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是谁画的呢?
中外美術(shù)史試題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以運用磨制石器和發(fā)明__________為主要標(biāo)志的新石器時代,是古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新起點。 2.中國的青銅器發(fā)端于___________流域。3.秦漢時期的美術(shù),從歷史紀(jì)年來劃分,應(yīng)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___________年。4.我國最早的寺院,是東漢時期建于洛陽的____________。5.敦煌莫高窟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___________年。6.古代最早享有盛譽的畫家是三國時東吳的___________。7.魏晉時期的“書圣”王羲之,其最具代表的作品當(dāng)數(shù)作于永和九年的___________。8.唐代宗教美術(shù)的一個顯著變化,便是其現(xiàn)實性因素的增多,這種傾向也被稱為___________化。9.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時營造的___________陵,開創(chuàng)了“因山為陵”的先例。10.《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南唐畫家___________。11.宋代風(fēng)俗畫家中以善畫嬰戲而著稱的是___________,其傳世作品有《秋庭戲嬰》等。12.宋代山水畫家___________所繪《千里江山圖》,堪稱青綠山水之典范。13.元代學(xué)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數(shù)民族畫家___________。14.南宋緙絲名家有定州沈子蕃、松江___________等。15.清初,江西畫家___________開創(chuàng)了江西派。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于后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10分)1.人物畫“墨骨”畫法,由()所創(chuàng)。A.宋代李公麟B.明代李公麟C.宋代曾鯨D.明代曾鯨2.元代永樂宮的壁畫,其規(guī)模宏偉壯麗為世所罕見。永樂宮地處我國()。A.山東省B.山西省C.河北省 D.河南省3.我國近代最早建立圖畫手工科的是()。A.兩江師范學(xué)堂B.中西美術(shù)學(xué)校C.上海圖畫美術(shù)院D.中華美術(shù)學(xué)校4.明代刺繡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當(dāng)數(shù)()。A.蘇繡B.湘繡C.顧繡D.蜀繡5.五臺山佛光寺正殿,是()重要的建筑實物。A.漢代B.北魏C.唐代 D.宋代6.莫高窟至今尚存()洞窟。A. 292個B. 392個C. 492個D. 592個7.唐代以畫馬而著名的畫家有()。A.閻立本B.尉遲乙僧C.韓滉D.韓干8.從繪畫題材來看,《清明上河圖》應(yīng)屬于()。A.風(fēng)俗畫B.歷史故事畫C.山水畫D.人物畫9.吳門畫家中,由職業(yè)工匠出身而躋身文人之林的畫家是()。A.沈周B.文征明C.唐寅D.仇英10.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它發(fā)現(xiàn)于()。A. 1954年B. 1964年C. 1974年D. 1984年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5分)1.青銅器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時期?在青銅器發(fā)展不同時期各有什么特點?2.什么是畫像石?什么是畫像磚?它們主要表現(xiàn)了哪些題材內(nèi)容?3.為什么說魏晉南北朝繪畫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面貌?4.“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畫家?他們在藝術(shù)上共同的特點是什么?5.“青藤白陽”是指哪兩位畫家?他們對我國花鳥畫發(fā)展的主要貢獻是什么?四、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宋代院體畫和士夫畫有什么不同?請分析士夫畫的藝術(shù)主張及創(chuàng)作特色。2.請分析八大、石濤的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特點。 中國美術(shù)史試題 一、填空題(40分) 1、中國美術(shù)的起源和萌芽時期是 時代的美術(shù)?! ?、青海大通孫家寨出土的《 》,堪稱馬家窯文化彩陶藝術(shù)之杰作?! ?、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壁畫墨跡,是遼寧牛河梁 遺址出土的壁畫殘塊 4、我國先秦時代的青銅器,分 、 、 、 等四類。 5、東漢時代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的 為代表?!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磚塔是河南等封的 。 7、劉宋時畫家陸探微創(chuàng)造了“ ”的清秀繪畫形象,而張僧繇則因其創(chuàng)造的形象獨具風(fēng)格,被稱為“ ”?! ?、唐代畫家王維以詩入畫創(chuàng)“ ”山水,書寫文人情懷。王洽畫松石山水則瘋癲狂放,創(chuàng)“ ”之法?! ?、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 、 和 石窟?! ?0、唐代工藝品中成就最為卓著的首推 ,殉葬的 和駝、 動物是其中的精品?! ?1、論者評宋初兩大山水畫家謂:“ 之畫,近視如千里之遠(yuǎn), 之筆,遠(yuǎn)望不離坐外?!薄 ?2、南宋畫家梁揩擅繪洗練放逸的“ ”,開啟了元明清寫意人物的先河?! ?3、元代永樂宮三清殿壁畫的作者是民間畫工 等,而純陽殿的壁畫構(gòu)圖則是采用了 的表現(xiàn)形式?! ?4、明代“ 派”的代表畫家時 和 ?! ?5、明末畫家陳洪綬19歲時創(chuàng)作的 ,其中以 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 、 、 ?! ?7、“揚州八怪”大致分三類,其中一類是丟官后來揚州的文人,如 、 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畫產(chǎn)地是 、 、 ?! ?9、近代畫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畫與民間美術(shù)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 的新畫風(fēng)。 20、“從來沒有一個畫家像他這么努力與繪寫社會生活……”這是鄭振鐸對《點石齋畫報》的主要執(zhí)筆人 的評價?! 《?、單項選擇題(將正確答案代號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10分) 1、馬王堆漢墓帛畫描繪的主題思想是( )。 A、 天地神話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紙本繪畫《地主莊園圖》出土于( )?! 、 吐魯番晉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壽墓 D、酒泉丁家閘墓 3、描繪宮中嬪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 A、虢國夫人游春圖 B、搗練圖 C、揮扇仕女圖 D、簪花仕女圖 4、“昭陵六駿”浮雕中具有情節(jié)性的作品是( )。 A、颯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烏 D、特勒驃 5、《瀟湘圖》的作者是五代畫家( )。 A、荊浩 B、關(guān)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畫“三遠(yuǎn)”的論著是( )?! 、 圖畫見聞志 B、林泉高致 C、畫繼 D、山水純?nèi) ?、“元四家”中山水畫章法稠密的畫家是( )?! 、 黃公望 B、吳鎮(zhèn) C、王蒙 D、倪瓚 8、明代純以彩色在熟紙繪絹上作寫意的畫家是( )?! 、 邊景昭 B、孫隆 C、林良 D、呂紀(jì) 9、清代從摹習(xí)古法掌握前人經(jīng)驗與程式入手的繪畫教科書是( )?! 、 顧氏畫譜 B、程氏墨苑 C、十竹齋畫譜 D、芥子園畫傳 10、與經(jīng)享頤、何香凝共同組織“寒之友”社的畫家是( )?! 、 居廉 B、高劍父 C、高奇峰 D、陳樹人 三、名詞解釋:(15分) 1、彩陶 2、仕女畫 3、馬踏匈奴 四、簡答題(20分) 1、試述顧愷之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花鳥畫中的“徐黃異體”各有什么特點? 五、作品分析(時代背景、表現(xiàn)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整體評價、任選一題 15分) 1、分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隱居圖》
秋庭戲嬰:[北宋] 蘇漢臣長沙楚墓中出土過兩幅戰(zhàn)國帛畫,一幅是《人物龍風(fēng)帛》。另一幅是:人物御龍帛南朝畫家、理論家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yīng)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這題目你沒出全,不知道是不是要問這個)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shù)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shù)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dāng)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xiàn)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guān)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xiàn)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yuǎn)師于他。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舅逄啤空棺域?,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rèn)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李思訓(xùn)(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jì)(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xué),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現(xiàn)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fēng)范。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疚宕鷥伤巍恐芪木?,句容(今屬江蘇)人。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顧閎中,江南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fēng)格,后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rèn)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fēng)格。