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河图洛书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你說的是《九宮圖》有99圖77圖等五宮格(和65) 17 24 1 8 15 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七宮格(和175) 30 39 48 1 10 19 28 38 47 7 9 18 27 29 46 6 8 17 26 35 37 5 14 16 25 34 36 45 13 15 24 33 42 44 4 21 23 32 41 43 3 12 22 31 40 49 2 11 20 九宮格(和369) 47 58 69 80 1 12 23 34 45 57 68 79 9 11 22 33 44 46 67 78 8 10 21 32 43 54 56 77 7 18 20 31 42 53 55 66 6 17 19 30 41 52 63 65 76 16 27 29 40 51 62 64 75 5 26 28 39 50 61 72 74 4 15 36 38 49 60 71 73 3 14 25 37 48 59 70 81 2 13 24 35 這是八十一宮格的排列圖,你可以從中找出規律。 首先在第一行中間寫下1,然后向下移動到最底下,向右移一格寫下2,然后一下向右上方寫到最邊處, 然后平移到最左邊,向上移動一格再向右上方寫。遇到數字后向下寫一格,繼續向右上寫。 按此規律,可寫出任意奇數的平方宮格。九宮圖在《射雕英雄傳》的第二十九回《黑沼隱女》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那女子沮喪失色,身子搖了幾搖,突然一交跌在細沙之中,雙手捧頭,苦苦思索,過了一會,忽然抬起頭來,臉有喜色,道:“你的算法自然精我百倍,可是我問你:將一至九這九個數字排成三列,不論縱橫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黃蓉心想:“我爹爹經營桃花島,五行生克之變,何等精奧?這九宮之法是桃花島陣圖的根基,豈有不知之理?”當下低聲誦道:“九宮之義,法以靈龜,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邊說邊畫,在沙上畫了一個九宮之圖。那女子面如死灰,嘆道:“只道這是我獨創的秘法,原來早有歌訣傳世。”黃蓉笑道:“不但九宮,即使四四圖,五五圖,以至百子圖,亦不足為奇。就說四四圖罷,以十六字依次作四行排列,先以四角對換,一換十六,四換十三,后以內四角對換,六換十一,七換十。這般橫直上下斜角相加,皆是三十四。”那女子依法而畫,果然絲毫不錯。黃蓉道:“那九宮每宮又可化為一個八卦,八九七十二數,以從一至七十二之數,環繞九宮成圈,每圈八字,交界之處又有四圈,一共一十三圈,每圈數字相加,均為二百九十二。這洛書之圖變化神妙如此,諒你也不知曉。”舉手之間,又將七十二數的九宮八卦圖在沙上畫了出來。2 9 4 3 5 7 6 1 8 上表就是黃蓉說的九宮圖的解法,小說中英姑潛心研究多年,以為是‘獨創的秘法’,說明該題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哪么我們能運用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來解答九宮圖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面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分析:‘不論縱橫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15’,可以看出九宮中中間的數是最重要的數,縱橫斜角相加中,該數用到的次數最多。因此我們從解決該數開始入手。y z 15-y-z   x     15-z-x 15-x-y 如上表中設中間小格為x、左上角為y、上層中間為z,由于縱橫斜角相加都是15,有右下角為15-x-y右上角為15-y-z中間下層為15-z-x。從最下行來看左下角就應為:15-(15-z-x)-(15-x-y)。而從斜角來看左下角為:15-(15-y-z)-x就有:15-(15-z-x)-(15-x-y)=15-(15-y-z)-x解此方程得:x=5由此可見不論是什么樣的數字(不一定是1至9)的數,如果要排成九宮圖,并要縱橫斜角的和都為15的話,中間的數必定是5。解決中間的數字后,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接下來應該確定四個角的數了,因為四個角的數在縱橫斜角相加中用到次數要多些。由于1-9為自然數,我們可以簡單地應用數字的奇偶性來進行邏輯推理來確定四個角數字的奇偶。奇 奇偶 奇偶 偶 奇   偶奇 偶 奇 先假設左上角的數為奇數,由于中間的數為 5(奇數)和為15(奇數)→ 右下角為奇數。再假設上層中間為奇數 → 右上角為奇數 → 左下角也為奇數。這樣九宮中出現了6 個奇數,而1-9中只有五個奇數,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當左上角為奇數時上層中間不能為奇數。哪么上層中間為偶數呢?上層中間為偶數 → 右上角為偶數 → 左下角為偶數 → 左中間為偶數并且下中間為偶數。這樣九宮中出現了五個偶數,這也是不可能的。由于左上角為奇數時,上層中間為奇數和偶數都不成立,所以左上角為奇數是不成立的,所以左上角必定為偶數。確定了中間的數為5,并且確定了角上的數為偶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任意將兩個偶數加入四個角中的兩個角中,其余的數字就跟著填寫出來了。