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作者是谁啊?
郭英之
頤和園的作者郭英之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頤和園》的作者:佚名 《秦兵馬俑》的作者:臨青。 臨青,原名林青,山東文登人。中共黨員。畢業于西北大學作家研究班。 附原文1:頤和園 北京的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總面積約為2.9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1998年11月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的西山腳下,泉澤遍野,群峰疊翠,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禧太后重新修建,并命名為頤和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長廊蜿蜒于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將如畫的景點串聯成一線,為旖的風光鑲上畫框,使湖山的景色層次分明。長廊沿途穿花透樹,看山賞水,景隨步移,美不勝收。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共分成273間,是世界長廊之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這些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有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到長廊一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佛香閣。佛香閣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眺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遠處煙波淼淼,近處的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蕩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西望群山起伏,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許多古老的城樓。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岸上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兒。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造型十分優美。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座橋既是通往湖中島的道路,也是一處叫人過目難忘的景點。 頤和園到處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頤和園集中國歷代造園藝術之精粹,以無比的藝術魅力傾倒了無數中外游客。 附原文2: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鹖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作者、佚名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頤和園的作者郭英之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頤和園》的作者:佚名 《秦兵馬俑》的作者:臨青。 臨青,原名林青,山東文登人。中共黨員。畢業于西北大學作家研究班。 附原文1:頤和園 北京的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總面積約為2.9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1998年11月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的西山腳下,泉澤遍野,群峰疊翠,風景如畫。從公元11世紀起這里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禧太后重新修建,并命名為頤和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和庭院,就看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長廊蜿蜒于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將如畫的景點串聯成一線,為旖的風光鑲上畫框,使湖山的景色層次分明。長廊沿途穿花透樹,看山賞水,景隨步移,美不勝收。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共分成273間,是世界長廊之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這些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有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到長廊一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佛香閣。佛香閣建造在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眺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遠處煙波淼淼,近處的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蕩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西望群山起伏,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許多古老的城樓。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岸上栽著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兒。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造型十分優美。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座橋既是通往湖中島的道路,也是一處叫人過目難忘的景點。 頤和園到處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頤和園集中國歷代造園藝術之精粹,以無比的藝術魅力傾倒了無數中外游客。 附原文2: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一號坑上面,現在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鹖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作者、佚名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總結
- 上一篇: 怎么把一行或多行文字,垂直居中在一个自适
- 下一篇: DNF:(地下城)红眼时装加什么好,是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