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后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關(guān)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并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guān)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xiàn)存真跡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于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fēng)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博物館)。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rèn)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shù)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rèn)定是他的親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渡徤鐖D》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jīng)圖》的真?zhèn)紊写芯?。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jīng)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稘娔扇藞D》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shù)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dāng)時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yán)謹(jǐn),用筆謹(jǐn)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龔開(1222-約1304),字圣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中山出游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駿骨圖》卷。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shù)。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biāo)圖》,系偽托之作。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于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xiàn)節(jié)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chuàng)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zhèn)未迹恢袊鴼v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fēng)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于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rèn)為真跡。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yuǎn)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guān)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xué)藏《山村圖》、云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yuǎn)圖》等。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xiàn)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日本所藏的《溪風(fēng)圖》亦是真跡。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xì),創(chuàng)"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圣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后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云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云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云山圖》卷。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王希孟,畫史無傳。創(chuàng)作了《千里江山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萬壑松風(fēng)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diào)接近。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馬遠(yuǎn),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fēng)格的代表作品。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fēng)與馬遠(yuǎn)極為相近,構(gòu)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并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yuǎn)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具|金元】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dǎo)"書畫同源",強調(diào)以書法用筆入畫,并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云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yuǎn)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云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云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任仁發(fā)(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停瑐魇雷髌酚小毒鸥鑸D》王繹,字思善,自號癡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于故宮博物院。錢選(13世紀(jì)至14世紀(jì)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xí)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后半卷藏于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戮潘迹?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fēng)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元四家中的吳鎮(zhèn)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zhèn)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在宋代風(fēng)俗畫風(fēng)靡之前,一些繪畫已出現(xiàn)世俗化的傾向,如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風(fēng)俗題材雖在古代早有體現(xiàn),但真正的頂峰卻在宋代。宋代風(fēng)俗畫的興盛,與其“崇文抑武”的國策有關(guān)。社會逐步走向穩(wěn)定,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帶動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繁榮的經(jīng)濟,使市民的意識高漲,提出了新的生活與審美理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反映當(dāng)時身處下層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的“風(fēng)俗畫”,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延續(xù)輔助皇權(quán)“成教化、助人倫”的借鑒作用外,更體現(xiàn)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愿望。
1、東晉-顧愷之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xué)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擅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rèn)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繪生理細(xì)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fā)。善于利用環(huán)境描繪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志趣風(fēng)度。畫謝鯤像于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游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2、魏晉南北朝-曹不興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在當(dāng)時,嚴(yán)武的棋、皇象的字、曹不興的畫被稱為“三絕”。在吳地與皇象善書、嚴(yán)武善弈等號稱“八絕”。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據(jù)《建康實錄》載,他曾在寬五十尺的素絹上作畫,所畫人物的頭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3、隋唐-閻立本閻立本(約601年—673年), 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人,唐代政治家、畫家。隋朝,閻立本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jiān)。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閻立本繼任兄長閻立德為將作大匠,同年由將作大匠遷升為工部尚書??傉略辏?68年)擢升為右相,封博陵縣男。當(dāng)時姜恪以戰(zhàn)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閻立本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筑都很擅長,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筑工程。閻毗、閻立德、閻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藝、繪畫聞名于世。4、五代-周文矩周文矩,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時期(943~975),后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xí)鍒D》、《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5、明代-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xì)秀,布局疏朗,風(fēng)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zhǔn)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6、清代-朱耷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tǒng)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fā)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fēng)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chuàng)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xì)揣摹?!?br/>
