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是真的吗?古代帝王到底有多少个老婆?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是真的吗?古代帝王到底有多少个老婆?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封建帝王過的是一夫多妻的生活,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之說。何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又是如何回事?引起過無數(shù)人的興趣和好奇。所謂“三宮”,即皇帝、太后、皇后的居住之處。關(guān)于“六院”,這也是有來歷的。目前我們看到的北京故宮即按此布局,在三宮以北的內(nèi)廷中路東、西兩側(cè),各建六組宮殿以居妃嬪,俗稱“東、西六宮”。這就是傳統(tǒng)劇目和舊小說中所說的“三宮六院”。再看“七十二妃”是如何回事。皇帝應(yīng)當(dāng)擁有多少個女人,史載周朝有明確規(guī)定:“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個數(shù)目加起來為126人。制度盡管這樣規(guī)定,但約束不了皇帝。漢武帝時期,急劇擴大后宮,嬪妃擴展為14個等級,每一級又有五花八門的名號,侍妾宮人,增至數(shù)千人。王莽立新,他聽說黃帝有120個妻妾就升天了,也效仿前賢,貴妾限定為120人。從此,歷代皆以120名美女為嬪妃的常數(shù)。然而,這種常數(shù)只是裝裝樣子。三國時吳后主孫皓,后宮佳麗多至5000多人;晉武帝瘋狂搜羅美女,使后宮人數(shù)升至近萬人;花花皇帝隋煬帝,不僅有龐大的后宮,還有無數(shù)個行宮,創(chuàng)造了流動后宮的后妃記錄。唐代帝王接受前朝荒淫亡國的教訓(xùn),對于后宮制度又作了明確規(guī)定:據(jù)《新唐書》記載:唐代后宮總計為121人。可到了唐玄宗時,把后宮制度拋于腦后,三番五次采選美女,后宮達到3000多人,直到楊玉環(huán)進宮,“三千寵愛在一身”,唐玄宗才停止了這種荒唐的游戲。宋代的后宮編制比較穩(wěn)定,遴選后妃重德輕色,而且后妃的來源講究門第,從客觀上限制了后宮的人數(shù)。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對于后宮問題比較重視,在六宮定制和宮人的出入制度等方面,都作了嚴格規(guī)定。與前幾個朝代相比,減少了后宮機構(gòu)和女宮人數(shù)。但到了明代末年,后宮便亂了章法,宮女多至9000余人。到了清代,重新制定后宮制度,宮女和太監(jiān)的人數(shù)都大大減少。在清廷入關(guān)后的10個皇帝中,第二代的康熙后妃最多,先后有4個皇后、3個皇貴妃、48個妃嬪,還有難以確定的貴人等;雍正后宮人數(shù)少些,有資格陪葬他的皇后、皇貴妃只有23人;第九位光緒皇帝后妃最少,僅有一后兩妃。綜合以上史實可以看到,“三宮六院”變動者少,但“七十二妃”不是一臺固定的數(shù)額。封建時代的皇帝,具有至高無尚的權(quán)力,在占有異性方面,同樣可以為所欲為。“七十二妃”的定額被絕大多數(shù)的皇帝都突破了。
這里有個很嚴重的誤導(dǎo)我們要注意,“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并不是形容皇帝老婆多的成語,這個成語目前被用來形容老婆多,那都是誤用。就跟“空穴來風(fēng)”一樣,我們說“空穴來風(fēng)”是形容事情沒有根據(jù),而實際上“空穴來風(fēng)”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事情有根有據(jù)。而“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實際上是形容皇宮的豪華、繁華和熱鬧,并不是形容皇帝老婆多。這里漏洞最大的一點就是“三宮六院”,三宮是指“嬪妃”的西宮,皇后的中宮,以及皇太子居住的東宮(漢朝時皇太后也住東宮,有些有太上皇的,太上皇也住東宮),到了明清皇宮之后,皇帝自個本身居住也在三宮之內(nèi)。西宮和中宮算皇帝老婆,東宮不管如何都不算的。而六院,實際上應(yīng)該是六苑,又稱六宮,是指皇宮東西兩路各有六個宮殿。那問題來說,古代皇帝到底有多少個老婆呢?《周禮》中對皇帝要娶多少老婆有嚴格規(guī)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這么一加,是整整120個老婆。但問題也來了,這是禮儀上的120個老婆,實際上娶多少都是看皇帝自個喜歡或者政治需要的,好色的皇帝娶個上千個也不夸張,有些皇帝就娶五六個也不是事。就看個人精力咯。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聽起來很是嚇人。皇帝不是鋼鐵打出來的,和普通人一樣也是一枚肉身。但是,皇帝的后宮的確人數(shù)眾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理論編制卻是真的。今天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其實說的是古代皇帝的驕奢淫逸和嬪妃之眾,并不是實指的具體數(shù)量。 在古代,“三宮”的概念前后有別。最早說的”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的住處,天子得要說“六宮”。