九宮 相傳伏羲氏在得到天下后,從黃河中,跳出了一匹龍馬,而其背上有一幅圖,上面畫有八卦,而此龍馬則將這幅圖,獻給了伏羲氏,所以河圖,又稱之為黃河之圖。至於洛書,則傳說是,大禹在治水時,從水中出現了一只神龜,而在其背上,馱著一部書,內有九個數,其也將此書獻給了大禹。據說這河圖與洛書,隱含治天下的道理,從而使這二位圣賢,明白如何治理天下。 到了宋代,有人將「河圖」與「洛書」,與所謂的「九宮」關聯在一起。例如劉牧在《易書釣隱》中曾提到:河圖就是「九宮」,而洛書是一種,由十個數所排列出的「天地生成數圖」。不過,在理學極盛的朱熹時代,人們又把河圖與洛書的說法顛到過來,認為洛書是一到九排例成縱、橫、斜,各方向數字和皆為十五的數字魔陣,而河圖則是一到五相加而成的數列,這并且也被后世的人,說成是中國數學魔陣奧秘的起源。而在卜筮、術數或風水學方面,河圖與洛書,也經常成為其引用理論來源,因而可說是中國「五術」(山、醫、命、相、卜)的根源。 「九宮學理」創始人-程春生(別號天相) 九宮占卜法,源自於九宮學理,而近代將九宮學理重新詮釋并創新的人,即為程春生先生,其號天相,故有人也稱其為程天相。 雖然程天相先生,在校所學的是機械工程,但憑其對於中國傳統的中醫及五術的熱愛,因此進而潛心鉆研,其於民國六十四年,在梨山耕作時,體悟出「九宮學理」中的人性篇及流年運勢;民國六十八年洞悉發動、變動的力量及災難篇;民國六十九年,解析出婚姻關系的磁場,在民國七十二年,更將機會點、人際關系、財宮及九宮卦等學說,全部融會貫通,因而也將所謂的「九宮學理」,帶入了更圓滿,以及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境界。 程春生先生於民國七十三年,正式開始以九宮學理分析師為職業,民國七十九年,正式傳授九宮學理,至今已有數萬人學習過其理論。 九宮學理與傳統姓名學的不同之處 「九宮學理」命名的由來,主要是程天相先生,在研究洛書時,從大自然的變化中,體悟出九個格位,皆有其獨特的機會點,故將其命名為「九宮機會點」,這也是九宮學理的主軸。 由於近代九宮占卜的基礎-九宮學理,主要是程天相先生,自悟自創,雖然其命格的解析架構,是以姓名為主(故又稱為九宮姓名學),但其絕對不同於坊間,以易經或五行為基礎的姓名學,其有機會點、發動、財宮或是命格潛能的解析等,也與一般的姓名學分析不同。至於一般的易經,總共有六十四卦,而九宮占卜則有九十卦,這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占卜九宮卦注意事項 九宮學理,可以用來分析個人的姓名學命格,而九宮卦,則是其所衍生出一種占卜方法,如同許多占卜法一樣,占卜九宮卦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1心要誠,心不誠則卦不靈 2意要專,意不專則卦易亂 3念要到,念不到則卦易空 4一事不二卜,二卜必有假 5問事要真,否則必自欺 6占卜時,問占者要在心中念其姓名、歲數、日期、住址及事由,然后求卜 7分兩段式抽簽;第一段為上,第二段為下,抽完之后要先還原,才能再抽,而不同之事,需占不同的卦。 8抽出的數字,要照百、十、個位數排列,;第一支為百位數、第二支為十位數,第三支則為個位數。 9問近不問遠(以十五日內要抉擇的事情為主)、問運不問命(命在格上求 九宮格,也稱“數獨”,是一款邏輯性很強的的數字拼圖益智游戲,不僅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對大腦非常有好 處。小孩子經常玩九宮格,可以鍛煉大腦,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及智力。老年人經常玩數獨,可以使大腦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有益身體的健康。九宮格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游戲。很多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玩。 它的游戲規則很簡單,9×9個格子里,已有若干數字,其他宮位留白,玩家需要自己按照邏輯推敲出剩下的空格里是什么數字,使得每一行與每一列都有1到9的數字,每個小九宮格里也有1到9的數字,并且一個數字在每個行列及每個小九宮格里都只能出現一次。 做這種游戲不需要填字謎那樣的語言技巧和文化知識,甚至也不需要復雜的數學能力。因為它根本不需要加減乘除運算。當然,你也千萬別小看它,它可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制服”的。九宮格絕對是對智慧和毅力的一種考驗。在這看似簡單的小小一方九宮格上,要用自己所有的想像力、邏輯推理和創新思維。當你握筆沉思的時候,這9個數字很可能讓你頭痛不已,脈搏加快,惱火不已。不過,當你成功填完所有數字的時候,你肯定會感到欣喜若狂。以下有詳細解釋:http://hi.baidu.com/%BE%AD%B5%E4%C2%E5%C4%FE/blog/item/fe97f3dd597dd4eb77c63877.html
