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乾隆皇帝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主回答】乾隆共17位皇子:1.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二,綿德、綿恩。2.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皇后。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弘歷密定皇儲緘其名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3.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殤。4.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5.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6.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質(zhì)郡王,母純惠皇貴妃。7.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皇后,弘歷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方二歲。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8.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9.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10.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11.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生母為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并稱清中期四大書家。12.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生母為繼皇后烏拉那拉氏。13.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后。14.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15.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母為孝儀純皇后,即嘉慶帝。16.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17.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br/>
清代,乾隆皇帝雖已久慕《五牛圖》,卻一直未見到韓滉的這幅真跡。乾隆皇帝曾一邊詔令宮廷畫師蔣廷錫臨摹當(dāng)時收入宮中的明代畫家項圣謨的摹本,一邊廣詔天下尋韓滉的《五牛圖》真跡。1752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終于覓到韓滉的《五牛圖》,當(dāng)時正好趕上乾隆皇帝的壽誕,于是《五牛圖》便被作為萬壽貢禮呈送進(jìn)了清宮。此后,《五牛圖》被載入大型書畫典籍《石渠寶笈》,被清宮內(nèi)務(wù)府秘藏,時間長達(dá)百年之久。
如果是一張紙一個的大字幾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個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經(jīng)書或者是詩詞,字?jǐn)?shù)在幾百幾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幾千元平尺都是要的。還要看紙張,用墨等。另外,藝術(shù)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里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tǒng)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么準(zhǔn)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dāng)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里,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xiàn)在有職務(wù),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shù)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還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畫都是不值錢的,除了年代久遠(yuǎn)同時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會值點錢。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于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后,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于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jìn)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tǒng)治基業(yè)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jié)。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dāng)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后,轉(zhuǎn)而消極厭世,終于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xué),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tǒng)一臺灣,平定準(zhǔn)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luò)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盡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guān)心民生的好皇帝。當(dāng)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dǎo)國家,民族快速進(jìn)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滴?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xiàn)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復(fù)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fù)和才干的機(jī)會。他有步驟地進(jìn)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yuǎn)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yè)績,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chǔ),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dá)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盡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tǒng)治嚴(yán)酷,但比起他的業(yè)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歷,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當(dāng)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jì)的政策,務(wù)實足國,重視農(nóng)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風(fēng)雅,精于騎射,筆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shù)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chǎn)的總匯。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并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nóng)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qiáng)盛走向衰敗的標(biāo)志。 5、嘉慶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改變乾隆后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yán)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rèn)識,但對于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后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幅畫像畫的讓乾隆不滿意了。當(dāng)時給乾隆畫這幅畫像的人是比利時的一位畫家,按照乾隆的相貌給他畫了一幅極像他本人畫像。畫完之后,乾隆先是讓手下的人去看看畫的怎么樣,手下人都說畫的好畫的完美。結(jié)果乾隆親自一看,勃然大怒,為什么呢?原來這幅畫像中的乾隆竟然少了一只耳朵。雖說是畫畫的角度問題,少一只耳朵不畫才是正常的。但這是堂堂大清國的皇帝,畫像少了一只耳朵成何體統(tǒng),簡直有損皇家顏面。于是乾隆一氣之下又挑了這幅畫的很多毛病,說這畫的不好那畫的不好,最后還給了這個畫家一些懲罰。乾隆特別喜歡找洋人給他畫像,當(dāng)時皇宮里還有一位專門給他畫像的洋人,叫郎世寧。除了給他畫像外,還經(jīng)常跟他一起擺弄一些洋人的玩意兒,比如什么眼鏡,鐘表,望遠(yuǎn)鏡之類的東西??梢哉f,乾隆是特別喜歡西洋的東西,也對西洋的文化很感興趣,也覺得確實很多東西大清朝是沒有的。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堂而皇之地說“天朝上國,無奇不有”,拒絕和外國人通商,依然固執(zhí)地閉關(guān)鎖國,這一點也是讓人很無法理解?;蛟S根本原因就是愚昧無知和虛妄自大,從比利時畫家給他畫像這件事就能看出。清末的皇帝永遠(yuǎn)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永遠(yuǎn)都活在自己狹隘的世界里獨自樂呵。也有人說這是因為乾隆覺得如果和外國人通商,那么這些稀奇的小物件大家就都有了,那就不能算作珍寶,也就不能滿足乾隆的虛榮心??偠灾?,乾隆這個人還是比較矛盾的。、
