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是谁画的啊?
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在那懵懂的生命之初,我們不曾知曉,自己的到來給了父母多少無法抑制的喜悅與感動,每一個歡笑、每一次跨越,都令他們欣喜;每一聲啼哭、每一次跌倒,都令他們揪心。父愛如山、母愛似水,父母想要給你的,不僅僅是一個幸福的童年,還有豐富的知識、美好的品質、瑰麗的夢想,甚至是整個世界……(尼莫)詩詩,我的孩子:如果五月的花香有其源自,如果十二月的星光有其出發的處所,我知道,你便是從那里來的。這些日子以來,痛苦和歡欣都如此尖銳,我驚奇在它們之間區別竟是這樣的少。每當我為你受苦的時候,總覺得那十字架是那樣輕省,于是我忽然了解了我對你的愛,你是早春,把芬芳秘密地帶給了我。在全人類里,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他們必須看見你,了解你,認識你而后決定愛你,但我不需要。你的笑貌在我的夢里翱翔,具體而又真實。我愛你沒有什么可夸耀的,事實上沒有人能忍得住對孩子的愛。你來的時候,我開始成為一個愛思想的人,我從來沒有這樣深思過生命的意義,這樣敬重過生命的價值,我第一次被生命的神圣和莊嚴感動了。寫到這里,我又模糊地憶起江南那些那么好的春天,而我們總是伏在火車的小窗上,火車繞著山和水而行,日子似乎就那樣延
意思:居住在我瑤林瓊樹里面,怎么還要在初雪時畫江邊的景色。出自:南宋程公許的《再和》。原詩:再和南宋程公許一冬已放酒杯乾,三復名章敵露寒。著我瑤林瓊樹里,何須初雪畫江干。釋意:一個冬天已經放酒杯干,第三章敵人又叫露寒。住在我我瑤林瓊樹里,為什么要開始雪畫江邊。
初雪 演唱:小莫 MC懿: 歌詞如下 小莫: 冰雪劃過寂靜的夜 冰凍了微笑的天使 期待的愛情 你卻閉上了眼睛 慢慢的抱緊 溫暖冰冷的手心 結冰初雪的過去 曾經在塵世中游戲 直到童話里的相遇 完美的故事 卻化做眼淚為結局 寒冷的空氣 冰凍不了的淚意回憶殘忍的美麗 MC懿: 當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回憶 消失的你閉上眼睛還能看到你微笑的美麗 為你摘了鮮花 讓花汁染了指甲 想品嘗你為我做的飯菜 想為你作畫 吹散的蒲公英 許愿讓時間停下 不讓他他絕情又殘忍凋謝了生命之花讓我別怕 但是上帝最終沒有把你留下 來不及讓我兌現之前對你承諾的話 莫 曾今在塵世中游戲 直到童話里相遇完美的故事 卻化眼淚為結局寒冷的空氣 冰凍不了的淚意冰雪回憶殘忍的美麗 MC懿 落下的雪 卻停留在你冰冷的肌膚 房間窗戶 獨自望者星空吐吸煙霧孤獨 痛苦 又有誰能清楚 親吻照片的每張笑臉 撫摸埋葬的每一寸土 每個夜里 都在期待和你夢里相遇能夠繼續 在打鬧過后送上深深的吻 身體與靈魂 送給最愛的女孩 當睜開雙眼過后依然又是一場空白 小莫 牽你的手詩化了邂逅 思念從未停止愿為你人消瘦 MC懿 融化的雪 在紛飛過后變得安靜你的呼吸 漸漸停止在白色的夜里記憶浮現著從前 在剪接著畫面你留下了最后的“我愛你” 然后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小莫 就讓紅色的玫瑰隨風凋謝在土地散落的花瓣天堂還為你做嫁衣 MC懿 (嫁給給我 好嗎)不管微笑 哭泣 你依然是最美麗 以后每日的黃昏 我都會和你一起望日出 看日落 眺望我兩的星座 你沉睡的墳前會長出鮮紅的花朵 可能會 有時候深夜一個人流淚可能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喝醉 可能 有時候自己忘不了傷悲可能 黑夜白晝都很想念你的美 來世 要記住和我一同等待初雪一分一秒 紀錄直到白發的歲月 盼望著每次下雪 現實與夢境又連接就讓所有的一切留在童話般的雪夜
《溪山行旅圖》 《青卞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展子虔的《游春圖》 下面是詳細介紹: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王朝,擁有大片的御用茶場和園林,掌管園場的竟是一位飲譽當時的畫家——董源。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達,鐘陵(今江西南昌)人。世稱“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一說是南唐中主李璟遷都南昌時,董源受到朝廷的賞識,隨著政治地位的升遷,使他的繪畫藝術有了一個施展于朝的良機。他的山水畫藝術曾得到李璟的垂青。保大五年(947),元日大雪,李璟召集群臣登樓擺宴、賦詩。