“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個圣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后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別寫了卦辭。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2014年11月11日,河圖洛書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圖”、“洛書”最初的形狀是什么樣子?隨著世紀的流轉,今天人們已經難以尋覓其真相了,但從一些史籍殘留記載看,它的慧根是很古遠的。在人類初始時期,圣人依據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龜背和獸骨上,以作為經驗對人們的生存起到一種警示作用。因為它是經驗所積聚,所以往往比較靈驗,一定程度上能使人們逢兇化吉,后來逐漸被人們視為神靈祥瑞之物。我們從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龜背和獸骨之上,內容又多為占卜之辭可以得到印證。中國遠祖先民對龜和龍都很崇拜,在流傳下來的遠古神話和先秦典籍中,多見記載。如《莊子·逍遙游》就寫到:“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這里的“冥靈”多數學者都認為是指神龜。在《莊子》一書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龜,而且也多和長壽、吉祥有關。神龜和龍馬以及蛇、鹿、熊、羆、貔、貅、貙、虎,還有一些飛鳥,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圖騰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標。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一段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這是中國歷史上炎帝和黃帝在阪泉開展爭奪中原的一場大戰,戰爭打得很激烈也很殘酷,《新書·益壤》稱當時的戰場是“流血漂杵”,雖有夸大之處,但可以說明當時這場戰爭進行的確實很激烈。在這場戰爭中,黃帝居然能驅使熊、羆等猛獸參加戰斗,為這次戰爭增添了神奇的色彩。這些猛獸實際就是當時一些部落的圖騰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鮮明的族標跟隨著黃帝參加戰斗。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而告終,它導致了炎、黃兩大部族的融合,華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黃帝族則是以龍為族標的部落。所以,后來龍就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戰”的神話實際是對當時炎、黃兩個部落大戰歷史事件的記錄和解釋。二、“河圖洛書”圖式反映出中國人對數字的崇拜和時空觀念數字是人類最初從動物界分離出來而成為人的重要標志之一。數字的出現使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聰明,并為進一步開發智慧奠定了基礎。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家菲洛勞斯曾說過一段著名的話:“龐大、萬能和完美無缺是數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類生活的開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參與者。沒有數字,一切都是混亂和黑暗的。”因此,遠古時期的人類一開始就非常崇拜數字,這是世界上各個民族在文化啟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國古代先民對數字的崇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表現了遠古時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倫、哲學、藝術、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我們從宋人對上古圖書“河圖洛書”的圖式理解,便不難理解這一點。中國古代先民的數字崇拜,主要表現在對一至十這十個基本數字的崇拜,以及對十以后的由基本數字生發出來的一些數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數字如由二、二、三相乘產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產生的二十四,四七產生的二十八,六六產生的三十六,七七產生的四十九,八八產生的六十四,九九產生的八十一,由十產生的百、千、萬等。在古代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中,一至十這十個基本數字都不單是數學意義的數字,它們還具有美學意義、祥瑞意義、世界觀及宇宙觀意義等,每個基本數字都是完美數、吉利數、理想數、大智慧數,細說起來都含義無窮。三、 “河圖”、“洛書”與八卦之起源千百年來,人們總是把“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聯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圖洛書置于易學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國古代的學者大多認為是伏羲受河圖啟發而創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從今天看,八卦不過是一些長線和短線組成的占卜符號,那么,是誰最早發明了這些符號?史書多稱伏羲發明了八卦。