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是谁写的啊?
明代書法家蕭顯書寫的這塊匾,現收藏在山海關城樓內。城樓上懸掛的是后來的仿制品。
<< 北戴河避暑有感 | 首頁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傳說 2011-03-19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http://sichuyoudang.blogbus.com/logs/109780040.html古城山海關東門箭樓上,懸掛著一塊橫額巨匾, 上寫“天下第一關 ”五個遒勁瀟灑的大字。這幅馳名中外,譽滿天下的匾額到底是誰寫的呢?傳說是明朝著名書法家肖顯和一個砍柴老翁合寫的。 明成化年間,山海關城東門外出了個肖顯。肖顯小的時候喜好寫字,他立下誓言叫“百字練”,就是一天練一百個字。無論酷暑嚴冬從不間斷,他的字越練越有長進,和城內 齡相仿的小伙伴比,算是最拔尖的了,因此,他常常得到人們的夸獎,肖顯感到很得意。 一天,肖顯和幾個小伙伴在門前的槐蔭樹下擺上一張書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比試好壞。肖顯很快就寫完了一幅。這時,有個擔柴老翁把柴擔放在樹下乘 涼,很有興趣地看著孩子們練字,肖顯把寫好的字遞給老翁說:“老爺爺,您看我的字寫得好不好?” 老翁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天下第一”四個大字。老翁看了看,心里不禁一震,他覺得這孩子太傲了。老翁沉吟了一下說:“這字寫得不算好,硬而不柔,軟而不剛,有 形無體算不上第一。”幾個小伙伴都停下筆圍過來聽老翁品評。 肖顯見老翁把自己的字說得一塌糊涂,很不高興,便不服氣地說:“人家都夸我的字寫得好,你偏說不好,你會寫,你寫寫看!” 老翁爽朗地笑了笑,說:“我這輩子只會寫一個‘一’字。老翁說著脫下一只草鞋,在石硯上蘸滿了松香墨汁,在玉板紙上揮酒自如地寫下了一個“一”字,這 “一”字,字體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頓時,肖顯驚得目瞪口呆:一個砍柴翁竟寫出如此遒勁豪放的好字,自己的字和老爺爺的字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了,有什么臉在人前自夸呢?他心里非常慚愧,撲通一聲跪倒在老爺爺的面前說:“老爺爺,我叫肖顯,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決。“
角山長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墻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筑,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這里長城高度一般為7——10米,寬度平均4——5米。在山勢陡峭之處,也有利用山崖砌筑的,可窄到2.7米寬。這些墻段,外側十分險峻,難于進攻;內側又十分低矮,便于登墻作戰。角山形勢險要,角山長城也險峻異常,這里的長城,或低緩蜿蜒,或直入云天,遠望如帶倒掛山巒,實為壯觀。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天下第一關在潼關城東約1500米處。北臨黃河天險,南依牛頭山源,用磚砌筑高墻,是古潼關門戶。門外橫額書“第一關”,里額書“金陡關”,字跡豐滿圓潤,蒼勁有力,均為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手筆。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天下第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先進單位。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島市區15公里。早在1979年,成為全國首批對游人開放的四大景區之一。
山海關是由七座城堡、十大關隘和長城上眾多的敵臺、墩臺組成的古代建筑群,整個關城結構嚴謹,功能明確。明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與關城相連的角山長城蜿蜒曲折,烽臺險峻,風景如畫。山海關關城上東城箭樓高高聳立在長城之上,就像一員威武不屈的戰將,守衛著整個關城。在這個箭樓上掛有一塊長5.9米、寬1.6米的匾額,上面題寫著“天下第一關”5個大字。這5個大字筆力蒼勁、古樸,有雄視四海之意,又有藝蓋八荒的雄風。這個世上罕見的書法出自何人手筆呢?有人說這5個大字是晉代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所寫,還有人說是明朝大奸臣嚴嵩所寫。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確。王羲之是晉代書法家,而山海關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前后相差900多年。而嚴嵩是明代中期人,在他當道時,天下第一關已建成100多年,這時“天下第一關”匾額早已懸掛好多年了。真正書寫“天下第一關”匾額的,其實是明朝34位書法大家之一,山海關的本地人蕭顯。