董源和當時的肖像畫家高沖古、仕女畫家周文矩、界畫家朱澄和花鳥畫家徐崇嗣等合繪紀實性大作《賞雪圖》,畫中的雪竹寒林由董源主繪。此后,有關史籍皆沒有載錄董源在南唐末年的活動,極可能逝于南唐末年,享年約七十歲左右。 不知是江南層層丘陵上碧綠茂盛的茶樹和水氣迷蒙的煙云滋養了這位山水畫家,還是他發現了這獨秀于江南的質樸之美。但可以確信,用水墨專寫江南真山的董源開創了被今人稱之為“江南水墨山水畫派”(北宋米芾呼之為“江南畫”)。可見在董源擅長的諸多畫科中,山水畫是他最富成就的畫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董源活動的地區正是六朝萌發山水畫的故地。在東晉顧愷之的時代,山水僅僅是依附于人物畫的配景,而且缺乏與人物正確的比例關系和遠近層次。至南朝宋時,宗炳的山水畫開始具備了獨特的審美內容和美感享受,脫離了人物畫,自成一科。 隋、唐兩朝順沿著六朝山水畫的發展,使這個時期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日臻成熟,在色彩上,將濫觴于六朝的大、小青綠和金碧山水的施色藝術達到完善。盛唐至唐末,畫家們不滿足于已有的山水畫表現語言,力求開拓新的藝術語言——水墨。杰出的工匠大師吳道子以墨筆揮寫出疏體山水。詩人王維以“水墨渲淡”表現出“畫中有詩”的輞川山水,開始出現了破墨山水。隨后,涌現了畢宏、張璪、鄭虔,至王默,創制出潑墨山水,逐步形成了水墨山水的藝術語言,確立了注重發展個性的趨向。這些大師的水墨佳作無一件存世,今可在唐代的壁畫上看到民間匠師的水墨畫風,足見這在唐代已形成了一定的時尚。 當水墨山水尚處于探索階段時,李唐政權在天佑四年(907)消亡,中國再度陷入分裂狀態。這在客觀上使唐人未盡的水墨山水畫事業,在五代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封建統治政權的武裝割據強化了水墨山水畫的地區性特點,并帶有地質構造上的不同特性。 繼承唐代的五代水墨山水畫,按北、南兩路分道揚鑣,形成了山水畫史上的兩大畫派。在北方,有由唐末入后梁的山水畫家荊浩。董源開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畫派是與荊浩對峙的兩大流派之一。這是以地域劃分的畫派,也是畫史上最早的山水畫流派,標志著山水畫在藝術上的進一步成熟。 董源能作為江南水墨山水畫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藝術積累、地理條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環境,也促成了他的繪畫藝術的發展。與政權更迭頻繁的北方梁、唐、晉、漢、周五代相比,南唐的社會政治環境要穩定得多,南朝于江南奠定的文化基礎在南唐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保大年間(943—947)初,李璟在宮中設立了翰林圖畫院,簡稱畫院,直接為完成朝廷的命意而作畫。董源常奉旨與畫院畫家們合作。當時享有盛名的畫院畫家有王齊翰、衛賢、周文矩、顧閎中、趙干等,他們都長于或兼擅山水畫。如王齊翰的《勘書圖》軸(一作《挑耳圖》,南京大學歷史系藏)和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軸(宋摹,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人物畫中繪有山水。衛賢的《高士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和趙樸的《江行初雪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更是兩幀有人物活動的山水畫。他們的山水畫風雖各有小異,但總體風格基本一致,皆以細筆為工,用墨為主,山石陡峭,多有北方的地:貌特征,尚未表現出江南地區獨特的風貌。只有畫院外的董源不拘陳格,自成一體。遺憾的是,他的畫風未能主宰畫院內的山水畫壇,卻在院外的道釋畫家中贏得了追崇者,如釋巨然和劉道士等。 董源在北宋中、后期,首次受到沈括、米芾、蘇軾等文人的推崇。他們深為董源真率瀟灑的筆致所折服。 董源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受到文人們的青睞,是因為這些文人畫的開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達和瀟散的審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畫的藝術內涵正在于此。 董源一生作畫極其勤奮,僅北宋的《宣和畫譜》就著錄了內府度藏的他的七十八件名作,今鮮有存世者。觀其圖名,可知董源喜畫夏山和雪景寒林,人物活動如漁舟、隱士、牧牛、漁歸、蕩槳等都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 五代畫家作畫,和前人一樣,一般不落名款,董源也不例外。今作為董源的山水畫有十幅左右,其依據主要是后世可靠的題跋論證和收藏印、畫史著錄等,雖不能都確定為是董源的真跡,有些可能是后人仿作,但可以確信,這些都屬于富有董源畫風特色的山水佳作,具有頗高的藝術價值。