關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經·系辭下》有較為詳細地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在那個天地洪荒的時期,伏羲常常站在黃河邊的坡地上,凝神觀看黃河和洛水交匯處形成的激流漩渦,河出圖,洛出書,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黃土,都能引發他的思考,天為什么是藍的,地又為什么是黃的,天、地和人、花草、蟲魚又是什么關系?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用12條長線和24條短線進行排列組合,構成8種圖形,這些用長短不同的線條構成的圖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結繩制作網羅,用于捕魚和狩獵。這大概是從《離》善于附著像中得到了啟示。漢代學者劉歆在《漢書·五行志》中亦稱:“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漢代學者多宗從劉歆之說,認為伏羲創立八卦是受了河圖洛書的啟發。如孔穎達著《周易正義》稱“伏羲得《河圖》,復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后畫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僅認為河圖洛書是河洛龜龍所獻,圣人所畫,是《周易》之源頭,而且把河圖洛書的圖式置于卷首。元代學者王申子在《大易緝說》也說:“伏羲之易本于河圖,河圖中宮天五地十,太極也。”至少自漢代以下多數學者都認可河圖是早在伏羲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圣人依此創立八卦。于是,人們便把河圖洛書與八卦、八卦與《周易》緊密連系在一起。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因為八卦源于河圖洛書。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學思想。只要細加分析便知,數字性和對稱性是“圖書”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和”或“差”的數理關系則是它的基本內涵。完全可以用數學方法證明或推導出河圖、洛書,并證明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還可以發現,河圖、洛書與算盤”和“萬字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河圖、洛書是以黑點或白點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若干不同組合,并整體上排列成矩陣的兩幅圖式
河圖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口訣:一六共宗,為水居北;二七同道,為火居南;三八為朋,為木居東;四九為友,為金居西;五十同途,為土居中。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漢字體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區,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在在3×3方格盤上,是把1至8八個小木塊隨意擺放,每一空格其周圍的數字可移至空格。玩者要將小木塊按12345678的順序重新排好,以最少的移動次數拼出結果者為勝。玩法如九宮格算術游戲玩法,推動木格中8個數字排列,橫豎都有3個格,使每行、每列兩個對角線上的三數之和都等于15。在計算的同時,還必須思考怎么把數字方塊推動到相對應的位置上,這個游戲不僅僅考驗人的數字推理能力,也同時考驗了人的思維邏輯能力。
伏羲通過修身運用內求法證出身內的河圖,從而天人合一感悟出無相的大道自然和有相宇宙的真理,從而演畫出八卦,成為易道文化創始者。據文獻記載,在中華民族流傳的人文始祖中,燧人發明火,有巢發明居,神農發明農業、藥物,惟有伏羲,他幾乎集中上古時期所有的發明創造,立下了齊天功績,后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像日月那樣光明無私,是道在人間的化身。唐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記》載:“太暤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之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以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其帝太昊是也,都于陳,東封太山,立一百十一年崩”。司馬貞的這段記載,主要以《帝王世紀》記載為依據,對伏羲的生平、功德和傳說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成為目前研究伏羲事跡的主要文獻。伏羲是中華文明的肇啟者,以畫八卦為標志,將中國歷史帶入新的文明時代。然而伏羲畫八卦又是建筑在河圖的基礎之上,關于河圖歷史上眾說紛紜,在此有必要作出一點探討。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之根,是中國道德根文化初始的基因文化,是八卦靈感的源起,是陰陽五行術數文化的發端。河圖洛書誕生于伏羲天人合一深度狀態的真知中。他是在運用修之身內求法,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后,通過體之于身獲得此圖案,然后繪畫成可觀性的圖形進行保存,一直保存至周末而被毀。