大體就是《禮記》中說的:"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漢代把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住處成為“三宮”。到了唐代,三宮中就沒有了皇帝的住處,一般把兩太后和皇后的住處稱為三宮。到了清代,三宮大體指的是正宮、東宮和西宮。 而“六院”這個概念,泛指后宮中所有妃子的住處。比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里的六宮粉黛指的是后宮中的所有嬪妃了。至于“七十二嬪妃”,指的是嬪妃數(shù)量的眾多。當(dāng)然,歷朝對于嬪妃的編制稍有出入。西漢初期就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種類。到了漢武帝時代,后宮號稱三千嬪妃,等級更為細致嚴密。什么昭儀、婕妤、容華、美人等等十幾個類別。到了唐代,高祖李淵也號稱后宮有三千多名嬪妃。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當(dāng)上了皇帝,就讓老爸的那些嬪妃各取所需,能回家的回家,自謀出路。到了李世民手里,在皇后之外,編制的有嬪、妃、美人、才人等等。女皇武則天那時候就是李世民的才人。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里,后宮規(guī)模擴大,有人說他有“后宮佳麗三千人。”從理論上說,皇后嬪妃大體上都是皇帝的老婆。皇后作為后宮的總管,當(dāng)然是大老婆了。可后宮的繁華是對皇帝而言的,宮中的妃子不是人人都能收到寵幸,大多過著凄苦冷清的生活,正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的說法。
古代皇帝都有多少個老婆,史書并無明確記載,只能從零星的史籍中作出推測與判斷。這個“老婆”是指有名分的妻妾,或是指皇帝隨時有權(quán)力處置的宮中女人?要知道。對于皇帝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的權(quán)力,基本上超越法律的。因為他說的話是金口御言。每朝每代,對于女人的占有,數(shù)目是不同的。同一臺朝代,也根據(jù)每一臺皇帝的性格,對于女人的占有,數(shù)量也大相徑庭。皇帝該占有多少個女人?規(guī)定來自于《周禮》古代基本上處于一夫一妻多妾制社會,有能力的男人,可以娶一臺妻子,多個妾室。皇帝是最有能力的男人,自然可以娶得更多。民間一般所說,皇帝擁有的妻妾數(shù)目,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實際上正史并沒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來自于民間的曲解傳播。實際上,按《周禮》說法:“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妻,以備內(nèi)職焉。”,這里面的“王”,是指周天子級別的。一般的諸侯,按《周禮》,只允許有九個老婆。也即一妻八妾。《周禮》是三千年前周公旦制定的,適用于周朝。而皇帝是秦始皇以后才有的名稱。皇帝應(yīng)該有多少個老婆呢?我們知道。打天下,一般用霸道,治天下,一般用王道。《周禮》后來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而儒家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思想工具。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周禮》便成為治理國家的理論根據(jù)。而“周天子”應(yīng)該占有多少女人,就為皇帝所借鑒。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皇帝占有121個女人,也即一臺妻子,120個妾室,是合乎法律規(guī)定的。唐朝的后宮制度,就基本上以《周禮》為架構(gòu):一臺皇后;三夫人即三個正一品夫人:貴妃,淑妃,德妃,九嬪是指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嬪妃;二十七世婦是指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其中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所以我們看武則天僅僅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嬪妃;八十一御妻是指正六品的寶林二十七人,正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的彩女二十七人。但《周禮》的規(guī)定,并不會被所有的皇帝遵從,他們只是將《周禮》的規(guī)定作為參照罷了。其實早在周朝后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禮樂崩損壞。管仲曾說過“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繡”,墨子也說“當(dāng)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從管仲與墨子的言論看,周天子與大國諸侯們早不聽《周禮》的規(guī)定,后宮已經(jīng)上千乃至幾千女人了。而秦始皇之后的皇帝們,更是沒有必要聽從《周禮》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按照自個的意愿,規(guī)定妻妾的數(shù)目和名稱、品位。皇帝對于女人盡可能多的占有,為顯“英雄”本色人脫胎于動物,擁有動物的野性一面。