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是谁画的啊?
中國著名的連環畫名家有:1、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2、1940年代的“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3、1950年代后的“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4、1950年代后的“南北二劉”:劉繼卣、劉旦宅5、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
1、從40年代起小人書步入飛黃騰達的時期。一些專事小人書創作的畫家出現了。他們 的風格各異,擅長的題材互不相同,異彩紛呈地并立在小人書的世界中。比如,以喜劇和 鬧劇著稱的陳光鎰,精于江湖武俠題材的梅華(顏梅華)和紅葉,專事歷史故事的嚴紹康 ,還有沈曼云、趙宏本、趙三島、錢笑呆、筆如花、張令濤、水天宏等等。他們都象今日的笑星或歌星,為千萬 讀者迷戀與熱愛。 然而從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小人書因走紅而粗制濫造,或胡編亂造,或拉長故 事,或畫技低劣。正是小人書漸漸走上歧途之時,50年代末連環畫家們開始進行了一次 自我“革命”。一是一些較大出版社精心繪制和推出成套的連環畫。比如天津人民美術出 版社的《聊齋故事》,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的《說岳全傳》 等等,都是連環畫史上的精品。至今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人物造型還要參考這套深 入人心的連環畫形象。二是各出版社聯合對連環畫進行規范化,將畫面的文字搬出畫面, 移到畫面下邊,成為新 式的上圖下文。以使畫面更具欣賞價值,同時注意了說明文字的精煉與圖文的相輔相成。 三是加強人物的性格造型與表情描寫。人物的喜怒哀樂,俯仰正背,一看即知,完全不必 在人物身旁注明姓名。這一要求提高了小人書的藝術質量。四是一批名畫家涉足連環畫。 如王叔暉的《西廂記》 、劉繼卣的《大鬧天宮》,以及賀友直、戴敦邦、劉旦宅、程十發等。畫家的介入,使得小人書精品迭出,并登堂入室,成為當代美術的一種創作形式。 2、解放后到“文革”前的一段時期內,連環畫的出版進入了又一個繁榮期。1950年,國家在文化部藝術局成立了以出版連環畫、年畫等美術普及讀物為主的大眾圖畫出版社。195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大眾”并入其中),同年6月創辦了第一個全國性的連環畫刊物——《連環畫報》。1953年該社成立了連環畫冊編輯室,專門從事連環畫的編輯出版工作。1952年,上海成立的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后改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專門設立了連環畫編輯室,以此同時,上海又將190家私營出版社整頓合并,成立了新美術出版社,專門從事連環畫出版。1955年,新美術并入上海人美,成為全國最大的連環畫編創出版部門,當時的東北畫報社、河北大眾美術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以出版連環畫為主要任務。1951年,全國出版連環畫冊1840種,總印數為1945萬冊;至1957年全國共出版連環畫2200種,總印數達1.06億冊。1951年至1956年全國的累計出版過萬種,印數達2.6億冊。為鼓勵創作,1963年文化部與中國美協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連環畫評獎,53部作品獲繪畫獎。1957年,大批連環畫作者被錯劃“右派”之后,并受三年經濟困難的影響,連環畫出版品種大大收縮,1960年人美社的初版只有兩種,是年,《連環畫報》停刊。除一些解放前便已成名的畫家繼續從事其創作外,大批畢業于專業美術院校的學生也加入到了這支隊伍中來。期間,形式上除傳統白描、西洋素描外,水彩、水粉、水墨、攝影等手法也得以嫻熟運用,而創作題材上更是顯多樣化趨勢,中外文學名著及戲劇電影、童話神話、科幻科普故事此時均進入了畫家們的視野。 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更是以往連環畫創作所不及的。結合形勢,畫家們創作的大批作品,在當時起到了宣傳鼓勵、號召倡導的功用,如1952年的《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同志》、《葡萄熟了的時候》;1953年的《斗爭得來的美滿婚姻》、《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她們走上了組織起來的道路》、《人民代表游蘇聯》;1954年的《童工》、《不能走那條路》、《讓犁》;1955年的《白楊樹下》、《永遠活著的人》、《蕭阿籃打海匪》;1956年的《初春時節》;1957年的《十五貫》、《曠野的春天》、《兩社之間》、《好鄰居》、《女管庫員之死》;1958年的《一桿秤》;1959年的《打響第一槍》、《鋼鐵戰線上的英雄漢》、《鄉村女教師》、《黨的好女兒向秀麗》、《新式結婚》;1960年的《一顆銅鈕扣》、《棗木扁擔》、《跟隨毛主席長征》、《劉文學》、《養豬好處多》、《三個炊事員》;1961年的《元元愛勞動》、《空軍英雄杜鳳瑞》、《巧渡恩陽河》;1962年的《朝陽溝》、《深厚友誼》、《山鄉巨變》、《堵決口》、《紅鷹展翅》;1963年的《膽劍篇》、《栽樹苗》、《冬梅》、《春筍》;1964年的《紅心》、《李雙雙》、《兩個隊長》、《奪印》;1965年的《沙家浜》、《紅巖》、《白毛女》等等。 