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乡画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周庄水乡画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http://58.251.57.206/down?cid=B01C2DA780CCBC7893BD18F258E2843554BF368B&t=0&fmt=&usrinput=水鄉周莊&dt=0&ps=0_0&rt=56kbs&plt=218(我下過了)悠悠的水水溫柔灣灣的橋橋悠久深深的巷名聲多窄窄的街哎賣綾羅夢里水鄉風光好啊物美景美人造就都說周莊是江南水鄉第一鎮啊來到這里啊不想走不想走綿綿的情情意厚甜甜的歌醉心頭小小的鎮撒滿愛緊緊的樓喔迎朋友夢里水鄉風光好啊花美夜美人長久都說周莊是江南水鄉第一鎮,啊夢里水鄉風光好花美夜美人長久啊花美月美人長久都說周莊是江南水鄉第一鎮啊來到這里啊不想走不想走夢里水鄉風光好啊花美月美人長久都說周莊是江南水鄉第一鎮啊來到這里啊不想走哎哎呀來到這里啊不嗚想走(我沒找到歌詞,這是我下了之后一句一句聽的,要是有什么不對多擔待……)
十大水鄉古鎮第一名:周莊-神州第一水鄉(江蘇蘇州)上了央視長假“旅游預報”的景點,大家都知道是最熱的景點,作為水鄉古鎮的一個,周莊也赫然其上,這是讓周莊人應該驕傲的,不過讓人們揪心的是,旅游旺季,這個小鎮每天的游客竟會達到上萬人,同時關于周莊的一些“報道”也見于媒體。但是無論如何,周莊依然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在徜徉了九百多年后,它俏立于畫家陳逸飛的筆下,亭亭玉立的走到了人前,頓時目光云集,游客如涌。雖然不再安靜,但是它依然是江南古鎮之典范。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筑;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樸,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梁橋組成,橫跨于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璞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史載于1086年的古鎮周莊,位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杰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游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水鄉古鎮為依托,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游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游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游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游品牌的榮譽。積極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莊、生活周莊、文化周莊”,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游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游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游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游規模,做大旅游盤子,使周莊旅游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游發展。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莊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莊”的構想。借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莊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游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莊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關于周莊,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莊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么哈默為什么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莊。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并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周莊位于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莊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周莊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墻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的根基。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莊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里會船和卸貨。 90年代初,在周莊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游。她說當初搞旅游時,是因為生活困難。游船已展到六十多只,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臺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于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1 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2 聯合國迪拜估計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3 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4 世界最佳魅力水鄉5 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6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之一7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8 全國環境優美鎮9中國旅游知名品牌10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筑;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關于周莊 關于周莊,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莊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么哈默為什么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莊。 