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2、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3、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劉方平《春雪》4、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洪升《雪望》5、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6、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杜甫《野望》7、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飲贈夢得》9、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10、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孟郊《洛橋晚望》11、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白居易《村居苦寒》12、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13、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14、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15、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16、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17、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8、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鄭燮《山中雪后》19、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2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趙幹,五代南唐畫家。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但知后主李煜朝(961—975)為畫院學生,那么應是稍遲于李成。在用筆的堅挺及墨法的精微上兩人有些相似,但李成長期生活于北方,畫中多作飛流危棧,斷橋絕澗,煙云變滅,林木蕭瑟,一派北方崇山曠野的森嚴廣闊;而趙幹則擅長描畫南方山水,多作江南一帶的樓觀、舟楫及水村、漁市、花竹等景象,表現的是南方“煙波浩渺,風光明媚”的湖光水色。 《江行初雪圖》為趙幹的傳世名作。絹本長卷,縱25.9厘米,橫376.5厘米,設色。卷初題字“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后人定為南唐后主李煜所題,因為在五代時期畫家尚無在畫上題字的習慣。而這“學生”,是畫院內的一個官秩,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生概念。李煜十分愛好書畫,雖說其時宋朝已經建立,他不過稱臣茍安于一隅,但依然設立畫院,其中不乏名家,趙幹即其一。而《江行初雪圖》確也體現出皇家畫院獨有的細膩工致。圖繪冬日初雪的一條寒江,下方是坡岸,前后有兩隊行人,主騎驢而仆步隨其后。前是一主一仆,縮瑟而行;后是兩主兩仆,一主回首,以手指劃,與后者交談。主人都戴帽,著厚衣,而隨仆則衣衫單薄,縮成一團。畫面上方是江面,水道錯落,江渚時現,岸邊蘆葦低垂,岸上樹木蕭肅,已現初冬景象。而水面上則極其熱鬧,有漁人或張網,或收網,或牽舟而行,或駕舟穿梭于河道,忙碌著的老老少少,似乎全無視于初雪飄灑,寒風蕭瑟,但看水中搭建的窩棚,撐傘以避風雪,綣縮其中的兒童臉露苦色。這是當時普通的漁家生活的真實寫照。