大多數(shù)雄性動物對于雌性動物的追求,是沒有數(shù)量限制的。男人對于女人的追求,只是由于受到道德或法律的限制而收斂,如果敞開這個限制,獲得追求更多女人的自由,自問哪個男人都是“花心”英雄。英雄的“雄”,其實是指雄性。皇帝擁有了全國最大的權(quán)力,自然不想被束縛,所以他要顯示“英雄”本色,擁有越來越多的女人。中國歷史上第一臺皇帝秦始皇到底擁有多少個女人?我想他是開了個“好頭”的,史載秦始皇每滅一國,就在咸陽蓋一所類似那個國家國都的房子,將那個國家后宮美女充進去,乃至“后宮列女萬余人,氣上沖于天”,一萬多人是有的。漢高祖劉邦初建漢朝,動了慈善之心,沒有殺害這些亡國之女,而是把她們?nèi)砍淙牒髮m,差不多也有幾千人吧,劉邦的子孫漢武大帝,除了擁有雄才大略以外,對美女的追求也是無極限,史載他可三日不食,但不可一日無女人。史載“漢武帝后宮數(shù)萬人,外討戎夷,內(nèi)興宮室”;三國時代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治國無能,后宮嬪妃倒是不少,大臣賀邵給他的諫書寫道:“今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jīng)月之畜,而后宮之中坐食者萬有余人,內(nèi)有離曠之怨,外有損耗之費,使庫廩空于無用,市民饑于糟糠。”,后宮一萬多人,到亡國時,司馬炎收了他四千多。晉國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后宮也有一萬多女人,乃至坐著羊車,羊車在哪停住,就在哪里過夜。到了五胡亂華南北朝時,后趙皇帝石虎破了皇帝擁有女人的紀錄,虜十萬女人充入后宮。這個數(shù)字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無人打破。很多皇帝“三千佳麗”甚至更多,乃至到了不知夜里哪里休息的地步。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這樣的。有的皇帝沒有嬪妃,比如那些幼兒皇帝;有的皇帝只有幾個嬪妃,數(shù)目大大少于《周禮》規(guī)定的121名。也有的實行“一夫一妻制”,像民間老百姓一樣廝守到老,成為皇帝中的“情癡”。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氏是個“情癡”,她十四歲就嫁給了楊堅。這個天真且有智慧的女人,堅信世界上有“愛情”,且身體力行,將這“愛情”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哪怕對方是皇帝與在所不惜。不可否認的是,楊堅也非常愛這個老婆,但楊堅畢竟是皇帝,是一臺具有七情六欲的男人,因此也有覬覦其他女人之心。為此,獨孤氏為楊堅立下約法三章,不準楊堅愛其他女人,不準楊堅與其他女人生下孩子,一生只準愛獨孤氏一臺人。為了保住這份愛情,獨孤氏不惜揮起屠刀,殺掉與楊堅有染的宮女。而楊堅也確實做到了與其他女人未生一臺孩子。歷史上的楊堅很愛他這個妻子,但“情癡”是他的妻子獨孤氏,獨孤氏成功地捍衛(wèi)了她心目中的“愛情”,這在皇家應(yīng)該算個特例。如果說楊堅與獨孤氏的“愛情”不算“純情”的話(楊堅曾出過軌,獨孤氏死后再娶其他女人),那么明孝宗朱佑樘與張皇后的“愛情”應(yīng)是史上最純情的愛情。明孝宗一生只愛張皇后一人,且這是他主動的。因為朝廷選秀女,不可能只選出張皇后一人,宮廷里也不可能只有張皇后一臺女人。還會有其他宮女。但明孝宗用事實證明,他堅守住了愛情的底線,成為歷史上最純情的皇帝。張皇后嫁給明孝宗,算是嫁對了。到了末代皇帝溥儀時,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已名存實亡,皇帝只有兩三個嬪妃,且末代皇后敢于主動提出與皇帝“離婚”,成為皇后中最“離經(jīng)叛道”之舉,同時也預(yù)示著清朝的滅亡。
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一臺引申意義的俗稱,被引申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后妃制度。三宮在春秋時期是指諸侯夫人居住的地方,春秋時期天子后妃居住的地方稱為六宮,無論是三宮或是六宮,在當(dāng)時都是天子或諸侯夫人居住的地方,說得多了,三宮或六宮就被代指為皇后或皇帝的妃子。三宮也可以指中宮、東宮和西宮,中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東宮與西宮則是皇后及皇帝嬪妃居住的地方,比如清朝的兩宮皇太后就是指的皇帝的兩個皇后慈禧與慈安。三宮在清朝時期是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嬪妃居住的交泰殿,合稱為三宮。三宮的具體含義在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臺共同的俗稱就是皇帝與皇后及嬪妃們居住的地方叫三宮。六院原本就是春秋時期的六宮演變而來,在春秋時期也是指天后與妃子們居住的地方,到了唐朝則被專門指妃子居住的地方,把皇后與妃子分開了,皇后在三宮,妃子在六院,合起來就是三宮六院。正因為皇后與妃子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三宮六院,因此時間長了之后,三宮六院也被引申為皇帝的皇后和妃子,但是皇帝的皇后明顯只有一臺人,而妃子到底有多少,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而七十二妃這個說法只是來自于民間的傳說,至于皇帝到底有多少個妃子,并不是確定的,雖然早在周公旦制定周禮時就規(guī)定了天子的妻妾數(shù)量,但是歷朝歷代也只是參考周禮的規(guī)定,并沒有嚴格按照周禮來實施,基本上每個朝代根據(jù)自已的情況,作了一些修改。