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并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九百歲的古鎮 周莊位于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 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莊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 周莊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墻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的根基。 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莊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里會船和卸貨。 開展水上旅游的第一人王小妹 90年代初,在周莊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游。她說當初搞旅游時,是因為生活困難。現在周莊的游船已展到六十多只,但是王小妹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出,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臺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 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于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隆興客棧 到周莊旅游,如果能夠住一天的話,最好是住在老鎮子的旅館里,鎮子里旅館的雖然條件雖然不如外邊的好,但是住在鎮里可以更好地體驗水鄉的夜晚景色。周莊有個"隆興客棧",位于著名的景點雙橋旁,是個家庭旅館,只有七八間客房,很適合學生住宿。 旅游旺季周莊鎮內的客房比較緊張,可以事先與隆興客棧聯系。 周莊的風味食品 周莊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它起源于明代沈萬三家,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肴,當地叫萬三肘子和萬三蹄。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極為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煨煮好后皮色醬紅,整只蹄膀可保持原狀。吃的時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細骨代刀。當地的餐館中都有出售,當地的居民在過節時也都吃萬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周莊還有一種水生植物莼菜,用來煮湯,鮮美可口,西晉文學家張翰比喻懷念家鄉的“莼鱸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鱸魚做成的“莼菜鱸魚羹”。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西南,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這里被稱為搖城。北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建全福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以后,周莊成為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漸漸成為江南巨鎮。周莊鎮為水鄉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幽靜的韻味,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式古鎮。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周莊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更有特色的是,周莊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景致在別處或許難得一見,而在周莊卻很是普遍。“船從家中過”的典型代表是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那里會船和卸貨。還有江南巨富沈萬三留下的沈廳也很有名。陳逸飛及其以周莊雙橋為主題的《故鄉的回憶》畫作使周莊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來到周莊,為周莊贏得了巨大的名譽。吳冠中曾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爭相援引這句話,甚至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江南水鄉——周莊吧!今天我就去了周莊水鄉,在這里我為沒有去此地游玩過的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 大概上午9:30我們走進了大門景點大門,抬頭一看:“貞豐澤國”四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再低頭一看,卻看見了地磚,便著急地問爸爸:“爸爸,這、這是水鄉嗎?我怎么沒有看見水呢?”“別急呀,子軒。”爸爸笑著說。不一會兒,我們便走到了著名的雙橋(著名畫家陳逸飛在1984年畫了雙橋帶至美國,從那時起雙橋就聞名于全世界)。我被眼前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驚呆了,平時只能在風水畫上才能看見的哦。 步行至周莊老街,整個街于街,巷與巷之間都有小河相隔,整個鎮也被河水包圍著,我們明白何謂水鄉了。我們來到周莊十二坊——紡紗織布。它是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手工藝再現,紡車織布。阿婆靈動雙手和富有節奏的織聲,構成了極具江南韻味的土布織造圖。所謂“見多識廣”這詞此時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讓我了解到早期的紡線織布。 然后我們來到了明朝江南第一巨富商人沈萬三的府邸——沈廳。沈廳位于周莊鎮南市街,占地面積達二千多平方米。沈廳共有三部分構成:前部為水墻門、石河埠:是停靠船只之碼頭;中部由墻門、茶廳及正廳組成:為會客議事及辦理婚喪之處;后部為大堂樓、小堂樓、后廳屋:是生活起居之處。聽我這么一說,你是不是有些了解了呢? 最后,我們來到佛教圣地——全福寺。這里有個放生池,放生池里有許多唱著歌的大鯉魚、小金魚。它們歡快地游戲著,我想小魚們肯定喜歡這里了,因為這里的水清澈見底,還有很多游客每天在這里喂食。我給小魚們拋灑下魚食,可把它們樂壞了,它們有的跳出水面爭搶魚食;有的朝我拋灑的方向迅速游去;還有的擁擠在一塊你爭我搶......“呵呵呵......”看見此景,我也樂壞了,笑出了聲。 周莊真是鑲嵌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的一顆璀璨明珠!