畫家以尖利爽落的線條勾畫出這將近三十人的衣著、動態,甚至表情,細致入微,生動傳神。滿圖水面的魚鱗紋,尖細綿密,柔而帶剛,無一筆懈怠。樹木大多枯枝,偶見霜葉殘柳,用筆頓挫老辣,極具功力。雖說滿紙的水面,很少土石,但依然可以看到五代時山水畫皴筆的雛形。細看水邊土坡和碎石,用以勾廓及結構、紋理的線條密布。唐代的山水畫多勾而無皴,五代開始勾筆漸多,于是后人便將勾輪廓及結構的線謂之勾,而將勾紋理的線條謂之皴。此圖的樹干上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皴筆,因此坡、石上也密布線皴,只是還不能清楚地名其狀。既是“初雪”,自無滿地的積雪,只是雪花飄灑而已。此圖沿用唐以來常用的“灑粉法”,將鉛白粉彈落在畫面上,在墨綠色的水面的映襯下,白點飛舞,十分優美地展現了初雪的情景。我們似乎又見到了《清明上河圖》那樣的人物與場景完美結合的大手筆。
意思:居住在我瑤林瓊樹里面,怎么還要在初雪時畫江邊的景色。出自:南宋程公許的《再和》。原詩:再和南宋程公許一冬已放酒杯乾,三復名章敵露寒。著我瑤林瓊樹里,何須初雪畫江干。釋意:一個冬天已經放酒杯干,第三章敵人又叫露寒。住在我我瑤林瓊樹里,為什么要開始雪畫江邊。
初雪 演唱:小莫 MC懿: 歌詞如下 小莫: 冰雪劃過寂靜的夜 冰凍了微笑的天使 期待的愛情 你卻閉上了眼睛 慢慢的抱緊 溫暖冰冷的手心 結冰初雪的過去 曾經在塵世中游戲 直到童話里的相遇 完美的故事 卻化做眼淚為結局 寒冷的空氣 冰凍不了的淚意回憶殘忍的美麗 MC懿: 當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回憶 消失的你閉上眼睛還能看到你微笑的美麗 為你摘了鮮花 讓花汁染了指甲 想品嘗你為我做的飯菜 想為你作畫 吹散的蒲公英 許愿讓時間停下 不讓他他絕情又殘忍凋謝了生命之花讓我別怕 但是上帝最終沒有把你留下 來不及讓我兌現之前對你承諾的話 莫 曾今在塵世中游戲 直到童話里相遇完美的故事 卻化眼淚為結局寒冷的空氣 冰凍不了的淚意冰雪回憶殘忍的美麗 MC懿 落下的雪 卻停留在你冰冷的肌膚 房間窗戶 獨自望者星空吐吸煙霧孤獨 痛苦 又有誰能清楚 親吻照片的每張笑臉 撫摸埋葬的每一寸土 每個夜里 都在期待和你夢里相遇能夠繼續 在打鬧過后送上深深的吻 身體與靈魂 送給最愛的女孩 當睜開雙眼過后依然又是一場空白 小莫 牽你的手詩化了邂逅 思念從未停止愿為你人消瘦 MC懿 融化的雪 在紛飛過后變得安靜你的呼吸 漸漸停止在白色的夜里記憶浮現著從前 在剪接著畫面你留下了最后的“我愛你” 然后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小莫 就讓紅色的玫瑰隨風凋謝在土地散落的花瓣天堂還為你做嫁衣 MC懿 (嫁給給我 好嗎)不管微笑 哭泣 你依然是最美麗 以后每日的黃昏 我都會和你一起望日出 看日落 眺望我兩的星座 你沉睡的墳前會長出鮮紅的花朵 可能會 有時候深夜一個人流淚可能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喝醉 可能 有時候自己忘不了傷悲可能 黑夜白晝都很想念你的美 來世 要記住和我一同等待初雪一分一秒 紀錄直到白發的歲月 盼望著每次下雪 現實與夢境又連接就讓所有的一切留在童話般的雪夜
《溪山行旅圖》 《青卞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展子虔的《游春圖》 下面是詳細介紹:一千余年前,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王朝,擁有大片的御用茶場和園林,掌管園場的竟是一位飲譽當時的畫家——董源。他官至北苑副使,字叔達,鐘陵(今江西南昌)人。世稱“董北苑”,他生于唐朝末年。一說是南唐中主李璟遷都南昌時,董源受到朝廷的賞識,隨著政治地位的升遷,使他的繪畫藝術有了一個施展于朝的良機。他的山水畫藝術曾得到李璟的垂青。保大五年(947),元日大雪,李璟召集群臣登樓擺宴、賦詩。董源和當時的肖像畫家高沖古、仕女畫家周文矩、界畫家朱澄和花鳥畫家徐崇嗣等合繪紀實性大作《賞雪圖》,畫中的雪竹寒林由董源主繪。此后,有關史籍皆沒有載錄董源在南唐末年的活動,極可能逝于南唐末年,享年約七十歲左右。 不知是江南層層丘陵上碧綠茂盛的茶樹和水氣迷蒙的煙云滋養了這位山水畫家,還是他發現了這獨秀于江南的質樸之美。但可以確信,用水墨專寫江南真山的董源開創了被今人稱之為“江南水墨山水畫派”(北宋米芾呼之為“江南畫”)。可見在董源擅長的諸多畫科中,山水畫是他最富成就的畫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董源活動的地區正是六朝萌發山水畫的故地。