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徒弟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孔夫子的徒弟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很多,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 那72人分別是: 顏回,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僅32歲(據熊賜履:《學統》)。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統冶者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 蘆衣順母 冉耕,字伯牛。孔子認為他有德行。(約前544~?)春秋末魯國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并稱。因惡疾早逝。孔子哀嘆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作李氏家臣之長。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歲。 宰予,字子我。他口齒伶俐,擅長辭辯。 端木賜,是衛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了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為他能通達孝道,所以傳授他學業。他撰寫了一部《孝經》。他死在魯國。 澹臺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原憲,字子思。 公冶長,是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南宮括,字子容。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的讀書人沒有善行,大多數作了卿大夫們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來作官。” 曾蒧,字皙。 顏無繇,字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父子倆曾先后在孔子門下求學。 商瞿,是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叫子開去做官,子開回答說:“我對作官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公伯繚,字子周。 司馬耕,字子牛。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梁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儒,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冉季,字子產。 公祖名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這字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齊,字選。 公良儒,字子正。 后處,字子里。 秦冉,字開。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顏祖,字襄。 鄡單,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黨,字周。 顏之仆,字叔。 榮旗,字子祈。 縣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鄭國,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顏噲,字子聲。 步叔乘,字子車。 原亢,字籍。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庸。 叔仲會,字子期。 顏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斂。 孔忠。 公西輿如,字子上。 公西葳,字子上
孔夫子的弟子--賢(閑)人相傳孔夫子共有學生三千人,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稱為賢人。“賢”與“閑”諧音。指沒有事情做的人,或與正事無關的人。有時含有多余的意思。
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如下:顏回 魯國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鐘愛,并一再褒獎之:“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閔損 魯國人,字子騫,小孔子十五歲。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了修建祠堂的經過。到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冉雍 魯國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求 魯國人,字子有,與以上二冉同族。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仲由 國藉不詳,字子路,小孔子九歲。“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亂,父子爭位,子路被蒯聵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纓遇難,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宰予 字子我, 魯國人。口才極好。因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污”,于是聞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歡這位巧舌如簧的門生,每拿話來艮他。宰予在齊國混了個臨淄大夫的官,后來與田常作亂被夷族。孔子恥之。端木賜 字子貢,衛國人。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言偃 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以文學著名。做過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錯。卜商 字子夏,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孔子說“商始可以言《詩》已矣。”鼓勵他要做“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學嚴謹,敢于懷疑經史之謬誤。曾聽人說史志曰:“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說:“‘三豕’應該是‘己亥’之筆誤。”讀史志者問諸晉史,果然是“己亥”之誤。于是名重天下,衛人以之為圣。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顓孫師 字子張,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姿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處不刻意立于仁義之行,門人友之而不敬。曾參 字子輿,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歲。為人極孝,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經》。