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古代皇帝到底有多少個老婆?首先,需要明確一點,中國古代無論是皇帝或是達官貴人,抑或是普通平民百姓,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永遠只有一臺,而妾可以有很多人,對于皇帝來說,正妻就是皇后,妃子就是妾。周禮曾經(jīng)規(guī)定了周朝天子的妻妾數(shù)量,用白話說就是:天子建立六宮,設(shè)一位皇后,三位夫人,九位嬪妃,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位御妻。這加起來就是:1+3+9+27+81=121,也就是說周朝規(guī)定了皇帝的老婆最多是121人,由一位皇后+3位一品夫人+9位嬪妃+27位世婦+81位御妻組成。三位夫人就是三位正一品的夫人,魏晉時期的三位夫人是貴嬪、夫人、貴人,九嬪是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而在唐朝時期三位夫人是貴妃、淑妃、德妃,九嬪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而27世婦是指婕妤9人,美人9人,才人9人,81御妻是指寶林27人,御女27人,彩女27人,每個稱號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雖然周禮規(guī)定了皇帝的妻妾數(shù)量最多是121人,但其實大多數(shù)朝代皇帝的妻妾遠遠不止121人,當(dāng)然也有皇帝妻妾較少的,甚至有的皇帝只有一臺正妻,沒有妃子的。歷史上第一臺皇帝是秦始皇,皇帝制度也是秦始皇發(fā)明的,但秦始皇沒有立皇后,而只有嬪妃,據(jù)說秦始皇后宮的嬪妃有上萬人,因為消滅了六國,原來六國皇室的嬪妃都被秦始皇收編到自已的后宮之中,所以秦始皇的嬪妃數(shù)量很多。而且秦始皇一生生育了20多個兒女,雖然這些兒女大多被后來的秦二世胡亥所殺,但這些子女肯定是有母親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秦始皇的嬪妃所生,而這些沒有生育子女的嬪妃后來被秦二世作為殉葬品陪葬了秦始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由于是平民皇帝,他的老婆并不多,據(jù)史書記載,劉邦的老婆不超過20個,正妻皇后是呂雉,還有幾位夫人,最有名的是戚夫人,再說了,劉邦當(dāng)皇帝時的年齡已經(jīng)是55歲高齡了,也沒有太多精力再去找嬪妃。漢朝的皇帝嬪妃都不多,再說了,兩漢以儒治國,信奉周禮,漢朝皇帝的嬪妃應(yīng)該都不超過周禮規(guī)定的121人,鼎鼎有名的漢武帝有過兩任皇后,分別陳阿嬌和衛(wèi)子夫,還有8位嬪妃,這只是有名有姓被記載下來的,漢武帝的后宮嬪妃肯定是不超過121人。據(jù)說后宮嬪妃最多的皇帝就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其后宮嬪妃有上萬人之多,比秦始皇還要多,司馬炎有過兩任皇后楊艷和楊芷,但嬪妃之中被記載下名字的不多,雖然沒有記,但司馬炎一生有31個子女,或是說明了他妻妾眾多。而史上妻妾最少,最癡情的皇帝則是隋文帝楊堅,楊堅只有一位皇后獨孤伽羅,和三位夫人,楊堅有記載的9名子女中,獨孤伽羅皇后就生了5個,如果不是楊堅只鐘情獨孤伽羅皇后,皇后也不可能生這么多兒女,相比于其他三位夫人,只給楊堅貢獻了4名子女,說明楊堅寵信的次數(shù)極少。明朝皇帝算是后宮嬪妃較為正常的數(shù)量,比如說萬歷皇帝朱翊鈞,他一生有記載的皇后有2位,貴妃有2位,嬪妃有15位,這已不算少了,而且萬歷皇帝一生有18名有記載的子女,按道理來說,萬歷皇帝的后宮嬪妃應(yīng)該為數(shù)百人。清朝前期的皇帝后宮嬪妃還算正常,到了后期則比較少了,比如說乾隆皇帝,一生有3位皇后,5位皇貴妃,5位貴妃,6位妃,6位嬪,12位貴人,4位常在,加起來有41位老婆,這或是有名有姓的,算起來,乾隆皇帝應(yīng)該是清朝妻妾最多的皇帝,至少也有數(shù)百人,不過這也應(yīng)該和乾隆皇帝活得較長有關(guān)。但到了清朝晚期,比如說光緒皇帝,只有一位皇后和2位貴妃被記載,真是少得可憐,不過光緒皇帝一生都被慈禧太后囚禁,當(dāng)時的清朝又處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太多心思娶妻納妾,而且年紀輕輕38歲就去世。綜合來看,皇帝的老婆每個朝代都是不固定,也無法準確說出數(shù)量多少,一般來說,后宮嬪妃有個數(shù)百人是正常,數(shù)千人也不在少數(shù),一萬余人則是頂峰了,當(dāng)然也有妻妾較少的皇帝,比如兩漢時期的皇帝后妃是最少的,其實就是清朝晚期了。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只是個泛指,實際上古代皇帝的老婆比這多多,《禮記·昏義》就記載周時“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其目的是多娶妻子滿足淫欲,并多生兒子。三宮六院,皇宮的內(nèi)廷,泛指皇帝的妃嬪。《漢書》記載,漢朝時,除皇后外,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后又增加婕妤、侄娥、容華、元使、昭儀等名號。