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财神
藏傳佛教里有財神,漢傳佛教里沒有財神。從前漢地有許多財神廟,其實都是道教的。
今年春節到香港,在女兒那里住了一個月。走在鬧市區的街上,看到許多商鋪除了在店里供奉趙公元帥(即財神趙云壇)外,店門的墻腳還供有“門口土地財神”,每天香火不斷。想來這也是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與我國原有的民風民俗相結合的景觀吧。香港小廟很多,但在港時間不長,還沒有看見一座財神廟,大陸原來有許多財神廟,解放后幾乎都拆去或改作它用了。
漢傳佛教沒有財神,自然就沒有財神廟,求財者往往到寺院把佛菩薩當財神拜,這當然也無可厚非。不過,想起從前財神廟的對聯,為求財者指點迷津倒是常有的事。
如:我若真靈,也不至灰塵處處堆,皮肉塊塊落; 汝當頓悟,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 ——杭州萬松嶺財神殿
只有幾文錢,你也來,他也來,給誰最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教我為難。 ——某地財神廟
財原注定,非可強求,彼四方人相率前來,剪紙化錢難應付; 神在幽冥,哪能保護,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燒香點燭也徒勞。 ——某地財神廟
佛教寺院沒有如此顯義的對聯,但有更尖刻的,像明代文人徐文長就題寫過: 經懺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 紙錢能續命,分明菩薩是贓官。
一個勾心到底的問號,直讓人發指,倒也值得人們去思考取財用財的深義。四川資中大慈寺還有一聯曰: 燒錢化紙,作揖磕頭,君失許多財物; 天理良心,捫胸自問,我愧沒有威靈。
文人代佛菩薩說話,世間有幾個懂得,更有幾個去捫胸自問呢?
三年前,自貢久安寨前的共和小學搬遷,留下空校舍,慧定法師知道后,去與教委協商,欲將它改為佛寺。原來,這里是清同治年間建的財神廟,民國初期改為小學。一百多年了,廟的大殿基本完好,且莊嚴雄偉,明亮寬敞。慧定法師帶領四眾弟子把大殿清理出來,中塑釋迦佛,東塑藥師佛,西塑彌陀佛。但是,當地的人仍然把這里叫財神廟。慧定法師為順民意,決定把大殿旁邊的廂房辟為財神殿。
見到法師,亦如往常,自然是少不了題寫之類。先給大雄寶殿題了一聯: 三生有幸尊慈父; 百法無心點妙香。
慧定法師要我給財神殿也寫一聯,想了一下,借前人遺韻,立即試續一聯: 賢人進,施財如舍他物; 道者入,求富先問自心。
百姓柔腸,早裝有天理良心四個大字;諸佛慈悲,也說盡抑惡揚善千般道理,本不該由我來提醒大眾。可縱觀天下,經濟轉型,人心浮躁,求財心切,贓官倍出,盜賊猛增。吾筆若有鋒,也當穿幾個干凈的“孔方兄”掛在椽上,以供香客瞻仰吧。正道是
財源滾滾,金山晃晃。 欲海橫流,人心放蕩。 縮手回頭,自有吉象。 勤儉布施,一生無恙。
總結
                            
                        - 上一篇: 声明:WeWork 中国独立经营和管理,
 - 下一篇: 1394 元新低:米家免洗扫地机器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