澹臺滅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歲(《孔子家語》作四十九歲)。相貌丑惡,孔子薄之。畢業后南游江淮,為人敢與去就,率直重諾,從游弟子達三百人,名聞諸侯。孔子聞之,嘆氣說:“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齊 字子賤,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孫子家語》作四十九歲)。做過單父宰的官,有才智,仁愛,孔子贊他是君子。原憲 字子思,宋國人。小孔子三十六歲。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死后,退隱草澤中。公冶長 字子長,齊國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恥辱。孔子說:“長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南宮適(《史記》作南宮括。古讀“括,適”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曾贊嘆道:“這人真是君子啊,這人高尚得很吶!”(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公皙哀 字季次,齊國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節做人家臣。孔子特嘆賞之。曾點 字子皙,曾參之父,就是拿著大棒差點把孝須兒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諸弟子各言其志,獨稱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瀟灑。可是誰想像得到,就是這位高蹈脫俗之人,竟因為一棵瓜秧子差點要了兒子的命!顏無由(《家語》作顏由) 字路(《家語》作季路)。顏回的爸爸,父子倆共師孔子。顏回死后,他打過孔子的車的主意,想討來給兒子做棺槨。孔子沒給。高柴 字子羔,齊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家語》作四十歲)。長得比較侏儒,身長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攜,作了個費郈宰的官。后來衛亂,子路死,高柴逃歸。孔子反又贊他明大義善保身。漆雕開 字子開,(《家語》作子若),蔡國人。小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孔子以是悅之。司馬耕 字子牛(朱熹《四書集注》謂名犁)。向氏,字子牛,向羅之子,司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華夏族,春秋時期宋國人。前481年,因桓魋專權,司馬牛交出封邑,離開宋國到齊國。桓魋出奔齊國,司馬牛又到吳國,趙簡子、陳成子召他,司馬牛沒有去,在魯國城門外去世。樊須 字子遲,魯國人,小孔子三十六歲。曾向孔子請教農業方面的知識。孔子以是薄之。子遲曾問仁。孔子答:愛人。問智。孔子答:知人。有若 字子有,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三歲(《家語》作三十三歲)。博學強識,雅好古道。長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門人思之不已,便把他當作孔子,以師禮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長相,沒有孔子的學問,眾門人有問,他答不出,眾人怫然,又把他趕下了師座。公西赤 字子華,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二歲。束帶立朝,嫻賓主之儀。曾言其志說: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 為小相焉。孔子認為他很謙虛。巫馬施 字子旗(《家語》作巫馬期,字子期。《論語》亦作巫馬期),陳國人,小孔子三十歲。梁鳣 字叔魚,齊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家語》作三十九歲)。到三十一歲時,他老婆也還沒給他生個兒子出來,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聽同門商瞿勸說,未行休事。兩年后得子。漆雕徒父 (《家語》無此人,卻有個叫漆雕從,字子文的。疑為誤筆,如三豕己亥故事。)壤駟赤 字子徒。(《家語》作字子從,古從字與徒字相近,亦疑為彼此筆誤。)公良孺 字子正,陳國人,賢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國時,曾贊助了五輛牛車并從游。秦商 字子丕(《家語》作丕茲),魯國人。其父名堇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以勇力聞名。孔忠(《家語》無之。而有一個孔弗字子蔑的,應與之是一個人)。以上為《史記》版孔門七十二圣(外加五個編外人員)名單。
1、顏回(子淵)2、閔損(子騫)3、 顏幸(子柳)4、冉耕(伯牛)5、冉雍(仲弓)6、曹血阝(子循)7、冉求(子有)8、 顏文(子驕)9 、狄黑(哲)10、 顏噲(子聲)11、 冉孺(子魯)12、 后處(子里)13 、琴牢(子開)14、 孔忠(子蔑)15、 伯虔(子析)16、 秦商(子丕)17 、遽瑗(伯玉)18、 林放(子立)19、 縣成(子祺)20、 申棖(子續)21 、仲由(子路)22、 宰予(子我)23 、冉季(子產)24、 言偃(子游)25 、卜商(子夏)26、 曾參(子輿)27、 燕汲(思)28、 原憲(子思)29 、商澤(子秀)30、 曾點(晢)31、 秦冉(開)32 、陳亢(子亢)33 、申黨(周)34、 商瞿(子木)35 、高柴(子羔)36、 榮旗(子祈)37 、樊須(子遲)38、 秦非(子之)39、 有若(子有)10 、梁鳣(權魚)41 、廉絜(庸)42、 邦巽(子斂)43、 秦祖(子南)44、 鄭國(子徒)45 、樂亥欠(子聲)46、 巫馬施(子旗)47 、公西赤(子華)48、 步叔乘(子車)49 、漆雕開(子開)50、 公伯繚(子周)51、 石人郢(行)52、 司馬耕(子牛)53 、叔仲會(子期)54、 顏無繇(路)55 、公哲哀(季次)56、 任不齊(送)57 、南宮括(子容)58、 公治長(子長)59、 宓不齊(子賤)60 、漆雕哆(子斂)61 、顓孫師(子張)62 、施之常(子恒)63、 顏之仆(叔)64、 奚容點(子晢)65 、壤駟赤(子徒)66、 端木賜(子貢)67 、公孫龍(子石)68 、公祖句茲(子之)69 、公西點(子上)70 、石作蜀(子明)71、 澹臺滅明(子羽)72、漆雕徒文(子文)部分人物介紹:1、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吳國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歲。以文學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后又稱“吳公”。時子游為武城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習于禮,在孔門十哲中以文學著名。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孔子對此表示贊賞。2、卜商,字子夏,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治學嚴謹,敢于懷疑經史之謬誤。子夏晚年時,到魏國西河一帶教學,開創的“西河學派”培育出大批經國治世的良材,并成為前期法家成長的搖籃。西河地方之人,將子夏作為孔子看待。3、冉求,魯國人,字子有,與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歲。是魯國權臣季氏之管家。多才藝,以政事聞名。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4、石作蜀,春秋時期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自幼好學,跋涉萬里,就學孔子門下,為七十二賢之一。