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春雨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漓江春雨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1895--1953)年輕時(1919-1927)曾留學歐洲,學習西方的繪畫藝術。其間,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人沖和謙遜的徐悲鴻曾親自向一個洋學生挑戰賭造詣。 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人在許多西方人眼中不過是個愚昧無知的材料。那時,中國留學生在外國,不僅經濟上困難,政治上也倍受歧視。一個和徐悲鴻一同就學的洋學生看不起徐悲鴻,甚至公然對徐悲鴻說: "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這種放肆的挑釁,深深激怒了懷有滿腔愛國熱血的徐悲鴻,他嚴肅地對那個洋學生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愚才!" 從此,徐悲鴻懷著為我中華民族爭光、為中國人爭氣的決心,發奮努力,埋頭學業。他經常到羅孚宮、凡爾賽等巴黎各大博物館臨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閉館的時間不出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刻苦學習,徐悲鴻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評。接著,在一次競賽考試中,他又獲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這時,那個趾高氣揚、歧視中國人、當面向徐悲鴻挑釁的洋學生,與徐悲鴻比較學業,已是望塵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認自己不是對手。
1,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東晉著名畫家,多才藝,工詩賦,尤精于繪畫,擅長于佛道、人物、肖像、禽獸、山水,尤善傳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為世所稱。代表作品《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等。2,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他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4,齊白石 (1863-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5,徐悲鴻(1895—1953),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先后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系主任,抗戰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直至病逝。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我幫你找了這么多 自己看隋朝展子虔(約550~640) 《游春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大青綠設色,縱43cm,橫80.5cm 這是一幅山水畫,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bc10ed3696d092320a55a99c.jpg 元朝胡廷暉,生卒年不詳 《春山泛舟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青綠設色,縱143cm,橫55.5cm 整幅畫面構圖繁密,洋溢著一派春和景明的氣象。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82c313f7ee4b7321720eec9a.jpg 唐朝張萱 生卒年不詳 《虢國夫人游春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絹本設色,縱52cm,橫148cm 此圖描寫唐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及其侍從春天出游的行列。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ceb5a919d6d75c4643a9ad9c.jpg 波提切利(1445~1510) 《春》蛋彩畫 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過羅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表現了春天的美和典雅。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8d14660e9bcb5dc8db10d9d.jpg 徐悲鴻(1895~1953) 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春之歌》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6366d317822b8c0ac93d6d9e.jpg 《牛浴》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c79b30113c785051c9583d0.jpg 《漓江春雨》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bbde7d0936289bcc3bc7639e.jpg 《桂林風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dbd0f324e55642024d088dd0.jpg 李可染(1907~1989) 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現代著名畫家,主攻山水,兼擅人物和牧牛;早年畢業于上海美專,后入西湖藝專研究部研究。 《漓江天下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3a559a9c23524ff1e17a29c.jpg 《春色》在下電腦繪制的,呵呵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2e020f3a4bd0253342acc7b.jpg
1,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東晉著名畫家,多才藝,工詩賦,尤精于繪畫,擅長于佛道、人物、肖像、禽獸、山水,尤善傳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為世所稱。代表作品《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等。2,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他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4,齊白石 (1863-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5,徐悲鴻(1895—1953),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先后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系主任,抗戰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直至病逝。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徐悲鴻名字的由來: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原名徐壽康,6歲便跟著他的父親讀四書五經,后來又學繪畫。17歲后曾先后在家鄉三所學校擔任圖畫老師。這三個學校離他的家有三十多里,由于家境貧寒,他總是徒步往返,從來舍不得乘船搭車。因為家里無錢供他讀書,徐悲鴻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也就談不上學歷和文憑,為此常遭冷遇。 有一次,徐悲鴻到一個親友家去吃喜灑,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衣,而徐悲鴻卻穿了一件布大褂,這樣就遭到別人的奚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志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于是他便去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他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態的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后他一直以哀鴻自詡,并發憤繪畫,終于成了藝術大師。 擅長畫馬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范,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后》、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志。 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后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后,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 徐悲鴻先生不得不令人記住的故事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 那么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后,徐悲鴻先生發憤圖強努力練習,鉆研繪畫,后來一 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一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訪談錄 悲兮鴻蒙君憫蒼生 靜兮流觴文洗萬代 文| 劉曉林 …… 河流唱著歌, 很快地流去, 沖破所有的堤防。 但山峰都留在那里。 懷念著, 滿懷依依之情。 …… —— 泰戈爾[印度] [編輯本段]廖靜文先生接受劉曉林專訪 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11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廖靜文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達對藝壇巨匠徐悲鴻的深切懷念以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劉曉林:人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是藝壇巨匠,偉大的美術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沒有成名前,同我們現在的每個普通人一樣,也在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當時的處境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差:作為家中長子,他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一切。廖先生,您編著的《我的回憶.徐悲鴻的一生》,我讀過很多遍。其中,徐悲鴻先生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一個人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與其永不放棄追求有極大關系?請您結合徐悲鴻先生的一生談一下? 廖靜文: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這一年,甲午海戰剛剛結束,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加深了人民的苦難。農村日益凋敝,很多人破產流亡。悲鴻家里僅僅依靠他父親鬻字賣畫已不能維持,幼年的悲鴻也要跟著父親參加勞動。13歲時,家鄉發生水災,他隨父親外出謀生。6年后,悲鴻的父親病逝。他決心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來到了上海。不像現在,那時找一份工作是很難的事情。數次希望,幾次破滅。淪落上海的苦悶,找不到工作的煩惱,饑寒交迫……這一切,使得悲鴻瀕于絕望,面對著滾滾不息的黃浦江他一度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時,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幫助過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關鍵時挺一下,就過來了。否則,不會有日后悲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推薦,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以復興中國藝術為己任的悲鴻,提出了革新的主張。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墨守陳規,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請了白石老人為教授。白石老人也曾在一首詩中提到“草廬三顧不言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悲鴻一生中,只要他認為對的事情,是決對不會放棄。1947年所謂“新舊國畫論戰”中,我也勸說過悲鴻離開北平,他說:“走就意味著妥協,而且不管我到什么地方,都會有斗爭。為了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必須走這條艱難的斗爭道路”。 ....... 徐悲鴻 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游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后,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于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于傳神。著名油畫《奚我后》、《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粹,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杰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20世紀初到歐洲留學的藝術青年大都選擇了寫實主義作為自己的目標,在回國以后,他們又多從事美術教育,開設了素描、透視等課程,力主將西方的寫實傳統融入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去,以改造在他們看來已經衰敗不堪的中國畫。這其中,出力最多,影響也最大的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畫派。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少年有才,曾在鄉村學校任教。后去上海,結識高奇峰。1914年入震旦大學習畫,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赴法留學,師事達仰,后入巴黎國立美校。1927年回國后,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多次赴海外舉辦畫展。抗戰開始后投身民主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兼長油畫、國畫,作畫主張“盡廣大,致精微”。所作中國畫,題材廣泛,尤以畫馬聞名。于美術教育貢獻尤大,桃李遍天下,影響極大。傳世作品很多,中國畫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漓江春雨》、《泰戈爾像》、《奔馬》等。作品現多存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蔣兆和(1904~1986),四川瀘州人。自幼喜畫,16歲赴上海以畫像和廣告、服裝設計為生,業余自修油畫。結識徐悲鴻后,受其寫實主義主張和改革中國畫的思想影響,遂致力于以寫實筆法描繪中國民間生活。192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學、上海美專、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北平藝專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顧問等職。長于水墨人物畫,從寫生來,早年多畫民間疾苦,50年代后多畫時事生活及歷史人物肖像等,造型寫實,筆法嚴謹,融西畫寫生之長于水墨之中。代表作有《流民圖》卷、《給爺爺讀報》等。
1,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東晉著名畫家,多才藝,工詩賦,尤精于繪畫,擅長于佛道、人物、肖像、禽獸、山水,尤善傳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為世所稱。代表作品《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等。2,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他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4,齊白石 (1863-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5,徐悲鴻(1895—1953),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先后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系主任,抗戰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直至病逝。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我幫你找了這么多 自己看隋朝展子虔(約550~640) 《游春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大青綠設色,縱43cm,橫80.5cm 這是一幅山水畫,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bc10ed3696d092320a55a99c.jpg 元朝胡廷暉,生卒年不詳 《春山泛舟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青綠設色,縱143cm,橫55.5cm 整幅畫面構圖繁密,洋溢著一派春和景明的氣象。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82c313f7ee4b7321720eec9a.jpg 唐朝張萱 生卒年不詳 《虢國夫人游春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絹本設色,縱52cm,橫148cm 此圖描寫唐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及其侍從春天出游的行列。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ceb5a919d6d75c4643a9ad9c.jpg 波提切利(1445~1510) 《春》蛋彩畫 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過羅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表現了春天的美和典雅。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8d14660e9bcb5dc8db10d9d.jpg 徐悲鴻(1895~1953) 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春之歌》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6366d317822b8c0ac93d6d9e.jpg 《牛浴》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c79b30113c785051c9583d0.jpg 《漓江春雨》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bbde7d0936289bcc3bc7639e.jpg 《桂林風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dbd0f324e55642024d088dd0.jpg 李可染(1907~1989) 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現代著名畫家,主攻山水,兼擅人物和牧牛;早年畢業于上海美專,后入西湖藝專研究部研究。 《漓江天下景》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3a559a9c23524ff1e17a29c.jpg 《春色》在下電腦繪制的,呵呵 https://gss0.baidu.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douglas1027/pic/item/72e020f3a4bd0253342acc7b.jpg
