(jīng)。她先與一個出入宮中的名叫智遠(yuǎn)的僧人私通。后來又發(fā)現(xiàn)元帝的近侍暨季江很帥,于是,又與他勾搭成奸。暨季江后來感嘆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暨季江對這個多情的中年婦女不感興趣,卻又抵擋不住她的攻勢。在暨季江之后,徐妃又聽說普賢尼寺有個叫賀徽的美男子,便派人前去聯(lián)系。賀徽也領(lǐng)情。徐昭佩又在一個白枕上寫情詩贈給賀徽。可見徐妃還很有情調(diào),是個才女。 對徐妃的出軌,粱元帝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后來,元帝所寵愛的王妃死了,元帝懷疑是徐妃加害的,憤而逼她自殺。徐昭佩自知非死不可,便跳井身亡。徐妃死后,文學(xué)家元帝還專述其淫行,予以白紙黑字的譴責(zé),相當(dāng)于作出了組織上的結(jié)論。不僅如此,還把她的尸體還給其娘家,名曰“休妻”,目的是不想讓她以皇后或者貴妃的身份下葬,根本就是一刀兩斷。這樣的絕情,說明元帝對“半面妝”和“綠帽子”是何等的耿耿于懷! 最后,讓我們回到李商隱詩句“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的真實含義上來。詩人的意思是說,不完整的半壁江山本來就不值得夸耀,何況所謂的“帝王”居然只能得到妃子的“半面妝”,連女人的心都得不到完整的,這樣的皇帝也實在窩囊!其嘲諷之意,是非常深刻的,也是很令人郁悶的,男人女人都會感受到同樣的郁悶!
歷史上半面妝的主角是徐昭佩,是梁湘東王蕭繹的妻子,因為蕭繹小時候患了眼病,沒有治療好,所以瞎了一只眼,夫妻兩個關(guān)系不好,所以徐昭佩特意畫了半面妝來諷刺蕭繹是個獨眼龍。歷史上的徐昭佩不是很好看,只是靠著家里的背景,才嫁給了蕭繹,所以兩個人頗有政治婚姻的味道,蕭繹因此也沒有很喜歡徐昭佩,基本上兩三年才會想起來和她同一次房。徐昭佩偏偏又是個小心眼的人,總對丈夫不待見她的態(tài)度耿耿于懷。對于蕭繹這邊小時候就瞎了一只眼睛,可以說他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打小就對他眼瞎這件事情特別在意,特別忌諱別人說眼睛的問題,久而久之,有點發(fā)展成了心理扭曲的程度,只要人家語言中稍微提到眼瞎,甚至只是讓他可以聯(lián)想到,蕭繹就會忍無可忍的要了他的命。徐昭佩也是個不正常的主,她明明知道丈夫忌諱這個,可就是要和蕭繹擰著來,每次知道丈夫要來,她化妝就只畫一半,意思也顯而易見,諷刺蕭繹他是個獨眼龍,看東西看一半就夠了,就這態(tài)度,蕭繹沒病態(tài)都會忍不住,根本別提這個已經(jīng)病態(tài)化的蕭繹了。所以兩個人關(guān)系也是緊張到了極點,但是蕭繹好歹在乎名聲,一直忍著,但是自己不能動手,不代表蕭繹就沒有辦法,私底下一直逼著徐昭佩,最后倒也真的逼得她投井自殺了,這還不算,蕭繹還把她尸體送回了娘家,聲言這是休妻。
半面妝(詞:胡霖)夜風(fēng)輕輕 吹散燭煙飛花亂愁腸共執(zhí)手的人情已成傷舊時桃花映紅的臉今日淚偷藏獨坐窗臺對鏡容顏滄桑人扶醉 月依墻事難忘誰敢癡狂把閑言語 花房夜久一個人獨自思量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發(fā)帶雪 秋夜已涼到底是 為誰梳個半面妝
半面妝的由來: 《南史·后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 徐昭佩(?—549年),東海郯縣(今山東省剡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可謂名門之后,南朝梁元帝蕭繹的皇妃,有姿色。 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六年(517年),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 由于梁元帝是獨眼,一次臨幸時,徐妃只作“半面妝”(半面梳妝,半面未妝),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連幾年不再理睬徐氏。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故事,李商隱《南朝》詩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之句,后世以“妝半”來稱贊其美貌。 徐妃性嗜酒,經(jīng)常飲醉,遇元帝入房,輒吐于衣中,她又是一個淫蕩的女人,常與瑤光寺的智遠(yuǎn)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宮中失寵的姬嬪,徐妃視為知己,常與她們交杯對飲,發(fā)現(xiàn)宮女懷孕,則以刀殺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個美男子,徐妃當(dāng)時已半老,仍招引季江與之通奸,季江嘆氣道:“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南史·皇妃傳》),后來便以“徐娘半老”,作為年紀(jì)雖大,而尚存風(fēng)韻的婦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賀徽長的俊美瀟灑,用“白角枕”寫了一首情詩向他求愛,兩人情詩往來,給梁元帝得知后,無法忍受,加之自己的愛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懷疑是給徐氏下毒害死,便逼著徐氏自盡,太清三年(549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宮寺旁。 