在東晉顧愷之的時代,山水僅僅是依附于人物畫的配景,而且缺乏與人物正確的比例關系和遠近層次。至南朝宋時,宗炳的山水畫開始具備了獨特的審美內容和美感享受,脫離了人物畫,自成一科。 隋、唐兩朝順沿著六朝山水畫的發展,使這個時期山水畫的散點透視日臻成熟,在色彩上,將濫觴于六朝的大、小青綠和金碧山水的施色藝術達到完善。盛唐至唐末,畫家們不滿足于已有的山水畫表現語言,力求開拓新的藝術語言——水墨。杰出的工匠大師吳道子以墨筆揮寫出疏體山水。詩人王維以“水墨渲淡”表現出“畫中有詩”的輞川山水,開始出現了破墨山水。隨后,涌現了畢宏、張璪、鄭虔,至王默,創制出潑墨山水,逐步形成了水墨山水的藝術語言,確立了注重發展個性的趨向。這些大師的水墨佳作無一件存世,今可在唐代的壁畫上看到民間匠師的水墨畫風,足見這在唐代已形成了一定的時尚。 當水墨山水尚處于探索階段時,李唐政權在天佑四年(907)消亡,中國再度陷入分裂狀態。這在客觀上使唐人未盡的水墨山水畫事業,在五代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封建統治政權的武裝割據強化了水墨山水畫的地區性特點,并帶有地質構造上的不同特性。 繼承唐代的五代水墨山水畫,按北、南兩路分道揚鑣,形成了山水畫史上的兩大畫派。在北方,有由唐末入后梁的山水畫家荊浩。董源開辟的江南水墨山水畫派是與荊浩對峙的兩大流派之一。這是以地域劃分的畫派,也是畫史上最早的山水畫流派,標志著山水畫在藝術上的進一步成熟。 董源能作為江南水墨山水畫派的宗主,除了前人的藝術積累、地理條件等因素外,南唐的政治、文化環境,也促成了他的繪畫藝術的發展。與政權更迭頻繁的北方梁、唐、晉、漢、周五代相比,南唐的社會政治環境要穩定得多,南朝于江南奠定的文化基礎在南唐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保大年間(943—947)初,李璟在宮中設立了翰林圖畫院,簡稱畫院,直接為完成朝廷的命意而作畫。董源常奉旨與畫院畫家們合作。當時享有盛名的畫院畫家有王齊翰、衛賢、周文矩、顧閎中、趙干等,他們都長于或兼擅山水畫。如王齊翰的《勘書圖》軸(一作《挑耳圖》,南京大學歷史系藏)和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軸(宋摹,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人物畫中繪有山水。衛賢的《高士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和趙樸的《江行初雪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更是兩幀有人物活動的山水畫。他們的山水畫風雖各有小異,但總體風格基本一致,皆以細筆為工,用墨為主,山石陡峭,多有北方的地:貌特征,尚未表現出江南地區獨特的風貌。只有畫院外的董源不拘陳格,自成一體。遺憾的是,他的畫風未能主宰畫院內的山水畫壇,卻在院外的道釋畫家中贏得了追崇者,如釋巨然和劉道士等。 董源在北宋中、后期,首次受到沈括、米芾、蘇軾等文人的推崇。他們深為董源真率瀟灑的筆致所折服。 董源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受到文人們的青睞,是因為這些文人畫的開宗立派者推崇自然、放達和瀟散的審美趣味,而董源山水畫的藝術內涵正在于此。 董源一生作畫極其勤奮,僅北宋的《宣和畫譜》就著錄了內府度藏的他的七十八件名作,今鮮有存世者。觀其圖名,可知董源喜畫夏山和雪景寒林,人物活動如漁舟、隱士、牧牛、漁歸、蕩槳等都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 五代畫家作畫,和前人一樣,一般不落名款,董源也不例外。今作為董源的山水畫有十幅左右,其依據主要是后世可靠的題跋論證和收藏印、畫史著錄等,雖不能都確定為是董源的真跡,有些可能是后人仿作,但可以確信,這些都屬于富有董源畫風特色的山水佳作,具有頗高的藝術價值。
1、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2、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3、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劉方平《春雪》4、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洪升《雪望》5、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6、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