張擇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畫家,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縣)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曾為宣和年間翰林待詔,后因為丟失官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其自幼好讀書,又攻繪畫。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郭、橋架皆獨具風(fēng)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fēng)雪圖》和《西湖爭標(biāo)圖》等?! ?:朱銳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北人,曾為宣和畫院待詔,紹興間復(fù)人畫院,授迪功郎,賜金帶,擅畫山水、人物,尤工騾綱、盤車,師承"李郭"畫派,筆墨清潤細(xì)勁,形容布置,曲盡其巧?! 。?)代表作品: 《溪山行旋圖》 絹本設(shè)色 26.2x27.3cm 上海博物館藏 2:鄭思肖 (1)名家介紹: (公元1241-1318年,一作1238-1315年,一作12。6-1283年)宋末元初畫家。字憶翁,福建福州人。宋亡后隱居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坐必向南,自號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多畫墨蘭,不畫根土,以寄情懷。 ?。?)代表作品: 《墨蘭圖》 紙本水墨 25.4x94.5cm 美國利爾美術(shù)館藏 3:趙士雷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觀察使。以丹青馳譽一時,善作雁鶩歐鷺、溪塘汀渚,有詩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觀?! 。?)代表作品: 《湘鄉(xiāng)小景圖》 絹本設(shè)色 43.2x233.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趙孟堅 (1)名家介紹: ?。ü?199--?年)南宋畫家。字子因,號彝齋居士,浙江海鹽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孫。家境清寒,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中進士,歷任湖州掾、轉(zhuǎn)司幕、諸暨知縣、提轄左帑。擅畫梅、竹、蘭、石,尤精白描水仙,清秀雅淡,善書法,亦工詩文。詩文有《彝齋文編》。 (2)代表作品: 《歲寒三友圖》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趙孟俯 ?。?)名家介紹: ?。ü?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等,中年曾作孟俯,居有鷗波亭、松雪齋,世稱趙鷗波、趙松雪,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南宋末曾任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后歷官兵部郎中、集賢直學(xué)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汾州知州、江浙行省儒提舉、泰州尹、集賢侍講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榮際五朝,名滿四海,書法二王,各體皆善;南宋畫風(fēng)、漸趨頹頓,趙孟俯以復(fù)古為革新,山水師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及李公麟,力糾時弊遂為"元畫之冠",妻管道升,子趙雍等皆能書畫?! 。?)代表作品: 《浴馬圖卷》 絹本設(shè)色 28.5x1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趙令穰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省開封)人。朱宗室,太祖五世孫,官崇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字藏書畫名作甚多。與蘇軾、米芾等有交往。擅畫山水,多作小幅,平遠(yuǎn)尤佳。因其貴族身份,不能遠(yuǎn)游,所見僅京、洛間景,不出五百里,故不能為高山大嶺?! 。?)代表作品: 《杜甫詩意圖》 絹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館藏 7:趙大享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因其體肥,人稱趙大漢,自名大亨,為趙伯駒、趙伯肅仆人,仿主人畫能亂真?! 。?)代表作品: 《荔院閑眠圖》 絹本設(shè)色 24.6x25.4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8:趙伯肅 ?。?)名家介紹: (公元1123-1182年)南宋畫家。字希遠(yuǎn),宋宗室,趙伯駒之弟。歷任武職,曾出使金朝。擅畫山水、界畫、人物、花鳥。山水金碧青綠、傅染輕盈,色彩清朗。 ?。?)代表作品: 《萬松金闕圖》 絹本設(shè)色 27.7x1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趙伯駒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千里,宋宗室。南渡后官浙東兵馬鈴轄。曾畫集英殿屏。擅畫山水、花果、翎毛。山水以青綠見長,取法唐人,參古融今,布景繁密。筆法秀麗精致,設(shè)色典雅濃郁,高宗稱其畫有董源、王詵氣格 (2)代表作品: 《八達春游圖》 絹本設(shè)色 161.9x10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0:趙葵 ?。?)名家介紹: (1186-1266年)南宋畫家。字南仲,號信庵,湖南衡山人。擅畫,以墨著稱;山水注重寫實,筆跡整飭,工致不茍,造景幽深恬靜,墨色分明,虛實相生,元近得宜?! 。?)代表作品: 《杜甫詩意圖》 絹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館藏 11:趙佶 (1)名家介紹: ?。ü?082-1135年)宋徽宗,公元1100?125年在位,1127年被金兵俘虜,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醉心于書畫,親掌翰林圖畫院,倡寫生,重真實,擅山水、人物、花鳥,畫風(fēng)謹(jǐn)細(xì),設(shè)色明麗。書學(xué)唐宋,創(chuàng)"瘦金體",別具一格。曾敕撰《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書?! ?2:趙芾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人。善,山水,作江波洶涌之勢,尤見其功?! 。?)代表作品: 《江山萬里圖》(局部) 紙本水墨 45.1x99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3:趙昌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昌之,劍南(今四川省成都)人。擅畫花鳥,注重寫實,自稱"寫生趙昌",名重一時?! 。?)代表作品: 《寫生蛺蝶圖》。 紙本設(shè)色 27.7x9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4:張擇端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省諸城)人。宣和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面、屋宇、林木、人物。所作市肆、橋梁、街道、城郭,界劃精確,刻畫細(xì)致。能作長卷風(fēng)俗畫,豆人寸馬,形象如生?! 。?)代表作品: 《金明池爭標(biāo)圖》 絹本設(shè)色 28.5x28.6cm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15:楊無咎 (1)名家介紹: ?。ü?097-1169年)南宋畫家。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江西清江人,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擅畫花卉、人物,尤長水墨梅、竹、松、石及水仙,以墨梅名重于時。對后世畫梅影響很大。善書法,學(xué)歐陽詢,小字清勁可愛,亦工詞。著有《逃禪詞》一卷?! 。?)代表作品: 《雪梅圖》 絹本水墨 27.1x144.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6:燕文貴 ?。?)名家介紹: ?。ü?67-1044年)北宋畫家。一作燕貴,吳興(今浙江省吳興)人。曾任職圖畫院,擅畫山水,兼長人物及界畫,有“燕家景致”之稱。 (2)代表作品: 《溪山樓臺觀圖》 絹本水墨 103.9x47.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7:燕肅 (1)名家介紹: ?。ü?-1040年)北宋畫家,字穆之,祖籍山東益都,后遷居陽翟(今河南省禹縣)。曾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禮部侍郎。善畫山水,筆墨幽雅,也能人物、牛馬、翎毛等?! 。?)代表作品: 《春山圖》 紙本水墨 47.3x11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8:顏輝 ?。?)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末元初畫家。字秋月,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擅畫人物、鬼神。用筆剛健粗壯,造型奇特?! 。?)代表作品: 《猿圖》 紙本水墨 113.8x6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9:閻次于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閻次平之兄。孝宗隆興初進圖畫稱旨,補承務(wù)郎畫院祗侯,善畫山水、人物及牛?! 。?)