學成返鄉,傳播儒學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自此三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5、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孔夫子的弟子 —— 閑(賢)人注釋:相傳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個賢人。賢:與“閑”諧音。指閑著不做事或沒事可做的人。相關歇后語: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孔夫子的箱子-----凈輸(書)孔夫子的行李-----盡書(輸)孔夫子的煙荷包---斯文袋袋(呆呆)孔夫子的硯臺------黑心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門十哲:孔子門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卜商,合稱“孔門十哲”,語出《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七十二賢: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學有所成、才德出眾者七十二人,史著其名,得以配享于孔廟,合稱“七十二賢”。七十二實為約數,見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者七十七人,加上見于《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等書中人數,近八十人。
孔夫子的弟子--賢(閑)人相傳孔夫子共有學生三千人,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七十二人,稱為賢人。“賢”與“閑”諧音。指沒有事情做的人,或與正事無關的人。有時含有多余的意思。
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如下:顏回 魯國人,字子淵,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鐘愛,并一再褒獎之:“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閔損 魯國人,字子騫,小孔子十五歲。閔子以孝聞名,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074年,齊州太守李肅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蘇轍撰文、蘇軾書寫《齊州閔子祠記》的石碑,敘述了修建祠堂的經過。到明代,經歷城人劉敕發集,捐資重修了閔子騫墓和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講學堂”的東西廂房“齋”和“蘆花館”。冉雍 魯國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鐸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求 魯國人,字子有,與以上二冉同族。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仲由 國藉不詳,字子路,小孔子九歲。“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衛亂,父子爭位,子路被蒯聵殺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結纓遇難,葬于澶淵(今河南濮陽)。宰予 字子我, 魯國人。口才極好。因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污”,于是聞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歡這位巧舌如簧的門生,每拿話來艮他。宰予在齊國混了個臨淄大夫的官,后來與田常作亂被夷族。孔子恥之。端木賜 字子貢,衛國人。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言偃 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以文學著名。做過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錯。卜商 字子夏,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孔子說“商始可以言《詩》已矣。”鼓勵他要做“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學嚴謹,敢于懷疑經史之謬誤。曾聽人說史志曰:“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說:“‘三豕’應該是‘己亥’之筆誤。”讀史志者問諸晉史,果然是“己亥”之誤。于是名重天下,衛人以之為圣。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顓孫師 字子張,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姿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處不刻意立于仁義之行,門人友之而不敬。曾參 字子輿,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歲。為人極孝,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經》。澹臺滅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歲(《孔子家語》作四十九歲)。相貌丑惡,孔子薄之。畢業后南游江淮,為人敢與去就,率直重諾,從游弟子達三百人,名聞諸侯。孔子聞之,嘆氣說:“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齊 字子賤,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孫子家語》作四十九歲)。做過單父宰的官,有才智,仁愛,孔子贊他是君子。原憲 字子思,宋國人。小孔子三十六歲。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孔子死后,退隱草澤中。公冶長 字子長,齊國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恥辱。孔子說:“長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南宮適(《史記》作南宮括。古讀“括,適”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孔子曾贊嘆道:“這人真是君子啊,這人高尚得很吶!”(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公皙哀 字季次,齊國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節做人家臣。孔子特嘆賞之。曾點 字子皙,曾參之父,就是拿著大棒差點把孝須兒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諸弟子各言其志,獨稱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瀟灑。可是誰想像得到,就是這位高蹈脫俗之人,竟因為一棵瓜秧子差點要了兒子的命!顏無由(《家語》作顏由) 字路(《家語》作季路)。顏回的爸爸,父子倆共師孔子。顏回死后,他打過孔子的車的主意,想討來給兒子做棺槨。孔子沒給。高柴 字子羔,齊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家語》作四十歲)。