半面妝,典故來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著名的“徐娘雖老,猶尚多情”說的也是她。想來她本也應(yīng)是個貌美如花孤高倔強的女子,卻不知為何落得個與人通奸,最后被皇帝賜死后還要休回家的凄涼下場。 說她孤高倔強,因她不似其他后宮女子或者拼命邀寵,或者因為失寵獨自飲恨。她是獨特的,獨特得敢于不給皇帝面子,皇帝恩寵,誰不感激涕零,哪怕是表面上的,她卻偏偏梳個半面妝諷刺眇一目的蕭繹,讓他大怒離去(事見《南史·梁元帝徐妃傳》載:“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旁人勸她,她不以為然:王爺父子講仁義,說道德,斷乎不會因這樣的小事焚琴煮鶴,頂多只不過是逐出宮去,眼不見心不煩,這樣倒也好了。看來她對皇帝的心思倒是研究得透徹,只是不知她這般大膽究竟是自恃出身名門,皇帝不敢把她怎么樣,還是為了別的原因。若說她愛他,為何拒絕他的親近,還以這般決絕方式;若說她不愛他,可為何這半面妝偏偏透著股賭氣的意思? 至于元帝的心思也頗費思猜,按說被人這般羞辱,就算修養(yǎng)再好也受不了,況他是皇帝呵,九五至尊無人敢違抗,若是一般人恐怕他早就收拾了,偏偏對這個膽大包天的妻子,他無可奈何,只能掉頭而去卻不作任何處罰。到底是他涵養(yǎng)過人?忌憚徐家的勢力?還是對她的挑釁盡管憤怒已極卻還不由自主地帶著幾分愛憐呢?不然明知見她必將受辱,為何還忍不住一見再見?為何對她處處忍讓,莫不是指望她終有一日回心轉(zhuǎn)意?或者他也曾想過放開,偏偏不由自主地抓得更緊。 在這場無望的互相折磨中,兩個人想來都不快活。 史書上有一個細(xì)節(jié),說“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 不知她入宮之前是怎樣的女子,想來應(yīng)是個活潑而快活的女孩,也許還喜歡惡作劇地整蠱別人。偏偏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只能在深宮中消磨漫長而無聊的時光,永遠(yuǎn)處于絕望的等待中。所以她不開心地只能借酒消愁,偏偏愁更愁。壓抑到了極致便只能通過傷害他人而發(fā)泄心中不快,于是有了半面妝,于是有了后面的若干男子。這是一場豪賭,她不停地傷害他,激怒他,究竟是想把他推得遠(yuǎn)遠(yuǎn)的,讓他失望讓他對她放棄,好獲得久違的自由,還是想引起他更多的關(guān)心,得到他唯一的專注?只怕連她自己后來都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蕭繹應(yīng)該是愛過她的吧,不然何必處處包容?她故意吐他一身,他卻還是忍不住照顧酒醉的她。或許他知道她想要自由,偏偏情到深處,寧可把她鎖在身邊看她枯萎,也不愿意放開,從此天涯海角兩兩相忘。 但最后的最后,他還是決然地撇下她的手,明知那是一雙多渴望關(guān)懷的手,明知她的拒絕背后藏著深深寂寞,可是皇帝的尊嚴(yán)畢竟還是容不得她再三的放肆,他的心也有傷透的一天,他終于累了,累得牽不動她的手,累得不能實現(xiàn)那個與子偕老的諾言,累得無法等待她回頭的一日。不是說在愛情里,先付出的那個就輸了。她能傷害他,不過憑借的是他愛她,如今,他不再愛了,她便不能再傷他了,對吧? 所以,她不再是讓他憐惜的女子;所以,她做錯了事便要付出代價。 終于決定放手,或許那一刻心痛如絞,或許此生再找不到像她那樣聰慧頑皮的女子,或許心里的傷痕永遠(yuǎn)也好不了,但真的累了,累得再也堅持不下這場一個人的愛情。她要的自由便給她吧,她想要離開這不見天日的深宮,便放她歸去。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痛苦糾葛了半生,最后他們的結(jié)局不過是一對怨偶,一塋孤墳。放了手的從此獨個凄涼,歸了去的終于“得償所愿”。只不知,在一起的每個日子,她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出自:唐代李商隱《南朝》原文: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yīng)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譯文:金陵有虎踞龍盤的險要形勢,紫金山是它的天然屏障,浩浩的長江是它的天險。自古以來,金陵直是成就帝王霸業(yè)的地方,它的天子氣上應(yīng)瑤光。先不要夸耀據(jù)金陵者可分天下的一半,實際上只得到了徐妃的半面妝而已。
