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罗珠堪布: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
《我們為何不幸福》書摘
節前語:現代文明基本不重視內在的充實,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尋找幸福,因為方向錯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歸、一敗涂地。物質方面雖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發達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但心靈危機也是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希望擁有幸福,是包括動物在內的所有生命最終極的目標。
在過去,按照絕大多數人的邏輯與先天自生的思維方式,會認為:只要我有錢,就一定會很幸福,沒有理由不幸福。隨著啟蒙運動的大力倡導,西方人開始接受了一種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質,如果到內在的精神上去尋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沒有幸福的地方去尋找幸福,無異于緣木求魚。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人們更是把發展的焦點轉移到外在物質的極大豐富等方面。
但是,隨著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誕生,2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到今天為止,現代文明一方面給我們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同時也讓我們面臨著很多新的危機——哪怕物質越來越豐富,知識越來越多,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但我們卻越來越不會做人,倫理道德的底線也越來越低,甚至淪喪到沒有底線的地步。盡管很多人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擁有龐大的財富,但很多人還是不幸福、不快樂、不開心。
現代文明基本不重視內在的充實,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尋找幸福,因為方向錯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歸、一敗涂地。物質方面雖然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發達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但心靈危機也是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60年代的時候,歐洲與美國的科學家開始研究人類的幸福指數這一課題。自從有了這個比較可靠的科學數據以后,人類的幸福指數卻一直都在下滑。
美國從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40多年中,他們的收入翻了三番,但離婚率卻翻了兩番,青少年自殺率增長了三倍,犯罪率增長了四倍,監獄里的服刑人員增長了五倍,抑郁癥患者增長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癥的患者平均年齡,也從29歲下降到14歲;不僅成人會患抑郁癥,連兒童都開始罹患抑郁癥。抑郁癥不但趕走了人們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讓人生病甚至死亡。據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抑郁癥將成為全球公眾健康的最大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時候,西方曾做過一個調查,題目是:“你能夠信任大部分的人嗎?”有58%的美國人和英國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樣問題的時候,能給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
現在大部分的美國人認為:“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知道誰是真正靠得住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競爭、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溝通、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一切都為自己著想,導致了無窮的壓力,從而導致了抑郁癥的高發率。2003年的《光明日報》報道:中國每年的自殺人數為20萬,也即是說,每年都有差不多兩個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數字源于自殺,其中80%的自殺者患有抑郁癥。據專家介紹,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癥、孤獨癥、焦慮癥等心理障礙病人將像感冒一樣普遍。
針對于此,專家推薦了一個快樂的處方:每天要保持開心的心態。
當然,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開開心心,當然不會去自殺,不會去跳樓,但怎么樣能夠每天都開心呢?面對激烈的競爭,巨大的生活壓力,怎么能保持愉悅的心態呢?
所以,我們有必要探討、研究一下:為什么擁有了財富還是不幸福?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心靈危機?該用什么方法讓我們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慈城罗珠堪布: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心存天理,前程远大
- 下一篇: 慧剑居士:80后男生患肝炎得观世音菩萨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