由于是應急之作,從編繪質量來看,這批作品的質量并不太高,為后人認可的并不多。而此時引人注目的作品仍是那些老畫家創作的從容之作,如劉繼卣的《東郭先生》、《大鬧天宮》、《武松打虎》、《雞毛信》、《窮棒子扭轉乾坤》;華三川的《白毛女》、《青年近衛軍》、《王孝和》、《永不消逝的電波》、《劉胡蘭的小故事》;王弘力的《十五貫》、《天仙配》;劉旦宅的《李時珍》、《屈原》、《木蘭從軍》、《破釜沉舟》;程十發的《畫皮》、《膽劍篇》、《孔乙己》、《列寧的故事》;戴敦邦的《紅樓夢故事》、《陳勝吳廣》;王亦秋的《楊門女將》、《蘭亭傳奇》;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英雄小八路》、《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黎明的河邊》、《紅巖》;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王叔暉的《西廂記》、《楊門女將》、《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牌》、《孟姜女》、《紅樓夢》等。 3、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連環畫的發展,當時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舊連環畫遍布許多城市的書攤和書店,內容多不健康。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對連環畫編繪隊伍進行改造扶持,1950 年,新美術出版社和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和遼寧美術出版社形成了強大的連環畫出版陣容,連環畫名家輩出,一些民國時期的畫家如趙宏本、胡若佛、汪玉山、錢笑呆等也重新煥發出新的創作熱情。從1951 年至1956 年,全國累計出版連環畫一萬余種,印數多達2 億6 千萬冊。1957 年至1965 年是中國連環畫的成熟期,一批內容健康向上,藝術上有鮮明特色的作品紛紛涌現,這一時期的優秀代表作品有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暉的《西廂記》、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王弘力的《十五貫》、丁斌曾、韓和平的《鐵道游擊隊》等。代表中國傳統連環畫的古典連環畫紛紛出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60 冊的《三國演義》系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30 冊的《水滸》系列和15 冊的《岳飛全傳》系列。中國現代連環畫藝術繼承了古代繪畫、民間繪畫的優良傳統,注意骨法用筆,講求神韻,以傳統線描為主來表現內容。賀友直的《山鄉巨變》取法于古代陳老蓮“博古葉子”及明清木刻版畫畫法,古為今用,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王叔暉的《西廂記》,則采用“蘭葉描”和“界畫”手法,令人耳目一新。還有一些畫家大膽地吸收蘇、歐國家的繪畫技巧,極大豐富了連環畫的表現手段,如華三川的《青年近衛軍》、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運用了鉛筆素描或鋼筆素描技法。 這個資料直觀全面:全國第一屆(1963年)連環畫創作評獎獲獎作品 繪畫一等獎(共6部) 1 山鄉巨變 賀友直 2 窮棒子扭轉乾坤 劉繼卣 3 鐵道游擊隊(1-9) 丁斌曾、韓和平 4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趙宏本、錢笑呆 5 我要讀書 王緒陽、賁慶余 6 西廂記 王叔暉 繪畫二等獎(共12部) 1 渡江偵察記 顧炳鑫 2 交通站的故事 華三川 3 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吳敏、高山 4 東郭先生 劉繼卣 5 屈原 劉旦宅 6 創業史 板喬 7 燈芯絨 王永陽 8 孔乙己 程十發 9 風暴 費聲福 10 穆桂英 錢笑呆、汪玉山 11 甲午海戰 林鍇 12 51號兵站 徐思 繪畫三等獎(共35部) 1 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王真、劉馗、金巖、李子純、房英魁、趙明鈞、徐思 2 渾河水 申申 3 革命的一家 