一共有17個兒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個,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1、永璜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長子,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禮數(shù),被乾隆責(zé)備,因而失寵。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親王,謚“安”。2、永璉愛新覺羅·永璉,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稱其“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為皇太子。永璉此名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賜,隱示承宗器之意。清朝前四個皇帝均為庶出,于是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子繼承皇位,便將永璉密定為皇儲,但未想兩年多以后,永璉得病而死,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謚號“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3、永璋愛新覺羅·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當(dāng)時為寶親王格格(相當(dāng)于侍妾)即后來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歲,追封循郡王。4、永珹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年),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時薨逝,終年三十九歲,謚號為"端"。嘉慶四年三月,追贈親王。5、永琪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號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永琪少習(xí)騎射,嫻國語,上鐘愛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謚曰純。6、永瑢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年),號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管理內(nèi)務(wù)府、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監(jiān)管欽天監(jiān)事務(wù)。五十四年,晉封質(zhì)親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歲,謚號為莊。工詩擅畫,主要作品有《歲朝圖》、《楓溪垂釣圖軸》。7、永琮愛新覺羅·永琮,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資聰慧,因此深愜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因出痘薨,年二歲,乾隆命喪儀較皇子從優(yōu),謚曰悼敏皇子。隨葬于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為哲親王。8、永璇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封號和碩儀慎親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晉封和碩儀親王,命總理吏部事,清除和珅黨羽。二月自請罷管部務(wù);七年十二月,以功勞加給其一子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賊功,開復(fù)所有處分。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屬尊行,免宴見行叩拜禮。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謚號曰慎。9、永瑆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號少廠,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第十一子,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異母兄。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出生,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封成親王,嫡福晉為富察氏,大學(xué)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賢純皇后親侄女。嘉慶四年,在軍機(jī)處行走,親王總領(lǐng)軍機(jī)自永瑆始,總理戶部三庫。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罷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內(nèi)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謚號為哲,是為成哲親王。10、永璂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繼皇后輝發(fā)那拉氏之子 。天資淳粹,至性過人。乾隆三十六年,負(fù)責(zé)編纂《御制滿蒙文鑒》總綱。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無爵。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貝勒。11、永璟早夭,生平不詳。12、永璐早夭,生平不詳。13、永琰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颙琰在位前四年并無實權(quán)。乾隆帝死后才獨掌大權(quán)。颙琰對貪污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hù)政權(quán)穩(wěn)定對統(tǒng)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yán)重。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yè)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這時期發(fā)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yùn)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xiàn)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yùn)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葬于清西陵之昌陵。14、永璘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同母弟弟。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據(jù)說是最不成器的,四處游蕩,明哲保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晉封貝勒。嘉慶帝親政,封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晉封慶親王,不久去世,時年55歲,謚號為僖。
清代,乾隆皇帝雖已久慕《五牛圖》,卻一直未見到韓滉的這幅真跡。乾隆皇帝曾一邊詔令宮廷畫師蔣廷錫臨摹當(dāng)時收入宮中的明代畫家項圣謨的摹本,一邊廣詔天下尋韓滉的《五牛圖》真跡。1752年,兩江總督尹繼善終于覓到韓滉的《五牛圖》,當(dāng)時正好趕上乾隆皇帝的壽誕,于是《五牛圖》便被作為萬壽貢禮呈送進(jìn)了清宮。此后,《五牛圖》被載入大型書畫典籍《石渠寶笈》,被清宮內(nèi)務(wù)府秘藏,時間長達(dá)百年之久。
如果是一張紙一個的大字幾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個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經(jīng)書或者是詩詞,字?jǐn)?shù)在幾百幾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幾千元平尺都是要的。還要看紙張,用墨等。另外,藝術(shù)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里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tǒng)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么準(zhǔn)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dāng)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里,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xiàn)在有職務(wù),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shù)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還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畫都是不值錢的,除了年代久遠(yuǎn)同時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會值點錢。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于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后,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于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jìn)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tǒng)治基業(yè)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鑒,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jié)。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dāng)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后,轉(zhuǎn)而消極厭世,終于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xué),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tǒng)一臺灣,平定準(zhǔn)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luò)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盡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guān)心民生的好皇帝。當(dāng)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dǎo)國家,民族快速進(jìn)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滴?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xiàn)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復(fù)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fù)和才干的機(jī)會。