代表作品: 松巖隱居圖 絹本設(shè)色 美術(shù)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20:閻次平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隆興初(約1163年)任畫院祗侯,授將仕郎。擅畫山水、人物及牛?! 。?)代表作品: 牧牛圖 絹本設(shè)色 35x90cm 南京博物館藏 21:許道寧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河間(今河北省河間)人。初以賣藥為生,常作山水畫用來招攬顧客。逐漸得名,于是成為官僚們的門下客。擅畫山水,以林木、野水揚名于時。學(xué)李成畫法而能自變,晚年脫去舊習(xí),行筆簡易,風(fēng)度益著?! 。?)代表作品: 《雪景圖》 絹本水墨 169.2x103.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2:許迪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善畫草蟲,生動自然,筆墨精妙。 ?。?)代表作品: 《野蔬草蟲圖》 絹本設(shè)色 25.8x26.9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3:蕭照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東山,汗?jié)桑ń裆轿魇£柍牵┤恕L猩胶冀鹆x軍首領(lǐng),遇李唐,隨其南下,得李唐指授而畫藝日進。紹興(公元1131--1162年)間任畫院待詔,階迪功郎/擅畫山水、人物。筆力工穩(wěn)。用墨頗重,氣勢蒼郁。 24:夏永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擅畫界畫,喜繪滕王閣、岳陽樓、頗合營造規(guī)模,能迎合士夫趣味,畫風(fēng)對后世影響很大?! 。?)代表作品: 《黃鶴樓圖》 絹本水墨 20.7x26.8cm 北京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25:夏圭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定禹玉,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寧宗(公元1195-1224年)、理宗(公元1225-1264年)朝任職畫院,階訓(xùn)武郎。擅畫山水、人物,取法李唐,自成面目。筆法蒼老,墨汁淋漓,別具一格,景中人物,漫筆點簇而成,構(gòu)圖剪裁獨出匠心,有"夏半邊"之稱。與李唐、劉松年、馬遠(yuǎn)并稱"南宋四家",對后世影響很大?! 。?)代表作品: 《梧竹溪堂圖》 絹本設(shè)色 23x2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6:武宋元 ?。?)名家介紹: (公元?--1050年)北宋畫家。初名宗道,字總之,河南白坡(今河南省孟津)人。自幼學(xué)畫,才智非凡,年十七,即畫北邙山老子廟壁。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007年),營建玉清昭應(yīng)宮,征集天下畫師,分為兩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長。后曾在河南各地寺觀繪制壁畫。歷官至虞部員外郎。擅畫釋道人物,亦長鬼神,學(xué)吳道子,行筆流轉(zhuǎn)暢達,如行云流水,筆跡堅柔相濟,功夫深厚,造型準(zhǔn)確?! 。?)代表作品: 《朝元仙仗圖》 絹本設(shè)色 44.3x580cm 美國私人藏 27:文同 ?。?)名家介紹: ?。ü?018-1079年)北宋畫家。字與可,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省鹽亭)人。以進士人仕,歷任秘書閣校理,陵州、洋州知州:元豐初,知湖州,末到任而卒,故后世稱為文湖州。擅畫墨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注重寫實,主張"畫竹人物、禽鳥、山水。工篆、隸、行、草、飛白:長詩詞,有詩、書、詞、畫四絕之稱。詩文、書、詞、畫四絕之稱。詩文有《丹淵集》?! 。?)代表作品: 《墨竹圖》 絹本水墨 131.6x105.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8:王希孟 (1)名家介紹: ?。ü?096--?年)北宋畫家。徽宗政和年(公元1111-1117年)間為畫院學(xué)生。擅畫山水、樓閣。 ?。?)代表作品: 《千里江山圖》(局部) 絹本設(shè)色 51.5x1191.5cm 北京故博物院藏 29:王居正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師周仿仕女,略得其閑冶之妙?! 。?)代表作品: 《車圖》 絹本設(shè)色 26.1x6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王詵 (1)名家介紹: ?。ü?048-1104年)北宋畫家。字晉卿,祖籍山西太原。居汴京(今河南省開封),為北宋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后,妻為英宗之女蜀國公主,官駙馬都尉。愛書畫,家藏甚富,與蘇軾、黃庭堅等交往。元豐三年公主病故,遂被貶于均州,后移置穎州,不久,被召還朝。擅畫山水,學(xué)李成,思致曠逸,格調(diào)超凡,水墨清潤可愛,青綠設(shè)色高古絕俗。 (2)代表作品: 《繡櫳曉鏡圖》 絹本設(shè)色 24.2x2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1:王凝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院畫家,擅花鳥蔬果。 (2)代表作品: 《子母雞圖》 紙本設(shè)色 42.4x32.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2:蘇漢臣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汴梁(今河南省開封)人。宣和時任畫院待詔,隆興(約公元1163年)初補承信郎。擅畫道釋、人物,尤以畫嬰兒著名。畫風(fēng)工細(xì),長于勾勒,筆法精勁,設(shè)色鮮明艷麗。 (2)代表作品: 《秋庭嬰戲圖》 絹本設(shè)色 187.5x108.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3:蘇軾 ?。?)名家介紹: ?。ü?036-1101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謚文忠。詩、文、書、畫俱為大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為書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學(xué)王羲之,后習(xí)顏真卿、李凝式,筆圓韻勝,天姿煥發(fā)。亦擅畫竹石古木,自寫胸臆,妙得形似,天趣盎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題跋》?! 。?)代表作品: 《古木竹石圖》 紙本水墨 中國美術(shù)館藏 34:米友仁 ?。?)名家介紹: ?。ü?086-1165年)南宋畫家。米芾之子,初名尹仁,小名寅哥、鰲兒、虎兒,后宇元暉,另有海岳后人、懶拙道人等別號。人稱"小米"。繼承家學(xué),少即以書畫知名。南渡后官提舉兩浙西路茶鹽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世稱"米敷文"。擅畫云山,略變其父所為,成一家法,其畫云煙變滅,看似草草而成,實則法度森嚴(yán),自稱"墨戲",不附時風(fēng),又甚自重。善書法,酷似乃風(fēng),亦精鑒賞。但自有風(fēng)格。 ?。?)代表作品: 《遠(yuǎn)岫晴云圖》 紙本水墨 24.8x29.2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35:馬和之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工部侍郎。擅畫人物、佛像、山水。師吳道子,時稱"小吳生"。不為時風(fēng)所縛,自創(chuàng)一格。筆法蕭散飛動,風(fēng)致飄逸。 ?。?)代表作品: 《鹿鳴之什圖》 絹本設(shè)色 28x87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6:馬遠(yuǎn)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出身于繪畫世家。歷任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師法李唐,化刮鐵皴為斧劈皴,筆法勁利,水墨渲染,多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合稱"南宋四家"。子馬麟,亦精繪事?! 。?)代表作品: 《梅石溪鳧圖》 絹本設(shè)色 26.7x28.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37:馬麟 ?。?)名家介紹: ?。ㄉ淠瓴辉敚纤萎嫾摇qR遠(yuǎn)之子。寧宗時畫院祗侯,擅畫山水人物、花卉,與馬遠(yuǎn)畫風(fēng)相近而柔美過之?! 。?)代表作品: 《靜聽松風(fēng)圖》 絹本設(shè)色 226.6x110.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劉松年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因家住杭州清波門,俗名暗門,故人稱"暗門劉"。孝宗淳熙(公元1174?189年)間為畫院學(xué)生,光宗紹熙(公元1195-1224年)時任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筆墨嚴(yán)整,設(shè)色艷麗,屋宇界劃工細(xì)。畫風(fēng)在當(dāng)時影響較大,與李唐、馬遠(yuǎn)、夏圭交稱"南宋四家"?! 。?)代表作品: 《羅漢圖》 絹本設(shè)色 117x55.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9:林椿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孝宗淳熙間(公元1174-1189年)為畫院待詔,擅畫花果、翎毛、蟲草,技法純熟,工致不荀,為南宋畫院中寫生高手。 ?。?)代表作品: 《果熟來禽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2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0:梁師閔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一作士閔,字循德,河南開封人。擅畫花竹水禽、湖天小景。其畫精致謹(jǐn)嚴(yán),清潤幽淡。 (2)代表作品: 《蘆汀密雪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14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1:梁楷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祖籍山東東平。寧宗嘉泰(公元1201-1204年)間為畫院待詔。嗜酒自樂,舉止不羈,人稱"梁瘋子"擅畫人物、佛道、鬼神、山水、花鳥。將御賜金帶掛于院內(nèi),離職而去。不為法度所拘,畫潑墨人物,于簡筆中作放縱之態(tài),謂這"減筆"。神態(tài)生動。山水喜作雪景寒林?! ?2:李公麟 ?。?)名家介紹: ?。ü?049-1106年)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人。熙寧進士,曾任地方官,后入京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臺檢法,哲宗元豐之后因病告老隱居。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交往頗深。擅畫釋道人物、鞍馬等,線描勾勒,形神兼?zhèn)洌朔Q"白描",對后世影響頗大?! 。?)