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中国画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清荷中国画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顧愷之(348-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東晉杰出畫家。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展子虔(約550-604年)渤海(今河北河間縣)人,隋代杰出畫家。歷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善畫故事、人馬、山水、樓臺;人物的描法細致,后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極為深致。《宣和畫譜》稱贊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后人稱他為“唐畫之祖”,美史史家稱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了虔虔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畫家。 閻立本(601-673年)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唐代杰出畫家。出身貴族,乃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吳道子,生猝年不詳,字道子,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唐代杰出畫家,畫史尊稱吳生,被唐玄宗賜名道玄,被后世尊稱為“畫圣”。約生于唐高宗時代,繪畫活動在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約公元七世紀末、八世紀前期)。所作人物、鬼神、鳥獸、臺閣都冠絕一世。其藝術風格是“落筆雄勁”、“敷粉簡淡”,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因襲的高古游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的物象“高側深斜、卷飄帶之勢”,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還創出“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法,稱做“吳裝新格”。張擇端(1085-1145年),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誠)人,宋代杰出畫家。曾在北宋皇家翰林圖畫院任職。自幼好讀書,又攻繪畫。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尤善畫舟車、市街、城郭、橋架皆獨具風格。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馬遠(約1140-約1225年后)號欽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宋代杰出畫家。曾任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能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他畫樹石等用鄭虔的淡彩法,又頗類于巨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紅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閑雅之氣,與同時的夏,號稱“馬夏”。他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圖,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癡道人,江蘇常熟人,后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黃氏為義子,元代杰出畫家。中年做過小吏,因張閭案受累坐牢,出獄后遂隱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即新道教),寄情于山水。常往來杭州、松江、虞山(常熟)等地講道賣卜。工書法、詩詞、善散曲、通音韻、學畫較晚,50歲左右開始山水畫創作,曾受趙孟(斧)影響,性情上有人題他的《天池石壁圖》說他“滑稽玩世”,“平生好飲復好畫;醉后酒墨秋淋漓”。晚年的黃公望,生活曠達浪漫,常酣飲游樂。元代中后期,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四人,在山水畫創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貢 獻,以真山真水的現實描繪為起點。在繪畫史上得到很高的評價,被稱為“元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性情敦厚、博學多才,長于文學,亦工詩畫,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皆極神妙。常草草點綴,即得意趣。亦常題詩詞于畫上,當時人稱他為“二絕先生”。畫宗黃大疾、吳鎮,自成一家筆法。亦工墨筆花鳥,和他的學生文征明并稱為“吳派”兩大家。又與文征明、唐寅、仇英稱“明四家”。他每畫一畫,落筆點苔,絕不茍且。他能從多方面摹習古人,又加自己的創造,更參以二米的筆趣,善用粗筆,圓潤挺勁,厚重凝煉。唐寅(1470-1524年)字子畏,號伯虎,又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還有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自幼刻苦學習,有才華。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為應天府第一名解元。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十歲時因科場案,而邊累入獄。后發往浙江為吏,游歷匡廬,天臺、武夷等名山,鬻畫賣文,名重當時。與沈周、文征明、仇英齊名,稱“明四家”。畫初師周臣,后師法沈周。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韻沉郁,風骨奇峭,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以及元代倪瓚、王蒙、黃公望等諸大家筆法。筆墨靈秀潤密而有韻致。故有人說他,“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清惲壽平的畫跋里稱他:“筆墨靈逸,李唐畫之跡,為之一變”。文徵明(1470—1559年)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號稀奇山,停云生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授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仲圭、黃公望筆法。畫山水、人物、花卉都極出色。畫風細致溫雅,筆墨精銳,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他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與沈周、唐寅、仇英齊名,并稱“明四家”。粗筆有沈周溫厚淳樸之風,又有細膩工整之趣;細筆取法于王蒙,取其蒼潤渾厚的構調,又有高雅的風采。長于用細筆創造出幽雅間靜的意境,也能用瀟灑、酣暢的筆墨表現寬闊的氣勢。畫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練,風格秀麗。畫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葉離披,備天然之妙。仇英(1498-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長住吳縣(今江蘇蘇州),明代杰出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仕女。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體”畫,重視對歷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并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筆墨精湛,意境深遠。還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所作青綠山水和人物故事畫,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艷,含蓄蘊藉,色調淡雅清麗,融入了文人畫所崇尚的主題和筆墨情趣 。他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杰”。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盡量少寫文字,為的是不破壞畫面美感。因此畫史評價他為追求藝術境界的仙人。張宏(1577-1652年)字君度,號鶴澗,別號鶴澗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善畫山水,重視寫生,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畫以石面皴染結合為特色,乃明末吳門畫壇之中堅人物,吳中學者尊崇之。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學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風格。