姚有多、姚有信、楊麗娜 4 車輪飛轉 陳宏仁 5 恨透鐵 宋懷林、孫耀盛 6 黃河飛渡 陳惠冠 7 戰火中的青春 吳樊祥 8 李雙雙 杜滋齡 9 劉三姐 鄧二龍 10 回民支隊 端木勇 11 萬水千山 羅興 12 靈泉洞 任伯宏、任伯言 13 山鷹之歌 胡少飛 14 木匠迎親 盛亮賢、沈悌如 15 耕云記 劉國輝 16 西山義旗 張文忠 17 在靜靜的卡甫河畔 龔建新 18 布克奇傳 何國華 19 草原的兒子 杜連仁 20 胭脂 戴仁 21 三進王窯村 張辛國 22 五彩路 樂小英、戴敦邦 23 紅心向太陽 章桂征 24 阿克里木和他的兒子 承力 25 我當上了學習小組長 陶琦 26 我們村里的年青人 趙明鈞 27 八百鞭子 趙洪武 28 楊門女將 王亦秋 29 石碣村 墨浪 30 初出茅廬 王齊 31 桃花公主 丁世弼 32 草上飛 羅盤 3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毅進 34 在人間 董洪元 35 祖傳秘方 王純信 腳本一等獎(共4部) 1 雞毛信 張在學 2 窮棒子扭轉乾坤 姜維樸 3 風暴 費聲福、吳兆修 4 屈原 董子畏 腳本二等獎(共8部) 1 鐵道游擊隊 董子畏 2 老孫歸社 楊兆麟 3 懶龍伸腰 曹作銳 4 英雄列車 葉惠元 5 渾水河 申申等 6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王星北 7 蘇武 陸士達 8 八百鞭子 任樸 腳本三等獎(共15部) 1 交通站的故事 大魯 2 耕耘記 林烽 3 紅旗譜 第4冊“反割頭稅”,趙成章、敦謙 4 沱江的早晨 程浩飛 5 野火春風斗古城 洪劍 6 兩代人 修明、高鐵林 7 漁島之子 劉鑒、星索 8 牧羊姑娘 王拓明 9 老寶貝和刺兒梅 楊潤自 10 祖傳秘方 高鐵林、修明 11 喜相逢 李春元 12 趙百萬 吳秾 13 虎符 白宇 14 西山義旗 林如稷 15 錦雞 唐庚
連環畫最早在中國開始。中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閣肉貿鴿圖》等佛本生故事。魏晉時期的卷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后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用絹幡等形式來傳播佛教。絹幡是條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常掛在道場或經臺兩邊。這時在漢族民間還有一種通俗的講唱形式叫做“變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圖,圖的內容有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這一問題后來影響到了“諸宮調”等漢族民間文學。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制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一般以線描為主,也有彩色等。
小人書 即 連環畫 。 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連環畫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連環畫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廣義的連環畫可以拓展到文人畫的卷軸、廟堂的壁畫、民間的花紙年畫、建筑中木雕和磚刻。在連環畫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相對簡單,連環畫寓教于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讀物。由于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使其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制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線描連環畫:線描作品傳承自中國古代的繡像,用清晰的線條勾畫出人、事、景、物。(2)素描連環畫: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線條,采用明暗對比、透視等方式進行描繪。(3)水彩連環畫:傳自歐洲的水彩畫,畫筆水分的多少、濃淡產生明暗、潤濕和融合的效果。(4)木刻連環畫:最早用刀刻木板后再拓印,由于木板在拓印后一定數量的紙張后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較高,且印數較少,2000年后的收藏價值也被炒作得很高。后期的木刻連環畫,多采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內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制版印刷。(5)漫畫連環畫:漫畫的形式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傳入中國,對人物形象表現夸張,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記》。