代表作品: 《孝經(jīng)圖》 絹本水墨 21.9x475.5cm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43:李安忠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徵宗時任畫院待詔,南渡后復(fù)職并賜盆金帶。擅畫花鳥走獸,尤善鷹鶻"捉勒"("捉勒"專用術(shù)語,為猛禽捕捉小動物的形象),得其鷙猛及畏避之狀。刻畫精細(xì),毛羽一絲不茍,光彩如生,為南宋院體花鳥畫高手。 ?。?)代表作品: 《野菊秋鶉圖》 絹本設(shè)色 23x24.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4:李唐 ?。?)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希古,河陽三城(今河南省孟縣)人。徵宗時入畫院,南渡后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已八十。擅畫山水、人物,開南宋一代風(fēng)氣。與劉松年、馬遠(yuǎn)、夏圭合稱"南宋四家"。以刮鐵皴畫山水,結(jié)構(gòu)峻險,方正沉雄。評者以為"南渡以來,推為獨步,自成家數(shù)"?! 。?)代表作品: 《伯夷叔齊采薇圖》 絹本設(shè)色 27.2x90.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5:李迪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供職于孝宗、光宗、寧宗(公元1163-1224年)三朝畫院。擅畫花鳥、竹、走獸、畫風(fēng)工麗謹(jǐn)細(xì),形象栩栩如生,情境交融。亦作山水小景。 (2)代表作品: 《獵犬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26.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6:賈師古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曾任紹興畫院祗侯,畫師李唐,筆墨勁挺,山水人物皆妙?! 。?)代表作品: 《大士像》 絹本水墨 42.2x29.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7:惠崇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建陽(今福建?。┤恕I?。擅畫江南春景,以小景聞名,所作極富詩意。蘇軾嘗題其畫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代表作品: 《沙汀煙樹圖》 絹本設(shè)色 24x24.5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48:黃居采 (1)名家介紹: (公元933--?年)五代宋初畫家,字伯鸞,四川成都人。黃筌子。仕后蜀,任翰林待詔,入宋仍為翰林待詔,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曾出使成都府。人以為畫藝不讓其父,擅畫花鳥樹石,設(shè)色工麗,形象真實。時"黃家富貴"之風(fēng)影響畫壇,遂為北宋初翰林圖畫的標(biāo)準(zhǔn)畫格。 (2)代表作品: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shè)色 99x53.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9:郭熙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布衣出身,以畫聞名,熙寧(公元1068--1077年)間為圖畫院藝學(xué),后任翰林待詔直長。"神宗好熙筆",其畫成為畫院中的標(biāo)準(zhǔn)畫體,人稱"官畫"。山水師法李成而自成面目,與李成并稱"李郭"。晚年落筆益壯,常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奪岫絕壑,而峰巒秀起,云煙變滅。千狀百態(tài),為北宋山水畫的杰出代表。運載后世影響很大。子郭思篆集其畫論為《林泉高致集》。 ?。?)代表作品: 《山村圖》 絹本設(shè)色 109.8x54.2cm 南京大學(xué)歷史系藏 50:王庭筠 ?。?) 名家介紹: ?。ü?156-1202年)金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米芾之甥,遼寧熊岳人。才行兼?zhèn)?,文采風(fēng)流,照映一時。大定十年(公元1176年)登進士第,官恩州軍事判官、翰林修撰等職。擅畫山水、竹石。筆法蒼老醇厚,氣韻蕭散。書法宗米芾,行筆疾速,富于變化。詩文亦佳。著有《藥辯》十卷、《文集》四十卷。 ?。?)代表作品: 《幽竹枯槎圖》 絹本水墨 日本京都藤井齊成會藏
秋庭戲嬰:[北宋] 蘇漢臣長沙楚墓中出土過兩幅戰(zhàn)國帛畫,一幅是《人物龍風(fēng)帛》。另一幅是:人物御龍帛南朝畫家、理論家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yīng)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這題目你沒出全,不知道是不是要問這個)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shù)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shù)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dāng)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xiàn)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guān)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xiàn)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yuǎn)師于他。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舅逄啤空棺域?,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rèn)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李思訓(xùn)(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jì)(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xué),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現(xiàn)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fēng)范。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疚宕鷥伤巍恐芪木?,句容(今屬江蘇)人。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顧閎中,江南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fēng)格,后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rèn)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fēng)格。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后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關(guān)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并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guān)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xiàn)存真跡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于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fēng)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博物館)。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rèn)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shù)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rèn)定是他的親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渡徤鐖D》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jīng)圖》的真?zhèn)紊写芯?。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jīng)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稘娔扇藞D》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shù)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dāng)時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yán)謹(jǐn),用筆謹(jǐn)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龔開(1222-約1304),字圣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中山出游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駿骨圖》卷。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shù)。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biāo)圖》,系偽托之作。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于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xiàn)節(jié)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chuàng)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zhèn)未迹恢袊鴼v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fēng)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于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rèn)為真跡。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yuǎn)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guān)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xué)藏《山村圖》、云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yuǎn)圖》等。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xiàn)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日本所藏的《溪風(fēng)圖》亦是真跡。