出自《南史·后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意思是:徐妃因為皇上只有一個眼睛能看見,所以每次得到皇上來的消息,就只畫半張臉的狀,有一天被皇帝看見了,皇帝很生氣,直接出門而去。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叫徐昭佩,有姿色,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六年(517年),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由于梁元帝是獨眼,一次臨幸時,徐妃只作“半面妝”(半面梳妝,半面未妝),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連幾年不再理睬徐氏。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故事。
歷史上半面妝的主角是徐昭佩,是梁湘東王蕭繹的妻子,因為蕭繹小時候患了眼病,沒有治療好,所以瞎了一只眼,夫妻兩個關(guān)系不好,所以徐昭佩特意畫了半面妝來諷刺蕭繹是個獨眼龍。歷史上的徐昭佩不是很好看,只是靠著家里的背景,才嫁給了蕭繹,所以兩個人頗有政治婚姻的味道,蕭繹因此也沒有很喜歡徐昭佩,基本上兩三年才會想起來和她同一次房。徐昭佩偏偏又是個小心眼的人,總對丈夫不待見她的態(tài)度耿耿于懷。對于蕭繹這邊小時候就瞎了一只眼睛,可以說他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打小就對他眼瞎這件事情特別在意,特別忌諱別人說眼睛的問題,久而久之,有點發(fā)展成了心理扭曲的程度,只要人家語言中稍微提到眼瞎,甚至只是讓他可以聯(lián)想到,蕭繹就會忍無可忍的要了他的命。徐昭佩也是個不正常的主,她明明知道丈夫忌諱這個,可就是要和蕭繹擰著來,每次知道丈夫要來,她化妝就只畫一半,意思也顯而易見,諷刺蕭繹他是個獨眼龍,看東西看一半就夠了,就這態(tài)度,蕭繹沒病態(tài)都會忍不住,根本別提這個已經(jīng)病態(tài)化的蕭繹了。所以兩個人關(guān)系也是緊張到了極點,但是蕭繹好歹在乎名聲,一直忍著,但是自己不能動手,不代表蕭繹就沒有辦法,私底下一直逼著徐昭佩,最后倒也真的逼得她投井自殺了,這還不算,蕭繹還把她尸體送回了娘家,聲言這是休妻。
半面妝(詞:胡霖)夜風(fēng)輕輕 吹散燭煙飛花亂愁腸共執(zhí)手的人情已成傷舊時桃花映紅的臉今日淚偷藏獨坐窗臺對鏡容顏滄桑人扶醉 月依墻事難忘誰敢癡狂把閑言語 花房夜久一個人獨自思量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發(fā)帶雪 秋夜已涼到底是 為誰梳個半面妝
半面妝的由來: 《南史·后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 徐昭佩(?—549年),東海郯縣(今山東省剡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可謂名門之后,南朝梁元帝蕭繹的皇妃,有姿色。 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六年(517年),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 由于梁元帝是獨眼,一次臨幸時,徐妃只作“半面妝”(半面梳妝,半面未妝),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連幾年不再理睬徐氏。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故事,李商隱《南朝》詩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之句,后世以“妝半”來稱贊其美貌。 徐妃性嗜酒,經(jīng)常飲醉,遇元帝入房,輒吐于衣中,她又是一個淫蕩的女人,常與瑤光寺的智遠(yuǎn)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宮中失寵的姬嬪,徐妃視為知己,常與她們交杯對飲,發(fā)現(xiàn)宮女懷孕,則以刀殺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個美男子,徐妃當(dāng)時已半老,仍招引季江與之通奸,季江嘆氣道:“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南史·皇妃傳》),后來便以“徐娘半老”,作為年紀(jì)雖大,而尚存風(fēng)韻的婦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賀徽長的俊美瀟灑,用“白角枕”寫了一首情詩向他求愛,兩人情詩往來,給梁元帝得知后,無法忍受,加之自己的愛姬王氏生子后去世,懷疑是給徐氏下毒害死,便逼著徐氏自盡,太清三年(549年),徐妃投井身亡,被草草埋葬于江陵的瓦宮寺旁。 半面妝,典故來自徐妃昭佩,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著名的“徐娘雖老,猶尚多情”說的也是她。想來她本也應(yīng)是個貌美如花孤高倔強的女子,卻不知為何落得個與人通奸,最后被皇帝賜死后還要休回家的凄涼下場。 說她孤高倔強,因她不似其他后宮女子或者拼命邀寵,或者因為失寵獨自飲恨。她是獨特的,獨特得敢于不給皇帝面子,皇帝恩寵,誰不感激涕零,哪怕是表面上的,她卻偏偏梳個半面妝諷刺眇一目的蕭繹,讓他大怒離去(事見《南史·梁元帝徐妃傳》載:“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旁人勸她,她不以為然:王爺父子講仁義,說道德,斷乎不會因這樣的小事焚琴煮鶴,頂多只不過是逐出宮去,眼不見心不煩,這樣倒也好了。