周莊——古色古香的景點 周莊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于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后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并遷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后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莊鎮。另有資料,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于此,周莊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周莊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蕩、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周莊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白酒等。周莊環境幽靜,建筑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筑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筑,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筑學家羅哲文盛贊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直飲水。
十大水鄉古鎮第一名:周莊-神州第一水鄉(江蘇蘇州)上了央視長假“旅游預報”的景點,大家都知道是最熱的景點,作為水鄉古鎮的一個,周莊也赫然其上,這是讓周莊人應該驕傲的,不過讓人們揪心的是,旅游旺季,這個小鎮每天的游客竟會達到上萬人,同時關于周莊的一些“報道”也見于媒體。但是無論如何,周莊依然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在徜徉了九百多年后,它俏立于畫家陳逸飛的筆下,亭亭玉立的走到了人前,頓時目光云集,游客如涌。雖然不再安靜,但是它依然是江南古鎮之典范。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璧建筑;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石橋牢固而又質樸,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梁橋組成,橫跨于南北市河和銀子浜兩條小河上。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錯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鎖將兩條小河緊緊地鎖住。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璞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史載于1086年的古鎮周莊,位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杰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游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水鄉古鎮為依托,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游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游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游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游品牌的榮譽。積極探索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莊、生活周莊、文化周莊”,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游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游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游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游規模,做大旅游盤子,使周莊旅游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游發展。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莊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莊”的構想。借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莊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游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莊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關于周莊,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莊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么哈默為什么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莊。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并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周莊位于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莊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周莊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墻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的根基。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莊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里會船和卸貨。 90年代初,在周莊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游。她說當初搞旅游時,是因為生活困難。游船已展到六十多只,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臺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于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1 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2 聯合國迪拜估計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3 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4 世界最佳魅力水鄉5 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6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之一7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8 全國環境優美鎮9中國旅游知名品牌10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筑;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關于周莊 關于周莊,有一段故事:1984年,在美國留學的陳逸飛以周莊的雙橋為素材,創作了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連同他的其它37幅作品,于紐約的十月金秋,在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曼德.哈默畫廊展出,引起了轟動,尤其是那些運用油畫和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手法創作的作品,描繪了姑蘇的小橋流水、江南的田園風光,將美國觀眾帶到了神話般的境地。美國權威雜志《藝術新聞》發表了題為《向西方潮流大膽挑戰》的評論,專門介紹陳逸飛的藝術成就。 當年十一月,阿曼德.哈默訪問中國時,將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高價購下,作為禮物,送給了鄧小平同志。不知道為什么哈默為什么會選擇中國的“土特產品”作為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但是正是這一選擇才使中國人真正知道了周莊。 聯合國每年發行六組郵票,世界聯合國協會每年從各國優秀畫家中遴選6人,請他們自行設計并繪制精美的圖案,作為每組郵票的首日封。1985年,這幅畫又經陳逸飛加工,成為當年世界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中國水鄉古鎮旖旎風情。 九百歲的古鎮 周莊位于上海和蘇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鎮,在這里拍攝的各種電影和電視劇有四十多部。 