大書法家肖顯下面是有關資料:山海關建于明朝,傳說關城建好之后,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奉命為山海關安上匾額。為雄關題匾,應征的高手自然很多,但無論是誰,字寫出來,朝那三丈多高的城樓上一掛,不是顯得纖弱輕浮,就是筆鋒呆板繁瑣,怎么也難與雄關虎踞的氣勢相匹配。后來,有人提出,本地進士,大書法家肖顯可擔此重任,但此人架子很大,請他來寫并非易事。主事看到當時的情形實在已無人敢試,只好硬著頭皮上門了。 肖顯果然不隨和,雖然他終于答應了這事,卻同時提出一個條件——何時寫好,何時送去;不要催促,不要勉強。主事一想,就五個字,大不了五天半旬的,不催就不催吧,于是答應下來。 不料二十天過去了,還沒見一個字的影子,主事有點著急了,偷偷派人去探聽,只道是老先生天天在家欣賞名家字畫;又是二十天過去了,探聽的人說先生成天背誦詩詞,因有言在先,主事只好耐著性子等下去;一晃又是一個月,打探的人說老先生早已棄文習武,每天在后院練功。主事再也忍不住了,命人抓來肖顯,準備治他的罪,不料正巧圣旨到了,要求三日之內完成匾額,主事一下子急壞了,他只好對肖老先生左賠一個不是,右賠一個不是。肖顯見狀,長嘆一聲“蒂不落,瓜亦難熟啊”,嘆罷,他讓人壘起一個墊臺,把八丈長的木匾靠在墻上,叫所有的人都來磨墨,之后,他讓人取來那支特制的長柄大筆。只見他在匾前來回踱步,徘徊良久,猛一操筆,飽蘸濃汁,疾步走到匾前,屏聲凝神地寫起來。一時間,人們覺得老先生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如使棍揮刀般狂舞,落筆提筆,如飛燕掠食,運筆似力拔干鈞,把每個人的眼睛都看直了。 不到一刻,“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落到了匾上,頓時,高大的門廳都矮了半截。 當人們噴噴贊嘆的時候,肖先生悄悄在搖頭,他并不滿意自己的手筆。原來他想用一個月研究前人墨寶,擺布好五字結構;第二個月讀古人詩詞,涵養氣勢開闊胸襟;第三個月鍛煉臂力,寫起來瀟灑自如。可惜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筆力神韻都有欠缺,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然而直到今天,我們看到這幾個結構端莊,筆鋒峻拔的書法作品都不由得從內心贊嘆
<< 北戴河避暑有感 | 首頁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傳說 2011-03-19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信息及本聲明http://sichuyoudang.blogbus.com/logs/109780040.html古城山海關東門箭樓上,懸掛著一塊橫額巨匾, 上寫“天下第一關 ”五個遒勁瀟灑的大字。這幅馳名中外,譽滿天下的匾額到底是誰寫的呢?傳說是明朝著名書法家肖顯和一個砍柴老翁合寫的。 明成化年間,山海關城東門外出了個肖顯。肖顯小的時候喜好寫字,他立下誓言叫“百字練”,就是一天練一百個字。無論酷暑嚴冬從不間斷,他的字越練越有長進,和城內 齡相仿的小伙伴比,算是最拔尖的了,因此,他常常得到人們的夸獎,肖顯感到很得意。 一天,肖顯和幾個小伙伴在門前的槐蔭樹下擺上一張書桌,舉行“書會”,約定每人寫一篇大楷,比試好壞。肖顯很快就寫完了一幅。這時,有個擔柴老翁把柴擔放在樹下乘 涼,很有興趣地看著孩子們練字,肖顯把寫好的字遞給老翁說:“老爺爺,您看我的字寫得好不好?” 老翁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天下第一”四個大字。老翁看了看,心里不禁一震,他覺得這孩子太傲了。老翁沉吟了一下說:“這字寫得不算好,硬而不柔,軟而不剛,有 形無體算不上第一。”幾個小伙伴都停下筆圍過來聽老翁品評。 肖顯見老翁把自己的字說得一塌糊涂,很不高興,便不服氣地說:“人家都夸我的字寫得好,你偏說不好,你會寫,你寫寫看!” 老翁爽朗地笑了笑,說:“我這輩子只會寫一個‘一’字。老翁說著脫下一只草鞋,在石硯上蘸滿了松香墨汁,在玉板紙上揮酒自如地寫下了一個“一”字,這 “一”字,字體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頓時,肖顯驚得目瞪口呆:一個砍柴翁竟寫出如此遒勁豪放的好字,自己的字和老爺爺的字比起來,實在差得太遠了,有什么臉在人前自夸呢?他心里非常慚愧,撲通一聲跪倒在老爺爺的面前說:“老爺爺,我叫肖顯,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決。“