1、從40年代起小人書步入飛黃騰達的時期。一些專事小人書創作的畫家出現了。他們 的風格各異,擅長的題材互不相同,異彩紛呈地并立在小人書的世界中。比如,以喜劇和 鬧劇著稱的陳光鎰,精于江湖武俠題材的梅華(顏梅華)和紅葉,專事歷史故事的嚴紹康 ,還有沈曼云、趙宏本、趙三島、錢笑呆、筆如花、張令濤、水天宏等等。他們都象今日的笑星或歌星,為千萬 讀者迷戀與熱愛。 然而從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小人書因走紅而粗制濫造,或胡編亂造,或拉長故 事,或畫技低劣。正是小人書漸漸走上歧途之時,50年代末連環畫家們開始進行了一次 自我“革命”。一是一些較大出版社精心繪制和推出成套的連環畫。比如天津人民美術出 版社的《聊齋故事》,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的《說岳全傳》 等等,都是連環畫史上的精品。至今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人物造型還要參考這套深 入人心的連環畫形象。二是各出版社聯合對連環畫進行規范化,將畫面的文字搬出畫面, 移到畫面下邊,成為新 式的上圖下文。以使畫面更具欣賞價值,同時注意了說明文字的精煉與圖文的相輔相成。 三是加強人物的性格造型與表情描寫。人物的喜怒哀樂,俯仰正背,一看即知,完全不必 在人物身旁注明姓名。這一要求提高了小人書的藝術質量。四是一批名畫家涉足連環畫。 如王叔暉的《西廂記》 、劉繼卣的《大鬧天宮》,以及賀友直、戴敦邦、劉旦宅、程十發等。畫家的介入,使得小人書精品迭出,并登堂入室,成為當代美術的一種創作形式。 2、解放后到“文革”前的一段時期內,連環畫的出版進入了又一個繁榮期。1950年,國家在文化部藝術局成立了以出版連環畫、年畫等美術普及讀物為主的大眾圖畫出版社。195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大眾”并入其中),同年6月創辦了第一個全國性的連環畫刊物——《連環畫報》。1953年該社成立了連環畫冊編輯室,專門從事連環畫的編輯出版工作。1952年,上海成立的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后改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也專門設立了連環畫編輯室,以此同時,上海又將190家私營出版社整頓合并,成立了新美術出版社,專門從事連環畫出版。1955年,新美術并入上海人美,成為全國最大的連環畫編創出版部門,當時的東北畫報社、河北大眾美術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以出版連環畫為主要任務。1951年,全國出版連環畫冊1840種,總印數為1945萬冊;至1957年全國共出版連環畫2200種,總印數達1.06億冊。1951年至1956年全國的累計出版過萬種,印數達2.6億冊。為鼓勵創作,1963年文化部與中國美協共同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連環畫評獎,53部作品獲繪畫獎。1957年,大批連環畫作者被錯劃“右派”之后,并受三年經濟困難的影響,連環畫出版品種大大收縮,1960年人美社的初版只有兩種,是年,《連環畫報》停刊。除一些解放前便已成名的畫家繼續從事其創作外,大批畢業于專業美術院校的學生也加入到了這支隊伍中來。期間,形式上除傳統白描、西洋素描外,水彩、水粉、水墨、攝影等手法也得以嫻熟運用,而創作題材上更是顯多樣化趨勢,中外文學名著及戲劇電影、童話神話、科幻科普故事此時均進入了畫家們的視野。 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更是以往連環畫創作所不及的。結合形勢,畫家們創作的大批作品,在當時起到了宣傳鼓勵、號召倡導的功用,如1952年的《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同志》、《葡萄熟了的時候》;1953年的《斗爭得來的美滿婚姻》、《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她們走上了組織起來的道路》、《人民代表游蘇聯》;1954年的《童工》、《不能走那條路》、《讓犁》;1955年的《白楊樹下》、《永遠活著的人》、《蕭阿籃打海匪》;1956年的《初春時節》;1957年的《十五貫》、《曠野的春天》、《兩社之間》、《好鄰居》、《女管庫員之死》;1958年的《一桿秤》;1959年的《打響第一槍》、《鋼鐵戰線上的英雄漢》、《鄉村女教師》、《黨的好女兒向秀麗》、《新式結婚》;1960年的《一顆銅鈕扣》、《棗木扁擔》、《跟隨毛主席長征》、《劉文學》、《養豬好處多》、《三個炊事員》;1961年的《元元愛勞動》、《空軍英雄杜鳳瑞》、《巧渡恩陽河》;1962年的《朝陽溝》、《深厚友誼》、《山鄉巨變》、《堵決口》、《紅鷹展翅》;1963年的《膽劍篇》、《栽樹苗》、《冬梅》、《春筍》;1964年的《紅心》、《李雙雙》、《兩個隊長》、《奪印》;1965年的《沙家浜》、《紅巖》、《白毛女》等等。 