北齊的皇帝荒淫,武成帝高湛弄了個“河清新令”,命令后宮依古制,包羅周和漢的制度,不但有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還有左右昭儀,上嬪、下嬪,數(shù)量巨多,這還不算,《北史·后妃傳序》記載,北齊后方高緯后來居上,不但立幾個皇后,妃子數(shù)量都是以往的幾倍。晉武帝羊車游后宮圖。妃子多了皇帝不可能一一面試個個恩幸,漢成帝時期,他令人為妃子作畫,按圖來召幸,當(dāng)年王昭君本來長得美,但未給畫師好處,把王昭君畫得很丑,使得3年未恩幸一次;《晉書》記載,晉武帝就比較隨性了,武帝多內(nèi)寵,掖庭殆將萬人,常乘羊車,至便宴寢,宮人乃以竹葉插戶,以鹽灑地,而引帝車,這就是成語“羊車望幸”的由來。宋度宗畫像。《續(xù)資治通鑒》記載,宋度宗趙禥是宋理宗的侄兒,他不但把宋理宗的妃子全部收歸已有,還數(shù)次大選秀女以充后宮,只要來了欲望,逮到誰直接拉來就做,完事后,臨幸的女子還要到“閣門”跪謝龍恩,由官員記錄下姓名、時間,有時官員一天記錄30多個,令人咂舌,而國家大權(quán)交給了奸臣賈似道執(zhí)掌。坤寧宮,皇后的寢宮,后宮之首。如果供皇帝驅(qū)使玩弄的女性也算在內(nèi),那妻妾的數(shù)量足以讓世人吃驚,《史記》有載,秦始皇的后宮有宮女萬余人,劉邦建漢時,國力衰弱,那時宮女也有千余人,紛亂的三國時期,小小的東吳末帝孫皓,有宮女達萬人,仍“采擇無已”,荒淫的隋煬帝,建有西苑,共有16院,藏數(shù)千宮女其中,任其“恩幸”,《新唐書》也記載,情種唐玄宗時期宮女達4萬人。
這里有個很嚴重的誤導(dǎo)我們要注意,“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并不是形容皇帝老婆多的成語,這個成語目前被用來形容老婆多,那都是誤用。就跟“空穴來風(fēng)”一樣,我們說“空穴來風(fēng)”是形容事情沒有根據(jù),而實際上“空穴來風(fēng)”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事情有根有據(jù)。而“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實際上是形容皇宮的豪華、繁華和熱鬧,并不是形容皇帝老婆多。這里漏洞最大的一點就是“三宮六院”,三宮是指“嬪妃”的西宮,皇后的中宮,以及皇太子居住的東宮(漢朝時皇太后也住東宮,有些有太上皇的,太上皇也住東宮),到了明清皇宮之后,皇帝自個本身居住也在三宮之內(nèi)。西宮和中宮算皇帝老婆,東宮不管如何都不算的。而六院,實際上應(yīng)該是六苑,又稱六宮,是指皇宮東西兩路各有六個宮殿。那問題來說,古代皇帝到底有多少個老婆呢?《周禮》中對皇帝要娶多少老婆有嚴格規(guī)定: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這么一加,是整整120個老婆。但問題也來了,這是禮儀上的120個老婆,實際上娶多少都是看皇帝自個喜歡或者政治需要的,好色的皇帝娶個上千個也不夸張,有些皇帝就娶五六個也不是事。就看個人精力咯。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說法聽起來很是嚇人。皇帝不是鋼鐵打出來的,和普通人一樣也是一枚肉身。但是,皇帝的后宮的確人數(shù)眾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理論編制卻是真的。今天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其實說的是古代皇帝的驕奢淫逸和嬪妃之眾,并不是實指的具體數(shù)量。 在古代,“三宮”的概念前后有別。最早說的”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的住處,天子得要說“六宮”。大體就是《禮記》中說的:"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漢代把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住處成為“三宮”。到了唐代,三宮中就沒有了皇帝的住處,一般把兩太后和皇后的住處稱為三宮。到了清代,三宮大體指的是正宮、東宮和西宮。 而“六院”這個概念,泛指后宮中所有妃子的住處。比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里的六宮粉黛指的是后宮中的所有嬪妃了。至于“七十二嬪妃”,指的是嬪妃數(shù)量的眾多。當(dāng)然,歷朝對于嬪妃的編制稍有出入。西漢初期就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種類。到了漢武帝時代,后宮號稱三千嬪妃,等級更為細致嚴密。什么昭儀、婕妤、容華、美人等等十幾個類別。到了唐代,高祖李淵也號稱后宮有三千多名嬪妃。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當(dāng)上了皇帝,就讓老爸的那些嬪妃各取所需,能回家的回家,自謀出路。到了李世民手里,在皇后之外,編制的有嬪、妃、美人、才人等等。女皇武則天那時候就是李世民的才人。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里,后宮規(guī)模擴大,有人說他有“后宮佳麗三千人。”從理論上說,皇后嬪妃大體上都是皇帝的老婆。皇后作為后宮的總管,當(dāng)然是大老婆了。可后宮的繁華是對皇帝而言的,宮中的妃子不是人人都能收到寵幸,大多過著凄苦冷清的生活,正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的說法。