角山長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從山腳旱門關到大平頂共1536延長米。城墻大部分就地取材,毛石砌筑,局部為城磚和長條石砌壘,角山長城的高度和寬度,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這里長城高度一般為7——10米,寬度平均4——5米。在山勢陡峭之處,也有利用山崖砌筑的,可窄到2.7米寬。這些墻段,外側十分險峻,難于進攻;內側又十分低矮,便于登墻作戰。角山形勢險要,角山長城也險峻異常,這里的長城,或低緩蜿蜒,或直入云天,遠望如帶倒掛山巒,實為壯觀。古詩云:“自古盡道關城險,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俯瞰關城在眼前。” 天下第一關在潼關城東約1500米處。北臨黃河天險,南依牛頭山源,用磚砌筑高墻,是古潼關門戶。門外橫額書“第一關”,里額書“金陡關”,字跡豐滿圓潤,蒼勁有力,均為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手筆。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相傳,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天下第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創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工作先進單位。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島市區15公里。早在1979年,成為全國首批對游人開放的四大景區之一。
山海關是由七座城堡、十大關隘和長城上眾多的敵臺、墩臺組成的古代建筑群,整個關城結構嚴謹,功能明確。明長城的東起點老龍頭與大海交匯,碧海金沙,天開海岳,氣勢磅礴,雄關高聳,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與關城相連的角山長城蜿蜒曲折,烽臺險峻,風景如畫。山海關關城上東城箭樓高高聳立在長城之上,就像一員威武不屈的戰將,守衛著整個關城。在這個箭樓上掛有一塊長5.9米、寬1.6米的匾額,上面題寫著“天下第一關”5個大字。這5個大字筆力蒼勁、古樸,有雄視四海之意,又有藝蓋八荒的雄風。這個世上罕見的書法出自何人手筆呢?有人說這5個大字是晉代書法家“書圣”王羲之所寫,還有人說是明朝大奸臣嚴嵩所寫。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確。王羲之是晉代書法家,而山海關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前后相差900多年。而嚴嵩是明代中期人,在他當道時,天下第一關已建成100多年,這時“天下第一關”匾額早已懸掛好多年了。真正書寫“天下第一關”匾額的,其實是明朝34位書法大家之一,山海關的本地人蕭顯。
大書法家肖顯下面是有關資料:山海關建于明朝,傳說關城建好之后,鎮守山海關的兵部主事,奉命為山海關安上匾額。為雄關題匾,應征的高手自然很多,但無論是誰,字寫出來,朝那三丈多高的城樓上一掛,不是顯得纖弱輕浮,就是筆鋒呆板繁瑣,怎么也難與雄關虎踞的氣勢相匹配。后來,有人提出,本地進士,大書法家肖顯可擔此重任,但此人架子很大,請他來寫并非易事。主事看到當時的情形實在已無人敢試,只好硬著頭皮上門了。 肖顯果然不隨和,雖然他終于答應了這事,卻同時提出一個條件——何時寫好,何時送去;不要催促,不要勉強。主事一想,就五個字,大不了五天半旬的,不催就不催吧,于是答應下來。 不料二十天過去了,還沒見一個字的影子,主事有點著急了,偷偷派人去探聽,只道是老先生天天在家欣賞名家字畫;又是二十天過去了,探聽的人說先生成天背誦詩詞,因有言在先,主事只好耐著性子等下去;一晃又是一個月,打探的人說老先生早已棄文習武,每天在后院練功。主事再也忍不住了,命人抓來肖顯,準備治他的罪,不料正巧圣旨到了,要求三日之內完成匾額,主事一下子急壞了,他只好對肖老先生左賠一個不是,右賠一個不是。肖顯見狀,長嘆一聲“蒂不落,瓜亦難熟啊”,嘆罷,他讓人壘起一個墊臺,把八丈長的木匾靠在墻上,叫所有的人都來磨墨,之后,他讓人取來那支特制的長柄大筆。只見他在匾前來回踱步,徘徊良久,猛一操筆,飽蘸濃汁,疾步走到匾前,屏聲凝神地寫起來。一時間,人們覺得老先生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如使棍揮刀般狂舞,落筆提筆,如飛燕掠食,運筆似力拔干鈞,把每個人的眼睛都看直了。 不到一刻,“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落到了匾上,頓時,高大的門廳都矮了半截。 當人們噴噴贊嘆的時候,肖先生悄悄在搖頭,他并不滿意自己的手筆。原來他想用一個月研究前人墨寶,擺布好五字結構;第二個月讀古人詩詞,涵養氣勢開闊胸襟;第三個月鍛煉臂力,寫起來瀟灑自如。可惜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筆力神韻都有欠缺,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然而直到今天,我們看到這幾個結構端莊,筆鋒峻拔的書法作品都不由得從內心贊嘆
總結
- 上一篇: 杏花是谁画的呢?
- 下一篇: 周口那一个医院治输卵管堵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