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xì),創(chuàng)"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圣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后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云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云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云山圖》卷。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王希孟,畫史無傳。創(chuàng)作了《千里江山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萬壑松風(fēng)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diào)接近。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馬遠(yuǎn),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fēng)格的代表作品。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fēng)與馬遠(yuǎn)極為相近,構(gòu)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并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yuǎn)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具|金元】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dǎo)"書畫同源",強調(diào)以書法用筆入畫,并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云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yuǎn)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云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云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任仁發(fā)(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停瑐魇雷髌酚小毒鸥鑸D》王繹,字思善,自號癡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于故宮博物院。錢選(13世紀(jì)至14世紀(jì)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xí)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后半卷藏于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戮潘迹?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fēng)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元四家中的吳鎮(zhèn)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zhèn)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在宋代風(fēng)俗畫風(fēng)靡之前,一些繪畫已出現(xiàn)世俗化的傾向,如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風(fēng)俗題材雖在古代早有體現(xiàn),但真正的頂峰卻在宋代。宋代風(fēng)俗畫的興盛,與其“崇文抑武”的國策有關(guān)。社會逐步走向穩(wěn)定,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帶動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繁榮的經(jīng)濟,使市民的意識高漲,提出了新的生活與審美理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反映當(dāng)時身處下層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的“風(fēng)俗畫”,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延續(xù)輔助皇權(quán)“成教化、助人倫”的借鑒作用外,更體現(xiàn)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愿望。
1、東晉-顧愷之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xué)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擅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rèn)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繪生理細(xì)節(jié),表現(xiàn)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fā)。善于利用環(huán)境描繪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志趣風(fēng)度。畫謝鯤像于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游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2、魏晉南北朝-曹不興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在當(dāng)時,嚴(yán)武的棋、皇象的字、曹不興的畫被稱為“三絕”。在吳地與皇象善書、嚴(yán)武善弈等號稱“八絕”。曹不興最擅長的是人物畫。據(jù)《建康實錄》載,他曾在寬五十尺的素絹上作畫,所畫人物的頭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3、隋唐-閻立本閻立本(約601年—673年), 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人,唐代政治家、畫家。隋朝,閻立本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jiān)。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閻立本繼任兄長閻立德為將作大匠,同年由將作大匠遷升為工部尚書??傉略辏?68年)擢升為右相,封博陵縣男。當(dāng)時姜恪以戰(zhàn)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閻立本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筑都很擅長,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筑工程。閻毗、閻立德、閻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藝、繪畫聞名于世。4、五代-周文矩周文矩,中國五代南唐畫家。建康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生卒年代不詳,約活動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時期(943~975),后主時任翰林待詔。周文矩工畫佛道、人物、車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畫家。存世作品多為摹本《宮中圖》、《蘇武李陵逢聚圖》、《重屏?xí)鍒D》、《琉璃堂人物圖》、《太真上馬圖》。5、明代-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xì)秀,布局疏朗,風(fēng)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zhǔn)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6、清代-朱耷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tǒng)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fā)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fēng)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chuàng)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xì)揣摹?!?br/>
張擇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畫家,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縣)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曾為宣和年間翰林待詔,后因為丟失官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其自幼好讀書,又攻繪畫。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郭、橋架皆獨具風(fēng)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fēng)雪圖》和《西湖爭標(biāo)圖》等?! ?:朱銳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北人,曾為宣和畫院待詔,紹興間復(fù)人畫院,授迪功郎,賜金帶,擅畫山水、人物,尤工騾綱、盤車,師承"李郭"畫派,筆墨清潤細(xì)勁,形容布置,曲盡其巧?! 。?)代表作品: 《溪山行旋圖》 絹本設(shè)色 26.2x27.3cm 上海博物館藏 2:鄭思肖 (1)名家介紹: (公元1241-1318年,一作1238-1315年,一作12。6-1283年)宋末元初畫家。字憶翁,福建福州人。宋亡后隱居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坐必向南,自號所南,以示不忘宋室。多畫墨蘭,不畫根土,以寄情懷。 ?。?)代表作品: 《墨蘭圖》 紙本水墨 25.4x94.5cm 美國利爾美術(shù)館藏 3:趙士雷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宗室,字公震。官至襄州觀察使。以丹青馳譽一時,善作雁鶩歐鷺、溪塘汀渚,有詩人思致。山水人物清雅可觀?! 。?)代表作品: 《湘鄉(xiāng)小景圖》 絹本設(shè)色 43.2x233.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趙孟堅 (1)名家介紹: ?。ü?199--?年)南宋畫家。字子因,號彝齋居士,浙江海鹽人,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孫。家境清寒,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中進士,歷任湖州掾、轉(zhuǎn)司幕、諸暨知縣、提轄左帑。擅畫梅、竹、蘭、石,尤精白描水仙,清秀雅淡,善書法,亦工詩文。詩文有《彝齋文編》。 (2)代表作品: 《歲寒三友圖》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趙孟俯 ?。?)名家介紹: ?。ü?