古代皇帝都有多少個老婆,史書并無明確記載,只能從零星的史籍中作出推測與判斷。這個“老婆”是指有名分的妻妾,或是指皇帝隨時有權(quán)力處置的宮中女人?要知道。對于皇帝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的權(quán)力,基本上超越法律的。因為他說的話是金口御言。每朝每代,對于女人的占有,數(shù)目是不同的。同一臺朝代,也根據(jù)每一臺皇帝的性格,對于女人的占有,數(shù)量也大相徑庭。皇帝該占有多少個女人?規(guī)定來自于《周禮》古代基本上處于一夫一妻多妾制社會,有能力的男人,可以娶一臺妻子,多個妾室。皇帝是最有能力的男人,自然可以娶得更多。民間一般所說,皇帝擁有的妻妾數(shù)目,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實際上正史并沒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來自于民間的曲解傳播。實際上,按《周禮》說法:“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妻,以備內(nèi)職焉。”,這里面的“王”,是指周天子級別的。一般的諸侯,按《周禮》,只允許有九個老婆。也即一妻八妾。《周禮》是三千年前周公旦制定的,適用于周朝。而皇帝是秦始皇以后才有的名稱。皇帝應(yīng)該有多少個老婆呢?我們知道。打天下,一般用霸道,治天下,一般用王道。《周禮》后來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而儒家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思想工具。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周禮》便成為治理國家的理論根據(jù)。而“周天子”應(yīng)該占有多少女人,就為皇帝所借鑒。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皇帝占有121個女人,也即一臺妻子,120個妾室,是合乎法律規(guī)定的。唐朝的后宮制度,就基本上以《周禮》為架構(gòu):一臺皇后;三夫人即三個正一品夫人:貴妃,淑妃,德妃,九嬪是指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嬪妃;二十七世婦是指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其中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所以我們看武則天僅僅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嬪妃;八十一御妻是指正六品的寶林二十七人,正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的彩女二十七人。但《周禮》的規(guī)定,并不會被所有的皇帝遵從,他們只是將《周禮》的規(guī)定作為參照罷了。其實早在周朝后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禮樂崩損壞。管仲曾說過“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繡”,墨子也說“當(dāng)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從管仲與墨子的言論看,周天子與大國諸侯們早不聽《周禮》的規(guī)定,后宮已經(jīng)上千乃至幾千女人了。而秦始皇之后的皇帝們,更是沒有必要聽從《周禮》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按照自個的意愿,規(guī)定妻妾的數(shù)目和名稱、品位。皇帝對于女人盡可能多的占有,為顯“英雄”本色人脫胎于動物,擁有動物的野性一面。大多數(shù)雄性動物對于雌性動物的追求,是沒有數(shù)量限制的。男人對于女人的追求,只是由于受到道德或法律的限制而收斂,如果敞開這個限制,獲得追求更多女人的自由,自問哪個男人都是“花心”英雄。英雄的“雄”,其實是指雄性。皇帝擁有了全國最大的權(quán)力,自然不想被束縛,所以他要顯示“英雄”本色,擁有越來越多的女人。中國歷史上第一臺皇帝秦始皇到底擁有多少個女人?我想他是開了個“好頭”的,史載秦始皇每滅一國,就在咸陽蓋一所類似那個國家國都的房子,將那個國家后宮美女充進去,乃至“后宮列女萬余人,氣上沖于天”,一萬多人是有的。漢高祖劉邦初建漢朝,動了慈善之心,沒有殺害這些亡國之女,而是把她們?nèi)砍淙牒髮m,差不多也有幾千人吧,劉邦的子孫漢武大帝,除了擁有雄才大略以外,對美女的追求也是無極限,史載他可三日不食,但不可一日無女人。史載“漢武帝后宮數(shù)萬人,外討戎夷,內(nèi)興宮室”;三國時代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治國無能,后宮嬪妃倒是不少,大臣賀邵給他的諫書寫道:“今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jīng)月之畜,而后宮之中坐食者萬有余人,內(nèi)有離曠之怨,外有損耗之費,使庫廩空于無用,市民饑于糟糠。”,后宮一萬多人,到亡國時,司馬炎收了他四千多。晉國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后宮也有一萬多女人,乃至坐著羊車,羊車在哪停住,就在哪里過夜。到了五胡亂華南北朝時,后趙皇帝石虎破了皇帝擁有女人的紀錄,虜十萬女人充入后宮。這個數(shù)字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無人打破。很多皇帝“三千佳麗”甚至更多,乃至到了不知夜里哪里休息的地步。