長得比較侏儒,身長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攜,作了個費郈宰的官。后來衛亂,子路死,高柴逃歸。孔子反又贊他明大義善保身。漆雕開 字子開,(《家語》作子若),蔡國人。小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孔子以是悅之。司馬耕 字子牛(朱熹《四書集注》謂名犁)。向氏,字子牛,向羅之子,司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華夏族,春秋時期宋國人。前481年,因桓魋專權,司馬牛交出封邑,離開宋國到齊國。桓魋出奔齊國,司馬牛又到吳國,趙簡子、陳成子召他,司馬牛沒有去,在魯國城門外去世。樊須 字子遲,魯國人,小孔子三十六歲。曾向孔子請教農業方面的知識。孔子以是薄之。子遲曾問仁。孔子答:愛人。問智。孔子答:知人。有若 字子有,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三歲(《家語》作三十三歲)。博學強識,雅好古道。長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門人思之不已,便把他當作孔子,以師禮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長相,沒有孔子的學問,眾門人有問,他答不出,眾人怫然,又把他趕下了師座。公西赤 字子華,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二歲。束帶立朝,嫻賓主之儀。曾言其志說: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 為小相焉。孔子認為他很謙虛。巫馬施 字子旗(《家語》作巫馬期,字子期。《論語》亦作巫馬期),陳國人,小孔子三十歲。梁鳣 字叔魚,齊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家語》作三十九歲)。到三十一歲時,他老婆也還沒給他生個兒子出來,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聽同門商瞿勸說,未行休事。兩年后得子。漆雕徒父 (《家語》無此人,卻有個叫漆雕從,字子文的。疑為誤筆,如三豕己亥故事。)壤駟赤 字子徒。(《家語》作字子從,古從字與徒字相近,亦疑為彼此筆誤。)公良孺 字子正,陳國人,賢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國時,曾贊助了五輛牛車并從游。秦商 字子丕(《家語》作丕茲),魯國人。其父名堇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以勇力聞名。孔忠(《家語》無之。而有一個孔弗字子蔑的,應與之是一個人)。以上為《史記》版孔門七十二圣(外加五個編外人員)名單。
1、顏回(子淵)2、閔損(子騫)3、 顏幸(子柳)4、冉耕(伯牛)5、冉雍(仲弓)6、曹血阝(子循)7、冉求(子有)8、 顏文(子驕)9 、狄黑(哲)10、 顏噲(子聲)11、 冉孺(子魯)12、 后處(子里)13 、琴牢(子開)14、 孔忠(子蔑)15、 伯虔(子析)16、 秦商(子丕)17 、遽瑗(伯玉)18、 林放(子立)19、 縣成(子祺)20、 申棖(子續)21 、仲由(子路)22、 宰予(子我)23 、冉季(子產)24、 言偃(子游)25 、卜商(子夏)26、 曾參(子輿)27、 燕汲(思)28、 原憲(子思)29 、商澤(子秀)30、 曾點(晢)31、 秦冉(開)32 、陳亢(子亢)33 、申黨(周)34、 商瞿(子木)35 、高柴(子羔)36、 榮旗(子祈)37 、樊須(子遲)38、 秦非(子之)39、 有若(子有)10 、梁鳣(權魚)41 、廉絜(庸)42、 邦巽(子斂)43、 秦祖(子南)44、 鄭國(子徒)45 、樂亥欠(子聲)46、 巫馬施(子旗)47 、公西赤(子華)48、 步叔乘(子車)49 、漆雕開(子開)50、 公伯繚(子周)51、 石人郢(行)52、 司馬耕(子牛)53 、叔仲會(子期)54、 顏無繇(路)55 、公哲哀(季次)56、 任不齊(送)57 、南宮括(子容)58、 公治長(子長)59、 宓不齊(子賤)60 、漆雕哆(子斂)61 、顓孫師(子張)62 、施之常(子恒)63、 顏之仆(叔)64、 奚容點(子晢)65 、壤駟赤(子徒)66、 端木賜(子貢)67 、公孫龍(子石)68 、公祖句茲(子之)69 、公西點(子上)70 、石作蜀(子明)71、 澹臺滅明(子羽)72、漆雕徒文(子文)部分人物介紹:1、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吳國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歲。以文學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后又稱“吳公”。時子游為武城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習于禮,在孔門十哲中以文學著名。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孔子對此表示贊賞。2、卜商,字子夏,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治學嚴謹,敢于懷疑經史之謬誤。子夏晚年時,到魏國西河一帶教學,開創的“西河學派”培育出大批經國治世的良材,并成為前期法家成長的搖籃。西河地方之人,將子夏作為孔子看待。3、冉求,魯國人,字子有,與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歲。是魯國權臣季氏之管家。多才藝,以政事聞名。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4、石作蜀,春秋時期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自幼好學,跋涉萬里,就學孔子門下,為七十二賢之一。學成返鄉,傳播儒學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自此三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5、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孔夫子的弟子 —— 閑(賢)人注釋:相傳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個賢人。賢:與“閑”諧音。指閑著不做事或沒事可做的人。相關歇后語: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孔夫子的箱子-----凈輸(書)孔夫子的行李-----盡書(輸)孔夫子的煙荷包---斯文袋袋(呆呆)孔夫子的硯臺------黑心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門十哲:孔子門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卜商,合稱“孔門十哲”,語出《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七十二賢: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學有所成、才德出眾者七十二人,史著其名,得以配享于孔廟,合稱“七十二賢”。七十二實為約數,見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者七十七人,加上見于《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等書中人數,近八十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孔夫子的徒弟的下一句是什么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歌曲《好聚好散》歌词及歌词的寓意?
- 下一篇: 《放鹰》第十二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