他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辟蹊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所作人物畫,線條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徐渭(1521-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明代杰出畫家。自幼聰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參加過嘉靖年間東南沿海的抗倭斗爭和反對權奸嚴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謂“落魄人間”。最后入獄七、八年。獲釋后,貧病交加,以賣詩文、畫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學畫,繼承梁楷減筆和林良、沈周等寫意花卉的畫法,故擅長畫水墨花卉,用筆放縱,畫殘菊敗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別有風致。兼繪山水,縱橫不拘繩墨,畫人物亦生動,其筆法更趨奔放、簡練,干筆、濕筆、破筆兼用,風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畫派”。朱耷(1626-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杰出畫家。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所作山水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石濤(1642-約1707年)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清代杰出畫家。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半世云游,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鄭板橋(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清代杰出畫家。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
清朝四僧畫家分別是:原濟(又名石濤)、朱耷(別號八大山人)、髡(kūn)殘和漸江。1、石濤石濤,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后隱蔽為僧,法名原濟,號石濤,又號苦瓜和尚。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著寫《石濤畫語錄》,又名《苦瓜和尚畫語錄》。2、八大山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3、髡殘本姓劉,幼年喪母,遂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一號殘道者、電住道人、石道人。存世作品有《層巖疊壑圖》《臥游圖》《蒼翠凌天圖》《清髠殘江上垂釣圖》等。4、漸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等四人并稱新安四大家。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圖》《西巖松雪圖》《黃海松石圖》等。
至2015年中國字畫拍賣最高價是:書法拍賣最高價:黃庭堅《砥柱銘》繪畫拍賣最高價: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繪畫起拍最高價:黃澤金《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華龍和諧圖》黃庭堅《砥柱銘》2011年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黃澤金《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華龍和諧圖》起拍價19億港元。(百米點畫)收藏家:“此畫是一幅充滿著美好愿望的畫,畫上前題為“祝中華民族永團結、愿世界人民永和平”,后題為“人人和諧天下太平”。此畫共繪有九九九九九九九九條龍,畫家歷時六年繪制完成。是迄今為止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中國點畫長卷。物以稀為貴,雖然此畫是現代畫家之作,但是其具有超時代的代表性意義。”專家點評:“是一幅寓意很深遠的畫,單憑畫的題目就很值得稱贊,九個九是長久、永久、久久的意思,華龍是中華龍的意思,中華龍一般指中國人。畫的題目是“長久、永久、久久中國人和諧的意思。此畫不僅是一幅祝福全中國人民的好畫,而且還是一幅祝福全世界人民的好畫。這一點可以從畫上的前題”祝中華民族永團結、愿世界人民永和平”和后題“人人和諧天下太平”就能證明。從此畫的題詞來分析,作者是想通過藝術告訴世人”世人要團結、世界要和平“。作者的思想是高尚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起拍價15億元。收藏家:此山水十二條屏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巖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余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煙深帆影》、《杉樹樓臺》、《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紅樹白泉》。”《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創作于1925年,時年62歲,是送給民國年間北京名醫陳子林的賀壽禮,形制劃齊規一,極為難得。這也是他“衰年變法”第四個年頭里創作的山水作品,可以說是白石老人風格轉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迄今為止,中國畫已拍賣成交的最高價前11幅畫是:1、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圖》2011年以4.02億元人民幣成交。3、黃澤金《我是中國人》2014年以2.988億元人民幣成交。4、李可染《萬山紅遍》2012年以2.9325億元人民幣成交。5、潘天壽《鷹石山花圖》2015年以2.7945億元人民幣成交。6、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2012年以2.668億元人民幣成交。7、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2011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8、齊白石《山水冊》2011年以1.94億元人民幣成交。9、明代 吳彬《十八應真圖》2009年以1.69億元人民幣成交。10、張大千《嘉耦圖》2011年以1.9106億元港幣成交。11、吳冠中《長江萬里圖》2011年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迄今為止,中國書法已拍賣成交的最高價前5幅畫是:1、北宋 黃庭堅《砥柱銘》2011年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2、王羲之《平安帖》手卷 2010年以 3.080億元人民幣成交。3、清朝 乾隆皇帝御筆手卷《白塔山記》2014年以1.1615億元人民幣成交。4、北宋 曾鞏的書法《局事帖》2009年以1.080億元成交人民幣成交。5、《宋元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手卷 2009年以1.008萬元人民幣成交。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1、《荷花圖》《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2、《荷花鴛鴦圖》《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3、《疏荷沙鳥圖》《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鹡鸰棲止于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蓮梗兩端的鹡鸰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于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致,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茍。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一只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于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于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后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征。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
古代國畫大師擅長畫荷花我就知道王冕,小時候課本上還講過,最近在一個網站上看到張洪山的荷花畫不錯,挺自然和諧的。