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這樣的。有的皇帝沒有嬪妃,比如那些幼兒皇帝;有的皇帝只有幾個嬪妃,數(shù)目大大少于《周禮》規(guī)定的121名。也有的實行“一夫一妻制”,像民間老百姓一樣廝守到老,成為皇帝中的“情癡”。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氏是個“情癡”,她十四歲就嫁給了楊堅。這個天真且有智慧的女人,堅信世界上有“愛情”,且身體力行,將這“愛情”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哪怕對方是皇帝與在所不惜。不可否認的是,楊堅也非常愛這個老婆,但楊堅畢竟是皇帝,是一臺具有七情六欲的男人,因此也有覬覦其他女人之心。為此,獨孤氏為楊堅立下約法三章,不準楊堅愛其他女人,不準楊堅與其他女人生下孩子,一生只準愛獨孤氏一臺人。為了保住這份愛情,獨孤氏不惜揮起屠刀,殺掉與楊堅有染的宮女。而楊堅也確實做到了與其他女人未生一臺孩子。歷史上的楊堅很愛他這個妻子,但“情癡”是他的妻子獨孤氏,獨孤氏成功地捍衛(wèi)了她心目中的“愛情”,這在皇家應(yīng)該算個特例。如果說楊堅與獨孤氏的“愛情”不算“純情”的話(楊堅曾出過軌,獨孤氏死后再娶其他女人),那么明孝宗朱佑樘與張皇后的“愛情”應(yīng)是史上最純情的愛情。明孝宗一生只愛張皇后一人,且這是他主動的。因為朝廷選秀女,不可能只選出張皇后一人,宮廷里也不可能只有張皇后一臺女人。還會有其他宮女。但明孝宗用事實證明,他堅守住了愛情的底線,成為歷史上最純情的皇帝。張皇后嫁給明孝宗,算是嫁對了。到了末代皇帝溥儀時,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已名存實亡,皇帝只有兩三個嬪妃,且末代皇后敢于主動提出與皇帝“離婚”,成為皇后中最“離經(jīng)叛道”之舉,同時也預(yù)示著清朝的滅亡。
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一臺引申意義的俗稱,被引申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后妃制度。三宮在春秋時期是指諸侯夫人居住的地方,春秋時期天子后妃居住的地方稱為六宮,無論是三宮或是六宮,在當(dāng)時都是天子或諸侯夫人居住的地方,說得多了,三宮或六宮就被代指為皇后或皇帝的妃子。三宮也可以指中宮、東宮和西宮,中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東宮與西宮則是皇后及皇帝嬪妃居住的地方,比如清朝的兩宮皇太后就是指的皇帝的兩個皇后慈禧與慈安。三宮在清朝時期是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嬪妃居住的交泰殿,合稱為三宮。三宮的具體含義在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臺共同的俗稱就是皇帝與皇后及嬪妃們居住的地方叫三宮。六院原本就是春秋時期的六宮演變而來,在春秋時期也是指天后與妃子們居住的地方,到了唐朝則被專門指妃子居住的地方,把皇后與妃子分開了,皇后在三宮,妃子在六院,合起來就是三宮六院。正因為皇后與妃子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三宮六院,因此時間長了之后,三宮六院也被引申為皇帝的皇后和妃子,但是皇帝的皇后明顯只有一臺人,而妃子到底有多少,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而七十二妃這個說法只是來自于民間的傳說,至于皇帝到底有多少個妃子,并不是確定的,雖然早在周公旦制定周禮時就規(guī)定了天子的妻妾數(shù)量,但是歷朝歷代也只是參考周禮的規(guī)定,并沒有嚴格按照周禮來實施,基本上每個朝代根據(jù)自已的情況,作了一些修改。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古代皇帝到底有多少個老婆?首先,需要明確一點,中國古代無論是皇帝或是達官貴人,抑或是普通平民百姓,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永遠只有一臺,而妾可以有很多人,對于皇帝來說,正妻就是皇后,妃子就是妾。周禮曾經(jīng)規(guī)定了周朝天子的妻妾數(shù)量,用白話說就是:天子建立六宮,設(shè)一位皇后,三位夫人,九位嬪妃,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位御妻。這加起來就是:1+3+9+27+81=121,也就是說周朝規(guī)定了皇帝的老婆最多是121人,由一位皇后+3位一品夫人+9位嬪妃+27位世婦+81位御妻組成。三位夫人就是三位正一品的夫人,魏晉時期的三位夫人是貴嬪、夫人、貴人,九嬪是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而在唐朝時期三位夫人是貴妃、淑妃、德妃,九嬪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而27世婦是指婕妤9人,美人9人,才人9人,81御妻是指寶林27人,御女27人,彩女27人,每個稱號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雖然周禮規(guī)定了皇帝的妻妾數(shù)量最多是121人,但其實大多數(shù)朝代皇帝的妻妾遠遠不止121人,當(dāng)然也有皇帝妻妾較少的,甚至有的皇帝只有一臺正妻,沒有妃子的。