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佛系”的青春!来看看习主席的18岁
來源中國軍網
前不久,各大平臺掀起了一股致敬18歲的懷舊風,一時間各種18歲的照片充斥著微博、朋友圈,有的讓人捧腹,也有的令人淚目……青春歲月似水流年,轉眼間我們“90后”一代集體告別了少年時代。有人無不自嘲地慨嘆:“90后”過氣了。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個“90后”開始注重養生,事事隨大流,開始對什么事都一副云淡風輕甚至消極避世的態度,習慣被“00后”、“10后”們叫叔叔、阿姨,甚至“老大爺”、“老奶奶”……事實上,這是這些“90后”們對時光飛逝的無奈迷茫,遇到挫折就“佛系”一下,談起初心夢想唯有嗟嘆乃至妥協,還自我消解曰“這是成熟穩重的表現”。在我看來,這不失為一種“喪文化”!我們青年人,尤其是我們軍校學員,當以此為戒!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習主席對青年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一個人成為什么樣的人,與其在青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形成的三觀和個人主觀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習主席能在今天成為我黨的核心、人民的偉大領袖,同樣與他極不平凡的青年歲月直接相關。1972年習近平插隊期間回京探親。
1969年,15歲的習近平下鄉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從此開始了長達七年的知青歲月。梁家河山大溝深,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飲食、生活條件更不消說,“那種條件下能吃到一口酸菜,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了”。除了物質上的缺乏,在城市里長大的知青們還要面對以前從未經歷過的體力勞累,甚至還要忍受由于不衛生而招致的虱子跳蚤,身上經常起膿包。習近平作為當年“老三屆”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受的委屈、吃的苦頭比其他人更甚。
體累易挨,心苦難言。據《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所記,“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同志受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親當時也過著受審查的生活;而近平本人,成分是‘黑幫子弟’,這樣一來,知青的兩大出路——征兵、招工,對他來說都幾乎不可能實現?!睂τ诹暯絹碚f,比之體力上和生活上受的苦,他精神上所受到的壓抑和痛苦更大。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習近平沒有抑郁消沉。相反,他奮力崛起于逆境之中,朝著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出發了。
習近平(左二)等知青上山下鄉(攝于1973年)。
“那時候什么活兒都干,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打壩、挑糞……幾乎沒有歇過。”到1975年末,當初來延安的26200余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而習近平插隊的梁家河,到了1974年10月份只剩下他一個知青了。知青院子冷冷清清,而他不急不躁,該干活干活,該吃苦吃苦,不但入了黨,還當上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完全是一副“鉚足勁扎根干”的心態。我們所有當代青年人,特別是我們新時代的“四有”革命軍人,就應該學習這種堅韌不拔、立志高遠的精神境界;這種堅定信念、力克萬難的生活態度;這種不甘平庸、銳意進取的人生追求,而不是毫無朝氣,青年的歲數卻有著中年的身體、老年的心態,還自詡“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正是在這樣艱苦環境中的磨練,使習近平的精神得到了升華,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捌吣晟仙较锣l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辈尻犉陂g,習近平一心想著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試圖改變當地落后面貌。當上大隊黨支部書記后,他帶動當地干部群眾,打井筑壩,辦縫紉社、鐵業社,開磨坊……他曾帶著鄉親們光腳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壩,搞科學種田,使糧食增產60%;他還曾創建陜西首個沼氣池,使梁家河成為全省能自行解決照明供熱問題的第一村。只要是群眾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只要是有可能辦到的,他都不遺余力、踏踏實實去干,一點一點干出了成績?!翱照務`國,實干興邦?!睆牧杭液?,習近平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苦干實干之路,一直到如今成為我們國家的最高領袖。
逆境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習近平就是一位從逆境中崛起的人,因為他始終懷著高遠志向,時刻保持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F在看來,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所經歷的艱苦磨礪,恰恰是當年15歲的他離開學校和家庭,走向社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讀懂黨、國家和人民,讀懂人生理想與信仰的重要起點。從15歲初來乍到,到后來的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我們可以看到,彼時的習近平身處逆境而不以為苦,反而扎根基層,時刻不忘自己一顆初心。22歲離開這里時,他已經有了堅定明確的人生目標,并充滿信心。他的18歲,是在艱苦逆境中留下來苦干實干的18歲;是在人生十字路口堅定對黨信仰的18歲;是在最好年華里選擇篤定初心、矢志不渝的18歲!
1975年習近平(前排中)離開梁家河,考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
我們身為軍校學員,吃的苦比大多數同齡人可能要多一些,然而跟習主席那一代人比,我們叫苦叫累就顯得太“矯情”了。我們正當青春年華,應當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奮發有為;應當是大海上翱翔的海燕,乘風破浪,不畏艱險!拒絕“佛系”的青春,就是要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就是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前幾天習主席在中央軍委2018年度開訓動員大會上的訓令,瞬間點燃了我們的熱血與激情。作為軍校學員,新時代的中國軍人,我們要時常捫心自問:有沒有扛起改革強軍大旗的決心?有沒有擔起強軍偉業重任的勇氣?我們也可以這么暢想:2035年我們的軍隊是什么樣子,本世紀中葉我們的軍隊又會成為什么樣子?不管怎么說,我們青年一代,應當為生在這個偉大時代、所將見證的國家巨變而感到驕傲,更為自己有幸成為為這一偉大事業保駕護航的人民軍隊的一員,而感到無比自豪!想到這里,你還會想著度過一個“佛系”的青春嗎?
親愛的戰友,對于我們來說,軍校就是我們的“梁家河”,是我們的“大熔爐”、大課堂。所以,扔掉那套“養生秘方”吧,年輕小伙的身子骨經得起“折騰”,就是要虎虎生風,斗志昂揚;撇開那套“佛系”處事原則吧,我們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你難道還能云淡風輕、渾不著意?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主席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講了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F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睂τ谖覀儊碚f,就是要將有限的青春投身于改革強軍的征程,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偉大的中國夢中去。多少年后,回憶起自己的18歲,你可以自豪地說:“我18歲時毅然選擇從軍報國,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我一生都感到光榮!”今天,我們要向習主席看齊,拒絕“佛系”,不忘初心,不負韶華,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青春的名義,向著目標、向著夢想而出發!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拒绝“佛系”的青春!来看看习主席的18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 下一篇: 投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