他有步驟地進(jìn)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yuǎn)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yè)績,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chǔ),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dá)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盡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tǒng)治嚴(yán)酷,但比起他的業(yè)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歷,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當(dāng)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jì)的政策,務(wù)實足國,重視農(nóng)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風(fēng)雅,精于騎射,筆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shù)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chǎn)的總匯。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并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nóng)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qiáng)盛走向衰敗的標(biāo)志。 5、嘉慶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改變乾隆后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yán)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rèn)識,但對于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后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幅畫像畫的讓乾隆不滿意了。當(dāng)時給乾隆畫這幅畫像的人是比利時的一位畫家,按照乾隆的相貌給他畫了一幅極像他本人畫像。畫完之后,乾隆先是讓手下的人去看看畫的怎么樣,手下人都說畫的好畫的完美。結(jié)果乾隆親自一看,勃然大怒,為什么呢?原來這幅畫像中的乾隆竟然少了一只耳朵。雖說是畫畫的角度問題,少一只耳朵不畫才是正常的。但這是堂堂大清國的皇帝,畫像少了一只耳朵成何體統(tǒng),簡直有損皇家顏面。于是乾隆一氣之下又挑了這幅畫的很多毛病,說這畫的不好那畫的不好,最后還給了這個畫家一些懲罰。乾隆特別喜歡找洋人給他畫像,當(dāng)時皇宮里還有一位專門給他畫像的洋人,叫郎世寧。除了給他畫像外,還經(jīng)常跟他一起擺弄一些洋人的玩意兒,比如什么眼鏡,鐘表,望遠(yuǎn)鏡之類的東西??梢哉f,乾隆是特別喜歡西洋的東西,也對西洋的文化很感興趣,也覺得確實很多東西大清朝是沒有的。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堂而皇之地說“天朝上國,無奇不有”,拒絕和外國人通商,依然固執(zhí)地閉關(guān)鎖國,這一點也是讓人很無法理解?;蛟S根本原因就是愚昧無知和虛妄自大,從比利時畫家給他畫像這件事就能看出。清末的皇帝永遠(yuǎn)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永遠(yuǎn)都活在自己狹隘的世界里獨自樂呵。也有人說這是因為乾隆覺得如果和外國人通商,那么這些稀奇的小物件大家就都有了,那就不能算作珍寶,也就不能滿足乾隆的虛榮心??偠灾?,乾隆這個人還是比較矛盾的。、
一共有17個兒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個,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1、永璜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長子,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禮數(shù),被乾隆責(zé)備,因而失寵。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親王,謚“安”。2、永璉愛新覺羅·永璉,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稱其“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為皇太子。永璉此名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賜,隱示承宗器之意。清朝前四個皇帝均為庶出,于是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子繼承皇位,便將永璉密定為皇儲,但未想兩年多以后,永璉得病而死,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謚號“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3、永璋愛新覺羅·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當(dāng)時為寶親王格格(相當(dāng)于侍妾)即后來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歲,追封循郡王。4、永珹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年),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時薨逝,終年三十九歲,謚號為"端"。嘉慶四年三月,追贈親王。5、永琪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號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永琪少習(xí)騎射,嫻國語,上鐘愛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謚曰純。6、永瑢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年),號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管理內(nèi)務(wù)府、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監(jiān)管欽天監(jiān)事務(wù)。五十四年,晉封質(zhì)親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歲,謚號為莊。工詩擅畫,主要作品有《歲朝圖》、《楓溪垂釣圖軸》。7、永琮愛新覺羅·永琮,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資聰慧,因此深愜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因出痘薨,年二歲,乾隆命喪儀較皇子從優(yōu),謚曰悼敏皇子。隨葬于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為哲親王。8、永璇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封號和碩儀慎親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晉封和碩儀親王,命總理吏部事,清除和珅黨羽。二月自請罷管部務(wù);七年十二月,以功勞加給其一子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賊功,開復(fù)所有處分。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屬尊行,免宴見行叩拜禮。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謚號曰慎。9、永瑆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號少廠,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第十一子,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異母兄。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出生,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封成親王,嫡福晉為富察氏,大學(xué)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賢純皇后親侄女。嘉慶四年,在軍機(jī)處行走,親王總領(lǐng)軍機(jī)自永瑆始,總理戶部三庫。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罷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內(nèi)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謚號為哲,是為成哲親王。10、永璂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繼皇后輝發(fā)那拉氏之子 。天資淳粹,至性過人。乾隆三十六年,負(fù)責(zé)編纂《御制滿蒙文鑒》總綱。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無爵。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貝勒。11、永璟早夭,生平不詳。12、永璐早夭,生平不詳。13、永琰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颙琰在位前四年并無實權(quán)。乾隆帝死后才獨掌大權(quán)。颙琰對貪污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hù)政權(quán)穩(wěn)定對統(tǒng)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yán)重。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yè)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這時期發(fā)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yùn)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xiàn)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yùn)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葬于清西陵之昌陵。14、永璘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同母弟弟。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據(jù)說是最不成器的,四處游蕩,明哲保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晉封貝勒。嘉慶帝親政,封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晉封慶親王,不久去世,時年55歲,謚號為僖。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乾隆皇帝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NF:DNF红眼55到70过度的问题
- 下一篇: 《端居咏怀》是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