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在家道人、太上弟子等,中年曾作孟俯,居有鷗波亭、松雪齋,世稱趙鷗波、趙松雪,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南宋末曾任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后歷官兵部郎中、集賢直學(xué)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汾州知州、江浙行省儒提舉、泰州尹、集賢侍講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榮際五朝,名滿四海,書法二王,各體皆善;南宋畫風(fēng)、漸趨頹頓,趙孟俯以復(fù)古為革新,山水師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及李公麟,力糾時弊遂為"元畫之冠",妻管道升,子趙雍等皆能書畫?! 。?)代表作品: 《浴馬圖卷》 絹本設(shè)色 28.5x1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趙令穰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大年,汴京(今河南省開封)人。朱宗室,太祖五世孫,官崇信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字藏書畫名作甚多。與蘇軾、米芾等有交往。擅畫山水,多作小幅,平遠(yuǎn)尤佳。因其貴族身份,不能遠(yuǎn)游,所見僅京、洛間景,不出五百里,故不能為高山大嶺?! 。?)代表作品: 《杜甫詩意圖》 絹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館藏 7:趙大享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因其體肥,人稱趙大漢,自名大亨,為趙伯駒、趙伯肅仆人,仿主人畫能亂真?! 。?)代表作品: 《荔院閑眠圖》 絹本設(shè)色 24.6x25.4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8:趙伯肅 ?。?)名家介紹: (公元1123-1182年)南宋畫家。字希遠(yuǎn),宋宗室,趙伯駒之弟。歷任武職,曾出使金朝。擅畫山水、界畫、人物、花鳥。山水金碧青綠、傅染輕盈,色彩清朗。 ?。?)代表作品: 《萬松金闕圖》 絹本設(shè)色 27.7x1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趙伯駒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千里,宋宗室。南渡后官浙東兵馬鈴轄。曾畫集英殿屏。擅畫山水、花果、翎毛。山水以青綠見長,取法唐人,參古融今,布景繁密。筆法秀麗精致,設(shè)色典雅濃郁,高宗稱其畫有董源、王詵氣格 (2)代表作品: 《八達春游圖》 絹本設(shè)色 161.9x10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0:趙葵 ?。?)名家介紹: (1186-1266年)南宋畫家。字南仲,號信庵,湖南衡山人。擅畫,以墨著稱;山水注重寫實,筆跡整飭,工致不茍,造景幽深恬靜,墨色分明,虛實相生,元近得宜?! 。?)代表作品: 《杜甫詩意圖》 絹本水墨 24.7x212.2cm 上海博物館藏 11:趙佶 (1)名家介紹: ?。ü?082-1135年)宋徽宗,公元1100?125年在位,1127年被金兵俘虜,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醉心于書畫,親掌翰林圖畫院,倡寫生,重真實,擅山水、人物、花鳥,畫風(fēng)謹(jǐn)細(xì),設(shè)色明麗。書學(xué)唐宋,創(chuàng)"瘦金體",別具一格。曾敕撰《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書?! ?2:趙芾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人。善,山水,作江波洶涌之勢,尤見其功?! 。?)代表作品: 《江山萬里圖》(局部) 紙本水墨 45.1x99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3:趙昌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昌之,劍南(今四川省成都)人。擅畫花鳥,注重寫實,自稱"寫生趙昌",名重一時?! 。?)代表作品: 《寫生蛺蝶圖》。 紙本設(shè)色 27.7x9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4:張擇端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正道,東武(今山東省諸城)人。宣和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面、屋宇、林木、人物。所作市肆、橋梁、街道、城郭,界劃精確,刻畫細(xì)致。能作長卷風(fēng)俗畫,豆人寸馬,形象如生?! 。?)代表作品: 《金明池爭標(biāo)圖》 絹本設(shè)色 28.5x28.6cm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15:楊無咎 (1)名家介紹: ?。ü?097-1169年)南宋畫家。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江西清江人,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擅畫花卉、人物,尤長水墨梅、竹、松、石及水仙,以墨梅名重于時。對后世畫梅影響很大。善書法,學(xué)歐陽詢,小字清勁可愛,亦工詞。著有《逃禪詞》一卷?! 。?)代表作品: 《雪梅圖》 絹本水墨 27.1x144.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6:燕文貴 ?。?)名家介紹: ?。ü?67-1044年)北宋畫家。一作燕貴,吳興(今浙江省吳興)人。曾任職圖畫院,擅畫山水,兼長人物及界畫,有“燕家景致”之稱。 (2)代表作品: 《溪山樓臺觀圖》 絹本水墨 103.9x47.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7:燕肅 (1)名家介紹: ?。ü?-1040年)北宋畫家,字穆之,祖籍山東益都,后遷居陽翟(今河南省禹縣)。曾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禮部侍郎。善畫山水,筆墨幽雅,也能人物、牛馬、翎毛等?! 。?)代表作品: 《春山圖》 紙本水墨 47.3x11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18:顏輝 ?。?)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末元初畫家。字秋月,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擅畫人物、鬼神。用筆剛健粗壯,造型奇特?! 。?)代表作品: 《猿圖》 紙本水墨 113.8x6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9:閻次于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閻次平之兄。孝宗隆興初進圖畫稱旨,補承務(wù)郎畫院祗侯,善畫山水、人物及牛?! 。?)代表作品: 松巖隱居圖 絹本設(shè)色 美術(shù)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20:閻次平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隆興初(約1163年)任畫院祗侯,授將仕郎。擅畫山水、人物及牛?! 。?)代表作品: 牧牛圖 絹本設(shè)色 35x90cm 南京博物館藏 21:許道寧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河間(今河北省河間)人。初以賣藥為生,常作山水畫用來招攬顧客。逐漸得名,于是成為官僚們的門下客。擅畫山水,以林木、野水揚名于時。學(xué)李成畫法而能自變,晚年脫去舊習(xí),行筆簡易,風(fēng)度益著?! 。?)代表作品: 《雪景圖》 絹本水墨 169.2x103.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2:許迪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善畫草蟲,生動自然,筆墨精妙。 ?。?)代表作品: 《野蔬草蟲圖》 絹本設(shè)色 25.8x26.9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3:蕭照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東山,汗?jié)桑ń裆轿魇£柍牵┤恕L猩胶冀鹆x軍首領(lǐng),遇李唐,隨其南下,得李唐指授而畫藝日進。紹興(公元1131--1162年)間任畫院待詔,階迪功郎/擅畫山水、人物。筆力工穩(wěn)。用墨頗重,氣勢蒼郁。 24:夏永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擅畫界畫,喜繪滕王閣、岳陽樓、頗合營造規(guī)模,能迎合士夫趣味,畫風(fēng)對后世影響很大?! 。?)代表作品: 《黃鶴樓圖》 絹本水墨 20.7x26.8cm 北京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25:夏圭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定禹玉,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寧宗(公元1195-1224年)、理宗(公元1225-1264年)朝任職畫院,階訓(xùn)武郎。擅畫山水、人物,取法李唐,自成面目。筆法蒼老,墨汁淋漓,別具一格,景中人物,漫筆點簇而成,構(gòu)圖剪裁獨出匠心,有"夏半邊"之稱。與李唐、劉松年、馬遠(yuǎn)并稱"南宋四家",對后世影響很大?! 。?)代表作品: 《梧竹溪堂圖》 絹本設(shè)色 23x2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6:武宋元 ?。?)名家介紹: (公元?--1050年)北宋畫家。初名宗道,字總之,河南白坡(今河南省孟津)人。自幼學(xué)畫,才智非凡,年十七,即畫北邙山老子廟壁。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007年),營建玉清昭應(yīng)宮,征集天下畫師,分為兩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長。后曾在河南各地寺觀繪制壁畫。歷官至虞部員外郎。擅畫釋道人物,亦長鬼神,學(xué)吳道子,行筆流轉(zhuǎn)暢達,如行云流水,筆跡堅柔相濟,功夫深厚,造型準(zhǔn)確?! 。?)代表作品: 《朝元仙仗圖》 絹本設(shè)色 44.3x580cm 美國私人藏 27:文同 ?。?)名家介紹: ?。ü?018-1079年)北宋畫家。字與可,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省鹽亭)人。以進士人仕,歷任秘書閣校理,陵州、洋州知州:元豐初,知湖州,末到任而卒,故后世稱為文湖州。擅畫墨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注重寫實,主張"畫竹人物、禽鳥、山水。工篆、隸、行、草、飛白:長詩詞,有詩、書、詞、畫四絕之稱。詩文、書、詞、畫四絕之稱。詩文有《丹淵集》?! 。?)代表作品: 《墨竹圖》 絹本水墨 131.6x105.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8:王希孟 (1)名家介紹: ?。ü?096--?年)北宋畫家。徽宗政和年(公元1111-1117年)間為畫院學(xué)生。擅畫山水、樓閣。 ?。?)代表作品: 《千里江山圖》(局部) 絹本設(shè)色 51.5x1191.5cm 北京故博物院藏 29:王居正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家,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師周仿仕女,略得其閑冶之妙?! 。?)