由于是應急之作,從編繪質量來看,這批作品的質量并不太高,為后人認可的并不多。而此時引人注目的作品仍是那些老畫家創作的從容之作,如劉繼卣的《東郭先生》、《大鬧天宮》、《武松打虎》、《雞毛信》、《窮棒子扭轉乾坤》;華三川的《白毛女》、《青年近衛軍》、《王孝和》、《永不消逝的電波》、《劉胡蘭的小故事》;王弘力的《十五貫》、《天仙配》;劉旦宅的《李時珍》、《屈原》、《木蘭從軍》、《破釜沉舟》;程十發的《畫皮》、《膽劍篇》、《孔乙己》、《列寧的故事》;戴敦邦的《紅樓夢故事》、《陳勝吳廣》;王亦秋的《楊門女將》、《蘭亭傳奇》;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英雄小八路》、《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黎明的河邊》、《紅巖》;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王叔暉的《西廂記》、《楊門女將》、《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牌》、《孟姜女》、《紅樓夢》等。 3、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連環畫的發展,當時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舊連環畫遍布許多城市的書攤和書店,內容多不健康。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對連環畫編繪隊伍進行改造扶持,1950 年,新美術出版社和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和遼寧美術出版社形成了強大的連環畫出版陣容,連環畫名家輩出,一些民國時期的畫家如趙宏本、胡若佛、汪玉山、錢笑呆等也重新煥發出新的創作熱情。從1951 年至1956 年,全國累計出版連環畫一萬余種,印數多達2 億6 千萬冊。1957 年至1965 年是中國連環畫的成熟期,一批內容健康向上,藝術上有鮮明特色的作品紛紛涌現,這一時期的優秀代表作品有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暉的《西廂記》、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王弘力的《十五貫》、丁斌曾、韓和平的《鐵道游擊隊》等。代表中國傳統連環畫的古典連環畫紛紛出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60 冊的《三國演義》系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30 冊的《水滸》系列和15 冊的《岳飛全傳》系列。中國現代連環畫藝術繼承了古代繪畫、民間繪畫的優良傳統,注意骨法用筆,講求神韻,以傳統線描為主來表現內容。賀友直的《山鄉巨變》取法于古代陳老蓮“博古葉子”及明清木刻版畫畫法,古為今用,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王叔暉的《西廂記》,則采用“蘭葉描”和“界畫”手法,令人耳目一新。還有一些畫家大膽地吸收蘇、歐國家的繪畫技巧,極大豐富了連環畫的表現手段,如華三川的《青年近衛軍》、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運用了鉛筆素描或鋼筆素描技法。 這個資料直觀全面:全國第一屆(1963年)連環畫創作評獎獲獎作品 繪畫一等獎(共6部) 1 山鄉巨變 賀友直 2 窮棒子扭轉乾坤 劉繼卣 3 鐵道游擊隊(1-9) 丁斌曾、韓和平 4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趙宏本、錢笑呆 5 我要讀書 王緒陽、賁慶余 6 西廂記 王叔暉 繪畫二等獎(共12部) 1 渡江偵察記 顧炳鑫 2 交通站的故事 華三川 3 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吳敏、高山 4 東郭先生 劉繼卣 5 屈原 劉旦宅 6 創業史 板喬 7 燈芯絨 王永陽 8 孔乙己 程十發 9 風暴 費聲福 10 穆桂英 錢笑呆、汪玉山 11 甲午海戰 林鍇 12 51號兵站 徐思 繪畫三等獎(共35部) 1 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王真、劉馗、金巖、李子純、房英魁、趙明鈞、徐思 2 渾河水 申申 3 革命的一家 姚有多、姚有信、楊麗娜 4 車輪飛轉 陳宏仁 5 恨透鐵 宋懷林、孫耀盛 6 黃河飛渡 陳惠冠 7 戰火中的青春 吳樊祥 8 李雙雙 杜滋齡 9 劉三姐 鄧二龍 10 回民支隊 端木勇 11 萬水千山 羅興 12 靈泉洞 任伯宏、任伯言 13 山鷹之歌 胡少飛 14 木匠迎親 盛亮賢、沈悌如 15 耕云記 劉國輝 16 西山義旗 張文忠 17 在靜靜的卡甫河畔 龔建新 18 布克奇傳 何國華 19 草原的兒子 杜連仁 