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书作者是谁啊?
西漢班固《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班固:字孟堅,為后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繼續(xù)他父親的事業(yè),被人告發(fā)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后來被遷為郎,典校秘書,終于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經(jīng)歷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jīng)》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超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于監(jiān)獄之中。終年60歲。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著文誦詩,長大后,就博覽古籍.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刨根究底的.(班固)沒有固定的老師,不拘泥于章節(jié)字句,明白大意即可.(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班固認為漢朝興盛,有堯帝的命運,便輔佐帝業(yè).到了第六代,史臣才開始追述歷朝臣子的功德,自己寫下本紀,編于皇帝的后面,位于秦始皇,項羽之列.太初年以后沒有了記錄. 于是(班固)探詢前記,并將他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出.()從高祖開始,直到孝平王莽被誅,(一共)十二代,二百三十年.縱觀他的文章,貫穿之意,前后順通.為寫出志,表,記,傳一共上百篇.班固從永平年間開始受到任命,潛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間才完成.當時學界非常重視他的著作,學者沒有不吟誦的. 〈漢書〉是東漢時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 紀傳體史籍。東漢班固撰。全書120卷。作者官至蘭臺令吏。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事起于漢高祖元年 (前206),迄于劉玄更始二年(公元24),計西漢230年史事。《漢書》最大的特點是記事系統(tǒng)而詳盡。司馬遷《史記》記述3 000年之事,才50余萬字,班固記述200余年事,就用了80余萬字。全書包括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雖繼承了《史記》的體例,但亦有變化.如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 《古今人表》。《漢書》是研究漢長城的重要參考書。該書的不足是文句艱深,比較難讀。各種刊本很多,通行的清武英殿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后漢書作者:范曄漢書作者:班固《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后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xù)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漢書》的編著者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后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由于《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它編寫續(xù)篇。據(jù)《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xù)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3—54)對這些續(xù)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后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僅二十幾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yè),完成這部接續(xù)《史記》的巨作——《史記后傳》。就在班固著手編撰《漢書》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 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皇帝下詔收捕,班固被關(guān)進了京兆監(jiān)獄,家中的書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擔心他受委屈而難以自明,便上書,在漢明帝面前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漢明帝了解情況后,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命他為蘭臺令史。蘭臺是漢朝收藏圖書之處。蘭臺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圖書是其職責。 《漢書》出版以后,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后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 《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于漢高帝劉邦元年(前206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
史書《漢書》的編著者班固
西漢班固《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班固:字孟堅,為后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繼續(xù)他父親的事業(yè),被人告發(fā)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后來被遷為郎,典校秘書,終于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經(jīng)歷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jīng)》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超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于監(jiān)獄之中。終年60歲。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著文誦詩,長大后,就博覽古籍.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刨根究底的.(班固)沒有固定的老師,不拘泥于章節(jié)字句,明白大意即可.(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班固認為漢朝興盛,有堯帝的命運,便輔佐帝業(yè).到了第六代,史臣才開始追述歷朝臣子的功德,自己寫下本紀,編于皇帝的后面,位于秦始皇,項羽之列.太初年以后沒有了記錄. 于是(班固)探詢前記,并將他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出.()從高祖開始,直到孝平王莽被誅,(一共)十二代,二百三十年.縱觀他的文章,貫穿之意,前后順通.為寫出志,表,記,傳一共上百篇.班固從永平年間開始受到任命,潛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建初年間才完成.當時學界非常重視他的著作,學者沒有不吟誦的. 〈漢書〉是東漢時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 紀傳體史籍。東漢班固撰。全書120卷。作者官至蘭臺令吏。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事起于漢高祖元年 (前206),迄于劉玄更始二年(公元24),計西漢230年史事。《漢書》最大的特點是記事系統(tǒng)而詳盡。司馬遷《史記》記述3 000年之事,才50余萬字,班固記述200余年事,就用了80余萬字。全書包括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雖繼承了《史記》的體例,但亦有變化.如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 《古今人表》。《漢書》是研究漢長城的重要參考書。該書的不足是文句艱深,比較難讀。各種刊本很多,通行的清武英殿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后漢書作者:范曄漢書作者:班固《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后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xù)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漢書》的編著者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后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由于《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它編寫續(xù)篇。據(jù)《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xù)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3—54)對這些續(xù)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后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僅二十幾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yè),完成這部接續(xù)《史記》的巨作——《史記后傳》。就在班固著手編撰《漢書》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 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皇帝下詔收捕,班固被關(guān)進了京兆監(jiān)獄,家中的書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擔心他受委屈而難以自明,便上書,在漢明帝面前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漢明帝了解情況后,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命他為蘭臺令史。蘭臺是漢朝收藏圖書之處。蘭臺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圖書是其職責。 《漢書》出版以后,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后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為她素服舉哀。 《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于漢高帝劉邦元年(前206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
史書《漢書》的編著者班固
西漢班固《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總結(jié)
- 上一篇: 倒车镜多少钱一个啊?汽车后视镜换一个要多
- 下一篇: 天焰菲尔速度达1200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