歷史上第一臺皇帝是秦始皇,皇帝制度也是秦始皇發(fā)明的,但秦始皇沒有立皇后,而只有嬪妃,據(jù)說秦始皇后宮的嬪妃有上萬人,因為消滅了六國,原來六國皇室的嬪妃都被秦始皇收編到自已的后宮之中,所以秦始皇的嬪妃數(shù)量很多。而且秦始皇一生生育了20多個兒女,雖然這些兒女大多被后來的秦二世胡亥所殺,但這些子女肯定是有母親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秦始皇的嬪妃所生,而這些沒有生育子女的嬪妃后來被秦二世作為殉葬品陪葬了秦始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由于是平民皇帝,他的老婆并不多,據(jù)史書記載,劉邦的老婆不超過20個,正妻皇后是呂雉,還有幾位夫人,最有名的是戚夫人,再說了,劉邦當(dāng)皇帝時的年齡已經(jīng)是55歲高齡了,也沒有太多精力再去找嬪妃。漢朝的皇帝嬪妃都不多,再說了,兩漢以儒治國,信奉周禮,漢朝皇帝的嬪妃應(yīng)該都不超過周禮規(guī)定的121人,鼎鼎有名的漢武帝有過兩任皇后,分別陳阿嬌和衛(wèi)子夫,還有8位嬪妃,這只是有名有姓被記載下來的,漢武帝的后宮嬪妃肯定是不超過121人。據(jù)說后宮嬪妃最多的皇帝就是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其后宮嬪妃有上萬人之多,比秦始皇還要多,司馬炎有過兩任皇后楊艷和楊芷,但嬪妃之中被記載下名字的不多,雖然沒有記,但司馬炎一生有31個子女,或是說明了他妻妾眾多。而史上妻妾最少,最癡情的皇帝則是隋文帝楊堅,楊堅只有一位皇后獨孤伽羅,和三位夫人,楊堅有記載的9名子女中,獨孤伽羅皇后就生了5個,如果不是楊堅只鐘情獨孤伽羅皇后,皇后也不可能生這么多兒女,相比于其他三位夫人,只給楊堅貢獻了4名子女,說明楊堅寵信的次數(shù)極少。明朝皇帝算是后宮嬪妃較為正常的數(shù)量,比如說萬歷皇帝朱翊鈞,他一生有記載的皇后有2位,貴妃有2位,嬪妃有15位,這已不算少了,而且萬歷皇帝一生有18名有記載的子女,按道理來說,萬歷皇帝的后宮嬪妃應(yīng)該為數(shù)百人。清朝前期的皇帝后宮嬪妃還算正常,到了后期則比較少了,比如說乾隆皇帝,一生有3位皇后,5位皇貴妃,5位貴妃,6位妃,6位嬪,12位貴人,4位常在,加起來有41位老婆,這或是有名有姓的,算起來,乾隆皇帝應(yīng)該是清朝妻妾最多的皇帝,至少也有數(shù)百人,不過這也應(yīng)該和乾隆皇帝活得較長有關(guān)。但到了清朝晚期,比如說光緒皇帝,只有一位皇后和2位貴妃被記載,真是少得可憐,不過光緒皇帝一生都被慈禧太后囚禁,當(dāng)時的清朝又處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光緒皇帝根本就沒有太多心思娶妻納妾,而且年紀輕輕38歲就去世。綜合來看,皇帝的老婆每個朝代都是不固定,也無法準確說出數(shù)量多少,一般來說,后宮嬪妃有個數(shù)百人是正常,數(shù)千人也不在少數(shù),一萬余人則是頂峰了,當(dāng)然也有妻妾較少的皇帝,比如兩漢時期的皇帝后妃是最少的,其實就是清朝晚期了。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只是個泛指,實際上古代皇帝的老婆比這多多,《禮記·昏義》就記載周時“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其目的是多娶妻子滿足淫欲,并多生兒子。三宮六院,皇宮的內(nèi)廷,泛指皇帝的妃嬪。《漢書》記載,漢朝時,除皇后外,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后又增加婕妤、侄娥、容華、元使、昭儀等名號。北齊的皇帝荒淫,武成帝高湛弄了個“河清新令”,命令后宮依古制,包羅周和漢的制度,不但有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還有左右昭儀,上嬪、下嬪,數(shù)量巨多,這還不算,《北史·后妃傳序》記載,北齊后方高緯后來居上,不但立幾個皇后,妃子數(shù)量都是以往的幾倍。晉武帝羊車游后宮圖。妃子多了皇帝不可能一一面試個個恩幸,漢成帝時期,他令人為妃子作畫,按圖來召幸,當(dāng)年王昭君本來長得美,但未給畫師好處,把王昭君畫得很丑,使得3年未恩幸一次;《晉書》記載,晉武帝就比較隨性了,武帝多內(nèi)寵,掖庭殆將萬人,常乘羊車,至便宴寢,宮人乃以竹葉插戶,以鹽灑地,而引帝車,這就是成語“羊車望幸”的由來。宋度宗畫像。《續(xù)資治通鑒》記載,宋度宗趙禥是宋理宗的侄兒,他不但把宋理宗的妃子全部收歸已有,還數(shù)次大選秀女以充后宮,只要來了欲望,逮到誰直接拉來就做,完事后,臨幸的女子還要到“閣門”跪謝龍恩,由官員記錄下姓名、時間,有時官員一天記錄30多個,令人咂舌,而國家大權(quán)交給了奸臣賈似道執(zhí)掌。坤寧宮,皇后的寢宮,后宮之首。如果供皇帝驅(qū)使玩弄的女性也算在內(nèi),那妻妾的數(shù)量足以讓世人吃驚,《史記》有載,秦始皇的后宮有宮女萬余人,劉邦建漢時,國力衰弱,那時宮女也有千余人,紛亂的三國時期,小小的東吳末帝孫皓,有宮女達萬人,仍“采擇無已”,荒淫的隋煬帝,建有西苑,共有16院,藏數(shù)千宮女其中,任其“恩幸”,《新唐書》也記載,情種唐玄宗時期宮女達4萬人。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是真的吗?古代帝王到底有多少个老婆?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甩荧蓝一套换女帝之类的动态魔力,有的留名
- 下一篇: 谈莉娜会演唱《非狐外传》的歌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