20 胭脂 戴仁 21 三進王窯村 張辛國 22 五彩路 樂小英、戴敦邦 23 紅心向太陽 章桂征 24 阿克里木和他的兒子 承力 25 我當上了學習小組長 陶琦 26 我們村里的年青人 趙明鈞 27 八百鞭子 趙洪武 28 楊門女將 王亦秋 29 石碣村 墨浪 30 初出茅廬 王齊 31 桃花公主 丁世弼 32 草上飛 羅盤 3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毅進 34 在人間 董洪元 35 祖傳秘方 王純信 腳本一等獎(共4部) 1 雞毛信 張在學 2 窮棒子扭轉乾坤 姜維樸 3 風暴 費聲福、吳兆修 4 屈原 董子畏 腳本二等獎(共8部) 1 鐵道游擊隊 董子畏 2 老孫歸社 楊兆麟 3 懶龍伸腰 曹作銳 4 英雄列車 葉惠元 5 渾水河 申申等 6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王星北 7 蘇武 陸士達 8 八百鞭子 任樸 腳本三等獎(共15部) 1 交通站的故事 大魯 2 耕耘記 林烽 3 紅旗譜 第4冊“反割頭稅”,趙成章、敦謙 4 沱江的早晨 程浩飛 5 野火春風斗古城 洪劍 6 兩代人 修明、高鐵林 7 漁島之子 劉鑒、星索 8 牧羊姑娘 王拓明 9 老寶貝和刺兒梅 楊潤自 10 祖傳秘方 高鐵林、修明 11 喜相逢 李春元 12 趙百萬 吳秾 13 虎符 白宇 14 西山義旗 林如稷 15 錦雞 唐庚
連環畫最早在中國開始。中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閣肉貿鴿圖》等佛本生故事。魏晉時期的卷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后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用絹幡等形式來傳播佛教。絹幡是條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常掛在道場或經臺兩邊。這時在漢族民間還有一種通俗的講唱形式叫做“變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圖,圖的內容有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這一問題后來影響到了“諸宮調”等漢族民間文學。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制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一般以線描為主,也有彩色等。
小人書 即 連環畫 。 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連環畫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連環畫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廣義的連環畫可以拓展到文人畫的卷軸、廟堂的壁畫、民間的花紙年畫、建筑中木雕和磚刻。在連環畫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相對簡單,連環畫寓教于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讀物。由于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使其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制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線描連環畫:線描作品傳承自中國古代的繡像,用清晰的線條勾畫出人、事、景、物。(2)素描連環畫: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線條,采用明暗對比、透視等方式進行描繪。(3)水彩連環畫:傳自歐洲的水彩畫,畫筆水分的多少、濃淡產生明暗、潤濕和融合的效果。(4)木刻連環畫:最早用刀刻木板后再拓印,由于木板在拓印后一定數量的紙張后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較高,且印數較少,2000年后的收藏價值也被炒作得很高。后期的木刻連環畫,多采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內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制版印刷。(5)漫畫連環畫:漫畫的形式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傳入中國,對人物形象表現夸張,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記》。
總結
- 上一篇: 有没有比泰囧还搞笑的电影
- 下一篇: 梦见自己来了好多大姨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