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貴德修身、天人合一的內求法,已經在社會上明顯隱退,能夠通過內求法獲證至內境出現河圖而與宇宙外河圖相應的人,明顯稀少下來。人們都開始外求于前人書畫記錄下來的河圖進行探索研究。按照傳統的說法,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找到最原始的河圖、洛書就等于找到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源頭。直到周成王時代,記錄下來的河圖、洛書還在皇宮陳列著;經幽王之亂,西周的國寶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圖、洛書從此也就不見蹤影。河圖洛書,是中國道德根文化中來自上古時代修身內求法而產生的圖案,伏羲正是通過修之身而內求,進入天人合一狀態以后,觀察到而誕生出這一圖案,并且記錄下來,并且由此而產生易理哲學而畫出八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源生于此。它們被廣泛應用于中醫、易經、風水、五行、子平八字、紫微斗數、擇日等占卜學中。《周易·系辭傳》:“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伏羲畫八卦,主要是依據當時的自然景象。將宇宙永恒存在的哲理,通過簡單的符號象征來表示。現代的景象,當然和伏羲氏那時候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讀《易經》必須設身處地,站在當時的景象來體會。有些民族,可能一下子使歸之于“神”,認為神主宰一切,所以宇宙顯得十分有規律。伏羲氏并沒有這樣想。他只是體會到:萬物變動不居。宇宙萬物無一物不在變動,大概有一種強大的動能,在驅使萬物變動不息吧!中國人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宗教,和伏羲氏這種態度,應該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我們不走宗教的途徑,卻能夠一下子便走上自然法則的大道。
                        
                        
                        “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個圣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后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別寫了卦辭。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2014年11月11日,河圖洛書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圖”、“洛書”最初的形狀是什么樣子?隨著世紀的流轉,今天人們已經難以尋覓其真相了,但從一些史籍殘留記載看,它的慧根是很古遠的。在人類初始時期,圣人依據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龜背和獸骨上,以作為經驗對人們的生存起到一種警示作用。因為它是經驗所積聚,所以往往比較靈驗,一定程度上能使人們逢兇化吉,后來逐漸被人們視為神靈祥瑞之物。我們從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龜背和獸骨之上,內容又多為占卜之辭可以得到印證。中國遠祖先民對龜和龍都很崇拜,在流傳下來的遠古神話和先秦典籍中,多見記載。如《莊子·逍遙游》就寫到:“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這里的“冥靈”多數學者都認為是指神龜。在《莊子》一書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龜,而且也多和長壽、吉祥有關。神龜和龍馬以及蛇、鹿、熊、羆、貔、貅、貙、虎,還有一些飛鳥,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圖騰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標。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一段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這是中國歷史上炎帝和黃帝在阪泉開展爭奪中原的一場大戰,戰爭打得很激烈也很殘酷,《新書·益壤》稱當時的戰場是“流血漂杵”,雖有夸大之處,但可以說明當時這場戰爭進行的確實很激烈。在這場戰爭中,黃帝居然能驅使熊、羆等猛獸參加戰斗,為這次戰爭增添了神奇的色彩。這些猛獸實際就是當時一些部落的圖騰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鮮明的族標跟隨著黃帝參加戰斗。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而告終,它導致了炎、黃兩大部族的融合,華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黃帝族則是以龍為族標的部落。所以,后來龍就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戰”的神話實際是對當時炎、黃兩個部落大戰歷史事件的記錄和解釋。二、“河圖洛書”圖式反映出中國人對數字的崇拜和時空觀念數字是人類最初從動物界分離出來而成為人的重要標志之一。