《疏荷沙鳥圖》、《荷花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荷花鴛鴦圖》。1、《疏荷沙鳥圖》《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致,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茍。2、《荷花圖》《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3、《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于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圖的作者馮大有(約十二世紀),是南宋吳門(今江蘇蘇州)人。他自號怡齋,畫史記載他善于捕捉蓮花風、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說是畫蓮的能手。這件作品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又能寫盡蓮塘在風中的景象,是馮大有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麗宜人的杰作。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云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5、《荷花鴛鴦圖》《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
清朝四僧畫家分別是:原濟(又名石濤)、朱耷(別號八大山人)、髡(kūn)殘和漸江。1、石濤石濤,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后隱蔽為僧,法名原濟,號石濤,又號苦瓜和尚。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著寫《石濤畫語錄》,又名《苦瓜和尚畫語錄》。2、八大山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3、髡殘本姓劉,幼年喪母,遂出家為僧。法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丘,號白禿,一號殘道者、電住道人、石道人。存世作品有《層巖疊壑圖》《臥游圖》《蒼翠凌天圖》《清髠殘江上垂釣圖》等。4、漸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等四人并稱新安四大家。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圖》《西巖松雪圖》《黃海松石圖》等。
至2015年中國字畫拍賣最高價是:書法拍賣最高價:黃庭堅《砥柱銘》繪畫拍賣最高價: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繪畫起拍最高價:黃澤金《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華龍和諧圖》黃庭堅《砥柱銘》2011年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黃澤金《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華龍和諧圖》起拍價19億港元。(百米點畫)收藏家:“此畫是一幅充滿著美好愿望的畫,畫上前題為“祝中華民族永團結、愿世界人民永和平”,后題為“人人和諧天下太平”。此畫共繪有九九九九九九九九條龍,畫家歷時六年繪制完成。是迄今為止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中國點畫長卷。物以稀為貴,雖然此畫是現代畫家之作,但是其具有超時代的代表性意義。”專家點評:“是一幅寓意很深遠的畫,單憑畫的題目就很值得稱贊,九個九是長久、永久、久久的意思,華龍是中華龍的意思,中華龍一般指中國人。畫的題目是“長久、永久、久久中國人和諧的意思。此畫不僅是一幅祝福全中國人民的好畫,而且還是一幅祝福全世界人民的好畫。這一點可以從畫上的前題”祝中華民族永團結、愿世界人民永和平”和后題“人人和諧天下太平”就能證明。從此畫的題詞來分析,作者是想通過藝術告訴世人”世人要團結、世界要和平“。作者的思想是高尚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起拍價15億元。收藏家:此山水十二條屏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巖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余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煙深帆影》、《杉樹樓臺》、《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紅樹白泉》。”《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創作于1925年,時年62歲,是送給民國年間北京名醫陳子林的賀壽禮,形制劃齊規一,極為難得。這也是他“衰年變法”第四個年頭里創作的山水作品,可以說是白石老人風格轉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迄今為止,中國畫已拍賣成交的最高價前11幅畫是:1、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圖》2011年以4.02億元人民幣成交。3、黃澤金《我是中國人》2014年以2.988億元人民幣成交。4、李可染《萬山紅遍》2012年以2.9325億元人民幣成交。5、潘天壽《鷹石山花圖》2015年以2.7945億元人民幣成交。6、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2012年以2.668億元人民幣成交。7、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2011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8、齊白石《山水冊》2011年以1.94億元人民幣成交。9、明代 吳彬《十八應真圖》2009年以1.69億元人民幣成交。10、張大千《嘉耦圖》2011年以1.9106億元港幣成交。11、吳冠中《長江萬里圖》2011年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迄今為止,中國書法已拍賣成交的最高價前5幅畫是:1、北宋 黃庭堅《砥柱銘》2011年以4.368億元人民幣成交。2、王羲之《平安帖》手卷 2010年以 3.080億元人民幣成交。3、清朝 乾隆皇帝御筆手卷《白塔山記》2014年以1.1615億元人民幣成交。4、北宋 曾鞏的書法《局事帖》2009年以1.080億元成交人民幣成交。5、《宋元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手卷 2009年以1.008萬元人民幣成交。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1、《荷花圖》《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2、《荷花鴛鴦圖》《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3、《疏荷沙鳥圖》《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鹡鸰棲止于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蓮梗兩端的鹡鸰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于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致,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茍。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一只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于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于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后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征。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
古代國畫大師擅長畫荷花我就知道王冕,小時候課本上還講過,最近在一個網站上看到張洪山的荷花畫不錯,挺自然和諧的。
《疏荷沙鳥圖》、《荷花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荷花鴛鴦圖》。1、《疏荷沙鳥圖》《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致,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茍。2、《荷花圖》《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仿佛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3、《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于故宮舊藏,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圖的作者馮大有(約十二世紀),是南宋吳門(今江蘇蘇州)人。他自號怡齋,畫史記載他善于捕捉蓮花風、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說是畫蓮的能手。這件作品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又能寫盡蓮塘在風中的景象,是馮大有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麗宜人的杰作。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云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5、《荷花鴛鴦圖》《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清荷中国画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