代表作品: 《車圖》 絹本設(shè)色 26.1x69.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0:王詵 (1)名家介紹: ?。ü?048-1104年)北宋畫家。字晉卿,祖籍山西太原。居汴京(今河南省開封),為北宋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后,妻為英宗之女蜀國公主,官駙馬都尉。愛書畫,家藏甚富,與蘇軾、黃庭堅等交往。元豐三年公主病故,遂被貶于均州,后移置穎州,不久,被召還朝。擅畫山水,學(xué)李成,思致曠逸,格調(diào)超凡,水墨清潤可愛,青綠設(shè)色高古絕俗。 (2)代表作品: 《繡櫳曉鏡圖》 絹本設(shè)色 24.2x2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1:王凝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宋畫院畫家,擅花鳥蔬果。 (2)代表作品: 《子母雞圖》 紙本設(shè)色 42.4x32.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2:蘇漢臣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汴梁(今河南省開封)人。宣和時任畫院待詔,隆興(約公元1163年)初補承信郎。擅畫道釋、人物,尤以畫嬰兒著名。畫風(fēng)工細(xì),長于勾勒,筆法精勁,設(shè)色鮮明艷麗。 (2)代表作品: 《秋庭嬰戲圖》 絹本設(shè)色 187.5x108.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3:蘇軾 ?。?)名家介紹: ?。ü?036-1101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謚文忠。詩、文、書、畫俱為大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為書法史上的"宋四家"。幼學(xué)王羲之,后習(xí)顏真卿、李凝式,筆圓韻勝,天姿煥發(fā)。亦擅畫竹石古木,自寫胸臆,妙得形似,天趣盎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題跋》?! 。?)代表作品: 《古木竹石圖》 紙本水墨 中國美術(shù)館藏 34:米友仁 ?。?)名家介紹: ?。ü?086-1165年)南宋畫家。米芾之子,初名尹仁,小名寅哥、鰲兒、虎兒,后宇元暉,另有海岳后人、懶拙道人等別號。人稱"小米"。繼承家學(xué),少即以書畫知名。南渡后官提舉兩浙西路茶鹽公事、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世稱"米敷文"。擅畫云山,略變其父所為,成一家法,其畫云煙變滅,看似草草而成,實則法度森嚴(yán),自稱"墨戲",不附時風(fēng),又甚自重。善書法,酷似乃風(fēng),亦精鑒賞。但自有風(fēng)格。 ?。?)代表作品: 《遠(yuǎn)岫晴云圖》 紙本水墨 24.8x29.2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藏 35:馬和之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工部侍郎。擅畫人物、佛像、山水。師吳道子,時稱"小吳生"。不為時風(fēng)所縛,自創(chuàng)一格。筆法蕭散飛動,風(fēng)致飄逸。 ?。?)代表作品: 《鹿鳴之什圖》 絹本設(shè)色 28x87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6:馬遠(yuǎn)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出身于繪畫世家。歷任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師法李唐,化刮鐵皴為斧劈皴,筆法勁利,水墨渲染,多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合稱"南宋四家"。子馬麟,亦精繪事?! 。?)代表作品: 《梅石溪鳧圖》 絹本設(shè)色 26.7x28.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37:馬麟 ?。?)名家介紹: ?。ㄉ淠瓴辉敚纤萎嫾摇qR遠(yuǎn)之子。寧宗時畫院祗侯,擅畫山水人物、花卉,與馬遠(yuǎn)畫風(fēng)相近而柔美過之?! 。?)代表作品: 《靜聽松風(fēng)圖》 絹本設(shè)色 226.6x110.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劉松年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因家住杭州清波門,俗名暗門,故人稱"暗門劉"。孝宗淳熙(公元1174?189年)間為畫院學(xué)生,光宗紹熙(公元1195-1224年)時任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筆墨嚴(yán)整,設(shè)色艷麗,屋宇界劃工細(xì)。畫風(fēng)在當(dāng)時影響較大,與李唐、馬遠(yuǎn)、夏圭交稱"南宋四家"?! 。?)代表作品: 《羅漢圖》 絹本設(shè)色 117x55.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9:林椿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孝宗淳熙間(公元1174-1189年)為畫院待詔,擅畫花果、翎毛、蟲草,技法純熟,工致不荀,為南宋畫院中寫生高手。 ?。?)代表作品: 《果熟來禽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2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0:梁師閔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一作士閔,字循德,河南開封人。擅畫花竹水禽、湖天小景。其畫精致謹(jǐn)嚴(yán),清潤幽淡。 (2)代表作品: 《蘆汀密雪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14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1:梁楷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祖籍山東東平。寧宗嘉泰(公元1201-1204年)間為畫院待詔。嗜酒自樂,舉止不羈,人稱"梁瘋子"擅畫人物、佛道、鬼神、山水、花鳥。將御賜金帶掛于院內(nèi),離職而去。不為法度所拘,畫潑墨人物,于簡筆中作放縱之態(tài),謂這"減筆"。神態(tài)生動。山水喜作雪景寒林?! ?2:李公麟 ?。?)名家介紹: ?。ü?049-1106年)北宋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人。熙寧進士,曾任地方官,后入京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臺檢法,哲宗元豐之后因病告老隱居。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交往頗深。擅畫釋道人物、鞍馬等,線描勾勒,形神兼?zhèn)洌朔Q"白描",對后世影響頗大?! 。?)代表作品: 《孝經(jīng)圖》 絹本水墨 21.9x475.5cm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43:李安忠 (1)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徵宗時任畫院待詔,南渡后復(fù)職并賜盆金帶。擅畫花鳥走獸,尤善鷹鶻"捉勒"("捉勒"專用術(shù)語,為猛禽捕捉小動物的形象),得其鷙猛及畏避之狀。刻畫精細(xì),毛羽一絲不茍,光彩如生,為南宋院體花鳥畫高手。 ?。?)代表作品: 《野菊秋鶉圖》 絹本設(shè)色 23x24.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4:李唐 ?。?)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希古,河陽三城(今河南省孟縣)人。徵宗時入畫院,南渡后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已八十。擅畫山水、人物,開南宋一代風(fēng)氣。與劉松年、馬遠(yuǎn)、夏圭合稱"南宋四家"。以刮鐵皴畫山水,結(jié)構(gòu)峻險,方正沉雄。評者以為"南渡以來,推為獨步,自成家數(shù)"?! 。?)代表作品: 《伯夷叔齊采薇圖》 絹本設(shè)色 27.2x90.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5:李迪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供職于孝宗、光宗、寧宗(公元1163-1224年)三朝畫院。擅畫花鳥、竹、走獸、畫風(fēng)工麗謹(jǐn)細(xì),形象栩栩如生,情境交融。亦作山水小景。 (2)代表作品: 《獵犬圖》 絹本設(shè)色 26.5x26.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46:賈師古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曾任紹興畫院祗侯,畫師李唐,筆墨勁挺,山水人物皆妙?! 。?)代表作品: 《大士像》 絹本水墨 42.2x29.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7:惠崇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建陽(今福建?。┤恕I?。擅畫江南春景,以小景聞名,所作極富詩意。蘇軾嘗題其畫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代表作品: 《沙汀煙樹圖》 絹本設(shè)色 24x24.5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48:黃居采 (1)名家介紹: (公元933--?年)五代宋初畫家,字伯鸞,四川成都人。黃筌子。仕后蜀,任翰林待詔,入宋仍為翰林待詔,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曾出使成都府。人以為畫藝不讓其父,擅畫花鳥樹石,設(shè)色工麗,形象真實。時"黃家富貴"之風(fēng)影響畫壇,遂為北宋初翰林圖畫的標(biāo)準(zhǔn)畫格。 (2)代表作品: 《山鷓棘雀圖》 絹本設(shè)色 99x53.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9:郭熙 ?。?)名家介紹: 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布衣出身,以畫聞名,熙寧(公元1068--1077年)間為圖畫院藝學(xué),后任翰林待詔直長。"神宗好熙筆",其畫成為畫院中的標(biāo)準(zhǔn)畫體,人稱"官畫"。山水師法李成而自成面目,與李成并稱"李郭"。晚年落筆益壯,常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奪岫絕壑,而峰巒秀起,云煙變滅。千狀百態(tài),為北宋山水畫的杰出代表。運載后世影響很大。子郭思篆集其畫論為《林泉高致集》。 ?。?)代表作品: 《山村圖》 絹本設(shè)色 109.8x54.2cm 南京大學(xué)歷史系藏 50:王庭筠 ?。?) 名家介紹: ?。ü?156-1202年)金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米芾之甥,遼寧熊岳人。才行兼?zhèn)?,文采風(fēng)流,照映一時。大定十年(公元1176年)登進士第,官恩州軍事判官、翰林修撰等職。擅畫山水、竹石。筆法蒼老醇厚,氣韻蕭散。書法宗米芾,行筆疾速,富于變化。詩文亦佳。著有《藥辯》十卷、《文集》四十卷。 ?。?)代表作品: 《幽竹枯槎圖》 絹本水墨 日本京都藤井齊成會藏
總結(jié)
- 上一篇: 二哈的白猫师尊漫画是谁画的呢?
- 下一篇: 梦见跟死去的亲人说话是什么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