1,顧愷之(約345——406年),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東晉著名畫家,多才藝,工詩賦,尤精于繪畫,擅長于佛道、人物、肖像、禽獸、山水,尤善傳神。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維摩詰壁畫,為世所稱。代表作品《女史箴圖卷》、《列女仁智圖卷》、《洛神賦圖卷》等。2,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他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4,齊白石 (1863-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5,徐悲鴻(1895—1953),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先后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系主任,抗戰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直至病逝。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徐悲鴻名字的由來: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原名徐壽康,6歲便跟著他的父親讀四書五經,后來又學繪畫。17歲后曾先后在家鄉三所學校擔任圖畫老師。這三個學校離他的家有三十多里,由于家境貧寒,他總是徒步往返,從來舍不得乘船搭車。因為家里無錢供他讀書,徐悲鴻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也就談不上學歷和文憑,為此常遭冷遇。 有一次,徐悲鴻到一個親友家去吃喜灑,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衣,而徐悲鴻卻穿了一件布大褂,這樣就遭到別人的奚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志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于是他便去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他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態的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后他一直以哀鴻自詡,并發憤繪畫,終于成了藝術大師。 擅長畫馬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范,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后》、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志。 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后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后,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 徐悲鴻先生不得不令人記住的故事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 那么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后,徐悲鴻先生發憤圖強努力練習,鉆研繪畫,后來一 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一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訪談錄 悲兮鴻蒙君憫蒼生 靜兮流觴文洗萬代 文| 劉曉林 …… 河流唱著歌, 很快地流去, 沖破所有的堤防。 但山峰都留在那里。 懷念著, 滿懷依依之情。 …… —— 泰戈爾[印度] [編輯本段]廖靜文先生接受劉曉林專訪 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11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廖靜文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達對藝壇巨匠徐悲鴻的深切懷念以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劉曉林:人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是藝壇巨匠,偉大的美術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沒有成名前,同我們現在的每個普通人一樣,也在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當時的處境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差:作為家中長子,他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一切。廖先生,您編著的《我的回憶.徐悲鴻的一生》,我讀過很多遍。其中,徐悲鴻先生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一個人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與其永不放棄追求有極大關系?請您結合徐悲鴻先生的一生談一下? 廖靜文: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這一年,甲午海戰剛剛結束,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加深了人民的苦難。農村日益凋敝,很多人破產流亡。悲鴻家里僅僅依靠他父親鬻字賣畫已不能維持,幼年的悲鴻也要跟著父親參加勞動。13歲時,家鄉發生水災,他隨父親外出謀生。6年后,悲鴻的父親病逝。他決心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來到了上海。不像現在,那時找一份工作是很難的事情。數次希望,幾次破滅。淪落上海的苦悶,找不到工作的煩惱,饑寒交迫……這一切,使得悲鴻瀕于絕望,面對著滾滾不息的黃浦江他一度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時,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幫助過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關鍵時挺一下,就過來了。否則,不會有日后悲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推薦,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以復興中國藝術為己任的悲鴻,提出了革新的主張。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墨守陳規,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請了白石老人為教授。白石老人也曾在一首詩中提到“草廬三顧不言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悲鴻一生中,只要他認為對的事情,是決對不會放棄。1947年所謂“新舊國畫論戰”中,我也勸說過悲鴻離開北平,他說:“走就意味著妥協,而且不管我到什么地方,都會有斗爭。為了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必須走這條艱難的斗爭道路”。 ....... 徐悲鴻 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游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后,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后,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于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于傳神。著名油畫《奚我后》、《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粹,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杰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20世紀初到歐洲留學的藝術青年大都選擇了寫實主義作為自己的目標,在回國以后,他們又多從事美術教育,開設了素描、透視等課程,力主將西方的寫實傳統融入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去,以改造在他們看來已經衰敗不堪的中國畫。這其中,出力最多,影響也最大的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畫派。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少年有才,曾在鄉村學校任教。后去上海,結識高奇峰。1914年入震旦大學習畫,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赴法留學,師事達仰,后入巴黎國立美校。1927年回國后,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多次赴海外舉辦畫展。抗戰開始后投身民主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兼長油畫、國畫,作畫主張“盡廣大,致精微”。所作中國畫,題材廣泛,尤以畫馬聞名。于美術教育貢獻尤大,桃李遍天下,影響極大。傳世作品很多,中國畫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漓江春雨》、《泰戈爾像》、《奔馬》等。作品現多存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蔣兆和(1904~1986),四川瀘州人。自幼喜畫,16歲赴上海以畫像和廣告、服裝設計為生,業余自修油畫。結識徐悲鴻后,受其寫實主義主張和改革中國畫的思想影響,遂致力于以寫實筆法描繪中國民間生活。192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學、上海美專、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北平藝專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顧問等職。長于水墨人物畫,從寫生來,早年多畫民間疾苦,50年代后多畫時事生活及歷史人物肖像等,造型寫實,筆法嚴謹,融西畫寫生之長于水墨之中。代表作有《流民圖》卷、《給爺爺讀報》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漓江春雨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梦到结婚没结成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梦到擦屎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