數字的出現使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和聰明,并為進一步開發智慧奠定了基礎。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家菲洛勞斯曾說過一段著名的話:“龐大、萬能和完美無缺是數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類生活的開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參與者。沒有數字,一切都是混亂和黑暗的。”因此,遠古時期的人類一開始就非常崇拜數字,這是世界上各個民族在文化啟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國古代先民對數字的崇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表現了遠古時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倫、哲學、藝術、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我們從宋人對上古圖書“河圖洛書”的圖式理解,便不難理解這一點。中國古代先民的數字崇拜,主要表現在對一至十這十個基本數字的崇拜,以及對十以后的由基本數字生發出來的一些數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數字如由二、二、三相乘產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產生的二十四,四七產生的二十八,六六產生的三十六,七七產生的四十九,八八產生的六十四,九九產生的八十一,由十產生的百、千、萬等。在古代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中,一至十這十個基本數字都不單是數學意義的數字,它們還具有美學意義、祥瑞意義、世界觀及宇宙觀意義等,每個基本數字都是完美數、吉利數、理想數、大智慧數,細說起來都含義無窮。三、 “河圖”、“洛書”與八卦之起源千百年來,人們總是把“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聯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圖洛書置于易學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國古代的學者大多認為是伏羲受河圖啟發而創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從今天看,八卦不過是一些長線和短線組成的占卜符號,那么,是誰最早發明了這些符號?史書多稱伏羲發明了八卦。關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經·系辭下》有較為詳細地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在那個天地洪荒的時期,伏羲常常站在黃河邊的坡地上,凝神觀看黃河和洛水交匯處形成的激流漩渦,河出圖,洛出書,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黃土,都能引發他的思考,天為什么是藍的,地又為什么是黃的,天、地和人、花草、蟲魚又是什么關系?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用12條長線和24條短線進行排列組合,構成8種圖形,這些用長短不同的線條構成的圖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結繩制作網羅,用于捕魚和狩獵。這大概是從《離》善于附著像中得到了啟示。漢代學者劉歆在《漢書·五行志》中亦稱:“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漢代學者多宗從劉歆之說,認為伏羲創立八卦是受了河圖洛書的啟發。如孔穎達著《周易正義》稱“伏羲得《河圖》,復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后畫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僅認為河圖洛書是河洛龜龍所獻,圣人所畫,是《周易》之源頭,而且把河圖洛書的圖式置于卷首。元代學者王申子在《大易緝說》也說:“伏羲之易本于河圖,河圖中宮天五地十,太極也。”至少自漢代以下多數學者都認可河圖是早在伏羲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圣人依此創立八卦。于是,人們便把河圖洛書與八卦、八卦與《周易》緊密連系在一起。為什么呢?這主要是因為八卦源于河圖洛書。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學思想。只要細加分析便知,數字性和對稱性是“圖書”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和”或“差”的數理關系則是它的基本內涵。完全可以用數學方法證明或推導出河圖、洛書,并證明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還可以發現,河圖、洛書與算盤”和“萬字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河圖、洛書是以黑點或白點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若干不同組合,并整體上排列成矩陣的兩幅圖式