杜甫《野望》7、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飲贈夢得》9、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10、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孟郊《洛橋晚望》11、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白居易《村居苦寒》12、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13、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14、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15、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16、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17、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8、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鄭燮《山中雪后》19、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向子諲《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2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趙幹,五代南唐畫家。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但知后主李煜朝(961—975)為畫院學生,那么應是稍遲于李成。在用筆的堅挺及墨法的精微上兩人有些相似,但李成長期生活于北方,畫中多作飛流危棧,斷橋絕澗,煙云變滅,林木蕭瑟,一派北方崇山曠野的森嚴廣闊;而趙幹則擅長描畫南方山水,多作江南一帶的樓觀、舟楫及水村、漁市、花竹等景象,表現的是南方“煙波浩渺,風光明媚”的湖光水色。 《江行初雪圖》為趙幹的傳世名作。絹本長卷,縱25.9厘米,橫376.5厘米,設色。卷初題字“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后人定為南唐后主李煜所題,因為在五代時期畫家尚無在畫上題字的習慣。而這“學生”,是畫院內的一個官秩,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學生概念。李煜十分愛好書畫,雖說其時宋朝已經建立,他不過稱臣茍安于一隅,但依然設立畫院,其中不乏名家,趙幹即其一。而《江行初雪圖》確也體現出皇家畫院獨有的細膩工致。圖繪冬日初雪的一條寒江,下方是坡岸,前后有兩隊行人,主騎驢而仆步隨其后。前是一主一仆,縮瑟而行;后是兩主兩仆,一主回首,以手指劃,與后者交談。主人都戴帽,著厚衣,而隨仆則衣衫單薄,縮成一團。畫面上方是江面,水道錯落,江渚時現,岸邊蘆葦低垂,岸上樹木蕭肅,已現初冬景象。而水面上則極其熱鬧,有漁人或張網,或收網,或牽舟而行,或駕舟穿梭于河道,忙碌著的老老少少,似乎全無視于初雪飄灑,寒風蕭瑟,但看水中搭建的窩棚,撐傘以避風雪,綣縮其中的兒童臉露苦色。這是當時普通的漁家生活的真實寫照。畫家以尖利爽落的線條勾畫出這將近三十人的衣著、動態,甚至表情,細致入微,生動傳神。滿圖水面的魚鱗紋,尖細綿密,柔而帶剛,無一筆懈怠。樹木大多枯枝,偶見霜葉殘柳,用筆頓挫老辣,極具功力。雖說滿紙的水面,很少土石,但依然可以看到五代時山水畫皴筆的雛形。細看水邊土坡和碎石,用以勾廓及結構、紋理的線條密布。唐代的山水畫多勾而無皴,五代開始勾筆漸多,于是后人便將勾輪廓及結構的線謂之勾,而將勾紋理的線條謂之皴。此圖的樹干上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皴筆,因此坡、石上也密布線皴,只是還不能清楚地名其狀。既是“初雪”,自無滿地的積雪,只是雪花飄灑而已。此圖沿用唐以來常用的“灑粉法”,將鉛白粉彈落在畫面上,在墨綠色的水面的映襯下,白點飛舞,十分優美地展現了初雪的情景。我們似乎又見到了《清明上河圖》那樣的人物與場景完美結合的大手筆。
總結
- 上一篇: 周口哪一个医院治疗不孕不育最好
- 下一篇: DNF:为什么我蓝拳学强制瞬移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