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认知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如实知’
佛陀曾說要“如實知”任何事物,必須先知道它的五種屬性:
?。ㄒ唬┻@事物的特征或性質是什么? ?。ǘ┻@事物從哪里生起? ?。ㄈ┧臉肺叮╝ssada)——引誘人的特點、美味、誘惑是什么? ?。ㄋ模┧倪^患(adinava)——嚴重的危害,隱藏在其中會傷人的邪惡力量是什么? ?。ㄎ澹┏鲭x(nissarana)——我們要取得勝利的善巧是什么?要脫離這事物影響力的善巧是什么?
所以,要“如實知”某事物,必得回答下列五個問題:
(一)它的“性”、“相”是什么? ?。ǘ┧?ldquo;集”是什么? (三)它的“味”——吸引力是什么?
?。ㄋ模┧?ldquo;患”——猛烈的毒性是什么? (五)“離”——脫離它影響力的善巧是什么?對任何事物,如果從這五個觀點去學習,你就會戰勝它。現在你或許正在大學中求學,或已經畢業,或任何學歷都好,假使我們沒有從這五種屬性來學習,那么,就會“敗”給世間(被世間所制、所役);如果我們以這五種屬性來學習,就不會“敗”給世間。因此,在這世間的學院里學習,務必要謹慎。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是為了在世間建立和平,那么,就要十分謹慎,如果它不符合佛法原則,我們將得不到有利的成果。
雖然在三藏教典里很多地方都提到“味”、“患”、“離”,但你或許從未聽過它們,這三個字可以說幾乎未曾在我們的眼前、耳里出現過,但請大家記得,它們在三藏教典中屢屢出現。當佛陀要傳遞對任何事物的“如實知見”時,就依這個準則教導,有時他把它省略了,只取后三點:“味”——該事物誘人的本質是什么?“患”——過患的本質,該事物傷人的特質是什么?“離”——出離的本質,戰勝該事物的善巧又是什么?
換句話說,有個藏著鉤的餌懸在那里,“味”是美味的餌,勾引魚兒上鉤;藏著的鉤是“患”,即藏在餌中危險又殘酷的惡毒力量;“離”是那戰勝鉤、餌的善巧,為了吃到餌又能不上鉤,魚兒必須有這種善巧,這時餌再也沒有餌的功能,只是個美食,魚兒可以愉快地吞下它,而不會被鉤住。
因此,我們應該常以這五種屬性看世間。世間的一種屬性——“味”(餌),引誘我們沉溺其中,昏昧不醒、盲目無知,看不見也聽不到其他的一切,這樣餌里就藏鉤,人被鉤在世間而不得逃脫,只得沉溺在世間(苦)中。
現在,圣人清楚地看出“味”、“患”、“離”是如此這般,所以能吞食世間的餌而不被鉤住,他們充分認知這五種屬性——“性相”、“集”(生起因由)、“味”(餌)、“患”(鉤)和“離”(善巧),徹底明了每件事物,他們就這樣生存于世間。所以,要了解任何一種事物,我們必須學習認識全部五種屬性,或至少后三種。
不論我們要做什么,接觸什么,甚至學習什么都好,都要以這個原則來觀察,我們就會知道如何抉擇,然后才能獲取最大的成果,而不會受到傷害,這叫做“如實如”。依照“如實如”修學佛法,拋卻煩惱將是一件容易的事。以這五種屬性觀察世間,我們將見到它外表充滿了“味”,而內在則隱藏著“患”,就會了解世間像騙局、像偽鈔、像詭計、像幻境,不會因此上鉤,也不會迷戀它,時時刻刻以智慧連心,就是以這五種屬性正確地觀察色、聲、香、味、觸、法,而不會被世間、六塵所征服,也不會產生愛、取,我們就自然而然地過著“空”和生活。最后,修學佛法以進趨涅槃,就是我們能力可及的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必须认知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如实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广汽集团 10 月销量超 22 万辆:本
- 下一篇: 护国王子听佛陀法音 当下发愿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