看來她對皇帝的心思倒是研究得透徹,只是不知她這般大膽究竟是自恃出身名門,皇帝不敢把她怎么樣,還是為了別的原因。若說她愛他,為何拒絕他的親近,還以這般決絕方式;若說她不愛他,可為何這半面妝偏偏透著股賭氣的意思? 至于元帝的心思也頗費思猜,按說被人這般羞辱,就算修養(yǎng)再好也受不了,況他是皇帝呵,九五至尊無人敢違抗,若是一般人恐怕他早就收拾了,偏偏對這個膽大包天的妻子,他無可奈何,只能掉頭而去卻不作任何處罰。到底是他涵養(yǎng)過人?忌憚徐家的勢力?還是對她的挑釁盡管憤怒已極卻還不由自主地帶著幾分愛憐呢?不然明知見她必將受辱,為何還忍不住一見再見?為何對她處處忍讓,莫不是指望她終有一日回心轉(zhuǎn)意?或者他也曾想過放開,偏偏不由自主地抓得更緊。 在這場無望的互相折磨中,兩個人想來都不快活。 史書上有一個細(xì)節(jié),說“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 不知她入宮之前是怎樣的女子,想來應(yīng)是個活潑而快活的女孩,也許還喜歡惡作劇地整蠱別人。偏偏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只能在深宮中消磨漫長而無聊的時光,永遠(yuǎn)處于絕望的等待中。所以她不開心地只能借酒消愁,偏偏愁更愁。壓抑到了極致便只能通過傷害他人而發(fā)泄心中不快,于是有了半面妝,于是有了后面的若干男子。這是一場豪賭,她不停地傷害他,激怒他,究竟是想把他推得遠(yuǎn)遠(yuǎn)的,讓他失望讓他對她放棄,好獲得久違的自由,還是想引起他更多的關(guān)心,得到他唯一的專注?只怕連她自己后來都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蕭繹應(yīng)該是愛過她的吧,不然何必處處包容?她故意吐他一身,他卻還是忍不住照顧酒醉的她。或許他知道她想要自由,偏偏情到深處,寧可把她鎖在身邊看她枯萎,也不愿意放開,從此天涯海角兩兩相忘。 但最后的最后,他還是決然地撇下她的手,明知那是一雙多渴望關(guān)懷的手,明知她的拒絕背后藏著深深寂寞,可是皇帝的尊嚴(yán)畢竟還是容不得她再三的放肆,他的心也有傷透的一天,他終于累了,累得牽不動她的手,累得不能實現(xiàn)那個與子偕老的諾言,累得無法等待她回頭的一日。不是說在愛情里,先付出的那個就輸了。她能傷害他,不過憑借的是他愛她,如今,他不再愛了,她便不能再傷他了,對吧? 所以,她不再是讓他憐惜的女子;所以,她做錯了事便要付出代價。 終于決定放手,或許那一刻心痛如絞,或許此生再找不到像她那樣聰慧頑皮的女子,或許心里的傷痕永遠(yuǎn)也好不了,但真的累了,累得再也堅持不下這場一個人的愛情。她要的自由便給她吧,她想要離開這不見天日的深宮,便放她歸去。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痛苦糾葛了半生,最后他們的結(jié)局不過是一對怨偶,一塋孤墳。放了手的從此獨個凄涼,歸了去的終于“得償所愿”。只不知,在一起的每個日子,她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出自:唐代李商隱《南朝》原文: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yīng)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譯文:金陵有虎踞龍盤的險要形勢,紫金山是它的天然屏障,浩浩的長江是它的天險。自古以來,金陵直是成就帝王霸業(yè)的地方,它的天子氣上應(yīng)瑤光。先不要夸耀據(jù)金陵者可分天下的一半,實際上只得到了徐妃的半面妝而已。
出自《南史·后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意思是:徐妃因為皇上只有一個眼睛能看見,所以每次得到皇上來的消息,就只畫半張臉的狀,有一天被皇帝看見了,皇帝很生氣,直接出門而去。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叫徐昭佩,有姿色,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六年(517年),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徐昭佩應(yīng)召入宮,被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圣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由于梁元帝是獨眼,一次臨幸時,徐妃只作“半面妝”(半面梳妝,半面未妝),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指袖而去,一連幾年不再理睬徐氏。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故事。
總結(jié)
- 上一篇: DNF:kfmayijuntuan开封蚂
- 下一篇: 毛尖茶多少钱啊?毛尖茶多少钱一斤毛尖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