周莊“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河流呈井字形從鎮中穿過,“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小小的的周莊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歷史的古橋。 周莊鎮已有九百年的歷史,鎮內河流呈井字型,鎮中橋梁很多,其中歷史在四百年以上的古橋的就有八九個,明代時這里住著江南首富沈萬三,他富得讓朱元璋都垂涎,他個人出資修了南京明城墻的三分之一,沈萬三在各地都有許多產業,但是他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的根基。 小橋流水人家是水鄉的特色,在水鄉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周莊還有一景就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船從家中過”是指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哪里會船和卸貨。 開展水上旅游的第一人王小妹 90年代初,在周莊第一個想起駕著小船帶客人在鎮內觀光的是一位名叫王小妹的老奶奶,祖籍山東,原來是打魚的,1997年已經82歲了,還在駕船搞旅游。她說當初搞旅游時,是因為生活困難。現在周莊的游船已展到六十多只,但是王小妹的船一眼就可以看出,別的船都是搖櫓,只有她一條船是雙槳。很多電視臺拍片時都租用她的船,沿途她負責講解。 寧靜的水鄉夜色別有一番情趣,由于水鎮的四周都是小河,只有通過高高的拱橋,才能進到鎮當中。所以鎮子里至今不能走機動車,鎮中居民家中的摩托車也只能推過橋進到鎮子中去,所以每到傍晚,水鎮總是顯得格外的寂靜。 隆興客棧 到周莊旅游,如果能夠住一天的話,最好是住在老鎮子的旅館里,鎮子里旅館的雖然條件雖然不如外邊的好,但是住在鎮里可以更好地體驗水鄉的夜晚景色。周莊有個"隆興客棧",位于著名的景點雙橋旁,是個家庭旅館,只有七八間客房,很適合學生住宿。 旅游旺季周莊鎮內的客房比較緊張,可以事先與隆興客棧聯系。 周莊的風味食品 周莊有許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萬三愛吃的肘子和豬蹄,它起源于明代沈萬三家,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肴,當地叫萬三肘子和萬三蹄。做法是用大號砂鍋,經過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極為講究,要經數旺數文,以文火為主。煨煮熟爛要適度,過爛了易碎,破壞原形,煨煮好后皮色醬紅,整只蹄膀可保持原狀。吃的時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細骨代刀。當地的餐館中都有出售,當地的居民在過節時也都吃萬三蹄。 其它特色食品還有萬三糕、童子黃瓜、蝦糟、三味圓及當地的水鮮等。周莊還有一種水生植物莼菜,用來煮湯,鮮美可口,西晉文學家張翰比喻懷念家鄉的“莼鱸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鱸魚做成的“莼菜鱸魚羹”。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西南,古稱“貞豐里”。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這里被稱為搖城。北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建全福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以后,周莊成為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漸漸成為江南巨鎮。周莊鎮為水鄉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幽靜的韻味,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式古鎮。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周莊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更有特色的是,周莊幾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碼頭。“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景致在別處或許難得一見,而在周莊卻很是普遍。“船從家中過”的典型代表是張廳的院落中間有一條小河“箸涇”流過,在張廳的院子里有一個一丈見方的水池,可以在那里會船和卸貨。還有江南巨富沈萬三留下的沈廳也很有名。陳逸飛及其以周莊雙橋為主題的《故鄉的回憶》畫作使周莊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來到周莊,為周莊贏得了巨大的名譽。吳冠中曾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爭相援引這句話,甚至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江南水鄉——周莊吧!今天我就去了周莊水鄉,在這里我為沒有去此地游玩過的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 大概上午9:30我們走進了大門景點大門,抬頭一看:“貞豐澤國”四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再低頭一看,卻看見了地磚,便著急地問爸爸:“爸爸,這、這是水鄉嗎?我怎么沒有看見水呢?”“別急呀,子軒。”爸爸笑著說。不一會兒,我們便走到了著名的雙橋(著名畫家陳逸飛在1984年畫了雙橋帶至美國,從那時起雙橋就聞名于全世界)。我被眼前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驚呆了,平時只能在風水畫上才能看見的哦。 步行至周莊老街,整個街于街,巷與巷之間都有小河相隔,整個鎮也被河水包圍著,我們明白何謂水鄉了。我們來到周莊十二坊——紡紗織布。它是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手工藝再現,紡車織布。阿婆靈動雙手和富有節奏的織聲,構成了極具江南韻味的土布織造圖。所謂“見多識廣”這詞此時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讓我了解到早期的紡線織布。 然后我們來到了明朝江南第一巨富商人沈萬三的府邸——沈廳。沈廳位于周莊鎮南市街,占地面積達二千多平方米。沈廳共有三部分構成:前部為水墻門、石河埠:是停靠船只之碼頭;中部由墻門、茶廳及正廳組成:為會客議事及辦理婚喪之處;后部為大堂樓、小堂樓、后廳屋:是生活起居之處。聽我這么一說,你是不是有些了解了呢? 最后,我們來到佛教圣地——全福寺。這里有個放生池,放生池里有許多唱著歌的大鯉魚、小金魚。它們歡快地游戲著,我想小魚們肯定喜歡這里了,因為這里的水清澈見底,還有很多游客每天在這里喂食。我給小魚們拋灑下魚食,可把它們樂壞了,它們有的跳出水面爭搶魚食;有的朝我拋灑的方向迅速游去;還有的擁擠在一塊你爭我搶......“呵呵呵......”看見此景,我也樂壞了,笑出了聲。 周莊真是鑲嵌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的一顆璀璨明珠!
周莊——古色古香的景點 周莊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于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后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并遷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后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莊鎮。另有資料,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于此,周莊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周莊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甪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蕩、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周莊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莊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莊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白酒等。周莊環境幽靜,建筑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筑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筑,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筑學家羅哲文盛贊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直飲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周庄水乡画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鸡毛信是谁画的啊?
- 下一篇: 装地暖大概要多少钱啊?安装地暖一般需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