河圖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的“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口訣:一六共宗,為水居北;二七同道,為火居南;三八為朋,為木居東;四九為友,為金居西;五十同途,為土居中。
漢字的起源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于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漢字體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區,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在在3×3方格盤上,是把1至8八個小木塊隨意擺放,每一空格其周圍的數字可移至空格。玩者要將小木塊按12345678的順序重新排好,以最少的移動次數拼出結果者為勝。玩法如九宮格算術游戲玩法,推動木格中8個數字排列,橫豎都有3個格,使每行、每列兩個對角線上的三數之和都等于15。在計算的同時,還必須思考怎么把數字方塊推動到相對應的位置上,這個游戲不僅僅考驗人的數字推理能力,也同時考驗了人的思維邏輯能力。
伏羲通過修身運用內求法證出身內的河圖,從而天人合一感悟出無相的大道自然和有相宇宙的真理,從而演畫出八卦,成為易道文化創始者。據文獻記載,在中華民族流傳的人文始祖中,燧人發明火,有巢發明居,神農發明農業、藥物,惟有伏羲,他幾乎集中上古時期所有的發明創造,立下了齊天功績,后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像日月那樣光明無私,是道在人間的化身。唐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記》載:“太暤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之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以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其帝太昊是也,都于陳,東封太山,立一百十一年崩”。司馬貞的這段記載,主要以《帝王世紀》記載為依據,對伏羲的生平、功德和傳說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成為目前研究伏羲事跡的主要文獻。伏羲是中華文明的肇啟者,以畫八卦為標志,將中國歷史帶入新的文明時代。然而伏羲畫八卦又是建筑在河圖的基礎之上,關于河圖歷史上眾說紛紜,在此有必要作出一點探討。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之根,是中國道德根文化初始的基因文化,是八卦靈感的源起,是陰陽五行術數文化的發端。河圖洛書誕生于伏羲天人合一深度狀態的真知中。他是在運用修之身內求法,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后,通過體之于身獲得此圖案,然后繪畫成可觀性的圖形進行保存,一直保存至周末而被毀。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貴德修身、天人合一的內求法,已經在社會上明顯隱退,能夠通過內求法獲證至內境出現河圖而與宇宙外河圖相應的人,明顯稀少下來。人們都開始外求于前人書畫記錄下來的河圖進行探索研究。按照傳統的說法,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找到最原始的河圖、洛書就等于找到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源頭。直到周成王時代,記錄下來的河圖、洛書還在皇宮陳列著;經幽王之亂,西周的國寶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圖、洛書從此也就不見蹤影。河圖洛書,是中國道德根文化中來自上古時代修身內求法而產生的圖案,伏羲正是通過修之身而內求,進入天人合一狀態以后,觀察到而誕生出這一圖案,并且記錄下來,并且由此而產生易理哲學而畫出八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源生于此。它們被廣泛應用于中醫、易經、風水、五行、子平八字、紫微斗數、擇日等占卜學中。《周易·系辭傳》:“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伏羲畫八卦,主要是依據當時的自然景象。將宇宙永恒存在的哲理,通過簡單的符號象征來表示。現代的景象,當然和伏羲氏那時候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讀《易經》必須設身處地,站在當時的景象來體會。有些民族,可能一下子使歸之于“神”,認為神主宰一切,所以宇宙顯得十分有規律。伏羲氏并沒有這樣想。他只是體會到:萬物變動不居。宇宙萬物無一物不在變動,大概有一種強大的動能,在驅使萬物變動不息吧!中國人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宗教,和伏羲氏這種態度,應該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我們不走宗教的途徑,卻能夠一下子便走上自然法則的大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河图洛书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搜索个性签名女生
- 下一篇: 梦见蛇救自己是什么预兆
